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時間時間,Ford 終於發表全新 Focus 小改款,從照片看來,引擎蓋的廠徽移到鬼面罩中間,還有換上更銳利化的 Dynamic Pixel LED 頭燈。車廂重點則是大幅減少實體按鍵,採用 13.2 吋的中央大型螢幕作為操控。行李廂空間更大,放平後排座椅足足擁有 1653 公升空間。動力系統方面,1.0 升 Ecoboost引擎導入 48V 輕混能技術,配合 7 速 PowerShift 波箱可輸出最大 155 匹馬力。
文:Isasc.C
Nissan 日前發表以第三代 Note 為基礎衍生的 suv 新車「Note Autech Crossover」,外觀造型換上有著「Autech Crossover」專屬銘牌的鬼面罩,加上 suv 肌肉線條,令新車比起 Note 有動感得多。車身尺碼為 4045 x 1700 x 1545(mm),軸距為 2580mm,有更出色乘坐空間。此外,車胎換上更大 195/60 R16 及底盤加高 25mm,並且將懸掛系統的前彈簧硬度提高 10%,後提高 35%,以及對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進行升級,令到 Note Autech Crossover 增添越野玩味。車廂設計則與 Note 版相同,只有座椅多了「Autech Crossover」字樣。
動力系統方面,使用第二代 e-Power 油電系統的 1.2 公升混能系統,引擎最大可輸出 82 匹馬力 @6000 轉和 103Nm 扭力 @3600-5200 轉,綜合馬力為 136 匹馬力及 300Nm 扭力,最重要是 WLTC 平均油耗可達 29km/L 左右。「Note Autech Crossover」將會率先供應給日本市場。
文:Issac.C
全新電動五門SUV,Audi e-tron quattro集動感表現和多功能性於一身,續航力達341公里(211,8英里),保護環境的同時引領時尚。全新2022年版純電Audi e-tron quattro現已接受預訂,售價由港幣 $699,800* 元起。
同樣作為2022年生產型號的Audi e-tron quattro premium及 Audi e-tron Sportback quattro S line亦同步於香港預售,售價分別為港幣$ 898,800 *及港幣$ 1,089,800*起。Audi e-tron quattro premium標準配備300kW澎湃馬力及高達441公里(WLTP)的續航力,0-100km/h加速只需5.7秒。標準配備更全面,包括智能數碼Matrix LED頭燈連動感照明及動態指揮燈、Bang & Olufsen的3D音響系統及前排座椅通風冷暖氣功能等。
Audi e-tron quattro集卓越效能、強勁表現及靜謐氣氛於一身,體現了新時代的駕駛體驗。新型號作為e-tron系列的入門級電動車,即使電池容量相對地少,仍能輸出高達341kW的澎湃馬力及釋出高達540 Nm的超強峰值扭力,在零排放零噪音的情況下逐電追風,以6.8秒間完成0-100km/h加速,而極速則以電子限速器設於190km/h。
新車同時採用電動quattro四輪驅動系統,日常行車主要使用後置馬達,需要更多動力或預測車輪有打滑風險,系統即按實際狀況把扭力重新分配至前軸,以成就最佳效能,安全兼且充滿玩味。
奧迪銷售服務熱線︰2291 0000
話說約兩、三年前我們想向豐田代理查詢 Prius 的最新售價時,代理竟說原來他們已沒有賣它一段時間,嚇得我們心想:「吓?Prius 不是你們很重要的車系嗎?」,在混混諤諤沒有Prius的日子裡,最近忽然又收到代理邀請測試這部混能車,「吓?怎麼?Prius 又回來了嗎?」,對,Prius 回來了,是現有車系的小改款。在香港沒有新 Prius 的數年間,電動化汽車市場興旺了不少,純電汽車多了,有個小摩打「扭少少」的微混能汽車多了,自携發電機上路邊行邊充的有如日產 e-Power 車系和本田 Jazz e-HEV 也有;我們今次帶著像與老朋友重聚的心情赴會,看看曾熟識的它有何改變。
