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Wednesday, August 6,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89

Z-Challenger 車隊獲出戰第 68 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第68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2021年11月18至21日隆重上演。多位香港專業賽車手,包括曾在東望洋賽事中成功摘下獎杯的賽車手盧思豪都將參賽與其他選手同場較量。今日盧思豪與一眾車隊合作夥伴及贊助商出席「Hyundai i30 N出戰澳門東望洋大賽2021揭幕儀式」,首次向外公布其參賽戰車。


本年度格蘭披治大賽車將繼續為全球車迷帶來多項精彩賽事,包括GT超級房車、房車和四級方程式賽車,以及備受注目的東望洋大賽,為全城帶來熾熱氣氛。屢次於國際賽事獲得殊榮的香港車手盧思豪,亦將代表Z-Challenger 車隊以Hyundai i30 N 出戰。


盧思豪與一眾車隊贊助商在活動中為參賽戰車揭幕,當中包括Hyundai 全球技術合作夥伴 — Shell贊助Shell Helix Ultra Racing 賽車級機油,以及現代汽車香港有限公司(Hyundai Hong Kong)和Z-Challenger。亮眼的車身設計中,突出了Shell Helix Ultra Racing機油的全力支持,又以Hyundai Hong Kong推薦的燃油Shell V-Power標誌作裝飾,期望車手及賽車於賽事中發揮極致表現。


盧思豪於活動中亦分享他對今屆比賽的期望,及作為專業賽車手對汽車產品的要求。他表示高性能的座駕、高品質的燃油及機油缺一不可,故十分感謝一眾合作夥伴及贊助商在產品及技術上的支持,成為他的強力後盾。靠賴各方的支持,他期望於即將展開的賽事中能不負所托,全力以赴,為支持者帶來好消息。

在今日的揭幕儀式後,大會將特別安排於Hyundai 九龍灣陳列室展出此參賽賽車,讓未能親身觀賞賽事的車迷近距離一賭落場版賽車的風範。

公眾展出活動詳情
日期:2021年10月23日至24日
時間:上午9時至晚上8時
地點:Hyundai 九龍灣陳列室
地址:九龍九龍灣常悅道1號B恩浩國際中心地下1號舖
電話:3428 8288

Lexus LM 特別仕樣車 AKAFUJI EDITION 現已登陸灣仔專門店


Lexus旗艦級MPV LM 350推出以來一直是各大行政級人員的新寵兒,特別是4座位Emperor Suite版本!是次Lexus便沿用4座位Emperor Suite版本打造別注企劃-Lexus LM 特別仕樣車AKAFUJI EDITION。全港限量發售5部的AKAFUJI EDITION,設計意念啟發自天然壯觀的「赤富士」景緻,銳意以市面上最豪華的流動空間結合大自然之美,配搭特別版專屬的「赤富士」配色,以赤紅色成就更見昇華的生活品味,完美把日本珍貴大自然景象融入香港每處大街小巷。


是次Lexus LM 特別仕樣車AKAFUJI EDITION現已在灣仔專門店展出,更同步結合了日式傳統摺紙技術,以人手打造近五百隻紅白紙鶴,將赤富士壯麗景緻瑰麗呈現,成為車壇最新的打卡焦點!

赤富士簡介:
「赤富士」- 夏末至初秋清晨時,富士山於陽光照射下綻放出赤紅色之絕美景色,是難得罕見的自然現象,更於日本文化中被視為幸運的徵兆。

LM350 AKAFUJI EDITION 精選配備:
– LM350 AKAFUJI EDITION別注赤紅色
– 頂級真皮獨立Ottoman按摩冷暖座椅
– 26吋高清多媒體影音顯示屏
– Mark Levinson®️ 原聲還原高級音響系統連19個環迴立體聲喇叭
– 後座可升降私隱隔屏 附3種透光模式
– 14公升冰箱
– 智能電話無線充電板
– Lexus Safety System+主動式安全系統

LM350 AKAFUJI EDITION : $1,728,540 | 限量 5 部

Lexus灣仔專門店:告士打道39號夏愨大廈地下 B 鋪 | 電話:2821 7388

BMW 3 系電動車 2025 年現身


有消息傳出 BMW 3 系電動車最快將會在 2025 年現身,根據資料所知,3 系電動車採用專用電動車平台 Neue Klasse 打造,擁有更長的軸距和乘坐空間。同時,配合電動車環保主題,車廂零件和坐椅的材料很可能使用可回收材料打造,佈局方面亦可能會參考概念車 i Vision Circular 的科幻設計。電池續航距離則預計達到 700 公里以上。

文:Issac.C

Epicor 協助 F1 Scuderia AlphaTauri 鞏固賽車場競爭優勢


艾法托利車隊領隊Franz Tost表示:「在我們著重數據分析的賽車世界中,我們不會因休賽而停滯不前。各個業務和賽車範疇的優質數據和情報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Epicor解決方案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核心所在,建立這技術合作關係是理所當然。我們能快速把準確的資料在適當時機傳達到正確的人。我們熱切期待於未來日子與Epicor一同取得更大的成果。」

