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C
Hong Kong
Monday, May 5,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204

Mazda 跑格 CX-5 偽裝車現身


之前一直有傳聞指 Mazda 下一代 CX-5 為了更明顯提升競爭力,將會與同級別對手 RAV4、CR-V、Kuga 等做出更明顯的分別,除了採用新一代後驅平台及直六引擎之後,還有就是更偏向跑味的外觀設計。而早前,大改款 CX-5 進行道路測試時就被拍下照片,可以明顯看到新一代 CX-5 的車身輪廓變得更跑格,尤其是車尾的短斜背線條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身型由大隻仔轉變為 suv coupe。不過,暫時 Mazda 還沒有公佈大改款 CX-5 的推出時間。

文:Issac.C
圖:creative trend

Toyota Land Cruiser 路測車尾相曝光


早於今年 1 月時,Toyota 大改款 Land Cruiser 就傳出在今年 8 月推出,但可惜由於疫情關係,所以就一直延遲。直至日前,偽裝測試車被拍下照片,可惜只有車尾照,不過最重要是終於知道最快推出日期敲定 2021 年 4 月。另外,已得知換上 TNGA 平台後,車身尺碼提升至 4,970×1,985×1,870mm,車廂最大改變是中控台 8 吋螢幕升級至 12.3 吋,預計將有 5 人及 8 人車兩種版本選擇。

文:Issac.C

Volkswagen 抬頭顯示器加入 AR 導航


Volkswagen 早前釋出宣傳影片顯示在 ID.4 身上測試全新抬頭顯示器系統,加入 AR 虛擬實境功能,將導航功能直接顯示在擋風玻璃,這樣駕駛者就視線無須離開路面就能夠知道行車路線。另外,新系統結合行車輔助功能,當車輛接近前車時會在擋風玻璃顯示距離加強提醒,還有當車輛偏離行車路線時,除了震動方向和提示聲外,現在還會在擋風玻璃顯示紅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Ib2hcGi6U&feature=emb_title

文:Issac.C

Volkswagen ID Vizzion 量產車即將登場


Volkswagen 近日宣佈以 ID Vizzion 概念車作為原型打造的第五款電動車即將發佈, ID Vizzion 量產車暫時還未正式命名。ID Vizzion 車身尺碼與 Passat 差不多,採用 MEB 平台打造,可選擇單馬達後輪驅動車型,或雙馬達四輪驅動車型。配備 84kWh 電池模組,能夠提供最大 700 公里續航距離,支援 200kw 充電速度,透過 DC 快充可於 10 分鐘充滿 230 公里續航力。

文:Issac.C

Mercedes-Benz 預告 1 月 7 日發表 MBUX Hyperscreen


Mercedes-Benz 預告將於1 月 7 日發表最新資訊娛樂系統 MBUX Hyperscreen,表示透過曲面螢幕技術及人工智慧,將令到駕駛者與車輛的互動方式提升至不同層次,未來中控台的操作更輕便、顯示更清晰及更有舒適性。Mercedes-Benz 指MBUX Hyperscreen未來將率先運用在2021年發表的EQS身上。

文:Issac.C

Toyota 固態電池及新車 BZ3 明年推出

Toyota 早於 3 年前就發佈了固態電池資訊,如今終於有新消息。全新固態電池比現時主流的液態鋰電池具有更高效率,而且體積更細小和輕量化,續航距離達 500 公里以上,而且只需 10 分鐘內就能充滿電。明年 Toyota 將會發表與 RAV4同一級別、命名為 BZ3 的全新 SUV 車,以 e-TNGA 平台打造及採用全新固態電池。

文:Issac.C

Scania 實踐減碳承諾 2021 年起於亞洲及大洋洲地區減低業務的碳排放 50%


Scania作為全球領先的運輸方案供應商及重型商用車生產商,除了著手提升車輛的燃油表現達致進一步節能減碳外,亦意會到企業社會責任及全球暖化問題,因持Scania 堅持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輸方案,為業界提供最佳解決方案。其中一項企業承諾就是於2025年實踐減低全球業務營運產生之碳排放50%*及運輸車輛運行之排放20%*,當中亞洲及大洋洲地區已在降低業務營運產生之碳排放量率先達標。根據內部統計,2021年起已實踐減低於亞洲及大洋洲地區業務營運產生之碳排放50%*

