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1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54

踢走 VW Golf!Peugeot 208 成為 2022 歐洲銷售冠軍


向來是歐洲市場銷量王的 Volkswagen Golf,由 2008 年開始就保持銷量冠軍之名。可是 JATO 發布了最新數據,歐洲地區在 2022 年,銷售冠軍是 Peugeot 208,總共賣出 206,816 部,比起 2021 年多了 5%。是 2007 年之後再次登頂!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Volkswagen Golf 一次過下跌至第五位,而且遠遠落後於 Dacia Sandero、VW T-Roc、Abarth 500。不過 T-Roc 就成為了歐洲最佳 SUV,擊敗了 Peugeot 2008。

歐洲十大暢鋪汽車 2022
Peugeot 208 – 206,816 部
DACIA Sandero – 200,550 部
Volkswagen T-Roc – 181,153 部
Fiat / Abarth 500 – 179,863 部
Volkswagen Golf – 177,203 部
Toyora Yaris – 175,713 部
Opel / Vauxhall Corsa – 164,358 部
Hyundai Tucson – 150,803 部
Dacia Duster – 149,648 部
Renault Clio – 143,561 部

Redbull F1 轉陣!放棄 Porsche 改與 Ford 合作


紅牛 Redbull F1 在發布 2023 戰車的時候,當中最大戲碼竟然是公布在 2026 賽季將與美國車廠 Ford 合作,改用 Ford 引擎。早前已傳出 Redbull 有機會跟 Porsche 合作,可是最後還是泡湯。當大家以為 Redbull 未來仍會倚賴 Honda 引擎的時間,Ford 才是 Redbull 的未來。

2004 年 Ford 就退出了 F1 比賽,是史上第三傑出 F1 引擎供應商,過往不少神級車手都是 Ford 的用家,如 Michael Schumacher、Ayrton Senna、Jim Clark 等等。今次 Ford 回到 F1 比賽,原因是 2026 比賽大轉例,當中的技術開發對 Ford 的汽車也會有發展提升,如電動車、生物燃料應用等等。

究竟 Ford 在新世代 F1 引擎能否帶給我們驚喜,而 Redbull 的戰車設計向來出神入化,他們兩家的引擎動力和出色底盤給合之後,會有什麼火花出現,令人期待。

東南亞限定 Nissan Magnite 變身小型七座 SUV


在 MPV 和 SUV 愈來愈流行的環境下,Nissan 也被傳出使用 Mafnite 改造成一部七座 MPV,預計它將是 Renault Triber 的姊妹車,它大概在 4 米長體積,使用 1.0 公升 Turbo 和自然吸氣兩款引擎,由於是入門車款,設備都會比較簡約。由於東南亞小型 MPV 的需要增多,Nissan 今次將現有車款改造成 MPV 都是滿足當地用家需要而來,在一雞兩味流行的汽車時代,車廠可以有更多產品,車主也有更多選擇。

Toyota Hilux 專利圖預視 2024 車款面貌


Toyota Hilux 在年初公開了專利圖之後,大家都預測新車會在 2024 年就推出市場,新車將使用 Land Cruiser 的 TNGA-F 底盤,會有柴油 Hybrid 系統。由於各國對柴油車引擎都有嚴格監管,所以 Toyota 為此開發全新 2.4 公升柴油引擎和 2.8 公升柴油配 Hybrid 動力系統,希望為新車提到足夠動力以滿足車主載貨需求。

林寶堅尼推出 Invencible 和 Autentica


距離林寶堅尼首款混合動能超級跑車亮相僅餘數周,品牌發佈兩款one-off(專屬定製)跑車 – 硬頂跑車 Invencible和開篷跑車Auténtica,向傳奇V12自然吸氣引擎致敬。這兩款特別車型突顯了林寶堅尼的品牌基因的同時,並從開發初期就邀請客戶參與其中,展現了林寶堅尼對專屬個人化定製的高度重視。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表示:「V12自然吸氣引擎是成就林寶堅尼歷史和品牌的支柱之一。 在邁向Direzione Cor Tauri(向金牛座之心前進)發展規劃的核心——混合動能新時代之際,我們以兩款能完美代表林寶堅尼卓越個人化理念的專屬定製車型,向V12自然吸氣引擎致敬。 」

這兩款無與倫比的專屬定製跑車由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設計,並且是使用V12引擎作品中的典範之作,彰顯了林寶堅尼標誌性品牌形象的設計元素,以及從賽道汲取靈感的運動特徵。


Invencible和Auténtica同時向多款林寶堅尼設計傑作致敬:Sesto Elemento —— 擁有體現林寶堅尼跑車極致輕量化和賽事運動特質的大尾翼; Reventón —— 具有獨特的航空風格; Veneno ——對空氣動力學的追求推向極致。

「我們打造了兩台獨一無二的專屬定製車型,靈感源於賽道日體驗和充滿活力的賽道環境。」林寶堅尼汽車公司設計主管Mitja Borkert表示,「這兩款車型由林寶堅尼Centro Stile設計中心開發,並在使用V12引擎的創作上發揮出極限創造力。 這些定製設計汲取了林寶堅尼獨特的設計基因,並再次將我們的經典設計傳承提升至新更高水平。 」

兩款新車都採用了產自聖亞加塔·波隆尼工廠的Aventador碳纖維單體式車殼,採用全碳車身,其設計和技術均在林寶堅尼賽事運動中得到成功驗證。 與Essenza SCV12同源的艙蓋,與帶垂直立板設計的高辨識度前分流器搭配下,可高效地控制氣流。

六邊形作為林寶堅尼當代設計中的經典特徵,與新車獨特的視覺元素相得益彰又極為醒目。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全新六邊形LED前後燈組,而艙蓋前端的進氣口使人聯想到Sesto Elemento,同樣的元素也體現在中央三重通風口,它採用了源自航空業的特殊高性能鋼合金技術。


兩款專屬定製車型的內飾採用簡約線條設計,3D列印的六邊形通風口增強了儀錶板的簡約感,儀錶台上未裝載控制面板,以提升駕駛艙的輕量感,並讓駕駛者可以專注於純粹的駕駛樂趣。 儀錶板以碳纖維為框架,為每輛車配備了具有專屬圖形的數字顯示器。

硬頂專屬定製跑車Invencible以紅色為主色調,與以紅色亮片強化的碳元素形成微妙對比,彰顯獨特個性。 以碳質飾條和門板點綴的Rosso Efesto(紅色)車身與Rosso Mars(紅色)剎車卡鉗相呼應,剎車卡鉗位於帶有碳纖維整流罩的單孔螺絲輪圈,為剎車系統提供通風。 在V12跑車經典的鷗翼門上有兩個顯眼的三色六邊形設計,以致敬意大利國旗,軚盤上同樣也有國旗色設計。

內飾採用與車身相同的顏色,與Rosso Alala(紅色)皮革和Nero Cosmus(黑色)Alcantara材質形成鮮明對比,同時Rosso Alala(紅色)和Nero Ade(黑色)的個人化刺繡亦更顯突出。 儀錶台上飾有Rosso Efesto(紅色)林寶堅尼標誌,與軚盤上的換擋撥片顏色一致。


同樣,開篷專屬定製跑車Auténtica憑藉Grigio Titans(灰色)車身、啞光黑色細節和Giallo Auge(黃色)撞色塗裝,彰顯出獨特個性。 此配色亦重複出現在剎車卡鉗和主要空氣動力學部件上,包括前分流器、源自賽車運動且能優化空氣動力負載的尾翼,以及雙鰭。 該車的獨特輪廓由兩個帶有集成防滾架的圓頂構成,靈感來自以往的開篷賽車。 內飾配以優雅的Giallo Taurus(黃色)刺繡、Nero Ade(黑色)皮革和帶有Nero Cosmus與Grigio Octans的黑灰雙色Alcantara材質形成鮮明對比。

