28 C
Hong Kong
Thursday, May 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52

Subaru All-New Forester e-BOXER $339,800 起


全新Forester e-BOXER的電動馬逹放置重心位置,而鋰電池和其他零件則放置在後軸乘上,其設計目的是為了使駕駛時能夠保持低重心,有效地將前後重量平衡分布。即使電動馬等零件逹增加了重量,但Forester e-BOXER的高剛性起落架底盤能讓駕駛者擁有更舒適的乘坐感及更實在的操控,亦感受得到最靈敏的操控反應。

跟據一貫SUBARU的Lineartronic技術,加入獨有的離合器和控制閥。透過特別為e-BOXER Lineartronic調制的傳動波箱,減低振動、噪音及負重。

全新Forester e-BOXER提升了更靈敏的加速表現、降低車艙噪音及提供509公升寬闊的尾箱空間。摺合式後座椅也可以讓您收起隨意改動空間,以放置更多的行李,使您全天候無拘無束地安心駕駛!

正如今代的全新Forester e-BOXER繼續採用四大Subaru核心技術,當中包括全球模組化底盤(Subaru Global Platform),憑著其可塑性能兼容不同的系統。並且配備屢獲殊榮的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透過2個攝像鏡頭系統保持監測前方路面,助您避開道路上的潛在危機。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讓駕駛者在旅程上更安心。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帶來六大主要助駕功能:
包括預警式煞車 (Automatic Pre-Collision Braking)
防撞動力管理 (Pre-Collision Throttle Management)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起步提示 (Lead Vehicle Start Alert)
線道偏離警示 (Lane Departure Warning)
線道搖擺警示 (Lane Sway Warning)

全新Forester e-BOXER更搭配全新的倒車自動煞車輔助系統 (Reverse Automatic Braking),當倒車時可能會面對碰撞的危機時,系統將會先發出警告讓駕駛者注意,當駕駛者沒有煞車或採取任何行動,系統則會自動煞車,以避免發生意外及減低碰撞後的嚴重性。可見SUBARU貫徹以駕駛者及乘客的安全為首的同時,助您面對挑戰時更有信心!

全新Forester e-BOXER即日起於SUBARU九龍灣旗艦店展出,首發價為港幣$339,800元。現更可免費升級360 °全景式鏡頭顯示系統,另可以優惠價$7,429 (不包含稅項) 加配型格Range Edition套裝,當中包括頭底擾流、側裙擾流及尾擾流能盡顯個人風格。

三菱 FUSO CANTER 先租後買計劃正式登場


環宇汽車推出「三菱 FUSO CANTER 先租後買計劃*」,全新 CANTER 5.5 噸月租 HK$12,000 ,9 噸月租 HK$13,500,車斗規格客人決定,租金已包括原廠保養、牌費及保險,讓客⼈可以專⼼⾯對眼前挑戰。租約為期 1 年,客⼈於租約完結後可選擇購買該貨⾞。此計劃特別適合需要在本年尾柴油商業車輛特惠資助政策到期前劏車的歐盟III期車主,唔想買車住就租車做住生意先,有一年時間考慮清楚才買車。查詢請瀏覽30.com.hk 或 9884 3030。

租⾦當本⾦
客⼈繳付的租⾦可於購⾞時全數扣減,以三菱 FUSO CANTER 5.5 噸為例,於 12 個⽉後決定購買時,⾞價會扣減 HK$ 144,000。租⾦當本⾦,營運成本更有效益。

靈活⾃主
「先租後買計劃」提供多項選擇,客⼈可於 1 年後選擇購⾞、繼續租⾞或交還貨⾞,⽽⾞⽃規格更會為您度⾝設計,⽐坊間租⾞更彈性。

零壓⼒開⼯
搵⻝⾞當然要定期保養,「先租後買計劃」的租⾦已經包括保養、牌費、保險及驗⾞的成本,客⼈只需要按照指⽰回廠定期保養,⽽於保養進⾏期間亦可享⽤免費代⽤⾞服務,⼯作再無後顧之憂。

* 受條款細則約束,環宇汽車有限公司保留最終決定權。計劃只適⽤於 2018 年製三菱 FUSO CANTER 密籠⽃尾板車。

Volkswagen T-Cross $248,980 起


全新型格SUV車款 T-Cross 重新定義你的時尚生活態度。革新的設計概念,結合一系列實用配置,讓你自信演繹個人風格。T-Cross 現享高達 $20,000 限量「新車發佈優惠」,僅售 $248,980(參考價為 $258,980),並免費升級至原廠18吋Koln合金輪圈(價值 $10,000)。

把握限時禮遇,只需完成簡單登記並成功試駕,即可獲贈T-Cross限量紀念品乙份*。立即親臨陳列室體驗全新T-Cross 的型格魅力!

Volkswagen陳列室查詢電話:3698 9618(灣仔)/ 3698 9888(九龍灣)

條款及細則: 1) 圖片只供參考。 2) 所有推廣優惠受有關條款約束。 3) *紀念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5) 如有任何爭議,Volkswagen Hong Kong Limited 保留最終決定權。

法拉利傳奇再度革新 推出全新 488 GT3 EVO 2020 賽車


在本屆法拉利年終嘉年華(Ferrari Finali Mondiali)活動中,躍馬全新版本的488 GT3賽車於意大利Mugello賽道矚目亮相,該車型將於2020年代表車隊征戰國際GT錦標賽中的各大主要賽事。488 GT3是躍馬品牌歷史上最成功的賽車之一,此次發布的全新Evo套件彰顯了法拉利為進一步改良這部賽車的性能所作出的傑出成就。基於豐富的賽道經驗以及來自駕駛488 GT3賽車征戰賽道的車隊的意見,法拉利開拓全新理念,並將其運用於設計之中。

空氣動力學、動態性能、人體工學、安全性及可靠性是新車型的研發重點。毋庸置疑,這些改良均符合國際汽聯在動力及空氣動力學效率方面提出的嚴苛標準。


法拉利工程師精心改良了488 GT3 Evo 2020賽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旨在提升其駕控穩定性。其中,創新的前臉設計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車採用了全新保險槓設計,減少了前大燈下方的正面區域,該設計是基於超過18,000小時的精密測算及流體動力學模擬試驗所得出結果,並且通過了風洞測試。憑藉全新保險槓的設計,新車還在前部引入了一對下壓力板,用於增強下壓力。在分流器內導向葉片的輔助下,新賽車無需調整空氣動力平衡便可實現更加平穩的駕控表現。針對488 GT3賽車前部設計中的其他細節,新車同樣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改良處理:相比現有車型,新車前翼頂部的通風口增大,車門前部區域呈錐形,從而更加高效地引導橫向氣流。此外,尾翼上的通風口也進行了重新設計。


488 GT3賽車擁有的出色動態性能是其贏得輝煌戰績的關鍵。488 GT3 Evo 2020車型對此也實現了進一步的提升。正如488 GTE,新車軸距更長,改良了輪胎使用的同時減少了輪胎磨損,有效促進了GT3車型至GTE車型的轉換。工程師們還專注於減輕新車的重量,通過增加艙內重量以滿足性能平衡所需的最低重量要求,從而降低車輛的重心。此外,各項動態性能配置包括牽引力控制系統和防抱死制動系統,均實現了改良升級。

新車沿襲了前代賽車所搭載的90°雙渦輪增壓V8引擎,雖然性能與零部件均保持不變,但藉著全新引擎管理系統的應用,新車不僅可靠性得到了提升,還確保更加流暢、精準的扭矩傳輸。


鑒於目前耐力賽已日益趨近於長距離衝刺賽的激烈程度,賽車在駕駛艙等細節設計方面力求精益求精。為此,法拉利488 GT3 Evo 2020賽車首次採用了全新座椅設計,符合全新國際汽聯頒布的安全規範。該系列座椅由法拉利攜手Sabelt公司為GT3車型及GTE車型共同研發,採用了全新安全帶與搭扣,不僅更加堅固耐用,更成功實現了2.4公斤的減重。

新增的24小時/耐力賽(24H/Endurance)組件專為有興趣參與耐力賽的法拉利車主設計。基礎配置包括帶有附加前照明燈的前保險槓、可用於快速添加機油與冷卻劑的聯軸器、碳纖維材料離合器、源自GTE車型的刹車卡鉗以及鋼制輪栓。可選裝配置包括冷卻液液位元感測器,帶警示燈的加油完成感測器以及適用於勒芒賽事的4500 lumen 的LED前大燈。