在決勝於分秒之間激烈的賽車環境中,實時性能數據及一絲不苟的態度是無比重要的。旨在為製造業提升業界生產力而建造的Epicor Kinetic方案,讓艾法托利車隊集中管理涵蓋整體業務的所有步驟和數據,藉著更高的速度、準確性和組織洞察能力,加強團隊在生產、庫存管理、組件測試和財務的各個方面的能力。

Epicor 首席市務總監Paul Stoddart指出:「一級方程式賽車講求的是致力追求卓越的承諾,這亦正是Epicor與艾法托利車隊共同的目標所在。Epicor很高興能在該車隊追求卓越表現的過程中,擔當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也是我們每天希望致力為全球製造商、物流商和零售商達到的目標。」

每輛賽車都由超過14,000枚精密零件組成,當中有很多部分均是由技術設計師及工程人員現場定制。傳統來說使用舊式和單一軟件系統,並配合各種人手流程管理每個獨特零件的生產、了解其使用壽命並確保比賽日使用正確的零件是別具挑戰性。


時至今天,藉著Kinetic方案的協助,艾法托利車隊可自動為其下賽車和每個零件繪畫出完整的結構圖,可追蹤所有零件的序列,並同時記錄專為特定賽事而訂製的結構圖。在組件生產過程中,Kinetic 會自動為每個零件創建特定流程,從而減少數據輸入並提高生產力。團隊還可以詳細了解製造每個零件所使用的機器、操作員和工具,協助構建成本分析模型,從而作出最理想的製造或購買決策,以及在進入賽道前快速糾正任何生產問題。

在測試期間,艾法托利車隊從車上900多個感測器所收集的遙測數據,準確了解每一部賽車零件性能;當零件安裝或更換時,能精準掌握零件表現,同時進行預測分析。團隊還可以自動把數據「投放」到早前賽車結構的快照,查明潛在的組件問題並確保不再重蹈覆轍。

Epicor全新標誌亦將於2021年10月22至24日舉行的「奧斯汀大獎賽」上,於艾法托利車隊的車身上AT02 前翼端板上首度亮相,慶祝與企業資源規劃創新者的領導下,品牌與科技長期合作關係的開始。

《God of War》2018年版即將登陸PC


PlayStation遊戲《God of War》2018年版將於2022年1月15日登上PC平台!將《God of War》的精彩內容,充分利用PC平台所提供的強大硬體,來打造不同凡響的高性能遊戲版本。如欲預購PC版《God of War》,可前往Steam和Epic Game Store購買。

購買PC版《God of War》將可獲得以下數位內容:
● 克雷多斯和阿特柔斯的死亡誓言護甲全套
● 流亡人守護者盾牌造型
● 鍛爐圓盾造型
● 光之精靈魂盾造型
● 暗影蟄伏盾造型

有關詳情請瀏覽︰https://blog.zh-hant.playstation.com/2021/10/20/20211020-godofwar/

榮雪霏女士出任賓利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市場及公關總監


賓利品牌宣布任命榮雪霏女士成為賓利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市場及公關總監,任期自即日起生效。此前就任該職位的Frank Tiemann博士已前往廣州,出任一汽-大眾華南區銷售事業部總經理。

皇冠汽車五十五周年誌慶


英之傑集團旗下子公司皇冠汽車有限公司(皇冠汽車) ,亦即豐田汽車、凌志汽車、大發汽車和日野汽車在港的獨家經銷商,為慶祝成立五十五周年,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與港人攜手連繫逾半世紀。

英之傑集團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劉啟成先生表示:「五十五年來,皇冠汽車為香港帶來便捷交通,並協助連繫市民,促進社會不斷進步。為此我們感到自豪,期待在「穿梭往來」的新時代下繼續克盡綿力,貢獻社群。在往後的日子裡,皇冠汽車將是香港發展科技驅動智慧城市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員。」

皇冠汽車創立於1966年,在許多範疇被譽為行業的先驅,包括引入嶄新的銷售和售後服務 – 早在1960年代,皇冠汽車就構建了大型客戶數據庫,以及開展員工的技術和銷售培訓。自1970年代始,皇冠汽車一直是全港規模最大的汽車經銷商,市場佔有率獨佔鰲頭。為迎合不同客戶和社會的需求,皇冠汽車提供各式各樣的車種選擇,包括私家車、商用車、工業用剷車、輕型貨車、重型貨車、小型客貨兩用車,以及部分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如:的士和公共小型巴士,服務不同行業及數以百萬計的乘客和商業客戶,連繫每個市民的便利生活。

