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C
Hong Kong
Sunday, September 14,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388

Honda S2000 後繼概念車或許今年東京車展出現


Honda 經典開篷車 S2000 一直傳聞會推出新款,而今年東京車展更傳出會展出 S2000 後繼概念車出來,令到很多人都雀躍起來。假想圖流出來後,有一點定是不會改變的是新車將繼續是雙門開篷!而圖片中的車身大玩線條起角效果,車尾設計還有點像新的 NSX。後泵把設有多個擾流板,將有助提升不少下壓力,讓人添加不少幻想。還有傳聞這部車以 MR 作動力配置設定,不過是真是假有待公布。動力系統有機會用上 Type R 的 直四 2.0 公升 i-VTC Turbo 引擎,不過新的引擎將為 S2000 而設,將提供 330 匹馬力。在此之前,Honda 註冊了 ZSX 的名字,究竟眾多的傳聞那個會彈出來,最快要等到 10 月才有答案,如果最後 S2000 沒有、ZSX 也沒有,相信會令不少 Honda FANS 大感失望。

文:小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影片】新一代 Mercedes-Benz G-Class 最快九月歐洲公布


先來重點,新一代的 Mercedes-Benz G-Class 最快於九月德國公布,而長陣版年底就會發表。新車將要推出其實都有跡可尋,因為新車在路上試車時被拍到了,一眼就看到它是 G-Class 吧。車頭繼續用上圓形的頭燈,其經典正正方方造形,將繼續延續下來。新 G-Class 採用全新車身結構,令到重量減少多達 400kg,不過亦同時擁有高剛性表面,完全滿足到越野車需要。動力系統將使用 4 公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預期會有 650 匹馬力,0-100km/h 有機會 5 秒內完成。

文:小肥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cLaren 720S 開創 Super Series 新里程


總部位於英國薩里郡的豪華高性能跑車及超級跑車製造商McLaren Automotive,對品牌核心車系Super Series作出更新,推出全新McLaren 720S,為終極超級跑車定下新基準。比上代McLaren 650S更輕、更快,甚至更高的動力性能,配合無與倫比的精湛工藝和車廂空間,全新McLaren 720S以超越同儕的終極性能滿足駕駛者的要求。720S以大膽的風格重新演繹了McLaren品牌的設計理念。以空氣動力學原則為基礎的優美外型絕無多餘細節,McLaren的設計精神特質一直創造出無數令人讚嘆的超級跑車。毋庸置疑,全新720S是一部極具特色的McLaren,更有可能是品牌有史以來最非凡出眾的超級跑車。

全新McLaren 720S其中一個重點設計是省卻了車身兩旁散熱器的進氣口,由獨有的雙層設計上揭式車門將氣流引導至高溫的散熱器,達致冷卻中置引擎的作用。


720S的全新M480T引擎,是McLaren獲獎無數的雙渦輪增壓V8引擎系列的延續。這部全新設計的4公升引擎能輸出最高的720PS馬力及770 Nm扭矩,造出真正令人驚嘆的性能表現:由靜止至100km/h (62mph) 加速只需少於3秒,而5秒後時速已超越200km/h (124mph);最高時速高達341km/h (212mph)。全新720S的制動性能同樣出色,由200km/h (124mph) 制動至完全靜止只需4.6秒,制動距離僅117米。其卓越效能表現不止於速度上,全新McLaren 720S的耗油量在官方的混合駕駛模式中,平均耗油量僅10.7 l/100km,而在新歐陸駕駛模式 (NEDC) 測試中,更錄得只有249g/km 的CO2排放量。

McLaren是碳纖結構專家 - 自1993年的McLaren F1起,由這家英國汽車製造商所生產的每一部路車均配備碳纖底盤 - 鞏固全新720S的建構基礎。新車的結構建基於McLaren 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車架,是一組全新設計的碳纖底盤連上層結構。這項新科技應用於輕巧的車架結構上,體現出極致的剛度和堅固度 - 是所有超級跑車的最理想底盤結構。此外,底盤及車身部件亦大量使用鋁合金材料。


車主將藉著全新720S無可比擬的超凡性能,充分體驗McLaren Super Series車系有史以來最具投入感的駕駛享受。以極高的抓地和均衡操控性能,以及出色的駕駛表現,發揮720S最大的潛能。空氣動力效能比650S高出一倍,以及McLaren新一代的主動式底盤操控系統 (Proactive Chassis Control II) 配合全新的懸掛系統,加上McLaren卓越的電子液壓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為720S帶來非凡卓越的動感駕駛體驗。

擁有自在的駕駛艙氛圍之餘,車廂在視野﹑空間及舒適感各方面的設計均為超級跑車創立新標準。同時配合一系列便利於駕駛者的先進科技, 為全新McLaren 720S 帶來前所未有的實用性,奠定它成為現今市場上最全面超級跑車的地位。

全新McLaren 720S標誌著McLaren Super Series車系的設計路向帶來重大變革。線條典雅流暢的水滴形駕駛艙構成悠然緊湊的車身比例,層次鮮明而緊密包裹的車身營造出極新潮的高科技外觀。

突破性的創新意念是全新McLaren 720S 的設計基礎。纖巧而曲線玲瓏的車身造型塑造出令人一見難忘的輪廓。車身以輕巧的鋁合金和合成物料緊密地包裹著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車架,打造出極具張力和攝人美態兼備的外觀造型。


McLaren工程師利用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車架結構堅硬的固有優勢,設計出特別纖巧的擋風玻璃支柱,以及沿著車頂收窄的玻璃C柱,塑造出水滴般的車頂外型。駕駛艙以罩形設計讓充足的光線能透進車廂內,為駕駛者及乘客提供罕見的360度視野,定下超級跑車新基準。

前保險槓的設計靈感來自McLaren P1,線條極具侵略性。激動人心的數碼LED頭燈融合於「眼窩」內,並設有導風管,除了將氣流引導至低溫散熱器內,更在前擋泥板勾劃出一道有如捕獵者眼神的線條。頭燈組合由「序列」式LED指揮燈分隔成兩部份,上方是LED頭燈,而下方則是導風管。

全新McLaren 720S配備靜態自動調節頭燈 (Static Adaptive Headlights) ,是一項能根據轉向角度自動調節光線密度的創新照明技術。每組頭燈由17顆LED燈組成,基本的靜態照明由5顆LED燈提供,其餘的12顆則根據車身的轉動方向而投射,營造出彎曲的光線,從而對彎外的路面提供更佳照明。