Invencible和Auténtica是林寶堅尼在過渡到混合動能時代之前最後採用縱向後置引擎生產的6.5 L 12缸車型(Longitudinale Posteriore : LP,代表縱向後置引擎),是對即將落幕的林寶堅尼V12動力系統的終極致敬。 V12引擎可在6,750 rpm 時輸出高達780CV的強勁動力和720 Nm的峰值扭力,搭配七速ISR波箱、四輪驅動和控制所有車輪的林寶堅尼動態轉向系統。

森那美物業增設智慧式充電站


森那美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森那美)一向重視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配合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願景,集團創立森那美SD Charging,並計劃於三年內建立覆蓋全港的完善汽車充電網絡。目前,森那美充電服務已於香港各區商場和停車場開設智慧式充電服務站,以配合香港電動汽車普及化和政府的減排政策。公司的智慧式充電站配備中速及快速充電裝置,使市場上大部份品牌的電動汽車車主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全面性的動力支援。

森那美早前邀請有共同理念的本地集團攜手合作,於旗下的物業設立不同規模的充電站。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合和)更是第一個策略夥伴,並於上年在灣仔合和中心停車場開設第一個旗艦充電設施,擁有12個充電裝置(6快速 / 6中速)。現再度於旗下荃灣悅來坊停車場7樓設立第二個充電站。全新的充電站24小時全天候運作,可以同時為四輛電動車提供快速充電服務。站內配備CCS2插頭,適合大部份電動汽車品牌使用,為車主提供便利的充電設備。

森那美與合和實業集團擁有共同的願景,希望為社會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合和不單於其物業上實踐對願景的承諾,更在多方面嚴格執行,保持極高環保標準及採用高效節能設施。集團公司車隊早於二零零九年已引入電動車並贊助及支持創新及科技研究,其中包括由香港理工大學負責研究設計「100千瓦電動車快速充電器」。合和實業集團表示:「集團積極推廣電動車和充電設施,是次合作不但推動落實集團長遠的永續發展策略,更同時為物業帶來正面效益,善用資源及開拓新方向。」

邁向低碳的未來世界,森那美籌劃於三年內於本港提供超過300個充電車位,開拓一個完善的電動車充電服務網絡,為全港車主提供更便利和全面的充電設備。

Mercedes-AMG C 43 4MATIC 製作愈來愈吸引人


平治跑車在全副武裝最高級的 AMG「63」之下一向有「53」、「43」動力比較細的型號,讓那些覺得「63」太嘈、太「櫈」、太「貴」的車迷多一個選擇。C-Class 房車於 2021 年有新款推出,其最高性能的 AMG C 63 在2022 年 9 月已在歐洲推出。對下的 AMG C 43 一如以往就是在「AMG」名牌下比較慢、比較靜、比較斯文的一部,不過今代 AMG C 43 有幾處地方不同,過往「43」只在原本「普通」引擎之上加塊有紅色裝飾的汽缸頂蓋,沒有那矜貴的洋人技師簽名名牌,今次這部就有 AMG Affalterback 車廠製造,引擎在「One Man, One Engine」(一技師,一引擎)之下由一位 AMG 師父負責裝嵌,所以引擎蓋上也像「63」般有簽名牌;二是之前的 AMG C 43 用扭力轉換器自動波箱,新車則與 AMG C 63 一樣用雙離合器波箱;另今代標準設有後輪轉向,排氣喉咀是四條圓形,想不到 AMG C 43 製作愈來愈吸引人了。   


今代 C-Class 的車身比舊款長、闊和高丁點,輪距由 2,840mm 增至 2,865mm。頭燈是欖球形,三角形的尾燈分開兩截,頭冚有「power domes」拱線,車側骨線只有門下方的一條,令腰線較為突出,比有「一撇一捺」的舊款簡潔。錶板設計改成平治現行的一直、一橫雙屏幕,五個噴嘴形冷氣風口為橢圓形,中控台如滑梯傾斜。前座頭枕是新設計,頭枕柱有膠蓋裝飾,頭枕可手動調校角度。C 43 一如既往使用 AMG 款垂直間條鬼面罩,頭泵把有「八」字形翼片和左右風口兩條「貓鬚」,門底有裙腳,尾泵把有左右假出風口、大 diffuser、左右雙圓形喉咀,手法與其他非 AMG 63 車相似,即其實與普通 C-Class 可改配的 AMG Line 分別不大,沒有 AMG C 63 的拋沙板那麼誇張。車廂設計方面,AMG C 43 的「AMG 化」地方有紅色安全帶、紅色錶台縫線、銀色轉波撥片、AMG 款座椅圖案、腳踏、地毡、發光「AMG」字門檻片,另外平底的四柱軚盤已有改變各項反應模式的兩粒 Steering wheel buttons 圓制,儀錶圖案除有如常的黑白色「Classic」、只有兩個圓框的「Understated」、紅色單個圓錶的「Sport」、有架「車仔」的「Assistance」輔助系統狀態外,AMG 款特有科幻的「Super Sport」和「Track Pace」。


新 AMG C 43 是繼 AMG SL 43 後另一部採用 2.0 公升「M139l」(「l」for Longitudinal 縱置)電動渦輪增壓引擎的汽車,電動渦輪增壓技術話說源自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其設計與平治 S-Class、AMG E 53 等所用的 3 公升「M256」引擎的 eZV(Electric Auxiliary Compressor)不同,其排氣那方有渦輪增壓器,入氣那方用這 eZV 電動機械增壓器加壓,「M139」引擎則在連接兩個渦輪扇頁的軸上設有電摩打,經微混能的同個 48V 電力系統由電腦控制在廢氣有效加壓前直接驅動扇頁來「谷氣」,能加快轉數全段尤其從怠速起步時的引擎反應,在鬆開油門時亦能保持渦輪旋轉即保持「谷氣」壓力,再踩油時可有即時加速反應,即減少我們最討厭的 Turbo Lag。燃燒室同設有比傳統鐵汽缸套硬兩倍的 NANOSLIDE 抗磨層。雙重噴注系統在低轉時直噴,高轉時改向 Port 噴。舊款 AMG C 43 採用 3.0 公升渦輪增壓 V6 引擎的最高輸出版本,亦即加塊紅色汽缸頂裝飾蓋的「450」,有 367 匹 / 520 牛頓米輸出,新的「M139」有 408 匹 / 500 牛頓米。平治稱為ISG、AMG稱為RSG的第二代皮帶帶動撻火器/發電機,提供如常的收油充電、Start/Stop重撻、熄引擎空波滑行,以及有14匹動力輔助(C 200 的「M254」引擎的「EQ Boost」輔助由舊款 14 匹增加至現在有 20 匹) 這些微混能功能。波箱一如所說是 AMG SPEEDSHIFT 的 MCT(Multi-Clutch Transmission)雙離合器波箱,有 9 速,不是 TCT(Torque-Clutch Transmission)扭力轉換器版本,提供比自動波箱爽快的轉波反應,在 Sport 和 Sport+ 模式時有拖波補油功能。沒有「+」的 4MATIC 四驅沒有扭力調動,系統經 AMG 調校,前後扭力分佈是較多後驅的 31:69。懸掛採用鐵彈簧加 Adaptive Damping 電子控制吸震筒,有三種軟硬度可選,前軸有特有的轉向鉸鏈 Steering knuckles 和彈簧控杆接頭,後輪有特定幾何。今代更標準裝有後輪轉向,100km/h 以下反方向最多有 2.5 度,100km/h 以上同方向最多 0.7 度。制動系統是前四活塞固定卡鉗,後單活塞浮動,銀色卡鉗,370、320mm 前後碟直徑。