Scania 的可持續發展總監Andreas Foller表示:「我們不但在生產線上著手,更於維修中心及辦公室中採取更多措施,當中更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去達致減碳排放的承諾,而亞洲及大洋洲區域率先達標印證著Scania於實踐減碳承諾的決心。」


要進一步將減碳目標實踐,Scania有明確內部指引使用本地的可再生能源或投資在相對經濟的本地可再生能源(當中包括但不限於大陽能、風能及水力發電),當中澳洲就能於2021年起使用當地的非化石燃料作為營運上使用的能源,大大地減低碳排放。惟有些地區未必能夠輕易地使用本地可再生能源,Scania則選購由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lectricity Standard (I-REC)認可的能源以達致減碳效果,或投資設置一些可再生能源設施如太陽能板等,進一步靠近減碳目標。

於本地Scania Hong Kong亦同樣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論於車輛的選購過程及配合業務上乃至於參與本地的運輸及環境相關政策制定工作小組,為業界提供更環保的運輸方案。

Scania Ecolution計劃為不同的業務度身訂造相應方案,充分發揮 Scania 車隊的燃油效益及可持續發展性。

主理Scania亞太區可持續發展事務的Alexander Mastrovito 更作為商界與政府之間的橋樑,一方面積極參與交通相關立法的游說工作及研究本地道路運輸邁向零排放的時間表和可行方案,另一方面加強聯系及鼓動業界同仁共同支援及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以提升香港的環保效益及邁向低碳經濟。
*該項指標以2015年的排放量作為基數

【趣聞】Mazda 行李箱變三輪車!


話說在 90 年代初,Mazda 創意激發,MX-5 全球大賣,還以轉子引擎成為首間日本車廠奪得利曼耐久賽總冠軍,同年更推出超前科技的氫燃料動轉子概念車HR-X。之後Mazda在內部發起名為「Fantasyard」的創意競賽,希望激發員工更與別不同的設計理念。

結果當時開發波箱的7人團隊設計出「旅行箱車」,將原本的34cc二衝程電單車經過重新拆解後塞進 57x75cm 的 Samsonite 行李箱,需要使用時只要把行李箱內的後輪及座椅安裝後就能夠發動上路,雖然馬力只有 1.8 匹,但二衝程引擎的極速可達 30km/h,最終以「行李箱車」獲得了「Fantasyard」創意競賽的冠軍。

雖然「行李箱車」重量高達 32 公斤及沒有任何實用性,最終在當時並沒有考慮量產,但是就引來當時廣大媒體報導,後來更再造多兩輛「行李箱車」送運美國及歐洲展示,但可惜日本原型車已經損毀,歐洲版亦失去蹤影,如今只有美國版尚存。

文:Issac.C

Subaru WRX 2021年4月現身!?

Subaru 自從上年推出 Subaru WRX STI EJ20 Final Edition 後,一直沒有任何消息,而品牌旗下的其他車款已經進行了大改款。日前,終於傳出新一代 WRX 將會在 2021 年 4 月推出,高性能 WRX STI 版則可能要等到 2022 年 6 月才現身。雖然暫時仍然沒有公佈動力系統資料,但估計最大可能是採用 2.4 公升水平對向引擎,馬力上限達 400 匹及 500Nm 扭力。更多的消息就要等待官方公佈了。