不管由靜止加速至極限時,McLaren靜態自動調節頭燈均一直運作,為駕駛者在彎路上提供更佳的視野,提升駕駛時的舒適度和安全性。相比其他照明系統,McLaren 720S的駕駛者能更早及更清晰地看見其他車輛,其他的道路使用者亦因而受惠。當全新720S的速度達到110km/h (68mph)時,靜態自動調節頭燈系統的低燈及高燈將光線調高0.5度,令光線照得更遠,讓駕駛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路段,從而提升遠距離的視野。

縱使全新的4公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需要更高的冷卻效能,然而雙層設計的上揭式車門令車身兩旁張力十足的腰線上省卻了進氣口的需要。流線形的A柱將快速流竄的氣流有效地引進車門內的導管,在無需擴大散熱器的尺寸和體積的情況下,仍能提供最高的冷卻效能。

側鏡設於車門外緣的位置,提供最理想的後方視野;同時讓冷空氣可不斷地從擋風玻璃的A柱流至車門上方的深邃管道,從然經由V8中置引擎兩旁的格柵進入高溫的散熱器內。車門外下方設計獨特的側擾流,能將前輪拱內的亂流排走, 從而提升下壓力及提高車身整體的空氣動力效能。


雖然McLaren 720S摒棄了傳統的車側進氣口,但冷卻效能卻要比650S高出15%。這項提升對符合全新的4公
升雙渦輪增壓V8引擎的散熱需求至為關鍵,亦是McLaren工程師於每一項細節上追求更佳冷卻效能的成果:例如位於車身下方及車門後的通風口,便是源自為McLaren 675LT帶來最高冷卻效能所吸取的經驗。

全新McLaren 720S的V8引擎最頂端的位置比第一代McLaren Super Series降低了 120 mm,進氣管道處於較低位置有助改善後方視野和提升行李箱容量。720S的車尾整體高度亦比650S低145mm,較低的散熱器位置﹑後移的結構性進氣箱及首次引入的雙中央高置剎車燈 (CHMSL, Central High-mounted Stop Light),讓流線設計的水滴形駕駛艙以至尾翼部份,均達致更低風阻的效能。 結合空氣制動系統(Airbrake)的尾翼橫跨車尾擋泥板兩旁,經優化的自動開合動態能大幅減低風阻或加強下壓力,同時亦能於重重地剎車時作出空氣制動,以加強車身的平衡。以下壓力和風阻的比例計算,720S的空氣動力效能比650S高出超過一倍,為車身帶來優越的平衡性,讓駕駛者充滿信心地挑戰任何賽車場上最快的彎道。

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車架置於720S的核心。輕巧的車身結構充分利用McLaren碳纖結構的專長,自1981年起McLaren便以碳纖技術設計出突破性的MP4/1 一級方程式賽車,以及其後生產的每一款路車和賽車。

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車架的先進結構技術首次應用於McLaren P1,為乘客提供一個堅固而安全的駕駛艙。相比第一代Super Series車系的MonoCell一體式碳纖車架覆蓋至車窗位置,Monocage II的一體式結構則結合車頂成一個整體。

車身結構以緞漆塗裝技術處理,當駕駛者打開上揭式車門便能即時一睹其頂級工藝。車主更可選擇於擋風玻璃支柱或結構其他部分保留外露Monocage II結構的碳纖紋理。

碳纖物料建構出一個堅硬和穩固的車架,加上剛性十足的Monocage II碳纖頂部構造,讓McLaren的設計團隊可以打造出極纖巧的車頂支柱。寬廣的擋風玻璃除了為駕駛者提供極佳的視野外,配合前傾的駕駛艙較後位置的B柱,營造一個感覺甚為開揚的空間。亮麗透明的玻璃C柱與寬闊的後玻璃窗,進一步為駕駛者提供同類型超級跑車中無可媲美的肩後視野。

堅固的碳纖結構,同時亦能確保汽車在撞擊時,為乘客提供超卓的安全性。而且取決於衝擊程度,碳纖結構的駕駛艙基本上可以保持完整無缺。傳動及懸掛系統組件安裝於輕巧的鋁合金支架上,可以吸收撞擊衝力的同時,亦能改善汽車的可維修性和減低維修費用。

Monocage II第二代一體式碳纖維車架是全新720S淨車重僅1,283kg的關鍵之一 (相比於650S Coupé的 1,301kg淨車重) 。然而這並非McLaren工程師們著力減輕車重的唯一之處,新車的電子系統比第一代Super Series的輕了3kg,制動系統亦輕了2kg,而結構性的進氣箱同樣減輕了1.5kg。新設計的懸掛系統亦是降低車重的重點,新系統比McLaren 650S的輕了多達16kg。


縱觀全球同類型的超級跑車,並沒有對手能與720S的每噸561PS馬力與車身淨重比例匹敵。與此同時,車身頂部顯著地減輕重量,使重心比650S降低了3%,造就McLaren 720S超卓的操控性能。

整個發展計劃的核心概念中,McLaren決心將全新Super Series超級跑車系列打造出操控及舒適同樣令人振奮的表現。720S的門檻大幅降低,讓駕駛者和乘客能夠更從容地進出豪華車廂。優雅的上揭式車門開啟時門鉸大幅向前及上方掀開,而部份車頂亦同時開啟。結合以上兩項設計,確保了車門打開一道寬闊的通道,讓乘客不單在進出車廂時更方便舒適,亦可更輕鬆地提取放置於座位後方的行李空間。

車門的開啟角度高達80度,而每邊所需的開門空間則比McLaren 650S的減少155mm,令車輛停泊在狹窄的位置,特別是靠近牆壁停泊時,進出車廂的方便性大大提升。此外,720S的車門開啟高度只需1,953mm,對停泊在地下停車場極為重要。


McLaren 720S由性能和效能更高的全新4公升雙渦輪增壓,編號M840T的V8引擎所驅動,中置布局帶來極純正的操控性能。這部由McLaren設計的雙渦輪增壓引擎的馬力和扭矩輸出分別為720PS和770Nm,比Super Series車系650S所用的3.8公升引擎大大高出70PS和92Nm輸出,而新引擎的容積卻僅提升了195cc。

除了馬力和扭矩顯著提升外,更輕巧的車身重量,全新4公升引擎成就出馬力與車身淨重比例達到每噸561PS的超凡水平。遠遠超出目前650S依然驚人的每噸485PS,令720S於同級對手中有最優越的馬力與重量比例。

720S由 0-60mph 加速只需 2.8 秒、0-100km/h只需2.9秒、0-200km/h (0-124mph) 只需7.8秒;而達致極速341km/h (212mph) 之前,亦只需10.3秒便可奔馳1/4英里。如此驚人的加速性能,讓McLaren 720S在超級跑車領域中排在起跑線首位。縱使帶來強勁的加速性能,引擎的耗油量和CO2排放量卻比McLaren 650S分別減少了 1.0 l/100km和26g/km (NEDC模式)。