舊款 AMG C 43 0-100km/h 加速需 4.7 秒,新款現需 4.6 秒,只快一丁點。電動渦輪增壓器確實能給予更即時的踩油加壓反應,再踩油時那像吊 Clutch 的 Turbo Lag 也確實少之又少,但不要期望 4 汽缸引擎有比得上 6 汽缸的起步反應,原地起步的片刻還是要等它一等;14 匹的摩打「EQ Boost」同樣是說不出分別,只有看著不同錶板圖案內的不同「Power/Charge」錶來得知正在輔助還是充電。儀錶的「Super Sport」和「Track Pace」圖案有正中的波段顯示,「Track Pace」在左邊有 G-force 錶,但看過兩眼後都是覺得傳統的黑白圓錶即「Classic」有最易看的轉數錶。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有「Slippery」濕地、「Comfort」、「Sport」、「Sport+」模式,「Individual」可自定油門反應、自動或M手動轉波、懸掛軟硬、「AMG Dynamics」的三種入彎反應、排氣喉大細聲。懸掛的 Comfort、Sport 和 Sport+ 模式各有明顯軟硬分別,Sport+ 也不算太硬。設有活瓣的排氣系統有 Comfort 和 Sport 兩種聲響,Sport 時「咕…咕…」聲的,亦不至太嘈;新出的 AMG Performance Sound 選項,能從排氣排氣喉收音再播入車內,並非合成「偈」聲。透過穩定系統夾後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的「AMG Dynamics」程式,AMG C 43 型號有「Basic」、「Advanced」和「Pro」即越多的夾 Brake 程度,要 AMG 63 型號才有玩 Drifting 的「Master」。今代 C-Class 在新的雙搖臂前懸掛下,軚感可說是同類最正,AMG C 43 當然也是這樣;AMG 軚盤按鈕右邊一粒方便改變反應模式,左邊一粒可 Programmed for 改變轉波模式、「AMG Dynamics」、排氣活瓣、Start/Stop 功能,即方便例如行「Comfort」時隨手改手動轉波,響喉,大 Brake 抝入彎反應,Sport+ 時又可改用軟懸掛,靜排氣之類,就不就手並不重要,駕駛期間可以像 F1 車手般從軚盤「撳撳撳」才最緊要。

新 AMG C 43 的駕駛感覺其實與舊款差不多,所指的差不多是不至「谷」至你眼壓飈升的加速力、不至嘈到你耳鳴的排氣聲、不至「chok」得你頸痛的轉波反應,車子仍然是比較溫柔的 AMG 房跑車,亦即是說若你追求的是最激的終極性能的話,AMG C 43 會令你感到「到喉唔到肺」,它跟 AMG C 63 相比,兩者都有各自的存在價值。


電動渦輪增壓「M139l」引擎有 408 匹 / 500 牛頓米輸出,「EQ Boost」有 14 匹輔助。


AMG C 43 頭泵把有「八」字形翼片和左右風口兩條「貓鬚」,鬼面罩有垂直間條。


AMG 款儀錶圖案特有科幻的「Super Sport」和「Track Pace」。


0-100km/h 加速需 4.6 秒,電動渦輪增壓器能給予更即時的踩油加壓反應。


「Super Sport」和「Track Pace」圖案有正中的波段顯示,「Track Pace」在左邊有 G-force 錶。


「Individual」可自定油門反應、轉波模式、懸掛軟硬、「AMG Dynamics」反應、排氣喉大細聲。


「AMG Dynamics」程式有「Basic」、「Advanced」和「Pro」,即越多夾後內 Brake 程度幫車抝入彎。


AMG 軚盤按鈕就不就手並不重要,駕駛期間可以像 F1 車手般從軚盤「撳撳撳」才最緊要。


「AMG 化」地方有紅色安全帶、紅色錶台縫線、銀色轉波撥片、AMG 款座椅圖案、腳踏、地毡、發光「AMG」字門檻片。


前座連頭枕使用新設計,頭枕柱有膠蓋裝飾,頭枕可手動調校出入角度。


前座椅背有偷位設計,令後座的腳部空間更多。


今代 C-Class 的車身比舊款長、闊和高丁點,輪距由 2,840mm 增至 2,865mm。


制動系統是前四活塞固定卡鉗,後單活塞浮動,銀色卡鉗,370、320mm 前後碟直徑。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微混能系統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408 匹 / 6,750 轉時(摩打:14 匹)
最大扭力:500 牛頓米 / 5,0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雙離合器自動波箱
體積:4,791 X 1,824 X 1,466mm
重量:1,81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960,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好生意】林寶堅尼 2022 年在華銷量再創紀錄!交付量超過 1,000 台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在2022年繼續創下銷售紀錄,以9,233台的全球交付量實現歷史新高。在林寶堅尼全球市場表現中,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市場以1,018台的交付量位居第二位,較2021年增長9%。超級SUV Urus以637台交付量繼續領先,Huracán以370台交付量緊隨其後。

林寶堅尼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Konstantin Sychev表示:「我們見證了林寶堅尼2022年在華市場的優秀表現,並為此感到自豪。其中,Urus憑藉自面世以來其總交付量已超過2,000台,絕對是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證明了其作為全球首款超級SUV的成功,與此同時超級跑車車型也同樣表現出色。在2023年品牌開啟電動化未來的道路上,林寶堅尼將繼續致力於為中國客戶提供卓越產品和專屬服務。」


8月,Urus Performante在成都車展完成其亞太區首次亮相,隨後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全國新車品鑑活動。 Urus作為林寶堅尼極具開創性的超級SUV擁有超凡性能和獨特外觀,而Urus Performance將這些特徵提升至更高層次,在保留奢華多功能性的同時,為駕駛者提供了擁有強大吸引力的駕駛體驗。此外,Urus Performante還在派克峰國際爬山賽(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的賽道上創下量產SUV類別的全新紀錄,將其卓越性能展露無遺。


12月,搭載V10引擎的全新Huracán Tecnica在北京亮相。這款超級跑車凝聚了林寶堅尼在設計及工程學方面的專業經驗,以令人矚目的革新設計完美展示了其技術、性能以及Huracán車系的自然吸氣式V10引擎,帶來極致的駕駛樂趣。

同樣於12月在北京亮相的Urus S為追求最純粹的性能、豪華和實用性的用戶而打造,是代表終極林寶堅尼生活格調的超級SUV。 Urus S進一步鞏固了Urus車系作為超級SUV的領先地位,為中國客戶提供無與倫比的駕駛激情、具有運動精神的多樣化生活方式和專屬的豪華體驗。


林寶堅尼一直致力於為客戶在整個品牌旅程中提供專屬體驗。 2022年4月,林寶堅尼為訂購Urus或Huracán EVO新車的中國客戶推出傾擎隨享項目,以提高客戶在車輛保有期內的整體滿意度。林寶堅尼專屬客戶應用程序UNICA也於9月在中國市場全面推出。客戶可通過該應用程序與林寶堅尼世界緊密連接,通過豐富的定制內容獲得獨特的數碼服務體驗。

6月,林寶堅尼全球最大服務中心於香港落成,佔地面積超過3,700平方米,採用林寶堅尼最新的企業形象設計理念,全面提升服務和客戶體驗。

作為品牌標誌性的年度盛會,林寶堅尼中國巡遊不斷在華夏自然美景的探訪中,為客戶創造非凡的駕駛激情和生活方式體驗。 2022年,也是該活動連續舉辦的第八年,林寶堅尼中國巡遊穿行廣西,憑藉1,100多公里的行程創造了全新里程紀錄。林寶堅尼Esperienza珠海賽道日體驗活動則代表了林寶堅尼專屬的駕駛激情,Huracán STO登陸珠海國際賽車場更彰顯了林寶堅尼為客戶和車迷持續打造純粹駕駛體驗的堅定承諾。


