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C
Hong Kong
Monday, September 1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72

【影片】Infiniti 殺入 IT 界!加入設計 Emoji


Infiniti 於 2022 年 7 月 17 日推出了全新的汽車 emoji 圖案,新圖案更加立體和有型。Infiniti 全球設計部門的副總 Alfonso Albaisa 與其設計團隊表示新的圖案將會令對話添加更豐富感覺。他認為新圖案可以表達當今汽車設計師的藝術氣息與熱情。新的 emoji 圖案以 FX 車系作藍圖。Infiniti 已向 Unicode Consortium 提交圖案,如果未來獲批准使用,大家在打字的時候就有機會使用他們的作品。


Infiniti 全球設計部門的 Alfonso Albaisa。

Mercedes-Benz 德國 EQC 明年停止銷售


Mercedes-Benz 德國 EQC 由於銷情慘淡,將於 2023 年 5 月停止銷售。EQC 2021 年在德國銷情不到 4,000 輛,今年上半年只賣出 1,147 輛;而德國最好賣的電動車是 Tesla Model 3,在 2021 年就賣出超過 35,000 輛。EQC 在澳洲市場在 3 年內也只賣出了 760 輛。其實單看外觀,EQC 並不算吸引;亦由於 EQC 是 Benz 首款電動車產品,由「油轉電」的過程中,在設計方面並不未能盡善盡美令電機容易出現問題;而且車身過重達 2,425kg,令性能和續航距離表現不理想;加上接近百萬的售價,同價位有更好的選擇。所以 EQC 的銷售始終未如理想。

文:Issac.C

Honda ZR-V 日本版終於亮相


日本 Honda 終於發表了 ZR-V SUV,暫定 2022 年 9 月開始預售,日本版的車頭面罩跟美版不同。動力方面就有 1.5 公升 Turbo 引擎和 2.0 公升 e:HEV 油電混能動力兩款。新車車廂設計有點像新一代 Civic,也有 Honda Connect 系統,不同等級的車款,就配上不同的中控台大小的屏幕,有 8、9、11.4 三款,另外,錶版也用了全數碼錶板。今次連波棍也改用按鍵式,為駕駛席添加了多一點空間。

日本版 ZR-V 其中一款使用 Civic 的 Sport e:HEV 混能系統,另一款就是 1.5 公升 VTEC Turbo,更詳細規格有待 Honda 公布。

Honda ZR-V 日本專屬網頁:
https://www.honda.co.jp/ACCESS/zr-v/new/

F1 2022 法國站正賽:法拉利陸克萊炒車退賽!韋少冠軍,平治雙雄登獎台


今場是平治咸美頓身涯第 300 場比賽,將在第 4 位起步。因為更換動力單元,法拉利辛斯跌至第 19 位起步,Haas 麥勞臣第 20 位起步。法拉利陸克萊頭位起步,隨後是紅牛韋斯塔本,後方有隊友佩雷斯支援,法拉利需要接受二打一的挑戰。愛快保達斯、金牛嘉斯利、法拉利辛斯都是白胎起步,其他車手都是黃胎起步。


起步法拉利對版,咸美頓上到第 3 位,第 7 位起步艾朗素彈上第 5 位,Alpine 奧干跟金牛角田有接觸,角田戰車打轉,跌至隊尾,奧干被罰 5 秒。第3圈辛斯尾自上至 15 位,頭兩車仍然在一秒內距離。第5圈羅素超越艾朗素,暫時第5位。

第 8 圈麥勞臣換白胎。第 16 圈頭兩車已有 1.8 秒距離。第17圈紅牛韋少換白胎,跌至第7位。


第 18 圈陸克萊炒車,安全車出動,大量車手入維修站換胎。暫時頭三車是韋少、咸美頓、佩雷斯。

第 21 圈比賽重新開始,辛斯一圈內連過兩車,暫時第6位,第22圈再超越朗素暫時第5位。

第 42 圈辛斯超越第3位佩雷斯。第 43 圈辛斯換胎和罰5秒換胎後暫時第9位。

最後 5 圈頭位韋少,二位咸美頓,第 3 第 4 是佩雷斯和羅素,兩車1秒內距離不斷夾劍。

第 50 圈周冠宇壞車,虛擬安全車出動。法拉利辛斯暫時第 5 位。

第 51 圈比賽重新開,羅素成功超越佩雷斯暫時第 3 位。

韋少領先 10.587 秒衝回終點,亞軍咸美頓,季軍羅素。

Hyundai RN22e 電動跑車計劃曝光


韓國車慢慢強大起來,尤其是這一陣子的電動車熱潮下,太多顧慮的日本品牌,已經讓大眾市場覺得韓國車真正站起來,Hyundai 還公開他們另一個概念車計劃,它就是 RN22e。上一次是 N Vision 74,今次是雙門兩座電動跑車。擁有 576 匹馬力和 740 牛頓米扭力的規格,要一眾 FANS 們叫好,不過… 這部車未有計劃上市,筆者相信只是暫時的決定而已,未來絕對有機會見到相關車款出現,如果能夠以比較便宜價格推出市場的話,歐洲品牌的電動跑車一定很頭痛。

RN22e 這部概念車的動力來源自一組 77.4 電池,使用 E-GMP 底盤平台,即是大家即將在 IONIQ 6 身上看到的那一款。這部車擁有四驅系統,前後軸各有一組馬達,不過車廠未有透露它的輸出如何分配。令人感到驚喜的是,由 10% 電量充電至 80%,只需 18 分鐘。

大家都在說電動跑車沒有了引擎聲浪,各車廠都為車子加入不同聲效,RN22e 也不例外,Hyundai 將它改名叫 N Sound+,由外部和內部的喇叭發聲,盡量模擬出真實效果,還加入轉檔震動效果,應該稱得上是 4D 的駕駛感覺。究竟 Hyundai 將來的雙門兩座位跑車是怎麼樣,我們就一起期待吧。