全新M840T比上一代的3.8公升M838T V8引擎擁有41%全新設計的部件,而McLaren Sports Series車系則將會繼續配搭M838T V8引擎。全新引擎的所有重要部件均經過全面評估改良其可行性,所以當中大部份的規格也有所提升。引擎的缸徑維持不變,活塞衝程則加長3.6mm;全新的輕量化活塞和連杆,強化的超輕量曲軸,讓引擎的反應更敏捷。


全新設計的雙渦流渦輪增壓器和中央冷卻器,McLaren工程師採用超低惰性,最高可達160,000rpm運作轉數的輕量化渦輪扇葉,達至驚人的動力輸出,同時亦確保引擎有敏銳的反應。電子控制的洩壓閥門和傾泄閥門,主動控制加壓效果和低轉數時的扭矩輸出,提高整體效能和控制廢氣排放量。新的歧管燃油噴注系統,注油噴咀的數量由8個增加至16個,雙噴咀設計有助燃油霧化,提高燃燒效能和減低排放。

全新設計的鑄鋁合金儲氣箱上帶有McLaren Speedmark的標誌,並可從引擎艙蓋的格柵外看到;開啟門鎖時標誌會自動亮著,就像引證McLaren 720S整個計劃是為追求無可比擬的駕駛樂趣和享受而生。無論加速或制動時的油門反應都經過精密調校,帶來最理想的即時和漸進反應,讓駕駛者可感受到「人車合一」的連繫和投入感。在全速加速之際,引擎動力在轉數範圍內不斷遞升,激發駕駛者推進1檔和2檔達至8,100rpm及後4個檔速8,200rpm的驚人最高轉數。

720S的雙排氣管經過精心打造,撩動人心的排氣聲調,清脆而爽朗,隨引擎轉數和載苛而提升,和諧而富層次感。另可選配運動排氣管,更有特別設計的喉咀,令排氣聲浪更加響亮懾人。


引擎動力經雙離合器及設有轉檔撥片的無縫變速箱傳遞至後輪,駕駛者可選擇7前速自動轉檔或全手動操控。變速箱程式由McLaren自主研發,能發揮變速箱的最大性能,延遲點火 (ignition-cut) 功能帶來特快轉檔時間,而低惰性的新引擎亦有助加快降檔反應。以起步控制程式 (launch-control) 加速, 0-60mph加速只需2.8秒,比McLaren 675LT有更準﹑更快的轉檔反應,透過機械的操作為駕駛者帶來更緊密的人車互動關係。

變速箱更提供舒適、運動以及賽道三種模式,為車輛帶來不同的動態反應,各個模式均能將傳動系統和底盤的反應完美整合,實現激烈的高速換檔,同時又能夠在休閒駕駛的條件下讓轉檔變得更加平順。

全新的McLaren PCCII新一代主動式車身操控系統首次應用於McLaren 720S上,有別於第一代Super Series車系所用的McLaren主動式底盤系統。最新一代的油壓系統將四邊的吸震系統連結,棄除防傾杆的需要。

PCCII新一代主動式車身控制系統的最大突破源自其嶄新的控制程式,這個底盤控制程式是根據最佳控制理論 (Optimal Control Theory) 所編寫。該理論由McLaren主導並與英國劍橋大學合作開展的尖端數學研究專案所取得。以先進的演算法從12個感應器收集得來的重要車輛數據分析,並在2微秒內作出反應,當中包括位於車輛四角的加速儀來讀取車輪加速時的數據,以及每個吸震器的兩個壓力感應器。

駕駛者透過720S 中控台上的主動式動態控制屏,可選擇舒適、運動或賽道三種模式。各款模式能針對不同駕駛需要,從而分別優化乘坐舒適性、平衡的操控動態,以至終極轉向抓地性和整體性能。PCCII新一代主動式車身操控系統能根據轉向、加速、制動、空氣動力和路面情況不斷的轉變而迅速地計算出最完美的反應。
系統根據以上的所有因素及駕駛者所選擇的動態模式為吸震器的軟硬度作出調節,確保每條輪胎更能貫徹地與路面接觸,讓三種駕駛模式提供比第一代Super Series車系更舒適的乘坐體驗和更良好的操控平衡性,因此720S是McLaren Super Series車系中擁有最高舒適度和最強轉向性能的型號。

720S保留電子液壓輔助轉向系統,因McLaren工程師認為它能提供比電子轉向輔助系統更清晰的軚盤操控感。其轉向反應比650S更快,系統採用單一軟件數據,隨著切換至舒適、運動或賽道模式,底盤的硬度亦逐漸增強,讓全新720S的駕駛者可透過三柱式跑車軚盤,體驗更迅速的回饋和反應。

720S標準配備的前輪胎尺寸為245/35 ZR19 (McLaren 650S前輪胎為235/35 ZR19),後輪胎為 305/30 ZR20。專門為全新720S而設計的一系列輪胎由Pirelli與McLaren Automotive緊密合作而研發,並能全方位涵蓋車輛性能和不同駕駛情況的需要。所有輪胎為駕駛者提供出色的路面訊息,提供優越的抓地力和制動性能,比650S所用的Pirelli P ZEROTM Corsa的機械抓地力多出6%。 


除標準配備的鍛造鋁合金輪圈外,McLaren 720S另有一系列輕量化和超輕量化的鍛造合金輪圈可供選擇,可進一步減低非懸掛部件的重量多達12.5kg。新輪圈同時增強新設計制動系統的制動性能,原裝經已配備碳陶瓷制動碟 (前輪直徑390mm,後輪380mm),以及更輕、更堅硬的6活塞卡鉗。 

憑著全新的制動系統,明顯改善了輪胎性能和抓地力;優化制動腳踏感覺和極限調控,為全新720S帶來出色的制動力。車輛由100km/h (62mph) 至靜止只需30m (29.7m) 的距離,更驚人的是由200km/h (124mph) 至靜止亦只需 4.6秒及117米,比650S的距離少6米,與赫赫有名的McLaren P1 不遑多讓。

原設計為提供Formula One賽車用的制動轉向系統 (McLaren Brake Steer),為720S帶來進一步的靈活性。這項創新技術能透過對後內輪圈加以輕微的制動從而減少轉向不足,或是在出彎時將引擎動力轉移至較大循跡力的後輪。能加強操控靈活性外,更棄除傳統限滑差速器的需要,減低重量和複雜性。 