Prius 是世上首部大量生產的 Hybrid 汽車,1997 年首度面世,2003 和 2009 年推出第 2、3 代,屬第四代的現款在 2016 年推出;今代採用科幻味重的三尖八角外形設計和太空倉 Feel 車廂,像「浮」在錶板台上的中央屏幕當時已是時興的做法,像水滴的車側線條換來風阻值只有 Cd 0.24。這一代車子推出的當時率先採用豐田新的 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底盤結構,有雷射焊接、膠水黏合和 19% 的高拉力鋼來提升抗扭曲度和車架硬度;前支柱、後雙搖臂懸掛;電池由舊款置於行李箱地台改放在後座椅低,降低搖滾重心,減少轉向時車身傾側。
數年前推出時售價 $333,200 的 Prius,現賣 $319,440,外形仍是三尖八角的它,小改後正常地有新設計的全 LED 頭、尾燈組和新泵把。頭燈由之前附帶一粒「滴下來」的轉向燈改為整組三角形的,轉向燈改放到「眼屎」位處,大燈現有自動水平調校,高燈有自動切換功能。頭泵把有較闊的上、下入風口,霧燈由之前放在左、右電鍍三角飾框改到下入風口的黑膠裝飾內,剩出左、右旁兩條像人家「Air Curtain」的黑膠假入風口。尾燈由之前垂直的「了」字形改為橫形的這個模樣,「啄」起的紅燈部份變為方形,連帶尾冚也是新的;尾泵把有新的黑膠裝飾塊,左、右端有紅色反光片。尾箱蓋上的「微波爐」玻璃和黑色的斜尾 C 柱與前一樣。同是 15 吋的新輪圈話說有低風阻設計。
車廂裡小改的地方,之前中橋上的白色膠兜、白色門壁裝飾和部份座椅、白色波棍台和軚盤左右柱飾片,和藍色的左右冷氣出風口外框,現全變為黑色,大大減少了那份「實驗室」感覺。中橋舊有膠兜的位置改為一手機無線充電座,另杯架和雜物盒有新的擺位。逼人向左瞄的中置儀錶盒,左方的波段顯示區和右方的速度錶區大致一樣,中間的顯示屏現有新增的主動安全系統選項、「車仔」動力流程圖和駕駛模式顯示,可從軚盤按鈕「碌」出來。中台屏幕有新的 JBL「機頭」,有不同的按鈕和動力流程和其他顯示圖案。有「Prius」字的冷氣風口手柄與前一樣;相同的座椅,前座椅架和軟墊的設計能平均承受體重,坐點比舊款降低 59mm,坐姿較為伸展,今代經「優化」的後排,有加闊的座墊,推出時已是這樣。
大至一樣的混能系統,同個「2ZR-FXE」1.8 升直四 Atkinson Cycle 電油引擎,現熱效能提升 24%,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輸出同有 97 匹和 142 牛頓米;今代改細和改輕的電摩打,摩打橫軸與尾牙放在同一軸線上,比舊款減少動力流失 20%,輸出同是 72 匹和 163 牛頓米,系統總輸出 122 匹,佈稱的平均耗油量是 21.09km/L;車子同有四種驅動模式:40-50km/h 以下時,只要有充足電力就可以純電 EV 行車,混能模式有 Eco、Normal 和今代新加的 Power。
新車加速性能同樣不快也不慢,CVT 波箱在盡油時不難聽到它的運作,在 CVT 波箱有這個情況常見而且正常,已經見怪不怪,最緊要行車夠順、慳油。按下 Power 模式制後,摩打會加大力度幫助加速,效果明顯。夠電時慢車行 EV,例如塞車或燈與燈之間,車子就如電車般靜悄悄的扒行,稍踩大油需要發力加速時引擎隨即撻著。行駛間,油電交叉運作透明、寧靜。反充電系統在收油和踩 Brake 時會為電池充電,而今代改用的 Active Hydraulic Booster 制動系統油壓泵,沒有了過往 Prius 踩 Brake 的「卡嗞…卡嗞…」像踩氣泵的感覺,腳感較為自然,這是今代 Prius 我們其一最欣賞的地方,其二是在降低了的坐姿和重心下,車子的行駛和操控感覺更似普通房車,比較輕鬆上路,沒有以前較高重心的舊款般拋浮和搖晃。所說的 Toyota Safety Sense(TSS)主動式安全系統,包括有前撞「嘟嘟」警示和自動煞車輔助 (Pre-Collision System)、 自動跟車巡航定速系統(Dynamic Radar Cruise Control)、自動扭軚的線道追蹤系統(Lane Tracing Assist),和離線「嘟嘟」警示(Lane Departure Alert)。沒見一排 Prius,新車轉變實用多於花巧!