Mercedes-Benz GLC 歐洲市場訂價公開和開賣

Mercedes-Benz GLC SUV; Exterieur: AVANTGARDE, graphitgrau metallic; Interieur: AVANTGARDE, Leder Nappa sienabraun Mercedes-Benz GLC SUV; exterior: AVANTGARDE, graphite grey metallic; interior: AVANTGARDE, nappa leather sienna brown


六月時 Mercedes-Benz 發布了最新大改款 GLC,現在終於在歐洲正式開賣,首批有 3 個型號可以預訂,分別是 200 4MATIC 定價為 57,6317 歐元;300 4MATIC AMG Line 定價為 68,240.55 歐元,220 d 4MATIC 以 60,237.8 開賣。

今次 GLC 在年底會有 PHEV 扭推出市場,而汽油和柴油都會有 48V 微混能技術。200 4MATIC 擁有 204 匹馬力、32.6 公斤米扭力。300 4MATIC 擁有 258 匹和 40.7 公斤米扭力,而 220 d 4MATIC 最大馬力為 197 匹和 44.8 牛頓米。PHEV 版本最大馬力為 381 匹和 76.4 公斤米。

賓利 new Mulliner 四款限量定制車型


在賓利汽車迎來在華20週年之際,品牌旗下個性化定制部門穆萊納(Mulliner)為中國市場傾情推出四款獨具專屬氣息的限量版車型。所有車型的設計靈感均取自倫敦當地風情和文化元素。 1919年,華特・歐文・賓利先生(W.O. Bentley)正是在倫敦創立了賓利汽車公司。

每款車型限量20台,均引入精妙絕倫的個性化設計元素,標誌性的倫敦當地風情和文化元素融入每一款車型設計
,穆萊納設計團隊憑藉獨特的配置細節,糅合非凡匠心工藝,為每一款車型打造鮮明個性,首次引入新款配色方案、木飾面板及專屬細節。基於歐陸GT車型打造的The Guard,靈感取自英國皇家衛隊。

基於歐陸GT敞篷版車型打造的The Carnaby,融合來自倫敦蘇活區卡納比街的豐富色彩,賓利飛馳車型打造的The Pall Mall,靈感源自英國女王座駕State Limousine,基於添越車型打造的The Savile Row,旨在詮釋頂級時裝定制格調,四款專屬車型均搭載V8發動機,專為中國市場共推出80台。

【詳細規格】Mercedes-AMG SL 43 和 63 4MATIC+ 同時抵港


約七十年前,平治預視到賽車成績可為品牌潛力進一步提昇,因而研發出第一部 SL 比賽用跑車,並迅即成為經典。在 1952 年面世的 300 SL (內部編號 W 194)在賽道上屢獲殊榮,在面世首年便一舉拿下法國利曼 24 小時耐久賽冠、亞軍,並在紐布靈 Grand Jubilee Prize 勇奪頭四名,為傳奇揭開序幕。經歷數十年的發展,SL 由熱血賽車漸漸演變成豪華開篷跑車。全新 Mercedes-AMG SL 將首代 SL 的賽車元素與當今平治的豪華、科技融合,為這型號譜寫新一章。

全新 Mercedes-AMG SL 車身特色設計包括長軸距、短前後懸、長引擎艙、傾斜擋風玻璃、後移的車廂和具力量的車尾,營造 SL 一貫的車身比例。連同富肌肉感的輪框及與車身齊平的大型合金輪圈,締造極具強捍的外貎。在軟篷關閉時,完美融合的線條更顯得簡潔和充滿動感。 AMG 獨有設計的鬼面罩令車頭視覺上顯得更寬廣,更參照了傳奇 1952 年 300 SL 賽車而刻意用上十四條直條。其他獨特的設計元素包括纖幼、輪廓清晰的 DIGITAL LIGHT LED 頭燈和同樣纖幼的LED 尾燈。


新款 Mercedes-AMG SL 的車廂將第一代 300 SL Roadster 的傳統帶到新世代。新版本完美地融合了動感和豪華。高質的用料和一絲不苟的做工帶來最高的舒適度。駕駛艙設計以駕駛者為本,包括可調較角度的中控台顯示幕。與此同時,全新 2+2 座椅編排的設計為車廂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空間和實用性。後座可供身高不超過 1.50 米的乘客乘坐,增加日常實用性。

300 SL Roadster 的簡約車廂和優質物料,為新車的車廂設計師帶來靈感:將模擬幾何和數碼世界巧妙結合,並賦予「hyperanalogue」的名字。融入了立體遮光板上的數碼儀錶板便是一例。標準配置的 MBUX 資訊娛樂系統可提供多種顯示款式和模式。

全新 SL 車廂的眾多特色之一,是 AMG sports seats 電動座椅之桶形設計。頭枕與椅背融為一體,彰顯動感特色。能將暖氣從頭枕出風口吹向駕駛者和前座乘客頭頸的 AIRSCARF 是標準設備。完美的人體工程學和多種縫紉和圖案同樣反映出高科技、性能和豪華共重。客戶亦可選配AMG Performance seats。

與上一代比較,今代車架結構的抗扭剛度提升了 18%。橫向剛度比堅固的 AMG GT 開篷車高出 50%,而縱向剛度則高出 40%。車架重量僅約 270 公斤,加上低重心設計,帶來了出色操控。兩件式主動式氣流控制系 AIRPANEL 是車上空氣動力學的重點之一。一塊垂直扇葉隱藏在前裙板下部進氣口後面,而另一塊橫向扇葉則位於上進氣口後面。一般情況下兩者都是關閉來減低風阻,及讓空氣導流向車底部份來降低車頭升力。當達到若干溫度或對冷空氣需求特別高時,這兩塊扇葉才會打開(第二件僅從 180 km / h 開始開啟),讓最多的冷風吹向熱流交換器。
另一個活動部件是收藏在行李箱蓋內的可伸縮尾翼。它可駕駛情況改變位置。當車速在 80 km/h 以上時,行車電腦會根據車速,縱向和橫向加速及轉向速度運算,將尾翼設定在五個角度之一,用以加強操控穩定性或減少風阻。