此外,全新488 GT3 Evo 2020賽車所採用的全新零部件與升級配置均可通過引入升級套件的形式在現有車型上實現改造。

Mercedes-Benz 獲 2019 年全球最佳品牌


今年,平治的品牌價值再創高峰,並蟬聯全球最有價值的豪華汽 車品牌。由著名美國品牌顧問公司 Interbrand 公佈的最新「2019 年全球最佳品牌」排名榜中,梅賽德斯位列第 8 位,不單保持著往 年的佳績,同時亦繼續成為唯一一個擠身十大的歐洲品牌。相比 2018 年,平治的品牌價值提升了 5 個百分點,高達 508.32 億美 元。事實上,自 2009 年開始這間豪華汽車生產公司的價值便一直 上升,並成為了一個屹立不倒的成功品牌。

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營銷部主管 Bettina Fetzer 表示:「我們很高興能在 2019 年再度成為『全球最佳品牌』第 8 位,同時品牌價值又再攀上一 個新高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汽車品牌。在公司各個成員每分每秒都 努力不懈之下,這項巨大的成就無疑是屬於整個團隊。」她續稱: 「這次佳績不但鼓舞人心,更帶來推動力。除了為客戶帶來最優質的 產品和服務外,我們亦致力讓平治發展成一個可持續的品牌,而品牌 的星形標誌更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


平治品牌有著長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創新力,從公司的產品、服務以至 業務策略,反映出每位員工都渴求不斷進步,及致力為未來的汽車帶 來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除了秉承以客為本的原則外,公司目前比過往 任何時刻都更務實穩健、更有人情味。平治深明現代豪華汽車除了必 須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外,更需要擁有持久獨特的特質。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裡,品牌的角色也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品牌要取得 成功,便必須得到客戶的信任,及展示出一致鮮明的立場。平治在創 新、盡責和目標清晰的理念推動下,一直循序漸進地發展完美無瑕的 可持續汽車產品方案。品牌的目標是「擔當世界流動的開拓者」。對 於平治來說,這是工作的意義、動力和理由;而「擔當世界流動的開 拓者」則是指在能夠直達的目標以外追求更大的理想,而這個開拓精 神已深深植入在品牌的 DNA 中。

全新都市型 Q3 連同全線 SUV 列陣 尊享限時升級禮遇


本週末,Audi 將於九龍灣舉行「Audi Family SUV Car Show」,全新都市型 Q3 及型格動感 Q5 火熱展出,Q3 35 TFSI 以 HK$379,900 起限量發售,免費升級 Urban Package。Q5 45 TFSI quattro 以驚喜價 HK$489,900 起發售,尊享免費升級 Prestige Package,更享優惠價升級至 Ambition Package 及 Technology Package。

同場展出更多熱賣型號可供試駕,包括 Audi A4、A5、A6、A7、Q2 及 Q7 等,車展期間指定型號現貨尊享限時優惠高達十萬元,包括免費升級 5 年原廠全面保用、限時升級配備禮遇、特高 trade-in 及特低月供計劃*!

同場亦有少量優質陳列車及經理車均以優惠價發售,更設有一站式交易服務包括免費泊車、即場試駕、專人報價及特高收車。請把握機會,立即登入 bit.ly/suvfamcar 預留限定禮遇!

《Audi Family SUV Car Show》
日期:11 月 2-3 日 (本週末)
時間:上午 11 時 – 下午 6 時
地點:Audi 九龍灣中心
地址:九龍灣啟祥道20號大昌行集團大廈一樓
展出型號:Audi A4 Saloon、A4 Avant、A5 Sportback、A6 Saloon、A7 Sportback、Q2、Q3、Q5 及Q7

奧迪汽車客戶服務熱線︰3465 0000

勞斯萊斯汽車(香港)藝術空間隆重開幕


勞斯萊斯汽車(香港)首個藝術空間 -「The House of Art」今日正式於灣仔勞斯萊斯(香港)陳列室開幕。該藝術空間以「Colour without Compromise」為首個主題,將勞斯萊斯的品牌理念與先 鋒美學設計、創新空間佈置完美融合,打造令人心醉的藝術之旅。勞斯萊斯 Ghost Black Badge 和 Dawn 兩款車型也以光彩奪目的絕色亮相,展示勞斯萊斯汽車無與倫比的奢華氣質和沉澱 115 年的品牌魅力。


勞斯萊斯汽車(香港)將本來用作展示 Black Badge 及二手車的陳列室變身為藝術空間:將原本的空 間佈局改裝成簡潔高雅的藝術洞穴,配合變幻不同的燈光裝置,進一步呼應了藝術空間突出色 彩的主題,並營造和諧靜謐的氛圍,為觀眾帶來全情投入的沉浸式體驗。藝術空間展示了勞斯萊斯汽車旗下極具現代奢華感的 Ghost Black Badge 車型,充滿活力的 Burnt Orange 車身顏色將 「Colour without Compromise」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藝術空間還設置了一個獨特的星空體驗室,靈感源自勞斯萊斯汽車著名的「星光頂篷」。配合一部以 Pistachio Green 為車身顏色的勞斯萊斯 Dawn,在璀璨星空映襯下顯得格外夢幻。甫進開篷車內,漫天星光瞬間灑下,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觀眾都能夠感受到勞斯萊斯「星光頂篷」的奢華浪漫。


作為全球頂級奢華品牌,勞斯萊斯對探索藝術世界一直充滿熱忱,不斷致力於創新的表達,大膽探索突破技術與概念的極限,探求藝術品質及藝術作品背後的意義。於 2004 年,勞斯萊斯藝術項目 (Rolls-Royce Art Programme) 成立,致力於將傳世工藝、驚世設計和現代科技至臻融合,為藝術家提供新的創作靈感及想法,並與公眾交流。時至今日,該項目已經成為了勞斯萊斯客戶與世界當代藝術之間的橋樑。

今日在香港開幕的勞斯萊斯藝術空間深諳勞斯萊斯藝術項目的精髓,為藝術家提供了一個發揮 想像、大膽創作的平台。未來,勞斯萊斯汽車(香港)將與更多勇於探索創新,突破概念界限的藝術家合作,讓這藝術空間以更多不同的面貌及元素呈獻於公眾眼前。


是次於勞斯萊斯汽車(香港)藝術空間舉行的「Colour without Compromise」品牌展覽將於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 月開放予公眾參觀,現可透過勞斯萊斯(香港)Facebook官方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RollsRoyceMotorCarsHK 或勞斯萊斯汽車(香港)藝術空間網頁進行網上預 約 https://www.rolls-roycemotorcars-hongkong.com/artspace

Mazda CX-4 小改款亮相


Mazda 與中國合資公司一汽馬自達在 2016 年推出 CX-4 後,如今終於發佈小改款。外觀方面,車頭橫向鬼面罩改為點陣設計,同時變得更大更有氣勢。頭泵兩側的進氣孔變大並導入LED燈條設占。車尾的泵把線條亦更剛硬及換上全新LED尾燈。車廂方面換上全新三幅式多功能方面盤,並透過紅黑 Two-tone 設計表現跑旅動感魅力。動力系統方面則維持 2.0 公升 Skyactive-G 引擎可輸出馬力 158 匹及 201 牛頓米扭力,油耗為 16.1km/L;而 2.5 公升 Skyactive-G 引擎的馬力則為 192 匹及 251 牛頓米扭力。

文:Issac.C

Mazda 首款電動車 MX-30 現身東京車展


Mazda 於東京車展發佈品牌首款電動車 MX-30 的量產原型車,並預計在明年慶祝 Mazda 100週年時正式推出。MX-30 採用與 Mazda3 及 CX-30 相同的底盤打造,社長 Akira Marumoto 指使用 MX 之名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一款挑戰刻板印象的車款,因此決定以 MX 命名。MX-30 車身尺碼與 CX-30 相差不遠,外觀卻有著差異,保留著魂動的影子,但 MX-30 採用的是 Human Modern 概念設計,與現時 Mazda 的車款有很大分別,尤其是由鬼面罩開始向上延伸至引擎蓋、車頂及尾門的上半身線條雖然少了跑味,但是質感卻提升了,不過下半身的黑色裙邊就略為遜色和笨重;當然還有向 RX-8 致敬的對開式車門設計。動力系統方面,使用 e-SKYACTIV 系統,摩打可以輸出 143 匹馬力及 265Nm 扭力,35.5kWh 的鋰電池可提供 210 公里續航能力。社長指由於 MX-30 以歐洲作為主要市場,而歐洲駕駛者平均駕駛距離為 50 公里,因此 210 公里是足夠使用,同時為了能有效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電池回收成本,因此認為 35.5kWh 電池是最佳選擇。