2022年9月,位於溫州和蘇州的林寶堅尼全新展廳陸續開業,標誌著品牌經銷商網絡的進一步拓展,也展現了林寶堅尼不斷全力發掘區域市場潛力的決心。 2022年是林寶堅尼進入香港市場的30週年,品牌於12月舉行了林寶堅尼香港30週年特別展覽,展出了歷史上的特別時刻,以及從Reventon到Centenario等經典車型。

儘管2022年面臨著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林寶堅尼經銷商仍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從冬日出游到奢享露營,活動舉辦數量超過350場,參與人數超過9,000人。強大的經銷商網絡將伴隨客戶進入林寶堅尼自2023年起的混合動能新時代。

Euro NCAP 2022 撞擊安全測試 Tesla 成大贏家


大家買車的時候,對它的安全性其實都很著緊,不過大家可能會覺得買大牌子就一定擁有「很高分」的撞擊測試成績?其實又未必。2022 年 Euro NCAP 一共測試予 73 部車,67 部是全新車款,當中沒有一部獲得 3 星或更低,大家要知道歐洲很多人代步都是用小車為主,大部份小車都只有四星,有些可能是三星。2022 年獲得 5 星撞擊測試的車款多達 78%。其實 Euro NCAP 在 2022 年想使用的規範去測試汽車,不過受到戰爭和晶片短缺等問題影響,新測試規則改到 2023 年才正式開始。

獲得 5 星的在六大車型之中,大型家庭是 Hyundai IONIQ 6,小型家庭車是 ORA Funky Cat,中型行政車是 Tesla Model S,小型越野車是 Tesla Model Y,大型越野車是 WEY Coffee 01,純電車是 Tesla Model S。

Volkswagen Golf 8.5 代小改款快將登場


Volkswagen 在 2019 年推出大家沒有太大感覺的第八代 Golf 之後,它的小改款 8.5 代差不多準備在近年推出。國外網站也偷拍到 Golf 8.5 代測試車的車廂,車廂中控台有一個大型觸控屏板面,當中的冷氣調校介面也會作出更新,令整個中控台簡潔一點。為了應該其他同級對手,新車的 Golf R、GTi 版本的動力應該會有所提升。

Volkswagen 執行長 Thomas Schaefer 接受國外傳媒訪問時,Golf 未來會由電動車接棒,所以 8.5 代有機會是 Golf 最後的汽油車版本,不過車廠不會放棄 Golf 這個名字,在第 9 代車款推出時,有可能是以 ID.Golf 的名字出現,大家對這個名字又喜不喜歡呢?

文:小肥
圖:Motor1 / Volkswagen

平治香港 2022 年交付車輛 60% 為電動車


在極具挑戰的 2022 年,平治向全球客戶交付了 2,043,900 輛私家車(-1%),而電動車銷量上升逾一倍。 去年品牌在香港和澳門市場總銷量達 4,600 多輛,與前年相若。交付車輛當中的60%為電動車,足證 平治已成功邁向電動化。2022 年平治在港澳兩地共售出 2,800 多輛電動車,比 2021 年多逾四倍(+462%),包括約 2,000 輛 EQA (+349%)及 500 多輛 EQB。作為香港首個支持中華電力「可再生能源證書」計劃的汽車品牌,由 2023 年 1 月起所有 Mercedes-EQ 新車更會於交車前以可再生能源作首次充電。

作為在市場上傲視同儕的豪華品牌,平治同時提供多款電動和汽油引擎車型,滿足各種客戶需求。去年平治汽油引擎房車和SUV車款在港澳市場銷量維持強勁,當中 C、E、S-Class、GLA、GLB、GLE 在其級別中均為銷量冠軍。去年平治在港澳市場共售出約 1,800 輛汽油引擎車輛,當中 C-Class 房車以約 450 輛成為銷售之冠。S-Class (包括平治和Mercedes-Maybach品牌) 去年共售出逾140輛,在頂級 豪華房車市場方面亦保持領先地位。


梅賽德斯 – 奔馳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Andreas Buchenthal 表示: 「2022 年是平治成功轉型的一年:平治在港澳售出的電動車比前年多逾四倍。2023 年我們矢志在港澳市場提供最頂尖的電動車,繼續加強電動車和豪華車銷售。在邁向全電動化的進程中,我們會不斷擴展公眾充電網絡,為平治電動車客戶提供更優良的充電體驗。」

全新 Tesla 屯門維修中心正式投入服務


隨著香港電動車日趨普及, Tesla 宣布全新屯門維修中心於 2 月 8 日正式投入服務,全面支援新界西北區 Tesla 電動車車主,加上現有流動維修服務車隊,服務範圍將覆蓋全港十八區,以滿足更多車主的服務需要。


全新屯門維修中心位於新平街吉田大厦3期地下,佔地近四萬五千呎,為車主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完善的維修服務,車主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作預約,即可按個人日程規劃。配合遙距診斷技術、24/7車主支援熱線、流動維修等服務,電動車保養維修將與時俱進變得更有效率。

現時 Tesla 於香港共設有 4 個體驗中心,分別位於九龍灣 E-Max、尖沙咀 K11 MUSEA、灣仔 QRE 皇后大道東及沙田小瀝源;以及共 5 個維修服務中心,分別位於沙田、油塘、鴨脷洲、西環及最新的屯門,提供卓越的技術支援服務及客戶體驗。同時,Tesla
不斷擴展充電網絡,現時全港共設有 62 個超級充電站及 300 個超級充電器,為一眾車主帶來便利無憂的電動車駕駛生活及充電體驗。  


隨著屯門服務中心正式投入服務,標誌著 Tesla 香港邁向另一個里程碑。 Tesla 區域總監范菁怡表示:「政府於2021 年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令電動車發展重回正軌。Tesla 將響應政府的計劃,積極從海外引入人才,亦會在本地招聘及培訓技術人員,推動業界轉型。Tesla的投資亦會帶動業界不同版塊共同發展,建造更成熟的電動車生態圈,維修服務、保險業務、充電基建等界別亦會受惠於電動車普及化的趨勢,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及經濟貢獻。我們期望政府推動電動車的政策會維持一致性及持續性,令香港成為亞洲電動車之都。」

除了積極從海外引入人才,屯門服務中心將會作為其中之一的人才培訓基地,讓有志加入電動車行業的本地技術人員獲得更專業的技能,提升香港整體電動車維修服務水平。詳請可到 www.tesla.com/zh_HK/careers了解。

許建德謝榮鍵澳洲揚威巴瑟斯特 12 小時賽摘亞


2023 年賽季洲際 GT 挑戰賽(Intercontinental GT Challenge,IGTC) 第一站賽事,於 2 月 5 日在澳洲帕諾拉馬山賽道(Mount Panorama Circuit)上演一場扣人心弦的 12 小時耐力賽事。Harrolds Volante Rosso Motorsport 車隊的 101 號平治-AMG GT3 戰車奪得巴瑟斯特 12 小時耐力賽(Bathurst 12 Hour)的銀級組別(Silver Class)亞軍。此佳績由許建德(Jonathan),謝榮鍵(Kevin),聯同兩名隊友 Ross Poulakis 及 Josh Hunt ,在欠缺足夠場地經驗的情況下,以無瑕疵的完美發揮,取得這次值得讚許的成績。


巴瑟斯特 12 小時耐力賽向來被公認為世上最極具挑戰的比賽之一,首度到此參賽的許建德即成功收獲組別亞軍可說是不可思議,他是繼 2015 年歐陽若曦在此取得季軍後,再度有香港車手成功在此項賽事取得佳績。謝榮鍵亦繼去年的上佳表現後,連續第二年在此項國際賽事登上頒獎台。由於此賽同時亦是本賽季洲際 GT 挑戰賽的第一站比賽,Jonathan 亦以此成績取得 IGTC 獨立盃(Independent Cup)的首場勝利,目前在車手積分榜排在榜首。這位香港車手已經確定,今年將會參加全季度的 IGTC 獨立盃賽事。