McLaren可變飄移控制(McLaren Variable Drift Control) 系統率先應用於720S的全新電子控制器上。當穩定控制系統設於「動態」 模式時,而主動式動態控制屏選擇運動或賽道模式的情況下,可變飄移控制系統讓駕駛者決定循跡系統的輔助程度,從而調整最大的轉向幅度。中央顯示屏以圖案顯示可變飄移控制系統容許的最大飄移角度;駕駛者則以屏幕上的橫滑式控制鍵來調節飄移角度。飄移角度的設定可記錄於收藏檔內供往後使用。

車身顏色有20種選擇,包括不同色調的灰色﹑白色﹑藍色和紅色,其中7款顏色更是專為720S而調配,當然少不了獨有的McLaren Orange。如果車主希望發掘標準以外的顏色選擇,亦可透過MSO部門,他們可提供近乎無限的色彩選擇。

全新720S的正常維修保養週期為一年或20,000 km (12,400 miles) ,以先達標的一項為準。新車由購買日期起計三年內,將可享用McLaren Vehicle Warranty的汽車保修服務,而且不限里數。車身漆面的保修期為三年,車身表面出現鏽跡的保修期為五年,而車身出現鏽蝕的保修期則為十年。

全新720S亦可享有McLaren延長保修計劃 (McLaren Extended Warranty),由初次購買日期起計的12個月或24個月起,直至汽車車齡達十年,所以這項計劃可保障720S至最高12年。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KG N25 Hi-Res Audio 耳機


AKG N-Series系列另有雙動圈單元設計的N25入耳式耳機,以及iOS裝置專 用的N20LT入耳式耳機。當中N25內建了5.8mm及9.2mm兩個動圈單元,更支援Hi-Res Audio格式線控亦提供一鍵切換功能,以切換iOS及Android模式,兼容市面上大部分手機。

售價:HK$1,199
查詢:2392 9932(V Audio Limited)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Dyson Supersonic 全新紫色風筒香港登場


適逢Dyson Supersonic 風筒面世一周年,特意換上新裝推出全新紫色,配襯亮灰色手柄,盡顯時尚高貴。新色售價不變,建議零售價HK$ 3,380,於7月7日起在Dyson Online Store及指定銷售點發售。

Dyson Supersonic 風筒,被Vogue雜誌形容為「game-changer」,Dyson V9 專利數碼摩打是其核心技術。它輸出快速而且集中的氣流,智能控制溫度以保護頭髮免受高溫所帶來的傷害。透過把小巧的摩打安裝在手柄中而非風筒的頂部,令用家能更易掌握風筒的平衡。自推出以來,如以五星為滿分,超過90%的評論把這風筒評為四或五星。

建議零售價:
Dyson Supersonic™風筒- HK$ 3,380 (紫色 / 桃紅色 / 銀白色)
Dyson Online Store獨家發售:
Dyson Supersonic™風筒 桃紅色 (附櫻花粉禮盒) – HK$ 3,580
Dyson Supersonic™風筒 紅色 (附紅色禮盒) – HK$ 3,980

日期: 2017年7月7日
發售地點:
1) Dyson Online Store, 網址: http://shop.dyson.hk/zh-HK/hair-care
2) Facesss尖沙咀海港城
3) Gurus跑馬地及中環
4) 連卡佛中環IFC店及網店: http://www.lanecrawford.com.hk/
5) 崇光百貨銅鑼灣店10/F
6) 澳門新八佰伴6/F

保養:2年免費人工保修與配件更換服務
查詢:2926 2300(捷成消費品)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歐米茄太空人執行特別任務 慶祝超霸腕表 60 周年


今年歐米茄慶祝其超霸腕表面世60周年。超霸腕表最輝煌的歷史之一,就是經美國太空總署(NASA)官方測試及認證為所有載人太空任務的指定時計,並於1969年成為第一枚在月球上被佩戴過的腕表,因而嬴得「月球表」的稱號。

歐米茄太空人今日齊集於香港不同地點執行特別任務,期望邀請大家前往超霸腕表60周年展覽,見證這個意義非凡的時刻。
稍後,他們亦會出席展覽,與品牌的特別嘉賓一同向超霸腕表致敬。

歐米茄超霸腕表60周年展覽由6月29至7月3日於ifc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中庭舉行,並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

歐米茄超霸腕表60周年展覽
日期:2017年6月29日至7月3日
開放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9時
地點:香港中環ifc國際金融中心商場一樓中庭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全新 Audi Q5 首度登場尖沙咀海運大廈首展


最暢銷Audi SUV 全新 Audi Q5將於本週末海運大廈首度展出。全新 Audi Q5 結合嶄新科技、越野性能及動感外型,比上一代更強勁更添動感,再一次提升SUV標準。

新一代Audi Q5 45 TFSI quattro,標準配備加入 ultra 技術的 Audi quattro 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搭載2.0 TFSI 引擎,7 速 S tronic雙離合器波箱,輸出252匹馬力,0-100km/h 只需6.3秒, 特低油秏,每公里只需少於$1*。歡迎各車迷親臨車展體驗全新Audi Q5及其他熱賣型號。車展尚有其他精選優惠,並設有專人即場收車報價服務,請即親臨Audi 海運大廈車展。

《全新 Audi Q5 首展》
日期︰7月1-2日 (本週六、日)
時間︰上午11時 – 下午8時
地點︰尖沙咀海運大廈展覽大堂
展出型號:全新Audi Q5 以及
Audi A3 Sportback, A4, A4 Avant, A5 Sportback, A5 Coupe, A6, A7 Sportback, Q2, Q3, Q7, S3 Sedan, S4 Avant

*以2017年6月29日之燃油價格計算

奧迪汽車客戶服務熱線︰3465 0000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視像】Kia Morning 第三代 $108,000 起今日開賣


Kia Morning 第三代車款今日正式在香港推出,新車繼續大賣小巧靈活,加上外型設計年輕,相信能吸引到一班年輕車主來選購。全新 Morning 設有兩個版本,LX 入門版 $108,000,而 Sport GT 版亦只需 $128,000。Kia 今次價格進取之外,設備亦都齊全,如多功能軚盤、USB 手機音響連接都一樣有齊。如果選擇 Sport GT 頂級版的話,除了外觀換上型格 Sport 包圍外,還有 LED 日光行車燈、投射頭燈、免匙著車系統、電鍍排氣喉、皮椅、藍牙電話免提等等。單計額外配置 Sport GT 其實更加抵買。

安全性方面,Kia Morning 全車有 44% 位置用上超高強度鋼材 AHSS,車重也減小 23kg,剛性也高了 12%,另外,全車配置了六個安全氣袋,ESC / VSM 電子行車穩定系統,安全性方面是十分充足。