文:Issac.C

【東京車展】Nissan 純電新成員 Ariya Concept 亮相


東京車展 Nissan 發表新世代 Intelligent Mobility 車款的全新純電 SUV 車—ARIYA Concept。車身尺碼為 4600 x 1920 x 1630mm,外觀採用 V-Motion 設計,樣貌十分接近量產車,並不如其他概念車般有著遙不可及的科幻設計,大型鬼面罩配合超薄 LED 大燈,以及俐落車身線條,加上彗星藍的車身顏色,呈現濃厚跑格氣息。車廂方面,在各處細節都追求無縫設計,儀錶板、中控台及門板都是採用無縫連接,而且捨棄大多數按鈕,全車以簡單觸控就可操控。動力系統方面,配備前後雙電動馬達,可為四個車輪輸出平衡動力;還有源自於 ATTESA E-TS 和 Patrol 的全新四驅系統,能夠提供出色的過彎性能及在溼滑表面優異抓地力。Ariya Concept 預計最快將於 2020 年亮相。

文:Issac.C

陳意凡和 van der Drift 勇奪林寶堅尼 Super Trofeo 亞洲挑戰賽年度總冠軍


Gama Racing車手陳意凡和Chris van der Drift在這個戲劇性的賽季收官戰中,於西班牙赫雷斯賽道擊敗勁敵FFF Racing Team的笠井崇志(Takashi Kasai)和Juuso Puhakka,攜手勇奪2019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專業組年度總冠軍。van der Drift於本賽季首度亮相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在賽季最後一戰的最後數分鐘,他憑著精湛技術超前日本車手笠井崇志,登上年度總冠軍寶座。

在較早時,同披Hojust Racing戰袍的Afiq Yazid和隊友落合俊之(Toshiyuki Ochiai)摘下專業—業餘組年度總冠軍,並在本回合雙賽的第一場正賽中,以全場第三名完成比賽,拿下組別冠軍。

T Squared Racing 的韓慧麟在第一場正賽中勝出業餘組後,已經穩坐組別年度總冠軍之位,撃敗PSC Motorsports泰國兄弟檔Sarun和Saravut Sereethoranakul。Lamborghini Cup組方面,852 Challengers的李俊銘打敗隊友黃保華,以及收獲兩個組別冠軍的yh Racing Team車手松口貴道(Takamichi Matsuda)和吉原大二郎(Dai Yoshihara),嬴得組別年度總冠軍。

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賽季收官戰圓滿結束,本週末緊接著上演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世界總决賽,屆時一眾亞洲、美洲及歐洲挑戰賽的猛將正面交鋒,為專業組、專業—業餘組、業餘組和Lamborghini Cup組的世界總冠軍寶座而決一高下。


第一場正賽
Vincenzo Sospiri Racing的根本悠生(Yuki Nemoto)與van der Drift於首戰從桿位並肩起步。排在第二排的有笠井崇志和Dan Wells。由於van der Drift於桿位起步,先下一城在專業組積分榜獲得一分,因此兩位專業組強將在比賽開始時僅相差1個積分。

在長達50分鐘的比賽中,由於在第一個彎發現汽油,大會決定以安全車帶領出發。桿位車手根本悠生以乾淨俐落的姿態起步,領跑全場,van der Drift、笠井崇志和Wells緊隨其後。Leipert Motorsport小將Brendon Leitch從第六位起步,並超越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的客席車手Emanuele Pirro,升至第五位。

韓慧麟在比賽早段領跑業餘組,與此同時,松口貴道也領跑Lamborghini Cup組,GDL Racing的Gabriele Murroni和黃保華則緊隨其後。

強制性進站窗口打開,笠井崇志和落合俊之是首批進站的車手。笠井崇志把車交給Puhakka,而落合俊之則交捧給專業組拍擋Yazid。與此同時,而陳意凡也從van der Drift手上接捧。Puhakka接過賽車後,馬上投入征程,嘗試縮短與陳意凡的距離。Yazid的實力也是旗鼓相當,奮力為專業—業餘組年度總冠軍而戰。

在比賽最後近4分鐘,Juuso Puhakka向陳意凡步步進逼,二人僅相距0.3秒毫釐之分。但陳意凡熟練地抵擋對方的愈發猛烈的進攻,最終以0.247秒的優勢衝過終點,更攀升上專業組積分榜榜首。


第二場正賽
經歷整個賽季的激烈決鬥後,van der Drift與陳意凡和勁敵笠井崇志與Puhakka這兩隊強將於第二場正賽開始時,僅相距1個積分。要成為最終王者很簡易︰勝出比賽,奪下總冠軍榮銜。

Puhakka與陳意凡從桿位起步。剛登上專業—業餘組年度總冠軍寶座的Yazid和區柏祥在第二排起步,而業餘組年度總冠軍韓慧麟和吉原大二郎則在第三排。

Puhakka起步後,領跑全場。陳意凡受到Yazid攻擊,被逼跑偏,而Yazid則晉升至第二位。陳意凡因而滑落至第三位,掉失關鍵時間,在首圈結束前,仍落後Puhakka多於3秒的距離。儘管陳意凡其後反超前Yazid,但他與Puhakka的距離隨著比賽進行至一半而漸漸擴大,於進站窗口打開時,Puhakka更大幅拋離陳意凡接近10秒的距離。

進站窗口一打開,陳意凡立即進站,隊友van der Drift接過賽車後,二話不說馬上向Puhakka發動攻擊。由於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的收官戰與北美洲挑戰賽同步進行,故van der Drift需克服賽道上重重困難才能收窄與Puhakka之間的距離。Puhakka進站後,交棒給隊友笠井崇志。

在比賽最後8分鐘,van der Drift在試圖超越笠井崇志之際,與他發生擦碰導致跑偏。但van der Drift重整旗鼓,在一圈後便以熟練的技巧超越了笠井崇志,繼而疾速飛馳衝過終點,以多於6秒的領先優勢奪得年度總冠軍。

區柏祥以第三名完成比賽,取得專業—業餘組冠軍,擊敗Yazid、Leipert Motorsport的Philip Kadoorie與Dan Wells。韓慧麟以全場第五名完成比賽,並收獲業餘組年度總冠軍,而松口貴道則成為Lamborghini Cup組的第一名。

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世界總決賽緊接著在星期六展開,比賽將以分組形式進行:專業組和專業—業餘組,業餘組和Lamborghini Cup。當日進行兩節排位賽後,兩組的週末首戰將分別在同日下午,當地時間15:05(CEST)和17:00(CEST)進行。世界總決賽的第二場正賽則於星期日的當地時間11:30(CEST)和15:00(CEST)先後上演,分別展開業餘組和Lamborghini Cup,以及專業和專業—業餘組的最後角逐。


車手語錄
Chris van der Drift #268 Gama Racing,專業組,年度總冠軍
“比賽開始時全賴陳意凡,他傾盡全力收窄與Puhakka的距離。但他受到攻擊後跑偏,進入了緩衝區,所以從那時開始便顯得有點艱難。他落後10秒時,我便心想,「噢!這場比賽將會挺有意思的。」但賽道上的交通賽況可能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有趣,所以我便知道只需要竭盡所能加速就可以。 笠井崇志以優秀的技術抵擋我的攻勢,把我擠到一邊,這是公平競爭的表現,但我也不甘後人追上了他,加速飆馳超越前方一眾賽車,然後就衝向終點完成比賽。

感謝陳意凡今年邀請我與他一起參賽,成為專業組車手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第一次遇上一位車手能夠與我的車速相近,所以我們都有過很棒的比賽。這是我第一次出戰林寶堅尼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能夠參與其中真的很棒,更可以第一年參賽便勝出比賽。對我們來說,這並不容易。我享受其中,而且隨著我駕駛這部賽車越多,狀態亦愈見更佳。”