劉先生並表示:「交通和市民的流動,任何社會均不可或缺,相關發展並且會緊隨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人們對生活的嚮往而轉變。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與主要夥伴並肩前行,促成嶄新的出行方式,包括新能源或自動(無人)駕駛車輛、智慧交通,以探索新機遇,提升客戶體驗,確立香港及皇冠汽車作為行業龍頭之地位。」

英之傑大中華區及新加坡首席行政總裁王玉平小姐指:「強強聯手往往達至雙贏。皇冠汽車與海外原始設備製造商、顧客、員工,共同走過滄海桑田,又與這些主要夥伴攜手並肩主導行業發展,共創佳績,確立了我們在汽車經銷商和零售商當中的全球領先地位,有口皆碑。」


已退休的皇冠汽車零件批發經理何勁輝先生懷緬道:「在皇冠汽車成立初期,團隊只有25人,而我就是其中一員。能見證皇冠汽車穩步發展,成功在香港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突圍而出,我倍感自豪。」

何又表示:「專業服務、敬業樂業、以客為先是深刻在我們心上的工作宗旨,是我們的基因,而且這些操守永不過時。」

為慶祝公司成立55周年,皇冠汽車將舉辦特別活動,以分享在香港服務超過半世紀的點滴。客戶有機會在皇冠汽車旗下的陳列室及維修中心獲得一套特別的 TomyTec x Corolla 模型車。11月起,客戶更可以參加幸運抽獎並有機會贏取豐田私家車一輛及其他豐富獎品。詳情稍後公佈。

B-Quik Absolute Racing 踏上泰國超級系列賽衛冕征程


包攬泰國超級系列賽年度車隊總冠軍及 GT3 冠軍車隊的 B-Quik Absolute Racing 車隊宣佈,將派出兩組實力強勁的車手陣容攜兩台奧迪 R8 LMS GT3 賽車衝擊於10月29日至31日在武裡南國際賽車場舉行的衛冕之戰。兩度摘得系列賽 GT3 組別年度車手總冠軍桂冠的26歲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 Sandy Stuvik 將與 Philip Massoud 搭檔。第二台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將由25歲的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 Martin Rump 和 Daniel Bilski 共同掌舵,後者是2020賽季奧迪運動亞洲杯冠軍車手,曾在2020泰國超級系列賽上與 Sandy Stuvik 共用年度 GT3 車手總冠軍榮耀。


“B-Quik Absolute Racing 車隊是亞洲區域內四環車隊中的翹楚;憑藉本次參與泰國超級系列賽的強大車手陣容,車隊將非常有希望二度衛冕 GT3 組別冠軍頭銜,” 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兩個車手組合均採用年輕的專業車手和經驗豐富的紳士車手搭配參賽的形式,他們將掌舵兩台奧迪 R8 LMS 賽車,這體現了客戶賽車的精神。”

全新 Tesla 沙田小瀝源試駕及體驗中心首階段正式開幕


Tesla 宣佈全新沙田小瀝源體驗中心今天正式開幕,首階段開放設有體驗及試駕中心,展示全新純電動 Model 3 及 多功能用途 SUV Model Y,公眾可親身前住體驗以及預約試駕全新 Tesla 電動車。 Tesla 沙田 體驗中心第二階段將計劃於十一月中下旬開放,設有全新維修及服務中心,全面覆蓋新界東電動車車主服務需求, 並會於本季度於鄰近愉翠商場增設 Supercharging 超級充電站, 於沙田區打造一站式電動車生 活圈。

全新 Tesla 體驗及試駕中心位於沙田源順圍 2 號地下,公眾除了可親身體驗兩款最新 Tesla 電動車 Model 3 及 Model Y 外,更可預約於特別路線試駕,試駕路線將沿著城門河前往香港中文大學,折返體驗中心, 讓你能夠感受 Tesla 的速度、性能和先進科技,並欣賞沿途吐露港自然美景。

隨著電動車在香港日漸普及, Tesla 將繼續擴展服務覆蓋和充電網絡,以進一步完善車主體驗。現時, Tesla 在香港共設有 4 個試駕及體驗中心,分別位於九龍灣 E-Max、尖沙咀 K11 MUSEA、灣仔皇后大道東 及沙田小瀝源;以及 共 4 個維修服務及車身維修中心,分別位於油塘、鴨脷洲、西環及荃灣,中心遍佈 港九新界,致力提供卓越的技術支援服務及客戶體驗。

Tesla 沙田體驗中心
地址:沙田源順圍 2 號地下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日 10am – 7pm
預約試駕熱線:3974 0254

Mazda CX-50 預計11月推出


Mazda 早前才表示未來將會推出一系列全新 suv 車,如果終於有消息指由 CX-5 衍生的 CX-50 最快將於 11 月在北美現身。根聞,新車將會使用前驅或全時四驅設定,可能使用 2.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231 匹馬力及 420Nm 扭力。至於 Mazda 全新開發的後驅系統及六缸引擎則要等到 CX-60 後才會採用。另外,《Carbuzz》繪製了 CX-50 預想圖,從圖看來就是放大版的 CX-5,整體造型更有跑味。