發布會還找了糖妹做嘉賓,究竟她對這部車有什麼看法?大家在以下視像內容就可以找到答案。另外她還獻唱兩曲,令到這天的發布會充滿年輕、活力感覺,完全配合到 Morning 這部車的市場定位。更詳盡的《新車試駕》內容請密切留意 Car1.hk。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Kappa 1.25 MPI 引擎
排氣量:1,248cc
最大馬力:84 匹 / 6,000 轉時
最大扭力:121.6 牛頓米 / 4,000 轉時
波箱設計:四前速自動波箱
油耗:5.4L/100km
體積:3,595 X 1,595 X 1,485mm
重量:959kg

售價:HK$108,000(LX 版)/ HK$128,000(Sport GT)
網址:http://www.kia.com.hk
查詢:2760 9933(Kia Motors HK Ltd.)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全新 VOLVO XC60 現已接受預訂


作為歐洲最暢銷中型SUV,全新Volvo XC60車裡車外將以全新形象、全新姿態,蓄勢待發,新車現已接受預訂,先到先得。

時間:10am – 7pm
地點:Volvo灣仔陳列室 – 灣仔告士打道160號海外信託銀行大廈地下
查詢:2927 3388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賓利汽車亮相 2017 古德伍德速度節


賓利汽車于本月重返古德伍德速度節。賓利歐陸GT超級跑車將上演英國首秀,其他適用於公路行駛及賽道馳騁的全新賓利車型也將一同驚豔亮相。

作為全球久負盛名的賽車盛事,古德伍德速度節將於6月29日至7月2日舉辦,並為賓利備受讚譽、令人印象深刻的全新車型陣容提供絕佳的展示舞臺。


全新賓利歐陸GT超級跑車將于古德伍德上演英國首秀,其完美演繹了本屆速度節的主題——“巔峰性能”(Peaks of Performance)。屆時,勒芒冠軍得主、“賓利小子”Derek Bell將駕駛該款車型挑戰著名的古德伍德爬山賽。歐陸GT超級跑車擁有個性張揚的外觀特徵,該車是全球速度最快的四座車型,也是賓利家族中性能最強勁的量產車型,其由靜止加速至100 公里/小時僅需3.5秒。

寶珀GT系列賽車手、“賓利小子”Andy Soucek也將駕駛賓利GT3賽車挑戰古德伍德爬山賽。賓利GT3賽車目前已征戰360場比賽,助力賓利品牌斬獲29場比賽的冠軍頭銜,74次榮登賽事領獎臺。

此外,全球最強勁、最豪華、最獨一無二的SUV——賓利添越Bentayga也將迎戰古德伍德爬山賽。

與歐陸GT超級跑車一同驚豔亮相的,還有全新慕尚長軸距版車型,其專為偏好在後排乘坐的客戶設計,提供航空頭等艙般的乘坐體驗。

賓利慕尚長軸距版的軸距加長250毫米,為後排乘客提供了更大的腿部空間。為充分利用額外增加的後排空間,賓利研發了航空式電子腿托,組裝在後排座椅的基座上。腿托可向外延伸和旋轉,為後排乘客提供直立、放鬆、傾斜等不同座椅位置的奢華享受。

一同展出的車型還包括飛馳V8 S,作為賓利飛馳系列的新成員之一,該車型更加專注於提升性能表現,並搭載重新調校的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輸出功率可達528匹馬力。


此外,賓利Speed 8勒芒原型車將在賽道裝備區進行展出。早在2001年,Speed 8賽車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場上演全球首秀。2003年,傳奇車手Tom Kristensen駕駛Speed 8賽車奪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

非凡的Speed 8賽車作為賓利品牌闊別73年後重返賽場的標誌,此次的展出是向參加勒芒耐力賽20年的傳奇車手Tom Kristensen致敬,同時也是為這位車手獻上的50歲生日賀禮。

在古德伍德速度節期間,來賓可利用賓利展臺模擬器體驗《賽車計畫2》遊戲。這款遊戲將於今年9月正式發佈,現場來賓可在賓利展臺優先進行遊戲體驗。在速度節正式開始前,一位“賓利小子”將在遊戲中創造最快圈速紀錄,在隨後的四天裡,現場來賓可挑戰這位車手創造的最快圈速。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itsubishi Outlander「價細樣型」百周年紀念版


Mitsubishi 這代 Outlander 推出以來,一直以價靚、實用見稱。加上小改款後 SUV 型態更見突出,無需多硬銷都有一定銷路。香港代理為慶祝三菱成立 100 周年,加推一款百周年紀念版給香港車主,售價只需 $238,800 起。


今次這部 Outlander 外觀設計很粗獷,車頭大量電鍍飾件去襯托,其氣勢和高級感不像一部只需二十多萬的汽車。為了配合車身閃令令的外觀,輪圈也用上高亮度五幅式爪型輪圈,車側、車尾下部也有啞銀色部件將車身線條和型態凸顯出來,今代的 Outlander 在外觀上沒什麼好挑剔。百周年紀念版重點在添加了 LED 前霧燈及原廠電動真皮座椅。而原本已經落足料的配置如電尾門、天窗、後泊車鏡頭、前座電動調校、行李架等等都有。如果已經用過 Outlander 的車主,相信對它的七座設計都十分熟悉,其 2+3+2 設計,最後排可作應急之用,或小朋友專屬空間。日常五座時可將最後排長期翻平,令到尾箱變得超大,真係想放什麼都可以。而中排座位的空間都算寬敞,座椅的舒適程度也 OK。


動力配置方面,Outlander 使用直四 1,998cc 多點式燃油噴注引擎,最大馬力 150 匹、扭力 190 牛頓米。開了一整個下午,遊走過清水灣、飛鵝山等地方,其力水比預期的滿意,除非遇到大斜路就需要多點油去走,一般上山、走高速都有不錯速度和力量。INVECS-III 無段變速波箱和 ASG 引擎怠速自動熄火功能配合下,令到這部車最多可以做到 16.2km/L,以這麼大部車來看是不錯,在實際路面使用情況下再將油耗打個折亦是合理油耗之內。試駕過程中還發覺車廂寧靜度也不遜色,或多或少都是改款後的 Outlander 懸掛的接點經過強化、底盤更硬,而且又有大直徑的後吸震杆,改良了行車時各方面有機會帶來的雜音。