文:Issac.C

Nissan GT-R (X) 2050 概念車誇張無極限


通常,概念車好多時都天馬行空,好多只有得個「睇」字,但實情心底裡仍然會有一絲絲希望未來能夠實現變成真車。不過,這種盼望放落日前 Nissan 最新發表的 GT-R (X) 2050 Concept 就完全用唔著,因為一眼望埋去「X」型外觀造型已經誇張到嘩嘩聲,然後再睇睇車廂,原來駕駛姿勢要好似啡鈴電單車般,整個人趴係度駕駛,連對腳都要伸直,仲要透過一套特別的服裝及 VR 頭盔才可以控制車輪轉向。呢種操控方法令我想起以前睇「機動武鬥傳 G」駕駛高達一樣…..。話說,誇張到完全睇唔到有實現可能的GT-R (X) 2050,是由 Jaebum  Choi 在加州 Art Center 讀書時設計,結果成功透過這個作品獲得前往 Nissan Design 的機會,並在今年年初初完成實習。

文:Issac.C

Lamborghini SC20 令人難以忘懷


Lamborghini 賽車部門 Squadra Corse 發表依照客戶需求和想法所打造、獨一無二的最新客製化車款「SC20」,車身線條仍然是一貫「林寶」作風,但在各處的細節位設計前所未見,薈萃了品牌精華,例如車頭引擎蓋的進氣口靈感來自Huracán GT3 EVO,精緻雕琢的高達式線條源自 Essenza SCV12 的設計,還有車尾超大型尾翼與車尾鴨尾翼及尾泵把擾流形成三段式層次的設計。再加上車身主色用上全新的 Bianco Fu(白色)及細節處用 Blu Cepheus(藍色)的設計,與車廂的色調互相呼應,SC20 無論內外都實在令人難以忘懷。動力系統採用 Aventador S的6,498 c.c. 自然吸氣 V12 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 760 匹馬力 @8500 轉,720Nm 扭力 @6750 轉。

文:Issac.C

Volvo 投資6.5億自家製電動馬達

Volvo Cars engine plant.


Volvo 全力向電動化發展,為了達成 2025 年純電動車銷量達到 50% 總銷售的目標,近日宣布投資約 6.5 億港幣將位於瑞典 Skövde 市的引擎廠改建為生產電動馬達,初期只會進行電動馬達的組裝工作,後配合現時位於瑞典 Gothenburg 及中國上海基地進行電動馬達設計和開發,目標在 5 年內能夠實現完全自製電動馬達。另外,Skövde 廠的燃油引擎則會轉移至稱為 Powertrain Engineering Sweden 的部門,並最終併入吉利集團,Volvo 未來全力專注在電動車。

文:Issac.C

Lotus Elise Sport 220 重臨香港


世上有幾件我們愛做的事,阻隔越少,快感越大,駕駛是其中之一,Lotus 汽車給你的無阻隔接觸感,世上沒有幾部汽車可以提供。

久久沒有代理經營的 Lotus 汽車,新近由在香港代理 Volvo 和 Renault 的 Wearnes Motors 執掌,先給傳媒重溫的,是 Lotus 的長青車系 Elise,型號 Sport 220,售價 $628,000。  


屬於 Series 3 的現款 Elise,是 Series 2 的小改版本,在 2010 年推出,車頭由第二代有兩個「鼻孔」細燈的模樣改為單組頭燈,車尾由四盞尾燈改為兩盞;稱為 Sport 220 的這一款,是有 220 匹(217HP)輸出的較高性能型號,是期後在 2015 年日內瓦車展推出的。 


Elise 的 Series 3 就像那些身形已很瘦削但仍莫名其妙地說要減肥的女子一樣,比舊款減去10kg重量,有較大通風口的新款頭蓋減低 8.7kg,尾燈改為兩盞後除去 0.3kg,提供更快更準轉波反應的暴露鋁質波棍結構減輕 1kg;鋁質的底盤重量本身只有 68kg 重,全車僅重 924kg,馬力與車重比例是 257hp/噸。代理另提供可再減磅的選項,有鈦金屬排氣系統、碳纖硬頂、碳纖座椅、碳纖門檻片、碳纖頭冚、碳纖尾蓋、鋰電池。