因應全新 SL 的高性能跑車定位,這一代車頂由金屬硬頂轉為電動軟篷。這改動不但減輕了 21 公斤,重心也降低了,對操控性帶來正面影響。節省空間和重量的 Z 形摺疊設計,更使其無需使用軟篷蓋板。篷頂前端設計令開篷時軟篷與車身齊平。開發人員還需確保車輛適宜日常使用和低風噪,因此三層的車篷包括一個緊密的外層,手工精良的內頂板和置於其中的 450 g/ m²高密度物料隔音墊。打開和關閉頂篷僅需約 15 秒,更可在 60 km / h 車速內進行。軟篷開關可透過中控台的按鈕或中控台觸控屏幕操作,螢幕上的畫面更會顯示開關進度。


全新 SL 在推出時有兩款引擎選擇。在 SL 63 4MATIC+上的 AMG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在位於 Affalterbach 的工廠根據「One Man, One Engine」原則全人手裝嵌。引擎可產生 585 hp 的功
率,並在 2,500 至 4,500 rpm 的轉數範圍內製造 800 Nm 的最大扭力。0 至 100km/h 加速僅需 3.6 秒,最高時速為 315km/h。

因應 SL 的設計,這引擎採用了新的油盤,重新擺位的中冷器和主動曲軸箱通風。 進氣和排氣管經過改良使氣流更暢順,通往催化器和粒子過濾系統的廢氣管道亦擴闊了。開發人員通過更大的增壓,更流暢的氣流及改良的引擎軟體,取得更大馬力輸出。 這副八汽缸引擎以強大馬力、任何轉數均提供猛烈加速力、低耗油量和低排放量而震撼人心。

SL 43 是系列中科技先進的入門級車型。車上配備一副馬力充沛的兩公升直列四汽缸汽油引擎,並全球首次在量產車上採用來自 F1 的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這系統是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多年來參與賽車運動的直接衍生物。

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的運作原理與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使用的技術相若。一個約四厘米厚的電動摩打直接安裝在渦輪增壓器軸上,位於排氣渦輪和進氣壓縮葉輪之間。通過電子控制,它提前在廢氣流量較低時直接驅動渦輪增壓器的轉動軸。通過 48 伏特電器系統運作的渦輪增壓器,轉速高達 170,000 rpm,提供非常高的氣流速率。 渦輪增壓器、電動摩打和電力電子設備連接到引擎的冷卻系統,確保最理想運作溫度。 這副科技先進的 M139 兩公升直列四汽缸引擎,最大馬力達 381 hp / 6,750 rpm,最大扭力為 480 Nm / 3,000-5,000 rpm。在若干情況下,皮帶驅動起動發電機 (RSG) 更可在短時間內額外提供 14 hp。

第二代 RSG 還提供 48 伏特輕混能功能,除了臨時提升馬力外,還容許滑動模式和能量回收等功能。同時,48 伏特技術也增加了行車舒適性,因為它令怠速停止系統和滑動模式的轉換難以察覺。

SL 63 標準配置 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輪驅動,是 SL 在七十年歷史以來首次採用四驅系統。這系統可在前後軸間提供完全可變扭力分佈,為駕駛者提供最佳抓著力,亦提供高操控穩定性和安全性。SL 63 4MATIC+是車系悠久歷史中首次配備主動式後軸轉向系統。後輛會根據車速與前輪相反(100 km/h 或以下)或相同方向(100 km/h 以上)轉向。因此這系統可同時提供更高靈活性和穩定操控。由於前輪轉向比更直接,這系統優點包括更容易在高速控制車輛及軚環扭動更少。主動後軸轉向在 Mercedes-AMG SL 43 上為可選配設備。

經典 SL 型號展覽
平治港島品牌中心現場展出 1950 年代推出市場的 190 SL (W121)、1960 年代的 280 SL (W113)、1970 年代的 300 SL (R107) 及 1980 年代的 300 SL-24 (R129) ;完美展現 Mercedes-AMG SL 的演變史。

活動詳情
日期:2022 年 7 月 23 至 31 日
時間:中午 12 時至下午 6 時
地點:平治港島品牌中心(柴灣嘉業街 60 號)
查詢:2504 6140

近距離睇 Honda 第四代 STEPWGN!香港同步引入 e:HEV 混能型號


全新一代本田 STEPWGN 多人車在港推出,三個有售的版本包括入門版 Air、豪華版 Spada,和本田 MPV 中首次有的 e:HEV 混能型號。採用方角設計的新一代 STEPWGN,擁有本田史上最大車箱空間,水平式窗戶設計和「窗台」式A柱和錶台帶來開揚景觀。Spada 七座版的中排配備 Ottoman 座椅,設有小腿墊,椅背可拉下和升高,可獨立在路軌前後移動,亦以橫向與鄰座合拼。第三排「Magic Seat」座椅與前一樣,只需一拉手抽,尾排椅背與座墊便一摺一翻的整張自動收納至地台。電動趟門除傳統手把外另設有靜電觸碰感應按鍵開關。尾門沒有了之前的Waku Waku Gate「小巴逃生門」,但有定點角度電動開啟。新的儀錶採用數碼顯示,中台 9 吋輕觸式液晶體顯示屏有 Apple CarPlay 功能。全新 Clean Air冷氣系統,能監測和過濾車內的 PM 2.5 懸浮微粒。Honda SENSING 安全系統有錯誤前進防止系統、錯誤後退防止系統、自動高燈開關、交通阻塞輔助系統及短距離碰撞抑制煞車輔助。