陳意凡 #268 Gama Racing專業組,年度總冠軍
“起步時簡直是一團糟,我被擠到一邊,然後我便一直嘗試追趕前方。Chris在第一場正賽中保留了一點體力,所以我便把工作交給了他。最終,他超越了笠井崇志。這真是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比賽。我真的十分緊張,但最終我們都能得賞所願。”
“(本賽季)與去年非常相似。我們曾經落後兩分,但去年我們卻沒有這麼幸運,所以今年就像是一場救贖。”

奧迪客戶車隊奪泰國超級系列賽及 TCR 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冠軍


奧迪運動客戶車隊在亞洲賽道收獲頗豐,憑借奧迪R8 LMS GT3和RS 3 LMS賽車,總共獲得五個冠軍頭銜。在泰國超級系列賽中,Sandy Stuvik憑借戲劇性的表現收獲Super Car GT3組別車手總冠軍,其所在車隊B-Quik Racing則將車隊總冠軍獎盃收入囊中。常年搭檔的Henk Kiks與丹尼爾·比爾斯基(Daniel Bilski)以總積分第三名的成績完賽,他們在上站比賽中已經提前拿到AM組別車手總冠軍。與此同時,在中國株洲舉行的TCR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中,黃楚涵榮膺車手總冠軍,并為力魔凡事得車隊贏得車隊總冠軍。

“我們在亞洲的客戶車手于本周末收獲頗豐,這是對B-Quik Racing和力魔凡事得車隊辛勤努力、卓越才能和堅定意志的回報,”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總監馬丁(Martin Kuehl)表示。“祝賀Sandy、Henk、丹尼爾和黃楚涵以及兩支車隊的所有工作人員在本賽季中取得優異戰績。”


泰國超級系列賽
在周六舉行的第七回合中,B-Quik Racing車隊包攬比賽冠亞軍,在本賽季還剩一場比賽的情況下提前獲得Super Car GT3組別車隊總冠軍。Stuvik與隊友馬丁·魯普(Martin Rump)拿到本賽季第二個冠軍頭銜,而奧迪運動R8 LMS盃衛冕冠軍Andrew Haryanto與前一級方程式明星車手Rio Haryanto的組合則位居第二。

比爾斯基與Kiks駕駛該車隊的第三臺奧迪R8 LMS GT3賽車以第六名的成績完賽,意味著在周日最終決戰開始前,這組車手在積分榜上僅領先Stuvik四分。


第八回合中,Stuvik在比賽進行到一半時從魯普手中接過賽車,排在全場第四名,Andrew Haryanto緊隨其后位列第五。比爾斯基位于第六名,這樣一來,幾位冠軍爭奪者在積分榜上的競爭更加激烈,勢均力敵。比爾斯基希望能夠重返積分榜首位,因此向Haryanto發起了猛烈進攻。不幸的是,二人的賽車在此過程中發生碰撞,導致雙方皆遺憾退賽,比爾斯基與Kiks的奪冠希望至此破滅。

這次事故導致了安全車出動,等到安全車駛回維修通道時,比賽只剩下最后十分鐘。

Stuvik當時所在的第四名已經足以幫他拿到總冠軍,但這位泰國車手希望贏得漂亮一點。他接連超越兩位對手,在比賽還剩最后一圈時,他與領跑者的差距還有2.5秒。


他繼續發力,在比賽結束前的最后幾個彎角處超過對手來到領跑位置,此時維修區內的B-Quik Racing車隊爆發出一陣歡呼聲。幾秒鐘后,Stuvik以第一名通過終點,不過由于在超越領跑者的過程中發生車輛接觸,他的成績最終被降至第二名。

不過這樣的結果也絲毫沒有減少車隊的喜悅之情,他們在征戰全季比賽后,拿到了所參加的全部組別冠軍。在魯普錯過本賽季揭幕戰雙回合的情況下,Stuvik以126分獨自一人登上Super Car GT3組別車手總冠軍積分榜首位。Kiks與比爾斯基以112分收獲本賽季車手總冠軍積分榜第三名,這組車手在之前的挽盛站比賽獲勝后,已經提前鎖定了AM組別總冠軍。B-Quik Racing車隊憑借表現穩定的奧迪R8 LMS GT3賽車,在本賽季八回合比賽中六次折桂,以246分的成績榮獲車隊總冠軍,完美結束本賽季征程。


TCR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
在中國南方全新落成的株洲國際賽車場上,三輛奧迪RS 3 LMS賽車列陣待發,準備出征TCR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本賽季收官戰。Champ x TA Motorsport車隊派出車手黃偉夫(James Wong)參賽,不過眾人關注的焦點在于力魔凡事得車隊的兩位車手,其中黃楚涵以19分的優勢領跑車手總冠軍積分榜,同時力魔凡事得車隊也位居車隊總冠軍積分榜首位。

這支車隊已獲得的領先優勢是難以撼動的。黃楚涵駕駛車隊的奧迪RS 3 LMS賽車,在第一場正賽中獲得第五名,在本賽季第十場比賽開始之前,他仍然穩居積分榜首席。


最終決戰的開場對于黃楚涵而言充滿戲劇性,他的賽車在前幾圈內就發生了打旋,他努力從意外中恢復比賽,并以第六名的成績完賽,最終以四分之差戰勝了最接近的對手,榮耀登頂2019賽季車手總冠軍積分榜。

陸淦(Kenneth Look)駕駛力魔凡事得車隊的另一臺賽車,在本周末先后斬獲第六名和第四名,助力這支中國車隊摘得2019賽季TCR國際汽車中國系列賽車隊總冠軍頭銜,為本賽季征戰之旅畫上圓滿句號。

經過十回合比賽,黃楚涵以144分位居車手積分榜首席,隊友陸淦以104分位列積分榜第三名。

【影片】寶馬香港打造全港首間豪華旗艦車系陳列室


「當代的豪華,建基於頂端科技與細節的極致苛求,透過個人化與直覺化的設計來滿足一眾品味非凡的客戶,帶來獨一無二的尊貴駕乘受。」今年,BMW將頂級奢華重新定義,引領客戶體驗的新樂章。繼六月底推出全新旗艦豪華車系THE X7及經典回歸THE 8 Coupé豪華雙門跑車後,寶馬香港首間專門展現頂級奢華的旗艦車系陳列室正式登場,為客戶帶來顯赫優越的昇華體驗,將駕駛享受揉合頂級與尊貴的生活品味,在香港的石屎森林中,打造一個精英駕駛者專屬的都市綠洲。

BMW豪華旗艦陳列室自2007年屹立繁華核心地段灣仔告士打道,是次升級工程經過一年多的籌備,配合BMW總部建築工程師及品牌設計師的意見,結合香港市場對當代豪華的新演譯,為本地豪華汽車市場引入全新面貌。


有別於一般汽車陳列室,全新旗艦車系陳列室以奢華生活完美融合科技元素,提升高級座駕零售的新標準,從每個細節為客戶帶來驚喜。經過3個月的優化工程、由專業設計團隊打造的時尚空間;屏棄傳統汽車陳列室以汽車作為焦點的空間架構,以劃時代的室內設計語言,將汽車工業的科技元素結合奢華時尚的生活品味,打造獨一無二的「顧客為本」建築概念,糅合多媒體互動零售元素,以五感美學為本,為生活品味進行個人化革新,印證當代生活美學真諦。引領客戶進入無與倫比的駕乘國度,重新體會頂級豪華的新定義。


整個陳列室亮點之一在於其特色裝潢,牆身以三角形浮雕圖作主調,並加入浮光裝置,地面則參考了BMW總部由駐米蘭的西班牙建築及設計師Patricia Urquiola設計的地板,充滿豪華綠洲感的水磨石地板技術,與流麗雅緻的黃銅線條互相交織,完美演繹出其豪華自主的氣派。配合旗艦豪華房車THE 7及熱血賽道基因BMW M作靈感的浮光裝置,展現BMW Luxury Class與眾不同的磅薄氣派。


為貼心照顧BWM Luxury Class車主的各種所需,寶馬香港BMW Excellence Club尊屬會籍為大家呈獻一系列尊享禮遇,包括獲邀參加每年6月舉行的品牌大型慶祝活動、每季定期專為VIP而設的各種藝術美饌活動,和增至50款由生活時尚、餐飲美食、享樂與休閒活動以至機場貴賓室等會員專屬優惠,與及BMW特快專線售後服務,聯同 BMW Luxury Class Showroom 豪華旗艦車系陳列室昇華體驗,生活品味進行個人化革新,印證當代生活美學真諦。