頭燈沒有了之前那「滴下來」的三角形轉向燈,大燈現有自動水平調校,高燈有自動切換功能。
大至一樣的混能系統,電油引擎有 97 匹輸出,摩打有 72 匹,系統總輸出 122 匹。
之前白色的車廂飾件和藍色冷氣出風口外框現全變為黑色,大大減少了那「實驗室」感覺。
中台屏幕有新的 JBL「機頭」,有不同的按鈕和動力流程和其他顯示圖案。
中間的顯示屏現有新增的主動安全系統選項、「車仔」動力流程圖和駕駛模式顯示。
今代新加的 Power 模式,按下後摩打會加大力度幫助加速,效果明顯。
Toyota Safety Sense 主動安全系統,有前撞「嘟嘟」警示和自動煞車、自動跟車巡航系統、自動扭軚線道追蹤 ,和離線「嘟嘟」警示。
尾燈由之前垂直的「了」字形改為橫形的這個模樣,「啄」起的紅燈部份變為方形;尾泵把有新的黑膠裝飾塊。
40-50km/h 以下夠電的話可行 EV 電動;中橋舊有膠兜的位置改為一手機無線充電座。
今代 Prius 坐點比舊款降低 59mm,坐姿較為伸展,椅架和軟墊的設計能平均承受體重。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引擎配 Hybrid 系統
排氣量:1,798cc
最大馬力:93 匹 / 5,200 轉時(摩打:72 匹 / 總輸出 122 匹)
最大扭力:142 牛頓米 / 3,600 轉時(摩打:163 牛頓米)
波箱設計:CVT 自動波箱
體積:4,574 X 1,760 X 1,470mm
重量:1,350-1,380kg
售價:HK$319,440 起
網址:http://www.crown-motors.com/
查詢:2884 7999(皇冠汽車)
文、攝:James Chan
今場起步前溫度只有 15.8 度,場地溫度只有 18.4 度,對車手將輪胎進入最佳狀態有一定難度。排位第一位的平治車手咸美頓因更換引擎在第 11 位起步,其隊友保達斯頂上頭位起步位置。原定乾地起步的預算,在正賽前下雨令賽道變濕,各車手換上綠邊車胎起步。
頭段戰車起步順利,Alpine 艾朗素被金牛嘉斯利頂到車尾,隨即打轉趺至 17 位。頭車保達斯很快就拉開 1.3 秒。第 8 圈咸美頓外線超越金牛角田,提升至第 8 位 ,跟頭車距離有 20 秒。第 9 圈咸美頓再超越 Aston Martin 史杜爾。第 11 圈咸美頓超越麥拿倫羅利斯。第 15 圈咸美頓超越金牛嘉斯利,前方 5 .3 秒是紅牛佩雷斯。
第 18 圈時,第 19 起步的法拉利辛斯超越金牛角田,爬升至第 9 位。第 22 圈麥拿倫率先換另一套綠胎。第 25 26 圈時車手開始匯報雨勢多了一點。第 27 圈法拉利辛斯希望只需要一次換胎能完成比賽。
第 32 圈 Alpine 艾朗素換綠胎。第 35 圈麥拿倫羅利斯換胎。第 37 圈紅牛韋少、法拉利辛斯換胎。第 38 圈保達斯、佩雷斯換胎。
第 41 圈法拉利陸克萊問車隊能否一胎完成比賽,車隊答可以。第 42 圈咸美頓也選擇不換胎。第 45 圈保達斯已追近頭車的陸克萊只有 0.8 秒。保達斯尾拉開第 3 位的紅牛韋少達 7.4 秒。第 47 圈保達斯成功超車拿回第 1 位。第 48 圈陸克萊換胎。
第 51 圈咸美頓換胎。第 52 圈紅牛佩雷斯超越陸克萊爬上第 3 位。
第 56 圈保達斯刷下最快圈 1:31.023。第 58 圈保達斯領先 13 秒,準備衝回終點,贏下第 10 場分冠軍,第 2 位紅牛韋斯塔本、第 3 位紅牛佩雷斯。咸美頓只能第 5 位完成比賽。
下一站 10 月 24 日美國站。
在株洲國際賽車場舉行的 GT 短程紳士杯(GTSCC)第三回合比賽中,薑佳偉駕駛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在兩場正賽中均以全場第三的佳績沖線,兩度站上領獎臺,且同時收穫兩個 GT 杯 AM 組別冠軍,為絕對車隊再添榮耀。同隊車手胡博繼續勝績,接連贏下本賽季第三、第四個 GT4 組別冠軍,這不僅進一步穩固了其在組別積分榜的領軍地位,更讓他重返奧迪運動亞洲杯積分榜榜首。
“祝賀姜佳偉和胡博在各自組別取得的矚目成績,很高興見證兩位元客戶車手駕駛各自的奧迪賽車一路飛速成長,”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隨著本賽季接近尾聲,奧迪運動亞洲杯的爭奪也日趨白熱化。”