他們的 101 號平治-AMG GT3 戰車在全場第 19 位,組別第 5 位起步,比賽初段以平穩表現打好基礎。車隊的比賽策略得宜,並善用安全車時間,讓車手們可在比賽上盡情發揮。車隊賽前原訂參加銅級組別(Bronze Class)的比賽,但在比賽前數天發現銅級組別只有他們一隊參加,因而決定轉為出戰競爭激烈的銀級組別(Silver Class)。儘管幾名車手在這條 6.2 公里長的賽道上經驗不多,但他們在比賽全程發揮出穩定而又進取的表現,展示出可挑戰銀級錦標的實力。最終,這四人組合以全場第 14 名完成 12 小時的比賽,並且獲得銀級組別的亞軍。


許建德擁有豐富的耐力賽經驗,他去年賽季與 Sky Tempesta Racing 以平治-AMG GT3 戰車,參加全季的 GT 世界挑戰賽歐洲耐力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 Endurance Cup),顯然對此戰車早以十分熟悉,面對這類如澳門東望洋賽道般狹窄的賽道,他亦很快成功掌握並發揮出飛快的速度。謝榮鍵去年首次與香港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到此參賽,更成功一舉取得全場總亞軍,他今年再度參賽亦再次有上佳發揮。他們與兩位對賽道較為熟悉的隊友 Ross Poulakis 及 Josh Hunt 配合,成為獲得這此佳績的關鍵。許建德已確定將會出戰今年其他的 IGTC 獨立盃賽事,下一站比賽將會是 6 月份舉行的比利時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24 Hour of Spa)。

POLESTAR 2 小改款歐洲先發


過往一直追捧 Volvo 的車主,近年轉玩電動車後,有部份人轉陣到他們的另一個品牌 POLESTAR 身上,而他們的第一部電動車 POLESTAR 2 終於在歐洲推出小改款。新車換了新的鬼面罩,使用車全密封式 SmartZone設計,這裡有輔助駕駛系統的雷達。新車的 Performance Pack 套件中,備有 20 吋鍛造輪圈,為外觀添加了運動感。

新車馬達安裝在後面,擁有 299 匹馬力和 50 公斤米扭力,比起舊款多了 13 匹馬力和 8.2 公斤米扭力。0-100km/h 加速只需 4.5 秒。升級到 Performance Pack 後,因為使用了雙馬達,最大馬力達到 470 匹,0-100km/h 只需 4.2 秒。

標準版擁有 69kWh 電池組,長續航版就有 82kWh 電池組。雙馬達長續航版擁有 592 公里續航,單馬達標準版為 518 公里,長續航版為 635 公里。

【影片】Hyundai Ioniq 5 為 Robotaxi 自動駕駛的士服務


Hyundai 在今年國際消費性電子用品展 CES 2023 中,將他們的 Ioniq 5 改裝成適合於拉斯維加斯 Robotaxi 服務的自動駕駛的士,而且會在 2023 年下半年就投入服務。這部車擁有 Level 4 自動駕駛能力,在車上安裝了攝影機、雷達、光學雷達,多達 30 個以上,其電腦系統也有不同,以應付路面需要。在拉斯維加斯推出服務後,將有機會到洛杉磯提供服務。Hyundai 準備了一條短片,為大家預先了解 Robotaxi。將來可能在美國不同城市都會見到它的蹤影。

平治成為香港首個「可再生能源證書」計劃的汽車品牌


梅賽德斯 – 奔馳香港及其獨家代理商仁孚行,透過支持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中華電力)的「可再生 能源證書」計劃,致力推廣減碳和加快將業務邁向低碳的步伐。由於可持續發展和可再生能源對應付氣候變化非常關鍵,平治全力支持中華電力的「可再生能源證書」計劃,並成為香港首個參與計劃的汽車品牌。


由 2023 年 1 月起,所有 Mercedes-EQ 新車均會於交車至客戶前,於新車檢測中心以潔淨的可再生能源作首次充電。每輛採用了可再生能源首次充電的 Mercedes-EQ 新車,均會在車尾玻璃貼上特別貼紙以茲識別,並會附上一張印有車型、車牌號碼、潔淨能源用量和中電「可再生能源證書」號碼的證書。


中電「可再生能源證書」上標示著的每一度電,均代表中華電力生產或購入由本地認可的太陽能、風能和堆填區沼氣項目所產生潔淨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環境權益。中電「可再生能源證書」讓公眾以另一方式支持綠色能源、減低碳足跡、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及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平治不但在全球與不同夥伴在汽車生產和流程上提升效率、可靠性和可持續性,在本港亦與不同機構合作,不斷擴展充電網絡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及可持續發展。

為表揚平治品牌對本地潔淨能源和減碳的支持,中華電力亦已於 2022 年 12 月將平治於香港的獨家代理商仁孚行納入其「可再生能源證書」名冊。

Audi activesphere 純電越野概念車登場

Design Sketch


作為該系列的第四款型號,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的出現,標誌著四環品牌在Sphere概念裡已邁進新紀元。繼較早前2021年面世的Audi skysphere 開篷跑車、2022年4月同時推出的Audi grandsphere 房車及強調車廂空間發揮的Audi urbansphere 概念車後,如今這款擁有多功能車身設計,跨界別四門房跑車宣佈首度亮相。不僅擁有豪華房車級的4.98米車長及獨有的典雅高貴外形,亦擁有超乎想像的離地距,配上為越野而打造的22吋大直徑合金輪圈。只需要按下按鈕,activesphere的車尾Sportback部分,可以瞬間變成一個開放式貨床 (“active back”),方便放置任何玩樂裝備,例如電動自行車或水上和冬季運動配件。


Audi activesphere 絕對是一款多才多藝的跨界別車系,把兩種完全不同的元素和風格完美地結合,驅動系統及懸掛系統設計於不論公路還是越野路段都有同樣出色的水準。方向盤及腳踏均讓駕駛者自主地操作,自動駕駛功能令旅程變得更輕鬆。作為一部典雅與動感並存的房跑車,activesphere擁有傳統經典的車身比例和線條設計。不過,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車子就可以轉變成一部可以運載頂級運動裝備、有足夠空間存放兩台電動自行車的pickup!

整部概念車的構思和設計是由位於馬里布 (Malibu) 的奧迪設計工作室負責,這裡距離著名太平洋海岸公路不過咫尺之遙,是傳奇的沿海路段。工作室經理Gael Buzyn和他的團隊是整個設計項目的核心人物。Gael對於項目背後的意念有以下的描述:“activesphere是獨一無二的。這部跨界別的新車,巧妙地把奧迪Sportback的典雅、SUV的實用性和真正的越野能力全然結合起來!”

Audi activesphere成為了sphere概念系列的其中一位成員,使用奧迪最新PPE模塊化平台的純電驅動及快速充電技術。沒有任何排放,續航距離可長達600公里,使用800伏特技術實現了極快的充電時間,讓這部最先進的電動車集合了可持續性、動感及長距離駕駛的能力。


負責技術發展管理的Oliver Hoffmann表示:“sphere概念車展示了我們對於未來高端汽車的寄望。我們正經歷著整個模式上的改變,特別是未來奧迪車系的車廂設計和安排,要讓車廂內的乘客感到有如處身家居的感覺,同時又可以隨時與世界聯繫。Audi activesphere最重要的創新技術是在車廂裡注入了高度的實用性,並在特定的空間裡創建了周圍環境與電子科技的結合。”

受惠於activesphere上不同應用的嶄新顯示和操作技術,駕駛者和乘客能夠在適合的地形上體驗自動駕駛系統帶來的自由新標準。Audi dimensions這套創新的操作概念,透過實時將數碼內容顯示於乘客的視野,把真實世界影像和虛擬世界 (即混合實境) 結合起來。