為慶祝旗艦車系陳列室正式登場,由10月28日至11月10日,客戶只需上網預先登記「BMW Luxury Class專屬五感體驗」,由專人為你介紹全新陳列室,品味至臻奢華。更有最新豪華旗艦級轎車接載服務往返旗艦車系陳列室,讓你擁有更尊貴貼心的接載服務。另更設代客泊車服務。

週日更會有駐場專業咖啡師為客戶即場調配咖啡,同時,茶葉品牌BASAO tea更會舉辦的茶藝品茗工作坊,由專業茶藝家帶大家感受泡茶與飲茶技藝,透過靜觀享茶品味生活,感受全方位的奢華體驗。為分享BMW 創下新里程碑,客戶於開幕月份內選購買BMW全線任何現貨型號,即可獲額外禮遇。

以上「BMW Luxury Class專屬五感體驗」名額有限,敬請預先登記http://bit.ly/2pI0YYi


G/F BMW Luxury Class專區
位於地下的BMW Luxury Class專區,是體驗真正奢華駕乘的奇妙國度。步入接待區,專業親切的汽車顧問隨即引領客戶進入BMW奢華打造的五感旅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美國多元藝術表演家Kate March以Forms of Transcendence為題的畫作,與及BMW Luxury Class,包括BMW旗艦車系THE 7、THE 8 Convertible、THE 8 Coupé、THE X7與及未來車系THE i8等五個人氣型號氣勢陳列出來的視覺震撼。在 (Bowers & Wilkins Audio Lounge) 中,亦可體會到聽覺的幸福,以BMW頂級音響器材播放悠揚音樂,亦可選擇加入成為汽車配置,將一流音樂享受融入日常駕乘生活之中。並可以美味的咖啡小食回饋味蕾,配合專業汽車顧問的數碼化介產品介紹,及遍佈每個角落的特調香氣,為奢華五感體驗寫下完美終章。


1/F 活動展示區
位於一樓的活動展示區,主要陳列BMW多款熱賣型號包括房跑車及SAV車型等,裝潢風格與地面截然不同,以明亮色調作基礎,加入與樓下一脈相承的設計原素;並設有自助美點及飲品吧、活動展示區等,並是定期舉行活動展覽的地方,為陳列室帶來歷久常新的風貌。

全新 BMW Luxury Class Showroom 旗艦車系陳列室
地址:香港灣仔告士打道108號光大中心地下
電話:+852 3129 9010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9時至晚上8時正 / 星期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正
了解更多:http://bit.ly/2pI0YYi / www.facebook.com/BMWHK/

東望洋跑道上的頂尖三級方程式賽車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1983年首次舉行三級方程式賽事,當屆賽事奪冠的巴西車手冼拿(Ayrton Senna)後來更成為車壇巨星 。自此,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便成為實至名歸的冠軍車手搖籃。藉著澳門正準備迎接在今年11月登場的新一代三級方程式賽車的到來,讓我們一同回顧賽車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單座位賽車類別的演變,以及一些曾經叱咤這條極具挑戰性的澳門街道賽道的頂尖三級方程式車型。

Ralt RT3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在1983年轉為採用三級方程式賽規,Ralt RT3賽車稱霸當年的賽事。在25席參賽陣容中,有19位車手駕駛著產自英國Surrey、由前百拉咸一級方程式設計師托蘭納(Ron Tauranac)創立的Ralt品牌賽車迎戰。RT3融合一級方程式中的地面效應原理,是第一輛口碑載道的三級方程式「有翼賽車」。

Ralt RT3賽車於1979年面世,在僅僅1年內便克服了初期的不穩定性,成為1980年的三級方程式皇牌賽車。托蘭納先生亦於每個賽季輕微調整賽車,使其在之後數年內逐漸佔據全球市場。1982年,摩里路(Roberto Moreno)駕駛著專為征戰大西洋方程式而設計的RT4賽車,參加最後一屆以該賽規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並取得冠軍。

在1983年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駕駛Ralt賽車的冼拿、基里奴(Roberto Guerrero)和貝嘉(Gerhard Berger)包攬三甲,助品牌佔據該屆賽事頒獎台的所有席位。次年,Ralt賽車品牌的稱霸戰績更為彪炳, 31席參賽陣容中有24輛均為RT3賽車。尼爾遜(John Nielsen)奪得冠軍,祖軒遜(Stefan Johansson)和特維爾(Mike Thackwell)取得亞軍和季軍,前七名衝線車手均駕駛RT3賽車。到了1985年,三級方程式賽車需符合平面式車底的要求,以有效地淘汰地面效應。托蘭納鑑於RT3賽車已經過時,便設計出RT30賽車。


Reynard 903
平面式車底賽規正好與Adrian Reynard打造的三級方程式賽車相吻合。在當時,Ralt因使用鋁製單體式底盤而裹足不前,而Reynard的第一輛賽車853則是使用碳纖維材料。853概念在1986年(863賽車)和1987年(873賽車)得以完善,車手華萊士(Andy Wallace)更在1986年駕駛Madgwick Motorsport車隊的863賽車,奪得該年的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不過,最受關注的還屬在1990年面世的903賽車。雖然這款賽車與Reynard最成功的三級方程式賽車相差甚遠,但Reynard903賽車仍助米高·舒密加(Michael Schumacher),攜手由車手經理人Willi Weber及工程師Klaus Trella組成的WTS Motorsport 車隊,擊敗同樣驍勇善戰的夏建倫(Mika Häkkinen),奪得當年的澳門冠軍。

903賽車之設計深受Reynard 於1989年奪得Formula 3000冠軍的戰車所影響,而舒密加在征戰澳門前亦曾駕駛這款賽車,奪得1990年德國三級方程式賽事冠軍。但好景不常,由於每項國家三級方程式錦標賽都有獨立的輪胎廠商,故Reynard賽車只能在某些國家駕駛。而在享負盛譽的英國市場中,Reynard賽車更是一敗塗地,並在1991年失去了所有客戶。


TOM’S 032F
豐田廠隊TOM’S被譽為日本三級方程式歷史上最成功的車隊,但諷刺的是,車隊早期使用的三級方程式底盤其實是英國出品。

設計師Andy Thorby在位於英國諾福克(Norfolk)的TOM’S基地等待Group C跑車項目展開期間,「利用空餘時間」勾畫出在1991年推出的031F賽車雛形。

031F賽車由TOM’S GB運營,當時的負責人是曾幫助當尼利(Martin Donnelly)登頂1987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前Intersport Racing領軍人物Glenn Waters。賽車在1991年攜手韋迪爾(Rickard Rydell)參加英國賽事。同年,TOM’S日本則助嘉加斯(Paulo Carcasci)勇奪日本三級方程式賽事冠軍頭銜,並於1992年派出韋迪爾和韋侖諾夫(Jacques Villeneuve),駕駛升級版032F賽車應戰。雖然二人未能折桂,但韋迪爾對出征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仍滿懷信心:他在1991年駕駛著英國製031F賽車收獲桿位,並在次年駕駛032F賽車,經歷連番激鬥後擊敗代表Reynard出征的拿美(Pedro Lamy),奪得1992年的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韋侖諾夫則取得季軍。

在跟隨大隊轉投Dallara之前,早期的TOM’S三級方程式賽車在下壓力和轉彎速度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亦成為長期稱霸日本錦標賽的基礎。


Dallara F393
DallaraF393賽車徹底改寫了三級方程式的歷史。在1992年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中,共有30輛三級方程式賽車參加賽事,當中僅有4輛是出自位於意大利巴馬的Dallara車廠。但到了1993年,該品牌賽車已經佔據29席參賽陣容的23席。

Dallara的設計師團隊在F393賽車的風洞設備方面花費了約1200個小時的時間。賽車採用單筒前懸掛系統,而非舊式的雙筒設計,藉此提升空氣動力學效率達15%。賽車稱霸意大利、德國和法國三級方程式錦標賽,並打入英國市場,使原本忠於本土製造商Ralt和Reynard的英國車壇在賽季中期轉為使用F393賽車。

在1993年,德國三級方程式錦標賽前列份子約克•梅拿(Jörg Müller)攜手由後來擔任紅牛青年培訓體系「校長」的馬高(Dr Helmut Marko)所創立的RSM Marko車隊,奪得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在當年的14位完成比賽車手中,共有13位駕駛F393賽車。

F393賽車更得益於國際汽聯就三級方程式賽車底盤而推出的多年認證標準,獲得長達2年的認證,因而降低成本。在1994年,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共迎來28位參賽車手,當中有26位使用F393賽車或者F394賽車出征。