海洋公園水上樂園將於2021年10月8日開始提供停車場服務,訪客可於水上樂園網站(waterworld.oceanpark.com.hk)預約。
由於停車場只接受已成功預約之車輛停泊及不設即場排隊輪候,訪客敬請於出發前預約,確保到達時可享用停車場服務。凡未能出示有效預約登記的車輛,需於指定地點上落乘客後即時駛離。
水上樂園停車場按日收費,平日及非繁忙日子每日港幣200元,星期六、星期日、公眾假期及繁忙日子每日港幣250元,車位供應有限,請儘早預約。
為避免交通擠塞,訪客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水上樂園,方便快捷的選擇包括:
海洋公園提供之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往返海洋公園正門及水上樂園,需網上預約)
城巴629號線*(往返中環碼頭及水上樂園、途經海洋公園)
城巴629M號線*(由水上樂園至港鐵黃竹坑站,只限回程)
專線小巴29A及29X號線*(往返鴨脷洲邨及水上樂園)
專線小巴59S號線*(往返香港仔東勝道及水上樂園)
的士乘客上落
# 免費穿梭巴士座位有限,訪客可登入水上樂園之「特別體驗及服務」網頁,儘早安排預約服務
(http://waterworld.oceanpark.com.hk/tc/water-world-tickets/special-experience-and-service/)
* 路線、運作時間表及收費請留意有關營運商資訊
Mazda 大量新車推出已經不是秘密,當中 CX-60 / 70 / 80 / 90 四部 SUV 將針對不同客戶和市場。當中 CX-70 和 CX-90 是車身比較大,將針對北美市場,由於日本和歐洲的路比較窄,所以 CX-60 和 CX-80 就會在這些地方推出。新車將會有 PHEV、直四配 mild hybrid、歐洲市場會有柴油引擎配電動馬達。北美市場會有六缸 Turbo、六缸 mild hybrid。日本亦是針對柴油引擎為主,也有 PHEV 應市。打算換新車的車主就可能要忍一忍手。
Mazda CX-60 – 五座,主攻日本、歐洲市場
Mazda CX-70 – 大型五座,北美市場
Mazda CX-80 – 三排七座,日本、歐洲市場
Mazda CX-90 – 大型七座,北美市場
全新 C-Class 以短前懸、長軸距和長後懸的比例,令車身即使處於靜止狀態亦能呈現動感。突出的引擎蓋突顯了車身的前進姿態;而擋風玻璃和車廂則稍為靠後,以達至業界稱為「cab-backward design」的經典比例。車廂設計方面,上一代已經充滿魅力,但全新 C-Class 房車流露的時尚華麗感更是青出於藍。車廂採用了全新 S-Class 的設計精華,加添了一份動感。
車尾採用了平治房車的經典設計。車尾燈的高雅設計,不論晝夜都展現出無懈可擊的美感。房車尾燈採用了 C-Class 中首次採用的兩件式設計,將照明功能分為車身上的側燈和行李蓋上的燈。尾燈細節亦顯露出嚴格的工藝。車身新增了 spectral blue, high-tech silver and opalite white 三種全新顏色可供選擇。
儀表板分為上下兩個部份:其中上半部飾面上設有仿如飛機噴射筒的新式圓扁型通風口;而下半部份則從中央控制台開始,一直完美結合儀表板。以駕駛者為中心的設計提升了車廂的動感:儀表板和中央顯示屏均稍為傾向駕駛者 6 度。
駕駛區配備了一塊 12.3 吋高解像 LCD 顯示屏。這塊獨立的儀表板就像在機翼般的寬闊飾面前方懸浮著一般。這與一般以經典圓形儀表為主的儀表板大大不同。另外,中央顯示屏亦帶來了嶄新的數碼功能:駕駛者可透過高清觸控顯示屏來控制各項汽車功能。縱向設置方便作導航用途,而且看上去有如懸浮在飾面的上方。與儀表板一樣,顯示屏稍為向駕駛員傾斜。中央顯示屏的尺碼為 11.9 吋。
優質的鍍鉻嵌件將中控台分為加了軟墊作手枕的後半部份,以及配以亮麗黑色的前半部份; 而看來像懸浮在空中的中央顯示屏,則自然而然地佇立在這個立體表面之上。
時尚精簡的門板剛好與儀表板的兩端併合,與手枕融為一體的門板從垂直表面轉為橫向設計。前端所具備的高科技金屬元素,與中控台的設計互相呼應,這部份可用作扶手或關上車門的手把,並裝有電動車窗掣。而另一個亮點就是上置的控制組件,其中包括門鎖和座椅調 較掣。