車頭大量電鍍飾件配襯。


側面可看到飾件令到車身線條凸顯出來。


輪圈的款式跟車身十分匹配。


駕駛艙佈局平實,沒有太多花巧裝飾。



天窗不算大,前座設有電動座椅。


軚盤後方設有轉檔撥片。


色匙著車也是這部車配置之一。


最後排座椅的空間有限。


翻平後座可令尾箱空間大大增加。


電動尾門都可以在這部車找到。


Outlander 使用直四 1,998cc 引擎推動,最大馬力150 匹、190 牛頓米。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引擎(多點式燃油噴注系統)
排氣量:1,998cc
最大馬力:150 匹 / 6,000 轉時
最大扭力:190 牛頓米 / 4,200 轉時
波箱設計:INVECS-Ⅲ 六前速無段變速波箱
體積:4,695 X 1,810 X 1,680mm
重量:1,480kg

詳盡規格表
https://autos.car1.hk/product/Mitsubishi-Outlander/937/

售價:HK$238,800 起
網址:http://www.mitsubishi-motors.com.hk/
查詢:2721 1111(Universal Cars Company)

文、攝:Teddy Leung 太迪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三菱全新 L200 正式進駐九龍灣旗艦店


期待已久的全新三菱L200正式進駐本港。2017版本採用全面升級歐盟六引擎及多項豪華設備,絕對是舒適、實用、性能兼備的農夫車,更專享環保商用車稅務寬減,售價只需HK$288,800!

全面升級的歐盟6型柴油2.4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輸出達181匹,扭力更達到43.9牛頓米,配備5前速+/-自動波箱連轉波撥片,提供更爽快的駕駛樂趣。除了出色的動力表現外,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及原廠後泊車鏡頭已經是標準安全設備,為全新L200帶來更可靠、更安心的行車表現。

三菱九龍灣旗艦店
地址︰九龍九龍灣臨樂街南豐商業中心地下G5 (臨華街九巴車廠對面)
查詢︰2721-1111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tephen Curry 成為 INFINITI 全球品牌大使


Infiniti 宣佈與NBA籃球明星Stephen Curry建立全球合作夥伴關係,成為其新的全球品牌大使。
 
Stephen Curry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射手之一,月初幫助金州勇士隊奪得NBA總冠軍。他突出的成就和個人的抱負,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體現了INFINITI的新品牌定位“Empower the Drive”。他將會參與未來的全球產品和品牌的營銷傳播活動。
 
INFINITI 主席及環球總裁羅蘭•克魯格(Roland Krueger)說︰「Stephen Curry在場上和場外那股持續前行的動力,正與INFINITI的品牌屬性不謀而合。他從不停止鞭策自己,這就像我每天看到在INFINITI辛勤工作不懈奉獻的員工,他們不知疲倦、毫無怨言地在工作,就是為了超越全球客戶對我們的期望。這次合作,見證着我們如何在各自的領域迸出火花,顛覆傳統遊戲規則。」
 
Curry說︰「我所認知的INFINITI是一個具有深厚底蘊的品牌,擁有強大的性能、設計和突破性的技術。我被他們的品牌價值和對造車工藝的熱愛所吸引,我很高興能與INFINITI合作,幫助他們講述其他人奮發努力、實現自己潛力的故事。」
 
INFINITI全球市場部高級總監Melissa Bell說:「我們很高興與Stephen Curry合作,大家都抱着一份共同的心態、用熱情和犧牲奉獻精神一起工作,我期待着他來告訴世界INFINITI是代表什麼意思。」
 
Stephen Curry贏得了金州勇士隊的兩次NBA總冠軍,他同時是兩次NBA最有價值球員,四次NBA全明星和2016的NBA得分王,並在2016年被評為美聯社年度最佳男運動員。
 
Stephen Curry首個與INFINITI的合作活動將會是在今年夏天推出的全新Q50運動型轎車。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Infiniti Q50 S 3.0T Red Sport 400 與戰神的心共存


Q50 是 Infiniti 在 2013 年宣佈將所有車系全改叫「Q 甚麼」後的首部汽車,車子比 Q70(即前 M37)短和窄,但有相似的車身比例和輪廓,其外形設計集 Infiniti Essence、Etherea 和 Emerg-E 三部概念車的點滴而成,亮點有 Infiniti 一向的「雙拱形」(double-arch)鬼面罩、拱形車頂、新月形 C 柱、機械人眼模樣的頭尾燈,即就是較細的Q70。


同樣取材自 Essence 和 Emerg-E 概念車的車廂設計,不規則(asymmetrical)的波棍台以一條仿照陰陽(Yin-Yang)的曲線分開司機和乘客兩邊。稱為「Infiniti InTouch」的上8吋、下7吋雙屏幕中控台,上乃衛星導航和泊車鏡頭,下為玩的功能如 Drive Mode Selector 駕駛模式、G-force 錶和其他設定。車廂用料反映日本的藝術和功藝傳統;錶板鋁飾塊的紋裡,仿效日本 Kacchu 織布。前座椅設計引用NASA對太空員的研究,仿照無重狀態下人體舒緩的坐姿,分散身體壓力。


Q50 在 2014 年在香港推出初時,引擎選擇有 208 匹 2.0 升直四渦輪增壓引擎的 2.0T(現稱 2.0T SE Plus),以及Direct Response Hybrid 混能系統總輸有 360 匹(302 匹 3.5 V6 電油引擎加 67 匹電摩打)的 3.5h(現稱 S Hybrid Sport),車系新近加入採用 3.0 升雙渦輪增壓 V6 引擎的 300 匹 3.0T,有 GT 和 Tech 兩個裝備版本,以及測試的這部 S 3.0T Red Sport 400 高性能型號,又「紅」、又「Sport」、又「400」的名稱,不禁令人聯想到電影「戰狼 300」的大胸肌戰士般孔武有力;車子一如其名,有較大的 400 匹輸出和其他唱紅和 Sport 化地方,反映Infiniti的「designed to perform」(設計來表現)理念。


總部為於香港的 Infiniti,其實今年 4 月從合和中心發出 Q50 Facelift 的新聞稿,新版小改之處有新設計頭泵把、新款頭尾 LED 燈、雙色 diffuser 尾泵把、新輪圈、新車廂用料、雙縫線皮革、有 Infiniti 標誌的新波棍、新軚盤、新款轉波棒、新推出稱為「ProPILOT」的一系列主動安全輔助系統,以及四驅選擇等等,會在 2017 年第二季開始全球發售,這裡見到的 Q50 則仍是 facelift 前的模樣。