Dallara F312
DallaraF308是一輛非常出色的賽車,為2008年至2011年間的FIA認證車款。為符合更為嚴謹的FIA安全標準,F312賽車繼而面世。雖未如F308賽車精緻,但這款賽車卻一直深受歡迎,因而備受矚目。

國際汽聯亦延長車架認證限期,故在2012年至2018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間,DallaraF312車架均無一缺席,並在2014年配置動力更為強勁的引擎,後又在2017年提升空氣動力學表現和安全規格。儘管許多車隊開始淘汰舊款Dallara賽車,轉為使用更新版的 F312賽車,但原裝Dallara F312車架仍繼續馳騁東望洋跑道至2018年,當中又以助英國Carlins車隊連續七征東望洋的兩架Dallara最為空前。Carlins車隊曾攜手賽恩斯(Carlos Sainz Jr. )、京治(Jordan King,2次)、伊洛特(Callum Ilott)、2016年賽事冠軍達哥斯達(António Félix da Costa)、費尼特拉斯(Sacha Fenestraz)以及片山義章(Yoshiaki Katayama)征戰澳門,而曾駕駛另一架 F312/010賽車的澳門畢業生則有阿比徹(Daniel Abt)、迪加利(Harry Tincknell)、布隆基斯(Tom Blomqvist)、金丸悠(Yu Kanamaru)、諾利斯(Lando Norris)、迪凡赤高(Devlin Defrancesco)以及達華拿(Jehan Daruvala)。


今年,澳門將首次採用2019年規格的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賽車,屆時所有參加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的車手將駕駛同一規格的賽車參戰。賽車採用Dallara碳纖製單體式底盤,搭載定制的Mecachrome 3.4升六缸自然吸氣引擎,最大馬力可達380 bhp/8000 rpm。賽車亦配有首次亮相東望洋跑道的最新Halo車手保護裝置,以及F1標準虛擬安全車系統和DRS風阻抑制系統(Drag Reduction System)。

36年前,冼拿奪得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冠軍。到了2019年,誰會步上他的後塵,成為澳門傳奇新篇章的首位王者?

【影片】Volkswagen 第八代 Golf 正式推出


Volkswagen 第八代 Golf 經過多次預告後終於正式推出了,車身尺碼為長4,284 mm、寬1,789 mm 、高1,456 mm和軸距2,636 mm,車長增加了 26mm ,寬略減 10 mm,軸距保持 2,636 mm,風阻系數 Cd 值創新低至 0.275。車廂佈局前所未有,標準配備 10.25 吋儀錶板及 8.25 吋中央螢幕(亦可選擇 10 吋螢幕),並且可透過 We Connect 應用程式把智能手機變成車鑰匙,更可以開通權限讓家人或朋友的手機也變成鑰匙;而且只要在門側揮動手機即可解鎖,以及把手機放入中控台就可啟動引擎。另外,可把使用者存在雲端,意味著未來即使換車亦可繼續使用這些設置,包括座椅位置、空調系統及車側睹後鏡等等。

第八代 Golf 車聯網系統藉由網路連接單元 OCU (online connectivity unit) 及整合式 eSIM 連線至 We Connect 及 We Connect Plus 線上服務成為 VW 第一輛具備 Car2X 技術車輛,能夠接受交通設施信號及與半徑 800 米擁有 Car2X 技術的車輛分享行車資訊,提昇行車安全及效率。另外,採用來自新 Touareg 與 Passat 的 IQ.LIGHT LED 頭燈,每個頭燈使用了 22 顆 LED,能切換 10 多種照明功能。

動力系統,eHybrid 插電式混能車型可分為 204 匹馬力,以及 GTE 版的 245 匹馬力兩種選擇,兩者都配備的 13kWh 鋰離子電池可提供 60 公里續航距離。eTSI 由 48V 鋰電池、驅動式啟動摩打 BSG 及 TSI 渦輪增壓引擎組成,分為 110 匹、130、及 150 匹 3 款。汽油引擎有 1.0公升 TSI 三缸引擎可分別輸出 90 匹及 110 匹馬力;1.5 公升 TSI 四缸引擎則有 130 匹及150 匹馬力選擇。配備新型 DCC 自動底盤控制,隨著路面狀況,能在 4 分之 1 秒時間內對四個減震器進行調節,達到最舒適的駕駛享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Fs59eL16A

 

文:Issac.C

Lexus RX450hL Ultimate Plus 日系七座混能


Lexus RX 一向是豪華 SUV 的指標之一,第一款 RX 由 1998 開賣後,隨即成為品牌核心成員。來到今次 RX 繼續是不少人的 Dream Car,2020 版本的小改款也終於到港,當中 RX450hL 混能版同時擁有七座佈局,加上首次將 Lexus Safety System+ 提供給 RX 車主,實行將外至內都作出一次全面升級。


今次試駕的 RX450hL 是最高級的版本,同一時間,還有 RX300 和 RX450h 推出。為什麼要揀最高級版本首試,是因為它是 Lexus 首次在香港市場上推出的豪華七人 SUV,而且是 Hybrid 混能車。

RX450hL 車身長達 5,000mm,目的就是為了將車廂空間作出提升,放入第三排座椅。筆者試了前中後三排,第三排對成年人來說,是可以進入,不過會比較辛苦。小朋友就沒有太大問題。這一排位置也有獨立冷氣調校,以高級車來說是基本設備。由於車頂的天窗只照顧到第一排駕駛艙,中後排都是沒有天窗。不過以 Lexus 的舒適性,和 RX 的寬敞程度,中排座位的舒適性是水準之上。行車時的隔音,也有不錯表現,要有大型車輛駛過才有比較明顯的嘈音傳入車廂。車廠表示新 RX 提高了車身及底盤剛性,通過額外的焊點數及搭載上全新優化的懸掛設計,將車身震動及噪音大幅減少。


駕駛艙方面,其實跟現有 Lexus SUV 相似,會有一個 Touch Pad 操作中控台、一個轉盤轉換駕駛模式。中控台下方設有手機無線充電板。中控台的高清顯示屏有觸控功能,方便大家將 iPhone 接到 RX 使用 Apple CarPlay 功能後,直接用手指在屏幕操作。有了 Apple CarPlay,我們可以在車內使用自己喜歡的導航地圖,如 Google Map,或者使用音樂程式等等功能。

今次 RX 的整體外型都跟上代相似,都是走銳利、豪邁風格。全新網紋鬼面罩為它添加了不少活力,車頭燈尖銳有衝刺感,配合車頭整個設計,已經很有運動感。車頭車尾繼續有走馬燈指揮燈功能。如果你喜愛現有 RX,小改後都會繼續喜愛吧。早前介紹的 NX 系列,已經加入了 Lexus Safety System+ 主動式安全系統,這部 RX 同樣配備了。


RX450hL 車身達 2,220-2,275kg 重量,不過有 Hybrid 支援後,其起步反應也有不錯效果。傳統引擎動力使用了 V6 3,456cc 引擎,配合馬達動力,總輸出達到 313 匹。傳動是 E-CVT 波箱,前後輪有用馬達驅動,配合前輪引擎動力,可以做到 E-Four 四驅行車。車體有一定體積,快走山路未必人人接受得到,正常速度去駕駛 RX 更能突出它的舒適寧靜優點。不過有了四驅行車,遇上雨季、泥濘路面,都能添加不少安全性。不過香港豪華 SUV 市場在 2019 真是百花齊放,要一時間找到部合心水的車款不是簡單易事。


網紋鬼面罩已是 Lexus RX 的形象標誌。


銳利的車燈設計,指揮燈也有走馬燈效果。



駕駛艙佈局簡潔,用料亦是 Lexus 一向的高級格調。


可以在中控台看到 Hybrid 的運作情況。


駕駛席設有 HUD 錶板。


中控台下方有齊手機無線充電、USB 充電功能。


Lexus RX 設有不同駕駛模式可供調校。



今次加入 Apple CarPlay,我們可以在車上使用 Google Map、輕鬆連接機聽歌。


試駕車已內置 GPS 地圖導航。


試駕車只有小型天窗。



由於是大型 SUV,中排的腳部空間很充裕。


一貫七座 SUV 設計,上落最後排需要中排拉前和翻下。


最後排座位比較適合小朋友。同時設有獨立冷氣調校功能。



我們可以因應載車量去翻平座椅。


要翻平後座只需按鍵,即可電動操作。


尾箱地台下也有儲物格。


RX450hL 使用 V6 配電動馬達運作,同時提供了四輪行車系統,最快馬力達 313 匹馬力。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V6 DOHC VVT-i
排氣量:3,456cc
最大馬力:313 匹總輸出
最大扭力:(引擎)335 牛頓米 / 4,600 rpm |(馬達) 前 335 牛頓米、後 139 牛頓米
波箱設計:E-CVT 波箱
體積:5,000 X 1,895 X 1,700mm
重量:2,220-2,275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Lexus-RX450hL/1105/