全新 C-Class 房車的跑車座椅,利用層疊和包封表面的特別設計來營造出輕盈的視覺效果。全新設計的頭枕利用密封組件固定在椅背上,調較機關則設於這個組件下面。以人造皮革包覆的儀表板及帶有 nappa 觀感的車廂腰線,是 C-Class 的標準配置。可選配的各種飾面都令表面給人創新突破的感覺,其中全新演繹的棕色開孔鑲板和黑色開孔木板,都設有與儀表板外型配合的鋁質精細鑲嵌組件。
儀表板和媒體顯示屏的整體外型美觀悅目,並可透過三種顯示風格(低調、運動、經典)和三種模式(導航、輔助、服務)來調較成個人喜歡的設定。舉例而言,在「運動」風格中紅色將為主色,同時中央轉數表會呈現出動感的設計。全新 C-Class 的光纖氣氛燈為標準配置。
M 254 四汽缸汽油引擎,在 C-Class 中首次登場。引擎配備了第二代起動/交流發電機,額外輸出功率高達 20 匹,扭力提升 200 Nm。多得能量回收和引擎關閉時「滑行」的能力,引擎效益相當出眾。在 M 254 中,平治首次將模組化引擎家族(包括四汽缸和六汽缸,汽油和柴 油引擎)的所有創新技術,整合到一副引擎之中,這些技術包括 NANOSLIDE 汽缸塗層、CONICSHAPE 汽缸珩磨機(喇叭珩磨機),以及直接安裝在引擎上的廢氣處理系統。
此外,雙渦流技術日益進步,附設流量連接的分段式渦輪增壓器得以誕生,令增壓系統能在更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全新開發的分段式渦輪增壓器,是平治渦輪增壓器開發部門與平治-AMG Petronas 一級方程式車隊合作下的結晶品。隨著將技術應用到量產車上,引擎在功率和最高效能方面亦訂立了全新的標準。房車和旅行車車身長 4,751 毫米,闊 1,820 毫米,比上一代明顯增多;此外軸距亦增加了 25 毫米至 2,865 毫米。隨著車身外部尺寸增加,前座和後座乘客都感到更寬敞舒適。即使車身外部尺寸變大,但上一代的優良風阻系數(cd 數字)(房車:0.24;旅行車:0.27) 卻維持不變。
新一代 Mini 終於齊款引入香港,新車賣相比過往更有活力,在不同版本的配置下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小巧的英倫名作由三門、五門、開篷一口氣推出,再加上早前已經推出的電動車版本,整個車系已經滿足到不同車主需要,今次我們率先試駕五門入門版。
今次 Mini 賣相有點改變,車頭的鬼面罩由六角形框架圍住,感覺就像大口仔設計,兩個橢圓形的 LED 日光行車燈成為它的眼睛,引擎蓋上的 Mini 標誌成為它的鼻子,這部英倫小車盡情展現出獨特可愛又有運動力的風格。原本裝設霧燈的車頭下方兩邊角落位置,改換成垂直的空氣導引入口,有效改善 Mini 的空氣動力學表現,降低行車風阻,協助慳油。至於車頭防撞桿正中央的橫置部分,亦即放置車牌框的位置,由原來的黑色改為與車身顏色一樣,美觀得多。車尾 LED 霧燈融入至泵把內,讓人感覺高級了一點。
今次 Mini 推出全球首創的車身配色技術 – 多色調車頂(Multitone Roof)。利用全新上漆技術,能夠在單一車頂上展現多達三種不同層次的顏色:由 San Marino Blue 變成 Pearly Aqua 再轉化成經典的 Jet Black。為達到這項破革效果,MINI 的製作人員採用名為 Spray Tech 的先進塗層技術,在英國牛津的 Mini 總部及製作基地,與高度機械化的生產過程完美融合。 因應不同的製作環境,所得出的色彩組合更會展現出不同的微妙變化,令每部配置多色調車頂的新型 Mini,都擁有獨一無二的精彩外觀。
進入車廂後,一貫 Mini 車廂風格,佈局緊湊、按鍵就手,中控台是大型圓形畫面,今次尺寸為 8.8 吋彩色觸控式顯示屏,觸控靈敏度高。中控台畫面外圍是大型圓環外框,經過重新修飾及設計,並且以精準的鐳射切割技術製作,會跟著不同模式時轉換顏色,讓人不會感到太沉悶。車廂另一個吸引之就是前後座都有小型玻璃頂,令到小小的 Mini 在郊遊時多一點太陽進入車廂,夜間也能感受到香港夜景就在自己頭頂穿過。
這部五門 Mini Cooper 屬於入門版本,使用直三 1.5 公升引擎,最大馬力 136 匹和 220 牛頓米扭力,有 7 速 DCT 波箱傳動,Mini 車仔細細、重心夠低,無需太大動力的引擎都有不錯的推動力,路感回饋很好,軚盤轉向也敏捷,遊走山路的爽快感是其他車款不能相比,即使是入門版也好,Mini 帶來的駕駛感就是很獨特。