採用電油引擎的 Air 和 Spada,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與前一樣有 150 匹 / 203 牛頓米運輸出。SPADA e:HEV 則採用 2.0 公升 Atkinson Cycle自然吸氣引擎配雙 AC 同步摩打的 Sport Hybrid i-MMD(Intelligent Multi Mode Drive)混能系統,總輸出有 184 匹 / 315 牛頓米,綜合耗油量 20.3km/L,與 Jazz e:HEV 一樣的三個自動轉換的行車模式,有在起步和慢駛時由電池供電的 EV 電動模式、大油加速和高負荷時由引擎驅動發電機直接供電行所謂的 Hybrid 模式,和定速巡航時淨行 Engine;另 e:HEV 的軚盤+/-撥片有4段拖慢充電反應選擇。

Spada 及 Spada e:HEV 正價為 $359,880 及 $389,880,現首批早鳥優惠分別是 $355,000 和 $385,000,AIR 版的規格和及售價則容後公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ercedes-Benz 全球第二季電動車增長接近 100%


香港人最愛的汽車品牌 Mercedes-Benz,終於公佈了 2022 年第二季的成績,在 4 月至 6 月之間,全球交車達到 49 萬輛,數字雖然比 2021 年下滑了 16%,不過當中受到晶片缺貨和疫情等問題,影響了銷售和出貨量。不過,在另一邊電動車市場方面看,電動車交車量達到 23,500 輛。2022 年上半年已經達到 45,400 輛,增幅 134% 之多。比起 2021 年同期就有 90% 增長,以目前情況來看,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將來日子提升電動車產能只是時間問題,加上 Mercedes-Benz 仍有很多車款未有電動車版本,當整個產品線都有電動車的時候,相信燃油車的銷售也會慢慢被取代。

Honda STEPWGN 新世代改款香港 $355,000 起開賣


新世代STEPWGN的設計理念是以家庭為依歸,將駕乘體驗全面昇華,讓每位家庭成員舒適享受更寬敞及多功能的車內空間,愉快地完成每趟舒適且安全的行車旅程。新世代 STEPWGN 備有 AIR及 SPADA型號配迎合不同顧客需要,而 STEPWGN SPADA 更備有純汽油版及混能版 e:HEV已供選擇。


混能版本STEPWGN SPADA e:HEV 搭載了本田獨有 Sport Hybrid i-MMD ( Intelligent Multi Mode Drive ) 動感混能系統,以2公升 16氣閥雙頂凸輪軸四氣缸Atkinson 循環汽油引擎,配合雙AC同步摩打,新一代鋰離子電池及 e-CVT 自動波箱所組合,輸出最大馬力184匹及峰值扭力315牛頓米。e:HEV系統可按實時所需,智能切換不同動力模式,包括靜止起步及慢速行駛時的「純電 EV 模式」、一般駕駛情況常用的「混合動力模式」以及高速巡航時啟動的「引擎模式」。行車模式可選擇使用D-Range 自然減速模式 或 B-Range 減速輔助模式,使用D-Range時可用真皮軚環上設有的撥片調節減速強度,令下坡時可減少制動操作。 STEPWGN SPADA e:HEV 糅合爽快駕駛感及低油耗表現,綜合油耗逹致 20.3km/L (按WLTC mode標準計算) ,極致展現本田新一代油電混合技術結晶,令本田 MPV 的操縱性能提升至更高層次,並為 MPV重新訂下新基準。

純汽油版 – STEPWGN AIR 及 STEPWGN SPADA 搭載 1.5公升 16氣閥雙頂凸輪軸四氣缸渦輪增壓引擎,以本田著名VTEC技術加上渦輪增壓輸出最大馬力150匹及峰值扭力203牛頓米,提供爽快而豐厚的動力輸出,全車滿載或是上坡路段都可以輕鬆驅動。

新一代 STEPWGN 擁有本田家用車歷史上最大的車箱空間,將歷代 STEPWGN 構築起的概念 「為了家庭的大空間」再度昇華,製造出一個猶如家居般舒適且溫暖的車箱。


STEPWGN SPADA 7座版配備旗艦級OTTOMAN座椅,除可因應用途將椅背拉下及升高外,更可以橫向移動,將中排座位合拼,方便照顧同行老幼,亦可以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猶如與家人於家中坐上沙發般舒適。需要個人空間時,OTTOMAN座椅可獨立於特長座椅路軌上拉前或後,製作出個人空間,提升個人空間感及乘坐體驗。STEPWGN SPADA全車內裝物料更用上 “Prime Smooth” 合成皮革配搭 “FABTECT” 纖維,並以黑色主調帶出豪華而不失型格的感覺。

第三排的MAGIC SEAT座椅可供收納至地台,將車尾箱的置物容量最大化。MAGIC SEAT可以6:4 比例將局部座椅收起,配合不同載物情景使用合適的座椅編排。車尾門框設計成正方型,無論放置及拿取大型行李均方便快捷,善用每一吋載物空間。

新一代 STEPWGN 搭載全數碼儀表板,可顯示不同行車資訊包括 e:HEV 行車模式及Honda SENSING 等,讓駕駛者時刻掌握車輛狀態及安全資訊。中控台標準配備9吋輕觸式液晶體顯示屏連Apple CarPlay,彈指之間接通視聽娛樂並連接世界,導航指示一目了然。


全新設計的全景擋風玻璃配合可視式A柱,令駕駛者擁有更寬闊的視野並縮少盲點範圍,長途駕駛時更有助減輕駕駛疲勞,盡情享受車外景色及駕駛樂趣。水平式設計的方正大型窗戶可以增加室內採光及可視景色,加上第一及二排座椅頭枕的獨有扁平設計,妥善地增加後排乘客的環迴視線,帶來更開揚的車箱空間並減少長途車帶來之不適。