車子由 Series 2 改 Series 3 的地方,另有在前輪前加裝擾流片,尾 Diffuser 兩管道內加有翼片,改良車底氣流;新的排氣系統,聲響更雄壯。其他地方與前一樣:手動捲拆的布質軟篷,玻璃纖維車身,引擎之後有個小小的行李箱,前 16、後 17 吋輪胎,車倉有基本的設備與和簡單的怖置,鋁質的車架就像少女的嫩肉般,只有錶板台的黑膠、薄薄的兩張地毯和門檻上的軟墊像少布的 Bikini 遮掩一下,其他地方都裸露出來給你看個夠,沒有很多隔音,沒有很多隔膜。擒上車的動作,要體位張就來跨過又闊又高的門檻,安坐後,有像身處浴缸內被包圍的感覺。冷氣出風口、門壁、門檻墊上的皮革有雙行縫線帶來點「豪華」觀感。錶板下層的一條鋁架,提供放物的「實用性」。一雙筒形座椅,只有薄薄的座墊,她在過程中的震動和微細反應都可通過裸露的鋁體清楚感受得到。


達到 257hp/噸馬力與車重比例的,是 Elise 一直沿用的豐田 1.8 升 2ZZ-GE 引擎,有雙 VVTL-i 可變活瓣正時控制,給 Lotus 機械增壓和電腦管理至有 220 匹和 250 牛頓米輸出。前後雙搖臂懸掛,採用 Bilstein 吸震筒,Eiback 彈簧。前 AP Racing 四活塞制動卡鉗,後單活塞。Lotus DPM(Dynam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反應系統,有正常Drive、加快油門反應及延遲 Traction Control 介入的 Sport,和 Off Mode 三個模式。

Elise 一向在像少女的輕巧身軀下,即使百餘匹輸出時也有很快的加速性能,有 220 匹的這部更是認真地快,由 0 跑至 100km 只需 4.6 秒,Supercharger 加壓本身就是「話來就來」,任何時間、任何轉數踩油,她都有 Mood 去做。無動力輔助的軚盤,慢速扭軚需用點臂力,但也不算很重,其實停車「扭死軚」也扭得到;慢行的速度時軚盤有點鬆動,感覺像是前輪幾何只有較細的 Caster 那樣;行走起來,那一扭即轉的直接反應和對前輪的溝通感,是所有有動力輔助的轉向系統都不及的傳神。新的波棍有像似 Subaru STI 的機械感,需要大力快手推拉才好進入。有動力輔助的制動系統,腳踏感覺偏重,重 Brake 時感覺很充實;越重腳踩brake越有穩固的定位來泵油門做 Heel-and-toe拖波。盡管車子沒有很多隔音物料,在懸掛堅韌的吸震下,倒有比想像中好得多的舒適感,行車全不粗糙。車子同樣憑輕巧的體形來達到一般公共路面難於安全地發揮的操控性能,以高性能跑車也會響胎的速度過彎,她穩穩陣陣的輪胎「唧」也不「唧」;踩大油出彎,肥重的汽車會因為不肯前進而要 Cut 油、落 Brake 防止輪胎空轉,扭扭拎拎,Elise 在鞭策下只懂乖巧地配合你的意願向前衝去。

以一貫裝備水平、舒適隔音、純鍊水準等世俗標準看,Elise並不是一部友善的汽車,也相對地難於日常使用,而正正是她這個德性,上過她後,你在規規舉舉的日常中,會惦念這種野性。