文:Issac.C
圖:Carbuzz

奧迪車隊於五場比賽收穫三個全場第一和兩個領獎臺席位


這個賽事週末,奧迪客戶車手和車隊在兩大中國賽車場舉辦的三項賽事中展現非凡實力,收穫頗豐。一汽-大眾奧迪賽車隊派出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程叢夫搭檔劉旭,在上海國際賽車場上演的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China GT)賽季揭幕戰中全程領跑,贏得全場冠軍。隨後於第二場正賽中攜奧迪 R8 LMS GT3 賽車收穫亞軍。

在珠海國際賽車場展開的 CEC 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第三回合較量中,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陳維安和新晉車手曹卓這對 PRO-PRO 組合首度攜手便表現不俗,取得 GT 杯季軍。YC Racing 車隊車手吳瑞華、Ramble Xiao和宋波搭檔駕駛奧迪 R8 LMS GT3 賽車,贏得 GT 杯 GT3 AM-AM 組別冠軍。


一番精彩的纏鬥之後,駕駛奧迪 RS 3 LMS 賽車的 326 Racing車隊 AM-AM 車手組合楊慢慢和大白,最終擊敗 MMK Racing 車隊 PRO-AM 三人車手組合米奇、鄭晚成和張嗛尚,分別登上 TCE 組別的冠軍、亞軍領獎臺。安斯頓車隊車手胡衡和趙琛以全場第三名撞線,並取得 AM-AM 組別亞軍。由楊小偉、徐浙峰、李宣彧和吳雲龍組成的四人車手組合代表 Z.Speed 車隊最終取得 all-AM 組別領獎臺席位。

在 GT 短程系列賽(GTSSC)上,X Works 車隊首次參賽即凱旋而歸:潘君臨將首場正賽的冠軍獎盃收入囊中,隊友 Riokonig 認領了第二場正賽的冠軍頭銜。GTSSC 賽事對於兩位車手而言並不陌生,但此次是兩人首度駕駛奧迪 R8 LMS GT3 賽車參賽。在第一場正賽中,陸志威代表 YC Racing 車隊摘桂 AM 組別,同隊車手吳瑞華登上 AM-Masters 組別領獎臺。絕對車隊車手胡博攜奧迪 R8 LMS GT4 賽車在第二場正賽中收穫組別領獎臺席位。


“對於駕駛奧迪 R8 LMS 和奧迪 RS 3 LMS 賽車參賽的客戶車手和車隊,這個賽事週末堪稱精彩紛呈。四環陣容在五場正賽中共取得了三個全場冠軍、一個亞軍和一個季軍,以及諸多組別勝利,展示出非凡實力,”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

在本週末密集的賽事比拼後,共有創紀錄的50位車手加入奧迪運動亞洲杯的賽季競逐。絕對車隊車手胡博以1,892分暫居積分榜首席,薑佳偉以1,341分列居第二,楊小偉僅以一分之差位於第三。劉旭憑藉在 China GT 賽季揭幕戰上的強勢表現,一登榜即來到第四位,米奇、鄭晚成和張嗛尚緊隨其後、並列第五。

Toyota 新一代 Mirai 1,360KM 續航力創健力士紀錄


於 6 月時曾為大家報導過 Toyota 新一代 Mirai 做出驚人的 1003 公里續航距離,展現 Toyota 氫能車的實力。如今,Mirai 又再次打破成績,在健力士紀錄審查員 Michael Empric 的見證下,花 5 分鐘充滿 100% 氫氣,由加州技術中心出發,途經聖伊西德羅、馬里布等地區,成績一缸氫燃料創造出 1360 公里的續航距離,成功刷新非燃油車行駛里程的最高紀錄。最重要是在行駛過程中並沒有排放二氧化碳等廢氣,只有排放氫氣轉換的水氣。隨著 Toyota 氫能車的進步,希望未來消費者能有多一個新能源車選擇。

文:Issac.C

鋰電池價格 13 年間下跌 87%!