專為駕駛者及乘客單獨配置的高科技虛擬實境眼鏡,能提供真實行走環境及路線的視象,並同時顯示3D立體內容及互動元素。

即是說,所有與駕駛有關的訊息資料,例如行車狀況、導航位置等都會有顯示。在車廂裡,虛擬實境眼鏡使用者可以清楚及簡易地看到肉眼不能看見的控制面板、及其他虛擬顯示。利用混合光學的應用令使用者可以與這些真實存在卻不能直接看見的觸感區域進行互動,虛擬實境眼鏡會在使用者觸摸時透過實時反應進行指示及功能執行。


作為一部完美的全能電動車,Audi activesphere持有的概念絕對可以迎合未來新一代奧迪客戶的高階要求。對這群未來客戶而言,個人駕乘能夠與可持續性共融。當然,顧客希望自己擁有的座駕,可以結合未來高端科技,展現出品牌的典型美學和活力。事實上,Audi activesphere的概念的確打破既有界限,為未來提供了無限的憧憬。

新車的尺寸長 4.98 米,寬 2.07 米,高 1.60 米 ─— 促使Audi activesphere可以輕易成為高端電動車市場的其中一員;典型的電動車佈局,長達2.97米的軸距,為乘客們提供極大的腳部空間,前後懸垂的高度,視覺上較實際數字更短及更緊湊。無論從那一個角度欣賞,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的車身流線無縫,像是從單一模具倒出來似的。

22吋大直徑的輪圈與驚人的離地距,奧迪典型低平車艙設計,配合充滿動感的拱型車頂線條,整個車身讓人一看就能聯想起跑車。


車子所配搭的285/55 輪胎,體積足以應付不同地形,其獨特的巨型波狀胎紋結構說明了 activesphere的越野本色。輪圈表面備有活門開關功能,在越野行走時會把活門開啟,加強散熱效能;但在公路巡航時則會緊密關上,以達成最佳的空氣動力學。兩個位於前車門上的鏡頭式倒後鏡,經過特別安排和設計,顯得優雅又時尚,更重要的是可以把風阻進一步降低。

車身在凹凸面之間沒有任何硬邊分隔,形成完全平滑的表面,在柔和光影打照下,不論是側面還是後方,會發現後輪輪拱位置呈水平形式,盡顯概念車潛在的動感形態。

玻璃表面成為車身設計其中重要部分,這並非單指車頂部分,activesphere 的前方採用了品牌的Singleframe單體式面罩設計,同樣採用了透明玻璃組合,讓乘客可以清楚無隔,一覽無遺地看到前方的道路情況。

車門下方部份也使用了玻璃組合,有趣的是當activesphere處身於越野行走,能抵消了車廂與大自然世界之間的隔膜;寬大並呈孤型的尾門部份也使用了大面積玻璃以達到最佳的光線效果;當然,車頂上的大面積透明玻璃,能讓充足的日光注入車廂裡。


新車的外形設計突顯了其越野能力,其特大的輪拱說明了車上配有奧迪可變式智能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activesphere的離地距可以隨時調整,適合越野時候使用,可從基本的208mm離地距離調升增加40mm;相反在公路上則可下調40mm,快速行走時對於重心及空氣動力學都有好處。在越野時,Audi activesphere的接近角為18.9度,離去角為28.1度。

提到這個可變式離地距,會令大家記起奧迪的經典系列、自2000年以來,Audi allroad車系分別在C及後來的B級別裡吸引了眾多熱情和忠實車迷的支持和喜愛。從第一代開始,Audi allroad已率先使用可調校離地距的氣壓式吸震彈簧懸掛系統,以及一套帶有防撞元素的配件促成視覺上的偏移,成為了車系一項重要的設計特徵。對於 allroad車系同樣重要的還有Avant的選項配件。

Audi activesphere 標誌著首次於Sportback揭背車型注入了allroad 的設計元素及技術配置,基於這個原因,與allroad相比之下,奧迪把新車型定性為“active Sportback”。

另一項有關allroad 主題上的變化 ─ 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前後以及車門下方的側面範圍均採用Arctic Teal深色高亮度塗漆處理,配上啞光色的表面,在視覺上能令地台組件和駕駛室有相連的感覺,而稍稍傾斜的金屬門柱相互平衡排列,綜合起來。當車子離地距增加的時候,這些獨特設計便會顯而易見,令其越野模式在視覺上更強烈地顯示出來。

與較早前推出的grandsphere概念車一樣,activesphere的車門安裝在前後A柱及C柱上,並作相反方向開啟,車門之間沒有B柱,這項創新設計可讓乘客登車更容易,整個車廂亦能完全展現在眼前。


在Singleframe 單體式面罩的左右兩側上方,窄長的頭燈看起來像一顆聚焦的眼睛。每邊的照明燈透過放大和隔離兩個環的相交點形成一個瞳孔,與品牌的四環標誌正好互相呼應 ─— 這個被稱為「奧迪之眼」,利用數碼燈光標誌顯示的設計首次在grandsphere出現,如今在activesphere裡,這項設計變得更多樣化,公路和越野行走都會有不同的設定,日間行車燈和尾燈使用了精細微型的LED技術,提供更高的精確和對比度。

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是跨界別車系,這表示新車是變臉大師,隨時可以作出改變。車身後半部分正正反映了顧客的外展生活模式,可以運載笨重的運動裝備,同時不會破壞Sportback 輪廓的優雅和運動性。

如有需要,透明的後窗可以滑動升高至與車頂齊平。 同時,尾部較低的垂直部分可水平伸展開啟,讓車身後部分成為寬敞的載貨床,成為active back,可運載電動自行車及支架。車身尾部的側面,即C柱位置卻保持原狀以維持 activesphere 的動態線條,而電動隔板從後排座椅後方升起,確保車廂能夠與貨床隔離。

滑雪板支架可以輕易地安裝在車頂的中央部分,安裝位置能夠完全隱敝,不露任何痕跡。如有需要的話更可以延伸,更方便及安全地安裝及運載滑雪架。


Sphere車系定下了標準:Audi skysphere 、grandsphere、urbansphere 以及現在的 activesphere 都揭示著車廂內部的重要性。至於馬力輸出、加速時間,或橫向加速度等已經不再是新一代汽車設計規格的首要條件。相反,現在的著眼點是車廂內部,即乘客在行車旅程的生活和體驗範圍。透過乘客們的要求和寄望,塑造了空間、設計及功能。

經過重新評估,設計過程作出了轉變,在所有討論的起始,焦點都指向車廂內部及其設計。然後才是外觀設計、車身比例和線條組合。

清晰和簡潔 ─ 這是乘客開啟寬敞車門,進入 Audi activesphere 車廂時的第一個印象。垂直和水平表面,配以直角設計來打造更寬敞空間。車廂以水平對比色彩為主調,中心部分包括座椅表面、門邊及前方錶板飾面使用了柔和的暖熔岩紅色,即使從側窗觀看,與深色的外觀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其他位置,車廂裡的上方和下方,深色 (黑色、無菸煤色和深灰色) 同樣佔著重要的主導地位。

四張獨立座椅的位置就像是中央控制台的延伸,貼近中央控制台,座椅的上端水平位置呈扶手狀,設計師把座椅、背部及肩膊位置面分成三個獨立環型設計,在視覺上已能知道會有良好的側向支撐保證,座椅看起來很輕巧,能夠在功能及優雅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


當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行駛時,整個錶板、方向盤和踏板會完全隱敝起來。特別是在第一排座椅上,駕駛者前方敞闊的空間一直延伸到車子的前端,甚至更遠。為了獲得清晰的視野,全玻璃單一框架Singleframe讓乘客可以清楚地一覽前方道路情況。