新車進氣口有大口仔設計,配在 Mini 身上令它添加了人性化。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三汽缸渦輪增壓引擎
排氣量:1,499cc
最大馬力:136 匹 / 4,500-6,500 轉時
最大扭力:220 牛頓米 / 1,500-4,100 轉時
波箱設計:七前速 Steptronic 自動波箱
體積:3,982 X 1,727 X 1,425mm
重量:1,290kg
售價:HK$339,800 起
網址:http://www.minihk.com/
查詢:3193 6800(BMW Concessionaires (HK) Ltd.)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BMW 2 Series 在 2014 年推出,至今已經賣出近 50 萬部車,全新車款終於公布,暫定 2022 年歐洲正式發表,新車紜注入全新設計。新車一貫過往四門設計,車頭鬼面罩使用車廠最新大型設計,配在 2 Series 第一眼沒有不好看的觀感,十分有趣,或許跟 2 Series 的車身比較高有關吧。車頭燈、泵把都是新設計,D 柱以窄身設計,令到最後的窗口比較大,後座的窗口可視範圍得以變大。車門的手把設計變得貼身,凸出的部份不多,相信車身氣流亦走得比較流暢。輪圈方面,預設是 16 或 17 吋,可以 Option 轉換成 19 吋,當然在 Option 之中還有 M Sport 的配置。
車廂中控台使用新設計,兩個大 MON 連在一起,一個 10.25 吋,一個 10.7 吋,使用 iDrive 8.0 系統,支援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系統。新系統已經完用觸控取代,令到波棍範圍不再見到過往的操作部件。短小的波棍設計,也令中橋空間變得更多。
後座可以前後移動 130mm,令到它的腳部空間的調校性更多,尾箱空間也比過往多了 90 公,在 5 座模式時有 470 公升,翻平後座可以提升至 1,455 公升,載物量很強。
歐洲車多動力配置,2 Series 也不例外,先會有 218i 的 1.5 公升直三 Turbo 引擎,134 匹和 230 牛頓米扭力。另一部是 220i,最大馬力 154 匹和 240 牛頓米扭力,0-100km/h 加速需要 8.1 秒。
再高級一點有 223i,使用 2.0 直四 Turbo 引擎,201 匹和 320 牛頓米扭力,靜止到 100km/h 需要 7 秒。柴油引擎仍然有選擇,2.0 公升直四 Turbo,148 匹馬和 360 牛頓米扭力。而 220i 和 223i 會有 mild hybrid 系統,有額外 19 匹馬力輸出。
在 2022 年夏天還會有 Plug in Hybrid 版本出現,在 14.9kW 電池配合下,可以走 80 公里,一般城市行走可以當電動車使用。
設計精緻細膩的Aston Martin DB5 Goldfinger Continuation座駕將於香港半島酒店大堂展出,而酒店一樓亦將開設由兩個傳奇品牌Aston Martin及香港半島酒店共同策劃的相片展覽。此外,世界知名特務的專屬香檳Champagne Bollinger及其御用行李箱Globe-Trotter亦將於酒店同時亮相,完美展現奢華品牌的國際魅力與優雅工藝的主題。
是次活動標誌著香港半島酒店與香港Aston Martin的延續合作夥伴關係。於2021年5月假香港半島酒店舉辦的慈善拍賣活動中,Aston Martin跑車的香港及澳門獨家指定經銷商、捷成馬國際集團董事長Markus F. Jebsen特別捐贈全球僅限量12部及香港唯一一部的Aston Martin Gulf Blue Heritage Edition Vantage特別版跑車予慈善拍賣用途,而慈善拍賣收益用作支持本地的野生動植物保育及環境保護。該次拍賣聯同國際拍賣行邦瀚斯 (Bonhams) 一同監督和策劃,而拍賣所得的捐款為120萬港元,其中一半收益用於支持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FBG)開展的一系列計劃,而另一半收益則捐贈給由成功中標者所選擇的一個自然保育慈善團體。