近日美國能源局公佈根據公開的資料,計算得出鋰電池由 2008 年至今的成本下降了足足 88%,由2008年的$1,237USD/kWh,降至今年的$143USD/kWh。舉例以 BMW i3 的 42kWh 電池為例,2008年要約 40 萬港幣,但今年只需約 4 萬 6 千港幣。

鋰電池成本在這些年間大幅下降,才令到車廠願意將重心轉型去開發電動車,而隨著未來科技繼續進步,鋰電池成本必定還會逐步下降,可預計不久將來會出現越來越多平民化電動車。此外,電池密度提升使續航距離更長和大幅興建充電站,以及各國政府電動車補貼政策,已經可以預視到燃油車在未來將成為稀有物。

文:Issac.C

BMW THE i4 純電動四門轎跑接受預訂


早前BMW公佈引入全新首創的純電四門跑車BMW i4,到港型號分別有三個版本包括BMW i4 eDrive40、BMW i4 eDrive40 M Sport Edition及BMW i4 M50,讓車迷任均選擇。

BMW i4 eDrive40,搭配第五代BMW eDrive電能科技,帶來動感極速。擁有高達530匹馬力的卓越性能,搭配出色的里程長達590公里,使BMW i4成為長途旅程的最佳旅伴。除此之外,BMW i4 eDrive40採用後輪驅動、低重心設計,樹立BMW電動汽車在日常使用性和駕駛樂趣的新標準。前軸與後軸位置加上專屬加固組件,而高壓電池外殼直接連接車架,加強車架剛性,延伸BMW一貫的駕駛樂趣。


高性能M系列BMW i4 M50更是BMW首次由BMW i與BMW M部門攜手研發的型號,並加入M專屬高性能特徵,包括進氣格柵外框﹑側鏡及前後擾流等均用上M Performance專屬鉻灰色Cerium Grey飾件,而車側進氣口、尾翼、門檻則用上亮黑色飾件,營造更型格動感的視覺效果。全新BMW i4 M50採用四輪驅動系統,爆發544匹馬力的卓越性能,標準配備M系列專屬防傾桿及車架加固組件、可變式M系列懸掛系統 (Adaptive M Suspension) 及特別調較的彈簧和吸震筒,在底盤、轉向調校上,擁有更運動化的設定。獨有的Sport Boost功能能將系統的綜合驅動功率完全釋出,持續時間最多10秒,為純電動駕駛體驗進一步增添樂趣。


三個板本內裝整體設計佈局,承襲了THE 4設計美學,並整合調節冷氣按鈕至中控台螢幕中,波棍組件上亦加入BMW i藍色元素。標準配備全新iDrive 8.0系統,由 12.3 吋儀錶板以及 14.9 吋中控台螢幕組成一體式曲面螢幕,操作界面變得更具人性化,更可依喜好自訂介面,品味悠然散發,在觀感及舒適度上均帶來全新享受。此外,原廠高壓電池更提供八年或十六萬公里保用(以先到者為準),保證車主能感受最佳駕駛樂趣及安全保障。

即日起,可登入#NEXTGen網站,支付港幣$1,000彈性網上意向金進行配額預訂。BMW銷售顧問將於1小時內跟進配額預訂過程及專屬查詢,預計於2022年第3季起交車。

德國馬牌 Continental 成立 150 週年慶典


德國馬牌 Continental 經歷超過一個半世紀,今天是企業品牌成立的 150 週年。 德國馬牌始創於 1871 年 – 德國漢諾威,在 150 年的時間,德國馬牌由只供應當地輪胎及橡膠產品製造商,演變成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至今,全球路面上每四輛汽車中就有三輛車採用了德國馬牌的輪胎或汽車科技產品。德國馬牌慶祝品牌由創立至今的歷史故事,如何成爲推動汽車科技的先鋒。在汽車業未誕生之前,德國馬牌主力生產橡膠馬蹄緩冲墊、實心的馬車和單車輪胎。在 1904 年,德國馬牌成爲全球首個企業發明了有花紋的汽車輪胎,並在四年後研發出可拆卸的輪圈。

在 1921 年,德國馬牌的 50 週年,生產了第一條商用貨車輪胎,並成為第一家在市場上推出帶 簾布輪胎的德國公司。輪胎簾布的纖維織物柔韌度更高,相比原先的亞麻方形織物是一次重大 升級。六年後,在歐洲推出第一條可充氣的拖拉機輪胎。

於 1955 年,德國馬牌成爲第一家為貨車或巴士發明空氣彈簧的懸吊系統的公司。同時,德國 馬牌成為德國第一家無內胎輪胎生產商,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獲得專利。德國馬牌於 1960 年代開始廣泛生產子午線輪胎,當時企業員工人數已達至 26,800 人。憑藉 ContiSuperElastic 的發明,徹底改革了鏟車、機場及其他重型工業應用的實心輪胎市場。

在 1967 年,德國馬牌開設了 Contidrom 測試賽道,該賽道沿用至今天,與德州的 Uvalde 試 驗場一樣,仍然作為全球測試的標準。自 1959 年以來,德國馬牌輪胎一直在那裡進行測試。