Q50 3.0T 的雙渦輪增壓 V6 引擎與日產 GT-R 所用的源自同一「VR」引擎系列,設計特色有 DIG(direct-injection gasoline)直噴、綜合於汽缸頂的廢氣歧管,加快催化器變熱、稱為「mirror bore coating」的汽缸體鏡孔塗層,比 Infiniti 舊款 V6 的塗層輕 1.7kg,磨擦量低 40%、電子控制洩壓閥,加強 turbo 效能、由電摩打控制的進氣輪軸可變正時系統,加快油門反應、86 x 86mm平方(square)汽缸口徑和衝程比例;採用一個水冷 intercooler 的 3.0T 有 300 匹 / 400 牛頓米輸出,Red Sport 400 則有兩個 intercoolers,另採用光學渦輪葉片感應器 optical turbo speed sensor,容許渦輪最快旋轉至 240,000rpm,加壓量多 30%,輸出有 400 匹 / 475 牛頓米。車子其他跑化地方,有與普通 Q50 不同的跑格頭泵把、19吋輪圈、前4/後2活塞紅色制動卡鉗、全通風制動碟、DSS(Dynamic Digital Suspension)電子控制吸震器、跑化懸掛設定、可拉長大腿墊的跑格前座、沙板和車尾紅「S」標誌。

有 GT-R 底子的這部 Red Sport 400,引擎轉數低、中、高段有谷著氣的平穩推力,每踩油之下都有要等的 turbo lag,出彎踩油遇上 turbo lag 完會有點 chok,轉數錶紅線雖為 7,000rpm,但可踩至 7,500rpm 波箱才自動轉波;車子佈稱的 0-100km/h 加速需 5.1 秒,感覺上比同有 367 匹、同需 4.7 秒的平治 AMG C 43 和 Volvo S60 Polestar 加速力相似。車子排氣聲浪頗寧靜的,沒有太大激情,不似用自然吸氣「VQ」引擎的 Q70 S 37 般「grrr… grrr…」聲和越上越有。設有 DRM(downshift rev-matching)拖波補油功能的7速波箱,補油聲響不算激昂,有自動波中算爽快的轉波反應,也似許多自動波般,入彎前想較高轉數拖波,它都「嘟嘟」不肯給你,要入了彎心按第二次「-」波制才可;有上截而沒下截的軚盤轉波棒,左手扭下便「-」不了波,右手扭下便「+」不了。


Infiniti Drive Mode Selector 駕駛反應模式系統,與 2014 年推出的混能 Q50 Hybrid 見過的一樣,除有 Standard、Sport、Eco 和 Snow 模式外,另有 Personal 可自定引擎/波箱反應、軚盤重量和快慢,配有電子避震的Red Sport 400 另可選懸掛軟硬、Active Lane Control 自動跟線和 Active Trace Control 自動抝入彎功能的開關。自 Q50 Hybrid 推出的 DAS(Direct Adaptive Steering)無轉向軸的電子訊號控制轉向系統,Red Sport 400用的乃第二代設計,同可調校 3 種重量和 3 種快慢,比起 3 種重量都手感虛擬、在最快「Quick」反應時超緊張的 Q50 Hybrid,Red Sport 400 是稍為傳真一點和自然一點,但都是偏直接得來虛虛假假的。在感覺實淨的車架下,懸掛在舒適和跑格之間有理想的平衡,入彎的制動性能就如一般跑格房車的預留多點距離較好。車子拐彎時出奇地早響胎,貼路性能只屬中等,出彎踩油也頗易踩甩後輪,然後 ESC 系統將車鎖著,循跡力也是中等。

新陣容的 Q50,初級的 2.0T SE Plus賣 $339,800,3.0T 的 GT 和 Tech 賣 $399,800 和 $439,800,頂級的 S Hybrid Sport 賣 $619,800,這部Red Sport 400 則賣 $599,800,提過的 AMG C 43 和 S60 Polestar要 $70 餘萬,加辣高性能化的中形跑房車中算是平價。


雙渦輪增壓 V6 與 GT-R 源自同一 VR 引擎系列,Red Sport 400 有兩個 intercoolers,光學渦輪葉片感應器讓渦輪最快旋轉至 240,000rpm,加壓量多 30%。


車廂用料反映日本的藝術和功藝傳統;前座椅引用NASA對太空員的研究,仿照無重狀態下人體舒緩的坐姿,分散身體壓力。


取材自 Essence 和 Emerg-E 概念車的車廂設計,不規則(asymmetrical)的波棍台以一條仿照陰陽(Yin-Yang)的曲線分開司機和乘客兩邊。


駕駛模式系統有 Personal 可自定引擎/波箱反應、軚盤重量和快慢,Red Sport 400 另可選懸掛軟硬、Active Lane Control 和 Active Trace Control 的開關。


轉數低、中、高段有谷著氣的平穩推力,每踩油之下都有要等的 turbo lag;轉數錶紅線雖為 7,000 轉,但可踩至 7,500 轉波箱才自動轉波。


車子跑化地方有不同的跑格頭泵把、19 吋輪圈、前 4 / 後 2 活塞紅色制動卡鉗、全通風碟、DSS 電子控制吸震器、跑化懸掛設定、沙板和車尾紅「S」標誌。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V6 汽缸雙渦輪增壓

排氣量:2,997cc

最大馬力:400 匹 / 6,400轉時

最大扭力:475 牛頓米 / 1,600-5,200 轉時
波箱設計:7 前速自動波箱

體積:4,800 X 1,820 X 1,445mm

重量:1,751kg

詳盡規格表
https://autos.car1.hk/product/Infiniti-Q50-S-30T/936/

售價:HK$599,800 起
網址:http://www.infiniti.com.hk/
查詢:2756 9123 (Honest Motors Lt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Volvo XC90 T8 Plug-in Hybrid 馬兒好又不吃草


XC90 是 Volvo 在 2010 年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後的第一部全新汽車,2015 年推出,期後出現的 S90 和 V90 都跟它採用新設計的「Iron mark」Volvo 標誌、稱為「Thor’s hammer」(雷神之鎚)的 T 形日行燈、「SPA」(Scalable Product Architecture)可變比例底盤及其懸掛系統、「Drive-E」4汽缸引擎系列,以及所見到像高檔宜家傢俬的北歐簡約車廂設計。 