新世代 STEPWGN 兩側配備全新設計電動趟門,不論老幼上落均更輕鬆自如。除傳統式拉起手把的方法外,更可使用設置於手把上的靜電觸碰感應按鍵開關,上落更輕鬆便利。今代 STEPWGN SPADA更配備電動尾門,可無段式自由選擇開啟角度,就算於狹窄的室內空間也可安心開啟尾門置物。

每排座椅均設有獨立收納空間,包括杯架、儲物格及儲物袋、吊勾等,方便放置旅途中所需物品。STEPWGN SPADA更於每排坐位設置充電口,滿足每位乘客使用各式電子設備的所需。


新世代 STEPWGN 全線搭載本田主動式安全系統 – Honda SENSING。新增5個適用於香港路面使用的功能,包括錯誤前進防止系統、錯誤後退防止系統、自動高燈開關、交通阻塞輔助系統及短距離碰撞抑制煞車輔助,協助日常駕駛之餘更時刻保護駕乘者的安全。車內更搭載了全新 Clean Air 空調系統,系統主動監測車內的PM 2.5 懸浮微粒值,並於懸浮微粒值超過35mg 時啟動PM 2.5過濾系統將車內空氣循環,將灰塵及其他污染物過濾,讓過敏人士、小朋友及老人家安心享受舒適旅程。

首批到港型號為STEPWGN SPADA 及 STEPWGN SPADA e:HEV 正價為港幣 $359,880 及 $389,880。現首批早鳥優惠,STEPWGN SPADA 預購價為港幣 $355,000, STEPWGN SPADA e:HEV 預購價為港幣$385,000。 而STEPWGN AIR 之規格資料及售價將容後公佈。

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中國首秀加冕全場冠軍榮耀


個人車手 Rio 成為本賽事週末的絕對焦點。在全長4.015公里的寧波國際賽車場,代表 Uno Racing 車隊參賽的Rio 首次駕駛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參與 GT 短程系列賽(GTSSC)揭幕回合,即將全場冠軍榮耀收入囊中。在第二場正賽上,Rio 以第二名沖線,收穫亞軍。

在本賽事週末,除了客戶車手 Rio 在寧波國際賽車場收穫全場冠軍和亞軍的出色成績,Absolute Racing 車隊車手林昊駕駛奧迪 R8 LMS GT4 賽車收穫了兩個組別亞軍,YC Racing 車隊的三台奧迪 R8 LMS 賽車取得了多個組別冠軍和領獎臺位次。此外,在全長5.807公里、極具傳奇色彩的日本鈴鹿國際賽車場,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 Sandy Stuvik 與個人車手潘君臨搭檔代表奧迪運動亞洲 Team X Works 車隊,駕駛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參與GT 世界挑戰賽亞洲杯 Pro-Am 組別的競逐,儘管比賽中遭遇諸多挑戰,但仍舊收穫了寶貴的積分。


“代表 Uno Racing 車隊參與競逐的客戶車手 Rio 攜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首登寧波國際賽車場即斬獲全場冠、亞軍,這代表著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在中國區域賽事的矚目開篇,”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同時也祝賀 YC Racing 車隊和 Absolute Racing 車隊在這個競爭激烈的 GT 賽場上所獲得的優異表現。”

奧迪與 Netflix 合作電影《灰影人》


奧迪與 Netflix 合作電影《灰影人》- The Gray Man,將 Sierra Six(Ryan Gosling)的世界帶給全球的粉絲。作為電影的官方汽車品牌,四款奧迪汽車將亮相電影,包括全電動 Audi RS e-tron GT、 Audi Q4 Sportback e-tron、Audi RS 7 Sportback 以及Audi R8 Coupe。電影《灰影人》於 7 月 15 日在全球部分影院上映,並將於 2022 年 7 月 22 日在 Netflix 全球上線。

《灰影人》是一部現代動作驚悚片,演員陣容星光熠熠:賴恩·高斯寧 Ryan Gosling(飾演 Sierra Six),基斯·伊雲斯 Chris Evans(飾演 Lloyd Hansen)、安娜·迪艾瑪絲 Ana de Armas(飾演 Dani Miranda)、謝茜嘉·軒域 Jessica Henwick(飾演 Suzanne Brewer)、雷吉·讓·佩奇 Regé-Jean Page (飾演 Denny Carmichael)、華格納·穆拉 Wagner Moura (飾演 Laszlo)、茱莉亞·巴特斯Julia Butters(飾演 Claire)、丹努什Dhanush(飾演 Avik San) 、比利·卜·科頓 Billy Bob Thornton(飾演 Donald Fitzroy)和艾佛烈·伍達 Alfre Woodard(飾演 Margaret Cahill)等等。

四輛奧迪汽車成為焦點
全電動 Audi RS e-tron GT由 Sierra Six (Ryan Gosling 飾演)駕駛,全電動 Audi Q4 Sportback e-tron由特工 Dani Miranda(Ana de Armas 飾演)駕駛, Audi RS 7 Sportback則出現在與特工 Dani Miranda一輪緊張刺激的追逐戰中,而 Audi R8 Coupé 亦出現在影片中。

奧迪品牌主管 Henrik Wenders 表示:「這部電影富有吸引力和引人入勝的情節」,他表示奧迪在電影製作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是僅僅提供車輛的汽車品牌。他續說:「這次合作讓我們感受到行動和速度。就像 羅素兄弟一樣,奧迪亦正在利用智能創新技術來創造以前從未見過和沒有經歷過的東西。 奧迪與導演喬和安東尼羅素為電影合作挑選新車。奧迪能參與這部影片的製作並與Netflix建立如此緊密的合作關係,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安東尼·羅素 Anthony Russo 說:「作為講故事的人,我們一直尋找和探索新的技術,以尋找新工具來做一些以前沒有人做過的事情,這就是讓我們感到興奮的地方。而這種方法亦應用於任何事情,特別是目前全球正在不斷進化的汽車時代。儘管我喜歡過去和今天的汽車,但我對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最感興趣。這將會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它將為我們帶來全新的體驗,不僅作為司機或消費者,而且作為必須與汽車共存的人。」