到了 1988 年,企業規模擴大將近一倍,在全球擁有超過 45,900 名員工。德國馬牌收購了歐洲 的 Uniroyal 和 Semperit,以及美國的 General Tyre。在接下來的 10 年內,德國馬牌通過在中 南美洲、非洲、東歐和亞洲增設工廠,鞏固了其作為國際輪胎製造商的地位。歷史以來,德國馬牌一直是全球公認生產高品質輪胎的製造商,而通過嶄新科技的投入,這個 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德國馬牌透過研發領先的技術和服務,實踐到人和其貨物的可持續性和移動性的發展。成立於 1871 年,為車輛、機器、交通和運輸提供安全、高效、智能且價格合理的解決方案。德國馬 牌 2020 年的初步銷售額為 377 億歐元,目前在 58 個國家和市場擁有超過 235,000 名員工。 2021 年,德國馬牌迎接其 150 週年慶典。

輪胎業務領域在全球擁有 24 個生產和開發地點。2020 年該業務領域的初步銷售額為 102 億歐 元。德國馬牌是輪胎生產領域的技術領導者之一,擁有超過 56,000 員工,為私家車、商用車、 專用車以及兩輪車提供廣泛的產品系列。通過持續對研發的投資,德國馬牌為安全、經濟效益 和生態效益做出了重大貢獻。輪胎業務的產品範圍包括有輪胎貿易和車隊應用服務,以及輪胎 的電子管理系統。


在 1968 年,首架無人駕駛的汽車於 Contidrom 的賽道上登場,震撼當時的媒體和公眾。超過 400 多個新聞報導是次名為 「Ghost Car」的活動。這架車曾在評測上用了德國馬牌的輪胎, 但企業步伐並沒有停止。

在 2007 年,德國馬牌已成為全球五大汽車行業供應商之一,並積極參與推動未來發展的工作。 在 2012 年,高度自動化的 Continental 測試車在美國推出,在沒有發生任何事故下,行走了 15,000 英里的公共道路。時至今天,德國馬牌在全球擁有一支由自動化及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組成的車隊。每天收集超過 9,000 英里的數據,共有大約 100 TB 的數據,對應於大約 50,000 小時的駕駛鏡頭。

部門利用超級計算機評估這些測試並創建虛擬世界,在其中模擬進一步的真實測試。每小時 可進行 5,000 英里的模擬測試,顯著縮短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時間。今年,在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之一中,德國馬牌榮獲三項 CES 2021 創新獎。這標誌著德國 馬牌第八次榮獲 CES 創新獎,並連續第五年因其流動性的創新而獲得認可。


德國馬牌在 1875 年左右採用了“飛馳的馬”作為其標誌。它始創於一名當地獸(Hartmann) -他 發明了由軟橡膠製成的「蹄墊」,防止馬匹在結冰的表面上滑倒。 他擁有專利,而德國馬牌 負責生產和分銷它們。但這匹馬更廣泛的意義源於該公司在德國漢諾威的根基,該地區以同名純種的賽馬見稱。 馬 牌象徵力量、敏捷和耐力,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德國馬牌標誌性的象徵。


由 1950 年代德國馬牌以獨家合作伙伴去贊助專業的足球球會「Hannover 96」。從那時開始, 德國馬牌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合作伙伴。在 1995 年,德國馬牌贊助了歐洲冠軍聯賽和歐洲國家盃,以及贊助 2003 年至 2014 年的世界 盃。在美國和加拿大,由 2010 年開始贊助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西班牙、愛爾蘭和墨西哥等 國家和當地本土球隊。在亞太地區,德國馬牌自 2015 年就有贊助亞洲足球聯合會(AFC) 。德國馬牌亦是首批贊助商積極支持國際女子足球賽,包括美國、英國及愛爾蘭的球隊。

德國馬牌早於 1871 年便開始生產單車輪胎,所提供的單車輪胎包括有公路單車、山路單車、 越野單車及健行單車。德國馬牌將其優質的單車輪胎帶到國際比賽上,成為環法單車賽成功的 代名詞。在過去十年,10 場環法巡迴賽中,有 8 場勝出的車手都是使用德國馬牌單車胎,充 分展示其在單車領域的地位。Continental Grand Prix 5000 是單車界的新紀元。憑藉創新黑辣椒微橡膠分子技術(Black Chili) , 提供了最佳的抓地力和滾動阻力。德國馬牌不僅是環法單車賽的主要合作伙伴,還是輪胎供應 商之一,比賽中的所有官方用車都配備了 Continental PremiumContact 6 輪胎。


德國馬牌亦有與 Adidas 合作推出運動鞋。由 2010 年開始,Adidas 的橡膠鞋底,沿用德國馬牌 對橡膠的專業技術。德國馬牌的工程師努力研究出最合適的天然和合成橡膠化合物配搭,能在 不同的天氣、溫度或跑道條件下,提升運動員的表現。努力的成果令橡膠鞋底能提供比以前多 出 30%的摩檫力、減少滑倒情況、並令跑步擁有更高效率的表現。直至今天,德國馬牌橡膠已被使用在超過 137 個鞋款,創造一項健力士世界紀錄、奪得兩塊奧 運獎牌和三項馬拉松世界紀錄,還有更多,未能盡錄。