整個儀錶板的設計造型就像一個加大碼的條型音箱 (透過木板),無論開啟還是關上的位置都藏於一個寬大的智能出風口處。

假如駕駛者想操控方向盤,整個儀錶板連同方向盤會從擋風玻璃底部的位置伸出並升起。每位駕駛者都可以單獨調整合乎自己體型的駕駛位置。車門上的非觸式MMI裝置一直在視線範圍內,觸手可及,方便對車窗及座椅作出控制和調節。

Audi activesphere的車廂結構和空間很大程度受到中控台的影響。當然,今天的電動車中控台已毋須要安置固定的操作器,取而代之的是儲存空間以及專用酒吧,既可冰凍亦可加熱。透明的頂蓋方便看見瓶樽及玻璃杯,在視覺上寬大的中控台似是被融入車廂的一部分。此外,車頂設有另一組控制台,直接位於中控台的上方並反映出其尺碼大小,車頂的控制台放置著四套駕駛者乘客都能輕易拿到、混合著虛擬與真實的AR虛擬實境眼鏡。

打破傳統界限是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的新優勢 – 這個概念也適合汽車、使用者和環境之間的界面上應用。新系統首次把現實與數碼互相結合,創造了一個新紀元 – udi dimensions。

新系統的核心是創新的混合虛擬與現實的虛擬實境眼鏡 – 每位駕駛者和乘客均可單獨使用。 在Audi activesphere 裡使用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全面的數碼運作形式。


在早期,虛擬實境眼鏡 (VR goggles) 僅限於展示沒有任何現實世界元素的虛擬實境。然而,隨著科技發展演變為擴增實境 (AR),把真實世界和虛擬內容融匯一起。混合實境 (MR) 能夠在三維空間通過對現實世界的對應來展示虛擬影像。在可見的將來,混合實境 (MR) 能毫無疑問地大大提升擴增實境 (AR) 平視顯示器的靈活性、精確度及可顯示影像至另一層次。

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是首部使用這項先進技術的先鋒之作。反過來說,將互相作用的維度加添到真實和數碼世界融匯一起的維度裡。藉著前所未有的光學精準度,高解像度及出色的對比度,系統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影像如控制面板及顯示器,帶進方向盤後方可見的視野範圍裡。

換言之,使用者最初可以查看較精簡的虛擬內容。要是使用者眼部繼續注視有關信息,系統知道使用者對信息有更多要求時,便會顯示更詳盡資料。一旦使用仍然集中及鎖定有關資料及信息,並使用手勢,有關內容就成為主動及互動式的元素。

然後,手部會自覺地隨著使用者視線對車上功能作出控制,使用者的操作界面(眼鏡裡的虛擬顯示器)就會像傳統器材一樣即時對有關變化作出反應。虛擬的操控會貼心地隨著使用者的位置作出移動,所以無論使用者坐姿如何,都能夠舒適地對操作界面進行互動式控制。

Audi activesphere 整潔、寬敞的車廂裡,不再需要像以往汽車駕駛室般要設有多功能的控制鍵盤及電池電量顯示。如今使用者需要某一項裝備,該裝備的操作介面才會出現。操作過程及感覺與真實無異。重要一點,車上各項功能已不會像今天的汽車般設有明顯及傳統的屏幕顯示及實際制鍵,取代的是操作可以在直接隱藏有關裝備的前方。舉兩個較簡單的例子,出風口前就設有空調控制中心、揚聲器上方便有影音及聲源控制面板。

然而,這項技術的可能性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例如,在越野模式行走時,可以把高解像度 3D 立體地形圖形投影到真實景觀上,同時顯示導航和目的地資料。交通安全信息,如交通擠塞或濕滑道路的警報等,也可以在這裡顯示。


根據駕駛者和乘客們的不同要求,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虛擬實境眼鏡裡各自看見需要的內容,因此,駕駛者只需要專注於駕駛,集中對車輛的操作;乘客則可以查看目的地及準備相關的活動安排。

與此同時,每位駕駛者及乘客還可以各自調校自己座位周圍的溫度及送風大小;又可以瀏覽音響系統內的音樂選擇。虛擬實境眼鏡經過精心設計,能與activesphere車廂的幾何形狀互相匹配。乘客更可以把虛擬索引卡投射於中控台並直接登入有關網絡。虛擬實境眼鏡內的感應器以毫米之精確度測量車廂空間,使用時候可以根據個人需要把資料疊加,甚至與其他乘客進行互動交換。

乘客使用虛擬實境眼鏡與電動車之間的連接,及整個生態系統,提供了無數的可能性,即使在車廂之外也是如此。例如,今天可以在家裡客廳使用手提電腦或平板電腦準備導航路線或車輛維修檢查,但在不久未來,混合實境技術和虛擬實境眼鏡將會變成唯一需要的硬件。

相反,activesphere乘客可以將他或她的虛擬實境眼鏡從車裡拿出來,帶到滑雪坡上,以幫助導航尋找自行車道或在下坡滑雪時找到理想的下坡點。

電動車本身的資料,如電量可供續航距離、最接近的充電站等信息可以在車內及車外取得。當有需要時,更有輪胎胎壓過低預警,以及天氣預測功能,為行車路線作出最佳選擇。

由於其尺碼和性能表現,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最終選用奧迪最具創新性的純電驅動系統平台: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簡稱 PPE。

與較早前亮相的Audi grandsphere和 urbansphere 一樣,activesphere 概念車也使用這種模塊化系統進行生產。PPE是在奧迪的領導下與保時捷公司共同合作開發的。首批使用 PPE平台的奧迪量產車將在 2023 年底之前陸續推出。

PPE平台是專為電池電力驅動系統設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該技術的所有優勢,改善電動車的駕駛特性、經濟性和配件選項。


基於這個原因,奧迪可以有效地在廣受歡迎的B級別和C級別市場裡迅速加強電動車產品種類。此外。在規模經濟的影響下會把豪華級別的製作技術與各種車型一起被納入高端市場裡,藉此可以擴大產品類型增加市場的佔有率。

PPE 是第一個可適合大量不同型號和車款共用的平台,包括擁有高離地距的SUV及CUV在內,以及屬於核心產品的非概念車類,例如Audi A6系列,其外形尺碼、軸距都跟activesphere 概念車近乎相同。

對於PPE未來的發展,最關鍵的是車軸之間的電池模塊佈局。在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裡,擁有大約100kWh儲量的電池,利用車軸間的整個車寬部分,能夠適當地把電池平坦分佈。

四輪驅動的Audi activesphere 概念車設有前後兩組電動馬達,合共可提供325kW的總輸出馬力和720Nm的扭力。前後輪連接了五連桿設計,同時配備有可自動調校吸震的氣壓式懸掛系統。

未來所有配用PPE驅動技術的車系,其核心部分非 800 伏特充電技術莫屬。這設計確保了電池可以在快速充電站以極短時間充電至 270 kW,就像之前的Audi e-tron GT quattro 中的電池一樣。這項革命性的技術將首次與 PPE 一起被引進於大量生產的中高檔車系裡。

PPE 技術使充電時間接近內燃引擎汽車在傳統加油站的加油時間。 只需要10 分鐘的充電,車上的能量就足以為電動車提供 300 多公里的動力。

在少於25 分鐘的時間內,100 kWh 電池的電量就能從 5% 充電到 80%。 憑藉其超過 600 公里的續航里程,Audi activesphere 可以被定為一部無任何條件限制下,有需要時絕對適合長距離行走的電動車。

福田純電動 e View客貨車:超卓載貨能力


Foton 福田 e View客貨車使用純電客貨車專屬車架結構,有別於由油改電客貨車的空間佈局,並針對物流行業對載貨空間的特殊需求,載貨用量高達7.1 平方米及3.40米的同級最長貨艙長度。

以NEDC續航里程^計算,續航里程可達235公里,快速充電40分鐘充電可達80%。 搭載85Kw/290Nm電機,實現滿載爬坡和輕鬆起步,特別適用於香港城市穿梭。