奧迪和 Netflix的合作將在全球近 30 個國家/地區實現。電影《灰影人》於 7 月 15 日在全球部分影院上映,並將於 2022 年 7 月 22 日在 Netflix 全球上線。

新世界發展策動獲 Shell 及森那美汽車注資在港設逾百電動車充電點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今日宣布,由集團策動的「新世界綠色運輸聯盟」正式成立,與香港蜆殼有限公司(「Shell」)及森那美汽車集團(旗下包括著名汽車品牌寶馬之授權港澳進口經銷商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Shell及森那美汽車承諾於未來三至五年內,注資逾5,000萬港元予聯盟,於本年第四季起,在香港設置逾100個通用式電動車充電點,Shell及森那美汽車亦有機會透過新世界業務生態圈,聯乘不同電動車優惠計劃、宣傳等,藉此推動電動車普及化,提倡更環保的生活方式。

政府於去年3月公佈首份《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是在2050年前達致所有車輛零排放、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等;新世界綠色運輸聯盟的其中一個願景,正是協助社會達致相關目標。因此新世界牽頭與Shell及森那美汽車合作,於本年第四季起,在新世界旗下物業包括K11 MUSEA、K11 Art Mall、K11 ATELIER King’s Road等,由Shell及森那美汽車設置逾100個電動車通用充電點,有關充電點支援市面大部份的電動車型號,當中快速充電能為車輛於60分鐘內從10%充電至80%,便捷且操作容易。

新世界發展總經理—策略協作廖佳偉表示:「集團秉承創造共享價值的理念,一直致力為社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因此,我們聯同理念一致的戰略夥伴們發起新世界綠色運輸聯盟,響應政府減碳的方向及政策,在集團旗下多個項目設立電動車通用充電設施,創造條件提倡更環保的出行方式。」


為進一步鼓勵市民投入綠色生活,新世界將與Shell研究聯乘推廣其「K Dollar」與「Shell Bonus 分」獎賞計劃助消費者邊充邊賺:使用Shell Recharge電動車充電點次數越多,就能賺取越多K Dollar。同時,森那美汽車將推出自行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以提升用戶體驗,功能包括顯示充電點的使用情況、車輛充電狀態和網上付款。Shell及森那美汽車亦將與新世界旗下各個業務單位展開多重合作,包括舉辦期間限定的電動車展,亦有機會透過新世界業務生態圈,參與更多合作項目。

香港蜆殼有限公司零售業務總經理梁淑敏表示:「Shell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與香港定下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步。我們透過與新世界發展達成可持續戰略夥伴關係,將可加速擴大Shell Recharge電動車充電站在香港的版圖,並共同推動能源轉型和綠色運輸。」


森那美汽車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李森耀指出:「我們很高興簽署這份合作備忘錄,此舉標誌著我們在香港發展電動車業務的決心。集團致力促進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締造汽車價值鏈的綠色未來,並持續調節和管理各領域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水平,尤其是交通方面的排放。」

電動車通用充電設備將於今年第四季起,陸續安裝在新世界旗下多個物業項目;容後公佈更多關於充電點及其他推廣計劃的詳情。

Honda 推出第 11 代 Civic Type R

2023 Honda Civic Type R

Honda 正式推出全新世代 Civic Type R。外觀造型保留了 Hatchback 版的輪廓,但就換上蜂巢鬼面罩及泵把,還有引擎蓋開孔設計有助散熱。車尾最搶眼的是巨型擾流尾翼及中置三出尾喉。車廂方面,與 Hatchback 版最大分別是採用熱血的紅色座椅,有著 3D 立體設計能提供出色支撐力,還有 10.2 吋儀錶板及 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動力系統方面,Civic Type R 使用 2.0 公升 VTEC 直四渦輪增壓引擎,配備6速棍波及前輪驅動,可惜性能數據暫時仍舊未公佈。Honda 指在第三季會釋出更多資訊。

文:Issac.C

Mercedes-Benz Vito 124 頂級商用車


我們兩個月前才測試過 Vito 的電動版 eVito,今次平治貨 Van 系列又有新產品推出,就是柴油款在「114」、「116」和「119」型號之上新增頂級「124」,車子動力和裝備更多,以 237 匹馬力、9 速波箱和氣壓避震為最大賣點,普通和長陣距版本分別賣 $605,500 和 $590,300。 


124 型號 Vito 其實在 2020 年小改時已在歐洲推出,車子配用源自平治柴油私家車的「OM 654」2.0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和 9G-Tronic 自動波箱,相比採用「OM 651」引擎和 7 速波箱的「114」(135 匹 / 330 牛頓米輸出)、「116」(163 匹 / 380 牛頓米)和「119」型號(190 匹 / 440 牛頓米),「124」有 237 匹 / 500 牛頓米輸出,引擎設有「Nanoslide」汽缸套抗磨層、多重廢氣循環、能大大減低一氧化碳(CO)和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HC)的特有柴油催化器(DOC– Diesel Oxidation Catalytic Converter),另有其他本來已符合私家車要求的減噪、減震設計。3,200mm 標準陣距版獨有的氣壓避震(3,430mm 長陣版沒有),可自動調節各個車輪的吸震軟硬;懸掛在 30km/h 以下可撳制升高車身 35mm,用 Sport 模式或 110km/h 以上會降低 10mm 來減風阻。