德國馬牌在賽車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德國馬牌充氣輪胎是用於第一架 Daimler Mercedes,並 於 1901 年於 Nice-Salon-Nice 比賽中取得勝利。在 1914 年法國大獎賽,頭三位都是用上德國 馬牌輪胎比賽。

在 1935-1940 年間,Mercedes Benz 和 Auto-Union (即現稱的 Audi)裝配了德國馬牌賽車輪胎 於比賽上取得驚人的勝利。德國大獎賽的四連勝、北非的黎波里比賽的四場勝利、意大利比賽 的三場勝利,再加上無數的速度記錄,助 Rudolf Caracciola、Berndt von Rosemeyer 和 Hans Stuck 等賽車手獲得了國際聲譽。

1951 年,德國馬牌與 Daimler-Benz 和保時捷緊密合作,在賽事上回復戰爭前的成功。卡爾·克 林 (Karl Kling) 、斯特林·莫斯 (Stirling Moss) 和胡安·曼努埃爾·方吉奧 (Juan Manuel Fangio) 等 車手駕駛裝上德國馬牌輪胎的汽車參加比賽,並贏得 1952 年 Carrera Panamericana 比賽,以及法國、英國、荷蘭和意大利大獎賽。

德國馬牌並沒有將賽車輪胎只限於車手專用,在 2003 年推出 ContiSportContact 2 Vmax,亦是 全球首條獲准可達到每小時 360 公里的公路輪胎。及後,更因銷售全球最快的公路輪胎,而被 納入健力士世界紀錄。

德國馬牌重視 UHP 方面的發展,積極進行收購和品牌創新。在 2016 年,收購了 Hoosier Racing Tyre Corp. ,該公司繼續為全球大多數賽車應用提供輪胎。

德國馬牌最近與世界上最極端的賽車系列 Extreme E 合作。車手駕駛純電動汽車需要一條可靠 的輪胎,能在比賽的各階段上提供足夠的抓地力、牽引力和出色的表現。但同時車手需要一條 輪胎能處理負擔更重的電動 SUV,在啟動和加速時能提供額外的扭距。

德國馬牌為所有參賽者提供度身定制的 CrossContact 輪胎,在車手遇到各種道路情況下提供必 要的抓地力。從酷熱到寒冬、泥地、沙地,甚至結冰的道路。但我們不僅供應輪胎,我們的ContiConnect 技術使車手和車隊能夠實時監控他們的輪胎數據。該系統通過輪胎中的傳感器測 量輪胎壓力、胎紋深度和溫度等輪胎信息並實時傳輸,使車隊能夠在必要時調整他們的比賽策 略。

除了與 Extreme E 的合作之外,德國馬牌一直積極參與可持續發展計劃。早於 1991 年,德國 馬牌是第一家輪胎廠推出環保私家車輪胎 — ContiEcoContact。時至今日,ContiEcoContact 已 發展到第五代,並繼續在各大獨立評測中名列前茅。

在 2016 年,德國馬牌率先發佈第一條使用蒲公英提煉的 Taraxagum Rubber 來做商用卡車輪 胎的原型。兩年後,Urban Taraxagum 單車輪胎成為第一條使用蒲公英橡膠製造而成的系列輪 胎。這款單車輪胎在 2020 年環法單車賽上展出,並可供大眾購買。

德國馬牌還為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2019 年 3 月,公佈了開源環保浸漬技術 — 名為 Cokoon。這項新技術將紡織品和橡膠粘合在一起,而無需在紡織品浸漬中使用間苯二 酚和甲醛。紡織品廣泛用作輪胎製造中的增強材料,以及軟管和傳送帶等機械橡膠製品的生產。 在 2019 年,開始批量生產新型可持續粘合劑技術的私家車輪胎,數量達至 250,000。

德國馬牌 2030 年願景是將可持續和企業責任整合為主要目標。到 2050 年,公司的目標是: 其整個價值鏈(包括產品、運營和供應)實現 100% 碳中和; 100% 零排放的交通和工業; 100%循環經濟、資源和產品;以及 100% 負責任的採購和業務合作夥伴關係。

Giorgio Delucchi 出任奧迪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


奧迪香港代表處歡迎日前以視像形式於全新Audi e-tron GT quattro 及 RS e-tron GT發佈會首度亮相的Giorgio Delucchi先生,出任奧迪香港代表處首席代表。

Giorgio Delucchi 同時為奧迪集團中國及香港區銷售主管,主力擴展奧迪業務。 他在奧迪服務超過20 多年,先後於銷售部、售後服務部、奧迪原廠配件部等擔任不同崗位,對品牌有深入的了解。