車廂以前衛佈局空間設計,以駕駛者導向方式排列,搭載按鈕式電子換檔,及更寬敞的儲物空間,讓駕駛者操作更得心應手。採用前碟、後鼓式制動系統,提供更高效的制動性能。車身框架以高強度鋼材和防撞安全桿焊接組成,加上兩側以推拉門設計方便進出。


福田汽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電池、電機、電子控制系統)核心技術,通過反覆適應性測試和檢驗後,獲得了全球高度認可。不但滿足歐盟WVTA嚴格的認證要求,在安全性能和環保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同時,其電池和電子系統通過了歐洲ECE R100安全認證,各項產品指標完全符合歐洲標準。

#電費以HK$1.01/度計算
^ 測量程序由Foton Motor進行 ,於香港的實際續航力可能會有所不同

全新純電動e Aumark貨車及純電動e View客貨車,除了於購車時獲豁免首次登記稅,車主亦可於出牌前申請為新能源商用車而設的「新能源運輸基金*」,最高可獲發50%車價資助。

福田汽車會為車主或運輸機構提供協助及建議,申請者可提交「試驗申請」購買的運輸工具,如通過環境保護署為期12至24個月的試驗評估後,便可取得購買資助。

*有關「新能源運輸基金」的詳情,以環境保護署資料作準

仁孚旗下福田汽車首度引入兩款純電動商用車型號:純電動e Aumark 5.5噸貨車及純電動e View客貨車,並將由2月2至4日(一連3日),於香港科學園舉行「福田純電動商用車首展」,為香港電動商用車市場帶來更多選擇,讓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快實現。

福田純電動 e Aumark 5.5 噸貨車:高效能輸出


Foton 福田純電動e Aumark透過自主研發的動力系統結合高效的動力電池,保證澎湃動力同時,同時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車輛續航里程。標準配備ECO駕駛模式、制動能力回收等功能,能量消耗降低8%,續航有效延長15至20公里,達至310 公里續航力^(以NEDC續航里程計算)。高效的動力系統更可讓eAumark的行車費用降低至每公里HK$0.48#,加上新能源貨車不受15年退役期限制,為車主更易控制營運成本。


動感硬朗的外型,結合前衛進氣格柵設計配以低風阻擾流面罩,有效降低風阻及能量消耗,增加續航里程。採用高速單減電機、輕量化前橋、車身懸掛等多種輕量化技術,整體車重降低130公斤,車身以高強鋼組成,搭載高強度貨廂,增加車輛承載能力,可達2噸。同時,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最高151.96wh/公斤,讓電池重量大幅下降,底盤重量降低23公斤。

駕駛室方面,寬敞的駕駛艙可同時乘載3位乘客,提供靈活的駕駛空間。內飾設計均選用可擦洗的熱壓面板,更採用數碼化儀表板並標準配備巡航、旋鈕式換擋,駕駛輕鬆舒適。駕駛座配合人體工學設計,並提供豐富的儲物空間,提升日常駕乘體驗。


純電動e Aumark貨車採用福田第四代輕卡車身設計,車身強度滿足ECE R29標準,有效保障駕駛者及乘客安全。採用ESP 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可以感應及修正牽引力不足時,減低轉向不足丶轉向過多及翻滾的風險。前橋制動採用優良抗熱衰退、水衰退能力的盤式制動,制動器尺寸加闊,確保高載重時制動安全。搭載防鎖制動系統 (ABS) 及 電子制動分配系統 (EBD),精準控制每個車輪的制動力,提高可靠及穩定性。電池和供電系統均經過16項嚴苛安全測試,並完成30萬公里的可靠性驗證。

仁孚旗下福田汽車首度引入兩款純電動商用車型號:純電動e Aumark 5.5噸貨車及純電動e View客貨車,並將由2月2至4日(一連3日),於香港科學園舉行「福田純電動商用車首展」,為香港電動商用車市場帶來更多選擇,讓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加快實現。

Maserati Classiche 經典車巡禮


慶祝瑪莎拉蒂誕生108周年,Blackbird Tridente於銅鑼灣頓道36號瑪莎拉蒂旗艦體驗中心 (Maserati Experience Centre),首次展出珍藏於香港的三款極罕見瑪莎拉蒂經典汽車,讓懂得欣賞意大利汽車韻味的您細心欣賞。


Quattroporte I:瑪莎拉蒂豪華房車的經典名字,第一代早於1963年於都靈車展亮相,1964年正式投產,至1969年停產。前置V8引擎後輪驅動,1964至1966年期間的Series I使用4.2公升引擎,之後Series II增加多一副排氣量4.7公升引擎選擇,兩副引擎同使用4台化油器供油,馬力輸出分別是260PS及290PS,配上5前速手動排檔或3前速自動排檔。4.2版本極速為210km/h,4.7版本極速達到230km/h。Series I共生產約259輛,而今次展出的右軚版Series II,排氣量4,719c.c.配自動排檔,1969年生產,是大約500輛總產量其中之一,罕有程度可想而知。


Indy:1969至1975年期間生產的Indy跑車為2+2車廂佈局,前置V8引擎後輪驅動,分別有4.2公升、4.7公升及4.9公升引擎型號,全使用4台化油器供油,馬力輸出分別是260PS、290PS及320PS,配上5前速手動排檔或3前速自動排檔、前軸雙搖臂懸掛及四輪透氣碟煞系統等技術,極速分別是250km/h、260km/h及265km/h。總產量只有1,102輛,當中4.2版本有436輛,4.7版本有367輛及4.9版本有299輛。展出車為1972年生產,引擎4,719c.c.,手動排檔,加上是右軚版本,同樣罕有。


Kyalami:1976至1983年期間生產的Kyalami跑車以2+2座位為車廂佈局,在當時,它是瑪莎拉蒂最後一款生產的前置V8引擎後輪驅動跑車;然而,其4.2公升及4.9公升引擎卻提升到先進的DOHC雙凸輪軸設計,全使用4台化油器供油,馬力輸出分別是265PS及280PS,配上5前速手動排檔或3前速自動排檔,兩款引擎型號極速同為240km/h。總產量大約210輛,當中右軚版本只有50多輛。展出車為1980年生產,引擎排氣量4,930c.c.,手動排檔,跟以上兩款經典車同樣非常罕有。

Maserati Classiche原廠認證經典車
瑪莎拉蒂意大利廠方提供原廠認證經典車服務,超過20年車齡或任何限量版瑪莎拉蒂汽車的車主,均可將愛車送往意大利總部,進行原廠驗證其原裝程度,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復修。達到標準之後,廠方會提供一份原廠認證文件,記錄有關汽車型號、車身編號、引擎編號及型式、製造年份、傳動系統、車身及車廂顏色等詳細資料,證實其全原裝性之外,還會提供有關汽車於廠方有所記錄的所有歷史文件(如有)。作為瑪莎拉蒂經典汽車的收藏家,原廠認證是必然不過要做的事。詳情可參閱以下連結:

https://www.maserati.com/hk/en/ownership/maserati-heritage/maserati-classiche

另一方面,Grecale右軚版新車即將到港,預計由3、4月開始陸續交車;而最新系列GranTurismo豪華轎跑車分別設有純引擎及純電動版本供應,Blackbird Tridente希望今年內能正式在港展出。在此之前,今次的經典車巡禮,正正代表了迎接忙碌新一年的特別安排活動,展現出Blackbird Tridente對瑪莎拉蒂的無比熱情。

在為期10天的經典車巡禮活動中,參觀訪客可與在場其中一款經典汽車合照,並可免費獲得即場印刷的特別紀念照片*。現場當然還有其他熱賣新車型號,包括Grecale、Levante等,供訪客參觀瀏覽。

活動詳情
日期:2月3日(星期五)至2月12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7時
地點:Maserati Experience Centre 銅鑼灣禮頓道36號

*免費拍照服務於星期一至五下午1時後提供,星期六及日早上11時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