由即日至10月29日,客人可於香港半島酒店大堂近距離鑑賞Aston Martin原廠復刻版DB5 Goldfinger Continuation的精緻工藝,英式跑車的沉穩傲氣與酒店大堂的典雅氣派互相輝映,將成為矚目全場的焦點。英倫跑車迷亦可前往酒店一樓的Aston Martin相片展覽,探索Aston Martin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標誌性車型,以及品牌背後的工藝傳承。於露台餐廳前廳,客人可於 Champagne Bollinger 的特務主題佈置前留下倩影,並可於酒店同層發現每位神秘紳士或女士隨行必備之物 – Globe-Trotter行李箱的蹤跡。
為了向這個輝煌汽車品牌的工藝傳承和精煉造車技術致敬,香港半島酒店的大堂茶座及露台餐廳咖啡茶座悉心預備了特別菜單,搭配深受皇家特務著迷的 Champagne Bollinger Special Cuvée NV,領略其工匠精神的魅力。客人可於露台餐廳咖啡茶座品嚐豐盛的冰鎮海鮮拼盤(兩位1,088港元),搭配一杯層次豐潤多變的Bollinger Special Cuvée NV(220港元);亦可選擇一邊欣賞於酒店大堂展出的Aston Martin特務座駕,一邊細味大堂茶座的半島經典下午茶(每位438港元、兩位 778 港元),配上一杯Bollinger Special Cuvée NV(220港元),綿延不斷的悠長餘韻令人回味無窮。
*以上價目需另收加一服務費
林寶堅尼超級SUV Urus在全球推出三年後取得15,000台產量的卓越成績,創下品牌歷史上自產品發布後最短時間內達到的最高產量紀錄。為慶祝Urus邁向新里程碑,林寶堅尼香港誠意推出「UNLOCK ANY ROAD HONG KONG」,以特別定制的Urus Off-road Edition配上低調優雅的Grigio Nimbus 金屬銀灰色, 瞬間探索多元化的香港,一個融合歷史古跡與現代都市建築,節奏急速同時環繞著令人驚嘆自然景觀的城市。
Urus越野套裝為駕駛者開拓真正的探索之旅,在碎石路面、沙地、泥地以及雪地環境都能揮灑自如。組合包括強化不銹鋼保險杠、拉絲鋼面的排氣管,以及可主動調高離地間隙來更安全地克服崎嶇障礙地形。越野套裝還將TERRA(越野)、SABBIA(沙地)和NEVE(雪地)三種駕駛模式添加到ANIMA自我調整網路智能化管理系統中,在沙丘上行駛時實現極致動感的駕駛樂趣。Urus由靜止至100公里加速僅需3.6秒,並可隨即啟動四輪驅動系統測試,讓追尋冒險精神的探索者立即享受無拘無束的駕駛旅程。
這款Urus Off-road Edition包含運動型車側腳踏板,這是不可缺少的最佳配件,既可優化Urus 的外觀,更能提升其日常可用性,令駕駛者及乘客上落座駕更從容自若,需要時更可方便車主擺放物品到車頂行李箱上。
這款備受矚目的Urus Off-road Edition配備獨特的車頂行李箱,為熱愛旅遊的Urus 車主提供超過 450公升的儲物空間。由林寶堅尼 Centro Stile設計中心設計,具有獨特的空氣動力學外形,車頂行李箱的雙層底部和側壁結構由優質玻璃纖維材料製成,通過瑞典AB(RISE)研究院認證的雙重碰撞測試。行李箱內設有自動識別功能的補光燈、行李帶和防盜鎖系統。
作為世界首款超級SUV的Urus 瞬間走遍香港,發掘獨特的城市魅力和特色。這裡匯聚了文化、歷史和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Urus分別前往香港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灣仔尋找歷史建築 「和昌大押」及「藍屋」、呈現水天一色的大嶼山北岸欣澳石灘和著名的時光隧道、位於油麻地的「果欄」水果批發市場、再前往沙田,最後抵達林寶堅尼香港陳列室。通過這次旅程,Urus 展示了超級SUV在各類環境中完美演繹多功能的越野能力。作為馳騁自如的代表作,Urus使駕駛者能夠解鎖任何道路,從賽道到沙地、冰面、碎石或岩石路面。
林寶堅尼Urus越野版包括 (未連稅價):
– 越野組合套裝包括越野駕駛模式 (TERRA越野、SABBIA沙地和NEVE雪地)、底盤鋼板、拉絲鋼面的排氣管、車身塗漆以及為應付高傾斜度設計的前後保險杠配備防滑鋼板
HK$60,700
– Urus 車頂行李箱、全景天窗和黑色車頂架
HK$89,288
– 運動型車側腳踏板 (不銹鋼)
HK$62,000