售價:HK$815,500 起
網址:http://www.lexus.com.hk/
查詢:2820 4020(皇冠汽車)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第九屆澳門車展在威尼斯人金光 會展中心舉辦


第九屆中國(澳門)國際汽車博覽會(簡稱「澳門車展」)將於2019年10月25-27日在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舉辦。自2011年首屆澳門車展舉辦以來便得到了澳門特區政府、中央駐澳聯絡辦、國家工信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港澳辦、中機聯等單位以及澳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本屆車展規模計劃將達到6.5萬平方米,設有中國製造、超級豪車和進又汽車三大主題展館,自主品牌展區、智能網聯汽車、澳門品牌展區、改裝車展區、金融展區、新能源汽車展區、汽車後市場展區、汽車文化區、白車身技術展示區等特色展區。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家知名汽車及相關企業參展,展示近400輛整汽車,同期將舉辦近20場汽車專業論壇及文化主題活動,預計吸引粵港澳三地十餘萬觀眾深入體驗汽車文化。


澳門車展差異化戰略和品牌實力,吸引了一眾以「電動化」、「智能化」解決未來出行的前瞻性造車新勢力參展。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將2019於澳門車展亮相,「阿波龍」 搭載了百度最新Apollo 3.0系統,體現了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迅猛發展。澳門車展給海內外汽車行業科技創新的交流提供一個廣闊的舞台,更好地推動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同時能夠充分發揮粵港澳 科技和產業優勢,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開放互通、佈局合理的區域創新體系,有利於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的建設以及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台的進程。


本屆車展同期配合舉辦攝影大賽、大學生海報設計賽、兒童繪 畫大賽、模特大賽、藝術展等近40場市民活動。澳門車展不僅是單一的汽車博覽會,更是一場汽車文化和生活的盛會。澳門車展同期還以「濠江盛匯」為主題,聯動第九屆中國(澳門)遊艇進出又博覽會及第八屆公務航空展,共同打造陸海空聯展盛事,推動澳門成為國際旅遊休閒都市和「盛會之都」,相信必將 呈獻給澳門市民、訪澳遊客和專業觀眾一場無與倫比的汽車盛宴。

攝:Jeff Poon

Audi e-tron 55 quattro 優質電力股


10 部電車 11 部有大至一樣的駕駛感受:一踩便「wee…wee…」聲衝住去,沒有引擎之下,行車寧靜。沒有波箱之下,行車順暢不會震,沒有段落的向前飆,操控和制動感覺沉重、累贅,轉彎稍快便會響胎,加上現時電車的續航力隨隨便便也有 400、500km,所以挑選電車很大程度是對個別車廠的名氣、對其內外設計的演繹,以及對電動系統操作上的小把戲的選擇。  


今次試駕的 Audi e-tron 一如所說,駕駛感和反應與其他電車其實差不多,若是蒙著眼開車的話,我敢說你分不出它是 Tesla Model X、積架 I-Pace 或其他;但我們頗欣賞 e-tron 是暫時所見相對地最不「扮晒野」的電車,所說的「扮野」,是指它沒有那種「懶藍懶綠」、「懶科幻」的設計主題,沒有「懶太空實驗室」的內飾;驟眼看,e-tron 的外形其實與 Q8 相差不遠,內籠更可以說與一部正常電油 Audi SUV 沒有分別,若要暗地裡轉為素食而不想高調地告知天下的話,e-tron 是可以說是最能令你正常過活的電車。車子售價 $1,188,600,與 Jaguar I-Pace 相若,Tesla Model X 賣 $73 至 $157 萬。


e-tron 的車身長度與新出的 Q8 差不多,比 Q7 稍短,屬 Audi 裡的大形 SUV。車子的沙板「e-tron」標誌和制動卡鉗以橙色點綴,作為電動型號的區分。頭燈眼底獨有四條橫向的日行燈;啞銀色的車頭入風口,上下兩截是封閉的,只有中央部份入風,內有電動頁簾,能根據驅動系統或冷氣或前制動散熱需要而打開;後沙板有拋出的「quattro blisters」輪拱,車側有較「勁」的裙腳;尾泵把應該出現排氣喉的地方,它有幾條橫間作交代;尾燈之間就如 Audi 的高級車系有紅色光條…… 沒有地方古古怪怪,就是 Audi SUV 一部。  


構造上,e-tron 的電池正常地平放於兩軸間的地台內,帶來 50:50 前後重量分佈。電池容量 95kWh,據稱續航力有約 400km。電池藏於鋁架內,有水箱水冷卻,另有 35mm 厚的鋁片封底,提高撞車或撞膊的保護。整個電池構造重量有 700kg,以 35 顆螺絲鎖在底盤上,增加抗扭曲力 27%,廠稱其抗扭曲力比同類電油 SUV 高 45%。前後五連桿懸掛。


車廂裡,同個 Audi 現時的雙屏幕錶板,上屏幕有各項功能,下屏幕冷氣,按動按鍵時有同有「click… click…」聲和微震感覺,同個可變大、小儀錶的 Virtual Cockpit 數碼儀錶,同樣的啞色木紋襯些銀色電鍍邊裝飾,同樣的 Audi drive select 系統,相同的氣氛燈光;後排同有中橋冷氣出風口和 LED 顯示控制板,B 柱內亦「豪華」地有冷氣風口和掛勾,如大形 SUV 的大形尾箱,旁邊有拉制可將後排椅背彈低,大天窗有窗簾……氣氛、排場、造功和功能與一般 Audi 無別。作為電動車,e-tron 的座椅特有仿似電路圖的橙色線圖案,屏幕裡自不然有與有電池狀況有關的顯示圖表,轉數錶地方改為一個綠綠的發力/充電錶,發力的部份由「%」表示,「100%」之外的「Boost」是電動系統操作上的其一小把戲。  


e-tron 採用前、後兩個非同步摩打(ASM–Asynchronous motors),四輪驅動,廠方沒有列出個別摩打的輸出數字,但系統總輸出正常有 355 匹 / 561 牛頓米,由D波啪落 S 波「踩地板油」,可將發力錶由「100%」扯上「Boost」區域,限時 8 秒可以將輸出增至 408 匹 / 664 牛頓米。四驅系統閒時多會淨後輪驅動,需要四驅時的反應只需30微秒,比電油車的 quattro 系統更快。車子 0-100km/h 加速在D波時需 6.6 秒,普普通通,S 波有「Boost」時需 5.7 秒,同是一踩「wee…」聲無間段的扯著去,但沒有 Model X 和 I-Pace 只需 3、4 秒那種光速飛航般的加速壓力,「收油」時「嗚…嗚…」聲充電。 


e-tron 是首部採用電子控制油壓制動系統的電動車,車子的減速充電方法與其他電車無異,即收油減速和踩 Brake 都可為電池充電,但 Audi 分開 0.3g 以下的減速只會單靠摩打拖慢,0.3g 以上才會動用夾 Brake 制動,或是根據需要而兩者同用,通常只會用尾轆制動,設計上特別注意brake踏感覺保持統一,我們亦可匯報輕 Brake 和重 Brake 的腳踏感覺沒有分別。軚盤 +/- 撥片有「0」、「1」、「2」三種拖慢程度,「0」度沒有拖慢,「2」度最慢,不似三菱 Outlander PHEV 有 6 段或 Kia Niro EV 有 3 段可更仔細地微調減慢覆度,但 e-tron 很多時候也可以做到 one-pedal-control 單腳踏控制。Audi drive select 系統同有 efficiency、comfort、auto、dynamic、individual 模式來改變「踩油」反應、軚盤輕重、懸掛軟硬,和 SUV 車系特有的 Allroad 和 Offroad 模式,氣壓避震於 Allroad 時升高車身 35mm,Offroad 時再高 15mm,Dynamic 時降低 26mm;ESC 穩定系統有分 Sports 和 Offroad 模式。車子重量不輕,有 2,565kg,與 Model X 差不多,比 I-Pace(2,208kg)更重,操控和制動性能一如所說,感覺沉重、累贅,容易響胎,「踩油」踩甩時,四驅系統確實快捷地出手制亂,50:50 重量分佈令前和後轆有有平均甩出的覆度,全是意料之內,行車是豪華 Audi 般的順滑和隔世。