鋁質的車架只有錶板台的黑膠、薄薄的地毯和門檻上的軟墊遮掩。


Elise一直沿用的豐田 1.8 升 2ZZ-GE 引擎,給 Lotus 機械增壓和電腦管理至 217 匹輸出。


前 16、後 17 吋輪胎,前後雙搖臂懸掛,採用 Bilstein 吸震筒,Eiback 彈簧。


Lotus DPM 反應系統,有 Drive、加快油門反應及延遲 Traction Control 的 Sport,和 Off 三個模式。


暴露鋁質波棍結構有像似 Subaru STI 的機械感,需要大力快手推拉才好進入。


Brake 踏感覺充實,越重腳踩越有穩固的定位來泵油門做 Heel-and-toe 拖波。


只有薄薄座墊的筒櫈,車的震動和微細反應都可通過底盤清楚感受得到。


機械增壓本身就是「話來就來」,任何時間、任何轉數踩油,她都有 Mood 去做。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機械增壓引擎
排氣量:1,796cc
最大馬力:217 匹 / 6,800 轉時
最大扭力:250 牛頓米 / 4,600 轉時
波箱設計:6 前速手動波箱
體積:3,824 X 1,719 X 1,117mm
重量:924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28,000 起
網址:http://www.lotuscars.com.hk/
查詢:2927 3538(Wearnes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ubaru XV 全新款登陸香港 $199,800 起


Subaru XV 新增Plasma Yellow Pearl配色外,全新設計的鬼面罩和輪圈造型令外觀更添玩味,頭泵把防刮材質應用亦帶出印象深刻的視覺層次感。除了外型上的進化,Subaru XV更增配了SI-Drive 智能駕駛系統,讓您無論面對任何路面狀況時,都能夠隨心所欲地操控動力性能。選擇Intelligent模式達到平衡、流暢又環保的表現,或選擇Sport模式達到敏銳的油門反應和扭力表現。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享受流暢的駕駛體驗。X-MODE操控系統亦令您自信征服各種路況,駕駛泥路或碎石覆蓋等的濕滑路面時從容應對。另外,斜坡緩降功能於駕駛下坡路時輔助您維持固定車速,讓駕駛更加安心無憂。


Subaru四大核心技術全方位保護
全新XV備有Subaru四大核心技術 – 水平對向引擎 (Boxer Engine) 、左右平衡式全時四驅系統 (Symmetrical All-Wheel Drive)、外,SGP 全球模組化底盤 (Subaru Global Platform)、及 EyeSight智能助駕系統,提供駕乘者無與倫比的操控與安心感。

四大核心技術:SAWD 左右平衡式全時四輪驅動
行駛時,動力全天侯傳遞到四個車輪,於任何路況維持最大的抓地力。建於絕佳的左右平衡結構佈局,得以保持低重心設計,讓您過灣更精準,更安全。


四大核心技術:Boxer Engine水平對向引擎
水平對向引擎是代表著平衡性的王者。活塞以水平及對向方式運作,有效抵消震盪,帶給您更舒適的駕駛及乘坐體驗。Subaru對水平對向引擎持續不斷創新和發展超過50年,只因獨有的低重心低扁設計、高度平衡穩定、可靠耐用等優點無所取代。

四大核心技術:Subaru Global Platform全球模組化底盤
高剛性底盤不但改善了行車時的駕駛操控及感受,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您與您的摰愛得到更全面的保護,其撞擊吸收能力增加了高達40%,並兼具極佳抗扭曲性,更能降低變形及減少50%車身振動抑制噪音產生。


四大核心技術: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
全新Subaru XV EyeSight繼續採用四大Subaru核心技術外,並配備屢獲殊榮的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透過2個攝像鏡頭系統保持監測前方路面,助您避開道路上的潛在危機。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讓駕駛者在旅程上更安心。EyeSight駕駛輔助系統帶來六大主要助駕功能:

包括預警式煞車 (Automatic Pre-Collision Braking)
防撞動力管理 (Pre-Collision Throttle Management)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起步提示 (Lead Vehicle Start Alert)
線道偏離警示 (Lane Departure Warning)
線道搖擺警示 (Lane Sway Warning)

Subaru貫徹以駕駛者及乘客的安全為首的同時,助您面對任何路面情況時更有信心!
註:EyeSight 配備於 Subaru XV 2.0i-S EyeSight 版本