賣車?賣樓?移民?今年年度 Google 搜尋榜雖然尚未揭曉,但相信「消費券」與「移民」這兩個詞彙,應該都成為10大熱門搜尋項目。如果大家已打算移民,傢俬電器汽車用品都不會打算添置,那流動 Router 會是個不俗的選擇,因為在疫情底下,都很難先到當地實地考察,或要舉家到當地時,都會看看是否喜歡該城市再決定長居生活。當人生路不熟,到不同城市租屋居住時,最重要當然是一直持續上網,與香港的家人聯絡或是處理工作及到埗事項。所以正想怎樣使用消費券時,買一個流動 Router絕對非常實用不過。香港購買電子產品,更是全世畀最平,而且到了當地才購買,一來不知銷售地點,怎樣也不及香港方便;二來亦要打稅,倒不如在香港一早購買,隔離時又或者在新環境之下也可以立即使用。再者,平時帶住流動Router出車周圍去,不論去到那個省市接收都更有保障。
要數市場上最好的流動 WiFi 蛋,非 Netgear 推出的產品莫屬,Netgear 現在於香港市場銷售的流動 Router 主要有 Nighthawk M1、Nighthawk M2 及 Nighthawk M5 三款,分別最高支援 4G 與 5G 網絡,今次同大家分析一下各款流動 Router 的特點。
Nighthawk M1 一期消費券就買到
時至今日,大家應該都收到第二期的消費券,Nighthawk M1 最大賣點,就是用一期消費券而有找的定價 (HK$1,988) 就可以買到。機面設有 2.4 吋 LCD 螢幕,可在螢幕作大部份主要設定,亦有數據用量儀,可了解數據用量狀態。機背的 5040mAh 可自行更換,稍有點不便是要安裝 Micro SIM 咭,一般購買數據 SIM 時,都會附帶咭套都無需擔心。
最高支援 4G LTE 連接的 Nighthawk M1,提供最高 1Gbps 的下載速度,5GHz WiFi 最高提供 WiFi 5 速度連接,可對應 20 款裝置同時連接。機身設有 TS9 天線的位置,安裝後可提高室內的網絡接收能力。機身亦設 USB-C 與 Enternet 插頭,前者可直連筆電的 USB-C 位置,即時分享網絡,後者例如連接酒店的固網 Lan 線插頭,就能作 WiFi 網絡分享。
Nighthawk M2 最高速 4G WiFi 蛋
小編未知大家打算移民到哪裡,但很老實最貴未必未好,只是產品會不會是最適合當地使用。由於很多國家 5G 網絡鋪設都尚未完善,最高速的 4G WiFi 蛋 Nighthawk M2 已經足夠。Nighthawk M2 機身擁有更大的 2.4 吋 LCD 螢幕,更設有可更換的 5040mAh 電量,使用時間更達到 16 小時,足夠整天工作使用,機身亦提供 USB 插頭,可連接其他裝置進行逆向充電。
Nighthawk M2 亦是連接 Micro SIM 使用,提供 5CA 載波聚合,最高 2Gbps 的下載速度,應可將 5GHz WiFi 最高提供 WiFi 5 速度到極限,並對應 20 款裝置同時連接。機身亦設有 TS9 天線的位置,並加入 Gigabit Lan/Wan 的插頭,即使之後使用固網寬頻,亦能使用它為一般 Router 使用。除了可透過主機操作外,亦支援連接 Apps 操作與設定,比同級 WiFi 蛋操作更方便。
最強 5G WiFi 蛋 Nighthawk M5
很多香港人都是一買就要最好,那麼支援 5G 網絡的 Nighthawk M5 一定是大家要找的產品。Nighthawk M5 的多項優點,包括 2.4 吋 LCD 螢幕、更換的 5040mAh 電量、支援 TS9 天線、Gigabit Lan/Wan 插頭、連接 Apps 操作等,都是現時市場上最高規格的流動 Router。
Nighthawk M5 最強之處,當然是最高支援 5G 網絡 (同時支援 4G 與 3G),最高寬頻為 4Gbps,支援 32 款裝置同時上網,使用 USB-C 作數據分享時,最高下載更可達到 3Gbps,速度與同時連接裝置數量,可說是流動 Router 之冠。5040mAh 電池,在室內使用時,更可拆出直接以火牛供電,減低電池長期充電的損耗,令產品壽命延長。
文章最後,為大家作三款產品的規格比較:
網上旗艦店購買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s://bit.ly/2Q7uc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