質現時 Audi 的雙屏幕錶板中控台,可變大、小儀錶的 Virtual Cockpit 數碼儀錶,車廂氛圍跟其他 Audi 車相似。


e-tron的座椅特有仿似電路圖的橙色線圖案。


由 D 波轉 S 波「踩地板油」,可將發力錶由「100%」扯上「Boost」區域,限時 8 秒可以將輸出增至 408 匹 / 664 牛頓米。


電池容量 95 kWh,續航力有約 400km,S 波有「Boost」時需 5.7 秒,一踩「wee…」聲無間段的加速。


啞銀色的車頭入風口,上下兩截是封閉的,只有中央部份入風,內有電動頁簾,能根據驅動系統或冷氣或前制動散熱需要而打開。


電池正常地平放於兩軸間的地台內,後排有中橋冷氣出風口和 LED 顯示控制板,B 柱內「豪華」地有冷氣風口和掛勾。


尾泵把應該出現排氣喉的地方,它有幾條橫間作交代,尾燈之間就如 Audi 的高級車系有紅色光條。


按動屏幕按鍵時有同有「click… click…」聲和微震感覺,屏幕顯示自不然有與有電池狀況有關的顯示圖表。


Audi drive select 系統有 efficiency、comfort、auto、dynamic、individual 模式來改變「踩油」反應、軚盤輕重、懸掛軟硬,和 SUV 特有的 Allroad 和 Offroad模式。


軚盤 +/- 撥片有「0」、「1」、「2」三種拖慢程度,「0」度沒有拖慢,「2」度最慢,很多時候也可以做到 one-pedal-control 單腳踏控制。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後 ASM 非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95 kWh
最大馬力:355 匹(Boost 408 匹)
最大扭力:561 牛頓米(Boost 664牛頓米)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體積:4,901 X 1,935 X 1,629mm
重量:2,565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Audi-e-tron-55-quattro/1107/

售價:HK$1,188,600 起
網址:http://www.audi.com.hk
查詢:3465 0000(奧迪客戶熱線)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Range Rover Sport 3.0 P400 豪華七座越野


Range Rover 今年動作多多,早前推出新一代 Evoque 之後,最近又將 Range Sport Sport 推出小改款,新車外表可能沒有太多分別,不過在動力系統方面就作出了改良,大大提升它的駕駛感。加上香港人最愛七座 SUV,車廠也有供應香港市場。


今次代理借出的 RR Sport 是 HSE DYN 七座版本,索價 $1,498,000。小改款外型基本上是一樣,最大分別就是車燈設計,近年大熱的轉向頭燈亦在這部車出現。新車在動力單元上也作出了轉變,就是換上一副 2,996cc 直六 Turbo 引擎,同時添加了 48V Mild-Hybrid 微混能裝置,取代舊款的 V8 引擎。動力方面有 400 匹馬力和 550 牛頓米扭力。數字上可能不算很突出,不過添加了微混能之後,即使超過 2,000 公斤的 RR Sport 的起步一樣可以爽起來。筆者最喜歡動態模式,其駕駛感實在也有一點路感傳給駕駛者。車身雖大,其 0-100km/h 加速也只需 5.9 秒,8 速波箱在加速的順暢度很好,不會有太突然的轉檔感,人人提升它的舒適性。由於這部車擁有電子氣壓避震,它會因應不同駕駛模式去調校車身高度,所以車身的反應、回饋感都會因不同模式而有明顯轉變,而這套避震用在越野路面其實非常出色的,不過香港車主未必時常用得到而已。讓人有巨大感覺的 RR Sport,在駕駛席時「睇位」也輕鬆,在泊車時、調頭時有 360 度鏡頭輔助,所以在香港路窄多彎的村路行走也不用太擔心。


HSE DYN 七座版本的設備會有些不同,例如擁有黑色對比色車頂、21 吋特大輪圈、車箱空氣淨化系統、車身相同顏色踏版及包圍、車內氣氛燈、英國 Meridian 380W 13 喇叭音響系統(SE 7座版本為 8喇叭音響系統)、360 度環視鏡頭。車廂舒適感很好,座椅的皮革質感很強、肩位很夠寬之外,頭頂上的大型天幕大大提升了車廂的空間感,不開著它遊山玩水、穿梭城市睇風景絕對浪費。

駕駛席其實都是近年 Range Rover 常見上下 10 吋 Touch Pro Duo 雙屏設計,駕駛席錶板為數碼錶板。由於中控台為是觸控方式,無需去操作其他按鍵或轉盤。


Sport 3.0 P400 其實軸距仍是 2,923mm,不過就在車尾添加了第三排座椅,而且是全電動操作,使用時很方便。不過仍是小孩子比較適合使用。在行李箱放東西時,如果想即時變大行李箱,車尾也有按鍵去翻平最後排座椅,由於是電動方式操作,的確比手動輕鬆很多。車尾的高度,尾箱都有按鍵提供,方便我們存入大型行李時,不用將東西舉得太高才能放下去。

不過,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大家看到這部車的車身是用上 Carpathian Grey Premium Metallic Paint 顏色需要額外多加 $71,800 元,這件衫是否值得見仁見智。如果你是 Range Rover 迷又想要一部七座 SUV,又想有 Sport 感覺加持,看來這車系是你的唯一選擇。


轉用型仔車燈已是新一代 Range Rover 的標記。


駕駛席和中控台都是最新佈局,上下 10 吋 Touch Pro Duo 雙屏和數碼錶板。


試駕車使用 英國 Meridian 380W 13 喇叭音響系統。


擁有大型天幕頂是 RR Sport 賣點之一。


中排的腳部和頭頂空間很充裕。


中排有兩個 USB 充電接口和雙區冷氣控制功能。


數碼錶板中央可以顯示不同資訊。


轉換不同駕駛模式、調校功能都是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操作。


我們可以為車子調校不同設定。


氣氛燈有多款顏色可供調校。



尾箱使用電動調校,非常方便。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六汽缸 Turbo 引擎 Euro 6 引擎
排氣量:2,996cc
最大馬力:400 匹 / 5,500-6,500 轉時
最大扭力:550 牛頓米 / 2,000-5,0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879 X 1,803 X 2,073mm
重量:2,210kg

詳盡規格表
http://autos.car1.hk/product/LAND-ROVER-Range-Rover-Sport-30-P400-7S-HSE-DYN/1108/

售價:HK$1,498,000 起
網址:http://www.landroverhk.com/
查詢:2821 7147 (British Motors)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東京車展】Lexus LF-30 概念車亮相東京車展


Lexus 在東京車展發佈以共享電動車為目標而開發的 LF-30 純電動概念車,外觀造型極豐未科幻感覺,車頭的顏色變化和發光圖案會隨著選擇正常駕駛模式或自動駕駛模式而變化,最令人注目是異常凌厲的車頭及車尾設計,讓人期望日後 Lexus 的新車款會參考 LF-30 的設計。車廂以全新的「Tazuna」(韁繩)概念打造,由於以自動駕駛為主,所以一切設計從簡,同時充滿未來感覺,前排座椅參考飛機頭等艙設計而成,後排座椅則有人造肌肉技術,能根據乘客身形自動調整;還有 Mark Levinson ®高級音響、顯示屏可 AR 顯示及語音控制功能等等。LF-30 四個車輪內各獨立配備電動馬達,還有低重心的電池組,令 LF-30 高速行車更穩定。行車系統可隨行駛情況自動切換為前驅、後驅及四驅模式。此外,車輛配備無線充電技術,加上 AI 能源管理系統,能夠根據車主的行程安排充電計劃。LF-30 配備 Lexus Airporter 技術,能夠自動進行運輸,例如把家中行李運送到指定地點。至於共享汽車方面,Control Key 能夠儲存不同駕駛者的聲音,然後 AI 根據不同的聲音進行智能調整,例如車廂溫度、座椅方向及喇叭音量等等。

文:Issac.C
攝:T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