124 是現有 Vito 的頂級型號,內外設計其實沒有分別,就是 2020 年小改後的模樣,頭尾燈一樣,鬼面罩有三塊頁片,兩個電趟門可從 B 柱內側和中台控板上的按鈕開關,車身高度 1,929mm,10 款車身顏色中,Graphite Grey 深灰、Selenite Grey 中灰和源自平治私家車的 Hyacinth Red 紅色是 2020 年小改時新加的;標準陣距的這部則採用 245/45 R19 輪胎,長陣版用 225/55 R17。車內配置同有前座內側手枕,中控台底部有大膠盒和兩個 USB 插頭,同一個操作屏幕系統,支援藍牙連接及免提功能,錶板台上有杯架和雜物盒,門邊有不同形狀的儲物格,空間充裕的中排,三張座椅可各自調校椅背角度,座椅亦可整張翻起來提升載物空間,後排中座設有兒童座椅扣,天花有冷氣風口和閱讀燈,B 柱有扶手;標準的安全和輔助系統同有前方主動煞車 Active Brake Assist、自動跟速和跟車的 Distronic 主動巡航系統、盲點有車「嘟嘟」和閃燈警示、Land Keep Assist 偏航震軚警示、Attention Assist 防昏睡警告,和 Crosswind Assist 強側風自動穩定功能。唯一的不同,是 124 標準採用電子睹後鏡,即由鏡頭將車尾影像傳入車廂。


Vito 124 的駕駛感覺出乎意料地「正」,車子有較高輸出,加速也比較快,夠力得可以輕易追著一般私家車行走,高速公路上也行走時也感覺比較爽快,9 前速波箱在不高的 5,000 轉紅區前已經懂得密密轉波,對駕乘感、舒適性都有一定幫助。一般貨 Van 的柴油引擎「達達達達…」聲和震動,配私家車柴油引擎的 124 明顯寧靜和運作更為順滑,基本上就像平治的柴油私家車那樣。駕駛中可操弄的,同有軚盤轉波+/-撥片,中台控板有反應模式制,Dynamic時可加快油門反應,Comfort時可將所說的氣壓避震升高車身 35mm。所採用的氣壓避震又是另一大賣點,在系統自動調節軟硬下,一般貨 Van 那種隨路面拋晃的懸掛反應也大大減低,行車更舒服和平穩,轉向更好反應,整體有點像柴油私家車扮貨 Van 的感覺。


「OM 654」引擎和 9 速波箱源自平治柴油私家車,有 237 匹 / 500 牛頓米輸出。


124 是現有 Vito 的頂級型號,內外設計沒有分別,就是 2020 年小改後的模樣。


車子夠力得可以輕易追著一般私家車行走,有9速的波箱在不高的 5,000 轉紅區前更加密密的轉波。


安全系統同有前方主動煞車、盲點有車警示、偏航震軚警示、防昏睡和強側風自動穩定功能。


124 標準採用電子睹後鏡,即由鏡頭將車尾影像傳入車廂。


三張後座可各自調校椅背角度,天花有冷氣風口和閱讀燈,B 柱有扶手和門制。


中台控板有反應模式制,Dynamic 時可加快油門反應,Comfort 時氣壓避震升高車身 35mm。


同一個屏幕系統支援藍牙連接及免提功能。



懸掛在30km/h以下可撳制升高車身35mm,用Sport模式或110km/h以上會降低10mm來減風阻。


後座椅亦可整張翻起來提升載物空間,中座設有兒童座椅扣。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排氣量:1,950cc
最大馬力:237 匹 / 4,200 轉時
最大扭力:500 牛頓米 / 2,4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5,140 X 1,928 X 1,929mm
重量:3,10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05,5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504 6181(仁乎行–商用車部)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Hyundai IONIQ 6 正式發表


Hyundai IONIQ 6 的被車廠稱為「Emotional Efficiency」的純電動車,車身尺碼為長 4855mm、寬 1880mm、高則為 1495mm,而軸距為 2950mm,風阻係數僅 0.21Cd。外觀設計主題為「Ethical Uniqueness」具有流線風格。但從車頭看來橢圓形的頭燈及頭泵把的設計都有著一股復古味道,甚至圓潤的車尾也有著一絲絲舊款甲蟲車的味道。車廂佈局以「繭」為設計主題,意指提供隱蔽的舒適私人空間,車廂空間極度寬敞,以12 吋儀表板與 12 吋觸控螢幕為主。動力系統方面,採用 77.4 kWh 電池能提供 610 公里行駛能力,後驅版性能及 225 匹馬力及 35.7kgm 扭力;四驅版為 320 匹馬力及 61.8kgm 扭力,0-100km/h 加速只需 5.1 秒。

文:Issac.C

Toyota Crown 全新形象向世界出發


Toyota Crown 終於正式發布,而且用全新型象去轉變路線,這個獨立出來的子品牌,將一次過擁有 Crossover、SUV、Sedan 和 Estate 四款車型。Toyota 社長豐田章男在發布會最後尾聲階段,還自豪地用英語演說:「I’m so excited to announce today…… that this new Crown family of vehicles will be offered……not just in Japan… but globally…….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Custom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will now get a chance to drive this historic Japanese nameplate…… born out of passion, pride, and progress. A car that could very well be…… our crowning achievement! 」,Crown 將不再來日本市場專屬,相信其他國家的車迷、車主們都會感到很興奮。而最先打頭陣的是 Crossover 版本的 Crown。

Crown 使用 Keen Look 家族式鬼面罩,車頭燈有點像 bZ4X 電動車的設計,而快將推出的 Crossover 版本車頭到車尾的線條一氣呵成,兩邊車們都有防刮飾件。車頭鬼面罩入面設有風閘,在高速行車和機械操作溫度許可的情況下,會自動關上,減低風阻,進一步減少油耗。它的車長達到 4,928mm,寬度為 1,839mm,高度有 1,539mm,軸距為 2,850mm。駕駛席前方是一個 12.3 吋數碼錶板,中控台也是 12.3 吋,擁有輕觸功能。