設備齊全,體驗更佳
除以上安全配備外,全新Subaru XV 2.0i-S EyeSight 版本更特別添置方便駕駛者及乘客的設備:360o 全景式鏡頭顯示系統及倒車後視鏡角度自動調整,令泊車及倒車時更得心應手。資訊娛樂系統連 Apple CarPlay/ Android Auto 更方便駕乘者得到最佳娛樂體驗。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Subaru Boxer 水平對向 4 汽缸,雙頂凸輪軸 (DOHC),16 活瓣,直噴式
排氣量:1,995cc
最大馬力:156PS/ 6,000rpm
最大扭力:196Nm/ 4,000rpm
波箱設計:Lineartronic CVT 無段變速自動波箱
尺寸:4485(L) x 1800(W) x 1615(H) mm
價錢:$199,800 (SUBARU XV 2.0i), $279,800 (SUBARU XV 2.0i-S)

Amazon 旗下初創公司 Zoox 發表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

Amazon 在 2020 年 6 月時收購了科技初創公司 Zoox,獲得資金支持後即時加快開發進度,日前發表全新純電自動駕駛的士「Robotaxi」。外觀造型四四方方,沒有車頭和車尾。車廂內可坐 4 名乘客,以對開式方式乘坐,空間十分寬落,每個乘客配備觸控面板,可以設定目的地、音樂及冷氣等功能。Robotaxi 配備 133kWh 容量電池及雙電動馬達,極速為 120km/h,充滿電後可行駛 16 小時。目前,Robotaxi 獲准在加州及內華達州進行道路測試,未來成功通過測試後,就可進行試驗營運。

文:Issac.C

讀者有禮:送你 SCANIA 2021 年曆一套(共十套)


2020 年即將完結,大家又係時候準備 2021 年的新開始,今次我們找來 10 套 SCANIA 2021 年曆 10 套送給讀者。只要回答以下問題,就有機會獲得今次讀者活動的禮物。

SCANIA 最近向公眾提供了一個消息,SCANIA 4 系由 2007 年出廠,在中國國內地奔走達 13 年,最終行走了幾多公里?(答案可以在 Car1.hk 主頁內找到)
a) 320 萬
b) 420 萬
c) 428 萬

參加連結

截止日期:2020 年 12 月 26 日

鳴謝:Scania(Hong Kong)Limited
網址:http://www.scania.com.hk/

附註︰
1. Car1.hk 員工及親屬不得參加遊戲,以示公允。
2. Car1.hk 保留禮品分發的最終決定權,參加者不得異議。
3. 請於參加前確定聯絡方法,否則我們可能不能通知閣下 / 不能寄到閣下地址。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xus HX Concept 聖誕車現身!


早前才為大家報導加拿大 Lexus 釋出名為 HX Concept 的預告照片,如今終於公開真身!原來 HX Concept 並非一輛車,而是一架專為耶誕老人開發的雪橇,外觀是耶誕節氣氛的紅黑車色,Lexus 家族式鬼面罩及頭燈設計,車尾兩側採用噴射引擎設計。話說,HX Concept 雖然只是慶祝聖誕節的作品,所以並沒有車廂、引擎規格以及動力數據等資料,但是仍有不少車迷希望能夠推出,當聖誕禮物送給家人。

文:Issac.C

BMW 4 Series GranCoupe 測試照曝光

BMW 4 Series GranCoupe 日前在瑞典進行測試時被拍下照片,雖然全車貼滿偽裝車照片,從外觀輪廓看來應該與 Coupe 版相差不遠。而從測試車的雙邊梯形尾喉推測可能是 M440i 車型,估計採用 3.0 公升直 6 渦輪增壓引擎及 48V 輕易能系統,可輸出 382 匹馬力及 51kgm 扭力。如無意外,GranCoupe 的車型選擇應該與 Coupe 版相同,入門版為 2.0 公升渦輪引擎及新增 PHEV 車型。

文:Issac.C
圖:motor1

Mercedes-Benz GLC 300 4MATIC Coupe 斜背潮流


近年城市人用車開始放棄房車,大部份用家都是揭背車首選,部份高載物量用家就會選擇休旅車。平治在休旅車之中分拆出一條 Coupe 車型,讓休旅車都有流線跑感外型。小改款 GLC 300 4MATIC Coupe 接著傳統休旅車款 GLC 300 4MATIC 推出市場,讓用家買車選擇更多。