Giorgio Delucchi 來自秘魯,但對亞洲並不陌生。早於2008年,他已於奧迪台灣出任售後服務處長,負責重組品牌服務網絡及認證新產品的相關工作,將奧迪充分擴展到台灣市場。其後在2011年,他前往到奧迪中國銷售事業部,領導全國售後服務部。到2014 年,他調往奧迪拉丁美洲,負責該地區的銷售部門。隨後在 2018 年,他被委派到奧迪加拿大擔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Giorgio Delucchi 其後常駐德國因戈爾施塔特 (Ingolstadt) 的奧迪集團總部。自 2020 年 9 月1日起, Giorgio 再次回到奧迪最大的單一市場——大中華地區,出任奧迪集團中國及香港區銷售主管。在他的帶領下,銷售創出佳績,上任首年 (2020 年 9 月至2021年8月) 已售出逾800,000輛新車。在疫情下,中國的奧迪銷量仍然強勁,在2021年首半年已達418,749輛,同比增長達三成八以上。自擔任中國及香港區銷售主管後,他積極推動奧迪多個新項目,包括在香港推出Audi e-tron Sportback、全新Audi A3/S3 Sportback及Sedan、全新Audi Q5 Sportback、Audi Q5及剛剛推出的全新電動車Audi e-tron GT quattro及高性能RS e-tron GT。

此外, Giorgio Delucchi 亦促成奧迪與錦龍汽車集團的合作。自2020年7月起,錦龍成為奧迪香港及澳門區的獨家官方經銷商。此緊密合作夥伴關係對奧迪在香港的業務擴展非常有利。奧迪於2020年9月,與香港新經銷商攜手於太古城開設首個 15,000 平方尺的旗艦陳列室 ,及於 2021 年 8 月,在九龍灣開設奧迪九龍陳列室,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的體驗,並展示奧迪創新求變的精神和生活方式。展望奧迪在Giorgio Delucchi的帶領下,與香港獨家經銷商錦龍攜手合作,在本地市場會有更美好而長遠的業務計劃和發展。

Honda 發表電動子品牌「e:N」 五款新電動車


Honda 日前正式宣佈成立電動子品牌「e:N」,提供 Architecture F 和 Architecture W 兩種平台,Architecture F 為前驅設定應用於中小型車款,Architecture W 則後驅或四驅設定用於中大型車款。另外,Honda 還公佈新增 5 款車,分別為 e:NS1、e:NP1、e:N Coupe Con​​cept、e:N SUV Concept 和 e:N GT Concept,暫時只知道 e:NS1 和 e:NP1 屬於雙生車型,可被視為 HR-V 純電版,5 款新車將會在未來 5 年內陸續推出。

文:Issac.C

Mazda 全新 SUV 造型專利圖透露外觀設計!?


早前曾為大家報導過 Mazda 的 CX-60 / 70 / 80 / 90 將會在不同市場推出。如今,又流傳了新一代 SUV 車的專利設計圖,從中能夠很明顯看到未來新車的外觀走向,車頭造型鬼面罩變小,但就增加飾條使質感提升,頭燈組變得更銳利,頭泵把的造型亦更硬朗。另一張車側相片則透露了新一代 SUV 擁有更大幅度的斜背線條。隨著專利圖的曝光,相信明年第一季 Mazda 將會發佈測試車的偽裝照片,令人十分期待。

文:Issac.C

Ford Focus 小改款正式發表


經過一年時間時間,Ford 終於發表全新 Focus 小改款,從照片看來,引擎蓋的廠徽移到鬼面罩中間,還有換上更銳利化的 Dynamic Pixel LED 頭燈。車廂重點則是大幅減少實體按鍵,採用 13.2 吋的中央大型螢幕作為操控。行李廂空間更大,放平後排座椅足足擁有 1653 公升空間。動力系統方面,1.0 升 Ecoboost引擎導入 48V 輕混能技術,配合 7 速 PowerShift 波箱可輸出最大 155 匹馬力。

文:Isasc.C

Nissan 發表全新 SUV「Note Autech Crossove」


Nissan 日前發表以第三代 Note 為基礎衍生的 suv 新車「Note Autech Crossover」,外觀造型換上有著「Autech Crossover」專屬銘牌的鬼面罩,加上 suv 肌肉線條,令新車比起 Note 有動感得多。車身尺碼為 4045 x 1700 x 1545(mm),軸距為 2580mm,有更出色乘坐空間。此外,車胎換上更大 195/60 R16 及底盤加高 25mm,並且將懸掛系統的前彈簧硬度提高 10%,後提高 35%,以及對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進行升級,令到 Note Autech Crossover 增添越野玩味。車廂設計則與 Note 版相同,只有座椅多了「Autech Crossover」字樣。

動力系統方面,使用第二代 e-Power 油電系統的 1.2 公升混能系統,引擎最大可輸出 82 匹馬力 @6000 轉和 103Nm 扭力 @3600-5200 轉,綜合馬力為 136 匹馬力及 300Nm 扭力,最重要是 WLTC 平均油耗可達 29km/L 左右。「Note Autech Crossover」將會率先供應給日本市場。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