動力方面,標準版使用 2.5 公升四氣缸引擎,擁有油電混能和 e-Four 四驅系統,綜合馬力 234 匹,WLTC 平均油耗為 22.4km/L。另一款就是 2.4 公升 Turbo 引擎加油電混能。綜合馬力達 349 匹,WLTC 平均油耗為 15.7km/L。它們同樣是使用多片濕式 Direct Shift-6AT 來傳動。

新車首批最快 2023 就會推出市場。

法拉利發布全新 LMH 賽車設計


法拉利公布即將出戰2023賽季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FIA 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 from 2023)頂級組別的LMH賽車(Le Mans Hypercar)原型車。此前,在今年勒芒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Le Mans)的備戰期間,法拉利曾發布了該賽車的首批細節照片。

「這實在太令人激動了,項目的工作人員和全球法拉利車迷都在熱切期待著這一刻。」法拉利GT賽車部門(Ferrari Attività Sportive GT)負責人Antonello Coletta說道,「經過數月的努力、規劃和模擬器測試後,我們取得了初步成果,帶來了嶄新的力量和動力。我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儘管在測試期間, LMH賽車以偽裝車形式出現,隱藏了車身和造型,但我認為其絕對具有躍馬標誌性的特徵。」

這款賽車將協助法拉利重返世界耐力錦標賽頂級組別,並參與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一百周年賽事。與此同時,法拉利將繼續攜手躍馬官方GT賽車手們開展深入細緻的研發項目。

香港兩車手遠赴比利時參戰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


兩名香港賽車代表許建德及區天駿,落實參加年度最大型的GT賽,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24 Hours of Spa)。許建德(Jonathan)將代表Sky Tempesta Racing參加金盃賽(Gold Cup),區天駿(Antares)則代表Herberth Motorsport爭奪Pro-Am盃。這兩位港將將會是超過200名來自不同國家參賽的僅有香港代表。連續進行24小時的耐力賽,將在7月28–31日舉行。


挑戰Pro-Am盃的區天駿,將與澳門車手謝榮鍵(Kevin),保時捷廠車手Jaxon Evans和Dylan Pereira 加盟德國車隊Herberth Motorsport,駕駛9號保時捷911 GT3-R赴戰。這隊伍組合匯聚豐富的保時捷比賽經驗,於今年二月的亞洲利曼系列賽(Asian Le Mans Series)閉幕戰,由Antares駕駛同一台戰車勇奪亞軍。Antares希望能延續勢頭,在全球矚目的耐力賽事為香港爭光。


另一位參賽的香港車手許建德,在2021年賽季成功為香港贏得第一個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年度總冠軍錦標,取得耐力賽盃Pro-Am組別的冠軍。去季他與英國車隊Sky Tempesta Racing達成此項創舉,今季亦再度效力該支車隊參賽,並從過往的法拉利轉換成新的平治-AMG戰車。與去季不同,Jonathan於今年的斯帕24小時賽將轉戰金盃賽事(Gold Cup),將會再次聯同兩位合作無間隊友Christopher Froggatt及Eddie Cheever,以及新加入的Loris Spinelli組成4人陣容,以93號的Sky Tempesta Racing平治-AMG GT3為戰駒參賽。這場比賽同時亦是今年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賽季的其中一站,許建德與其隊友希望能在比利時站上盡可能取得積分,他們在開季首兩站賽事上並不輕鬆,目前在積分榜上排在第9位。


斯帕24小時耐力賽在比利時經典的Circuit de Spa-Francorchamps賽道上舉行,這條著名的賽道長久以來被車手及觀眾愛戴。長達7公里沿山而建的賽道夾雜著高低起伏的中速及高速彎角,對駕駛和技術要求比眾多賽道更嚴謹。每年參賽陣容囊括各大車廠隊伍,包括雅士頓馬田、奧迪、賓利、寶馬、法拉利、林寶堅尼、麥拿侖、平治-AMG及保時捷。群雄爭奪,被公認為賽車壇最矚目賽事之一。斯帕賽道天氣多變聞名,考驗車隊及車手們的應變能力,為緊湊的年度大戰更添刺激。Jonathan與Antares兩位香港車手為此賽已備戰多時,日內將起程赴比利時作賽前最後整備,期望能夠為香港赢取各所屬組別殊榮。

車手語錄:
許建德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平治-AMG GT3 車手
「這是我個人第4次參加斯帕24小時賽,看來亦將會是最具挑戰的一次。今季的金盃賽已被認為是競爭極其強烈的組別,所有參賽車手實力都非常強,再加上今次會有合共超過60部賽車參賽,能夠避開所有不利狀況順利完賽是致勝關鍵。今年我們的上半季比賽已漸熟習新的平治-AMG GT3戰車,相信能夠在這此大賽中有所發揮。」

區天駿 | 9號 Herberth Motorsport 保時捷911 GT3-R車手
「我很高興第3次參加斯帕24小時。累積前兩屆實戰經驗,我和Jaxon,Dylan,及Kevin會揮出100%力量應付這場千變萬化的比賽。斯帕耐力賽對車手表現、隊員默契及車隊技術水平,每項都是頂級挑戰。我在二月份亞洲利曼錦標賽熟悉了這部保時捷911 GT3-R的脾性,車隊和隊友也於上月官方試車日作了良多技術改善和戰略調整,務求比賽中遇強越強。斯帕大賽歷年來都是變化莫測,我們會專注直前,把握每個大小機會。」

比利時斯帕24小時耐力賽賽程表(GMT+2 時區)
7月28日,星期四
1050 – 1220:自由練習
1615 – 1715:排位預賽
2040 – 2200:排位賽
2220 – 2350:晚間練習

7月29日,星期五
1820 – 1850:熱身
1900 – 1930:Superpole 超級排位賽

7月30日,星期六
1645:比賽開始

7月31日,星期日
1645:比賽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