一個斜背的設計,令樣子成熟的 SUV 變身富跑感的 SUV,平治在 2020 年初引入小改款的 GLC,當時測試的是 GLC 300 4MATIC,雖然是小改款,不過有吸引人的賣點,來到 2020 年尾 GLC Coupe 壓軸在香港推出,其跑感線條,配合 AMG 包圍套裝($20,000 未連稅),是相當配襯。前後車燈都是新的設計,車頭每個燈組都有雙 L 組成的 LED 光環,車尾煞車燈也是光環式設計,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小改款。試駕車轉用了 AMG 版本的車頭閃爍面罩、前後運動化擾流,都令 GLC Coupe 的運動化感覺提升到 GLC 不能相比的位置。

是五座佈局的 GLC Coupe,駕駛席是近年見慣的 10.25 寸 MBUX 中控台系統,駕駛席錶板也是 12.3 寸全數碼化,科技感不錯。後座未有因為是 Coupe 車款而大幅影響頭頂空間,後座空間依然是充裕,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後座未有提供 USB 充電接口,大家有可能要準備較長的充電線去應該後座乘客充電需要,或使用隨身的 USB 手機充電池了。


動力方面,同樣是 2.0 公升直四 Turbo 引擎,不過新車是加入了 48V EQ Boost(Mild-hybrid)混能系統輔助,為車子的動能回收和輸出作出幫助,令車子起步時的感覺爽一快點,同時為減輕油耗是有一定幫助。引擎規格方面,最大馬力 258 匹和 370 牛頓米扭力,引擎動力比舊款引擎是多了 13 匹,在消費者角度來說,新車只是小改款,都有新引擎放下來,其實是誠意十足。GLC Coupe 版本在懸掛、重心方面作出了調校,低重心設計令它的駕駛感更貼地,車子開起來比較活潑,走彎時的車身傾側不多,正是這部 Coupe 版吸引人的地方。由於多了 48V EQ Boost(Mild-hybrid)混能系統輔助,車子的起步都來得直接,化解了 Turbo 引擎有時會出現的 Turbo Lag 問題,都將駕駛時的順暢度有所提升。至於是否值得用花多 6 萬元轉到 Coupe 車型,的確是見仁見智。


環型車燈設計令 GLC 形象更鮮明。



車身用了 AMG 運動化包圍,提升了這部 Coupe 版的運動化觀感。


駕駛席的腰墊夠厚,提升了身體的固定能力。


大型中控台顯示屏和數碼錶板,都是這部 GLC Coupe 的配備。


不同的駕駛模式可以在快捷鍵和中控台內調校。


天幕頂提升了車廂的空間感。


詳盡動力輸出數據可在中控台內查看。


後座的腳部空間充裕。


後座未有 USB 接口,但有 12V 接口。


一鍵翻平後座,提升使用時的方便程度。


雖然是 Coupe 車型,但是尾箱空氣依然夠大。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配微混能系統
排氣量:1,991cc
最大馬力:258 匹 / 5,800-6,100 轉時
最大扭力:370 牛頓米 / 1,800-4,000 轉時
波箱設計:9 前速 9G-TRONIC 自動波箱
體積:4,742 X 1,890 X , 1,602mm
重量:1,80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19,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339(Zung Fu Company)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Lexus 釋出 HX Concept 預告照片


加拿大 Lexus 日前發表了一張預告照片,即將發表名為 HX 的概念車,從預告照片看來,車頭 LED 燈設計十分搶眼,而中央更是發出紅光的廠徽,還有兩側輪拱的形狀明顯與眾不同。因此外界推測 HX Concept 並非一般量產車,似乎更傾向限量車款。消息亦提到,HX Concept 很快就會跟大家見面,所以暫時就先等待廠方公佈更多資料吧。

文:Iss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