XC90 的引擎選擇,原廠有 252 匹 / 350 牛頓米輸出的 2.0 升渦輪增壓「T5」引擎,和香港代理賣的 320 匹 / 400 牛頓米 2.0 升機械增壓加渦輪增壓「T6」,最新在香港推出的這部「T8 Plug-in Hybrid Twin Engine」充電式混能版本,其實在車系最先出現時已有,是 XC90 裡的最高規格型號,售價 $1,299,800;「Twin Engine」指前引擎、後摩打,車頭的 320 匹電油引擎與「T6」的一樣,3,500 轉以下有機械和渦輪同時谷氣,3,500 轉以上由 Turbo 谷上,綜合在曲軸上的 C-ISG (Crankshaft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撻火器兼有發電機功能,能替電池充電;冷氣壓縮機改為電動,停車熄火時也可由電池啟動。全線「Drive-E」引擎同有鋁質曲軸底盤,鍛造鐵曲軸,鋁質汽缸頂,鐵汽缸套,活塞栓扣(Piston Pins)有鑽石般的碳塗層。容量 9.2kWh 的電池組置於中橋內,重量有 113kg,由水冷卻。置於後軸驅動後輪的電摩打,重量有 34kg,能純電動驅動後輪、混能駕駛時提供電動輔助、四驅駕駛,以及提供踩 Brake 充電,有 87 匹 / 240 牛頓米輸出,系統總輸出 407 匹 / 640 牛頓米。車子充電時間需 2.5 至 6 小時,淨後驅行電可駛約 40km,平均耗油量 2.1L/100km。  


T8 Plug-in Hybrid Twin Engine 的外型與普通 XC90 沒大分別,除了左沙板有一個供插充電線的揭蓋以及車尾貼有「T8 Twin Engine AWD」標誌外。高頭大馬的大形 SUV 身形加上 21 吋輪圈 (原廠更有 22 吋 Option),有點像登上馬車般要「丁」起腳尖、提高半邊臀部才能上車。S90 和 V90 期後將它「copy & paste」的車廂設計,屬 Inscription 裝備版本的這部 XC90,同有「Linear Walnut」啞色木材錶板和門壁裝飾,錶板和中控台上有漂亮的縫線,像雕塑般的門手柄,無邊框的睹後鏡,Bowers & Wilkins 的 19 喇叭音響系統,設有碳過濾器的 CleanZone 空調系統能自動隔掉塵埃、花粉、微粒和異味,沒有S和V90的垂直「Airblades」冷氣出風口銀色手柄;Hybrid 型號特有由瑞典玻璃器皿製造商 Orrefors 特製的玻璃波棍頭。由 XC90 最先採用的「Sensus」屏幕系統,像 Tablet 電腦般直立在中控台上,開車第一件事已慣將板面撥向第3頁,將全部功能「攤晒」出來,這車可揀 ESC 穩定系統的 Sport mode、Lane Keeping Aid 偏航警佈、倒車探測橫過車輛或途人的 Cross Traffic Alert、Park In 泊入車位和 Park Out 駛離車位輔助、Distance Alert 跟車太貼警示、HUD 投射儀錶、BLIS 轉線有車提示,供 Hybrid 混能系統的功能則有保持電池電量某個百分比的 Hold,和叫引擎當發電機充電的 Charge。模樣與 S 和 V90 相同的前座,除椅背特薄、讓後排乘客有更多腳部空間外,椅架設計依照尾龍頭的曲度,承托自然。作為 SUV 的 XC90,中排 3 張座椅各可調校椅背角度和前後趟動,座椅的摺疊操作並不如日本車般輕巧易用,尾排兩張是厚厚包包的,不是一般扁平的公園板櫈;覆蓋至中排頭頂的天幕式天窗,與 V90 見過的一樣。


設於玻璃波棍後、像電動磨腳皮機的 Drive Mode 滾動按鈕,不同電油 S 和 V90 的 Eco、Comfort 和 Dynamic 模式,而是改為 AWD 四驅、Pure 淨電動後驅、Hybrid 油電混合、Power 最大電力輔助,和升高氣壓避震的 Off-road 模式。以正常的 Hybrid 模式駕駛,電油引擎的扭力特性、甚麼機械增壓與和渦輪增壓的交接和 Turbo Lag 都給平坦扭力的電摩打所中和,隨時踩隨時直線的去,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5.9 秒(原廠有的 S90 T8 Twin Engine Plug-in Hybrid 需 5.2 秒),飛快感覺就像行走旺角至元朗的午夜紅 VAN 般。全部「Drive-E」引擎共用的8速自動波箱,轉波幼滑,Hybrid 版有提高轉數的拖波「B」波。以 Pure 電動駕駛,平路與其他汽車併排行駛沒有問題,需要加速時就像只得 87 匹驅動的感覺。一般馬路行車,AWD 和 Hybrid 模式不覺有大分別;Power 時特別「好去」。轉數錶只在 Power 和 Off-road 模式時顯示一 6,500rpm 紅線的轉數錶,Hybrid 和 Pure 時變為一個「閃電」圖案的電量錶,之下有小小的剩餘哩數錶分別顯示電池和油缸存量的可行距離。背上電池和摩打組件,車子重量有達 2,354kg,比電油 XC90 T6(2,025kg)多 329kg,在 XC90 本身柔軟的懸掛下,感覺特別拋浮和累贅,稍快轉彎便響起胎來,穩定系統努力夾著後內輪打擊understeer,就像拋錨將車索向一邊般。踩 Brake充電系統令 Brake 腳踏感覺像個韌韌的彈弓,而且輔助力很大,感覺並不真實…車子整體感覺與其他汽車改為 Hybrid 版後的變化差不多。


駕駛模式不同電油 S 和 V90 的 Eco、Comfort 和 Dynamic,而是改為 AWD、Pure 淨電動後驅、Hybrid、Power 最大電力輔助,和升高氣壓避震的 Off-road 模式。


屏幕系統供 Hybrid 混能系統的功能有保持電池電量某個百分比的 Hold,和叫引擎當發電機充電的 Charge。


高頭大馬的大形 SUV 身形加上 21 吋輪圈(原廠更有 22 吋 Option),有點像登上馬車般要「丁」起腳尖、提高半邊臀部才能上車。


車子充電時間需 2.5 至 6小 時,淨後驅行電可駛約 40km,平均耗油量 2.1L/100km。  


與 S 和 V90 相同的前座,椅背特薄,讓後排乘客有更多腳部空間,椅架設計依照尾龍頭曲度,承托自然。


由瑞典玻璃器皿製造商 Orrefors 特製的玻璃波棍頭;全部「Drive-E」引擎共用的 8 速自動波箱,轉波幼滑,Hybrid 版有提高轉數的拖波「B」波。


板面撥向第3頁將全部功能「攤」出來,可揀 ESC 的 Sport mode、偏航警佈、倒車 Cross Traffic Alert、Park In/Park Out 泊車輔助、跟車太貼警示等。


作為 SUV 的 XC90,中排 3 張座椅各可調校椅背角度和前後趟動,座椅的摺疊操作並不如日本車般輕巧易用。


尾排兩張是厚厚包包的,不是一般扁平的公園板櫈;覆蓋至中排頭頂的天幕式天窗,與 V90 見過的一樣。


轉數錶在 Power 和 Off-road 時顯示一 6,500rpm 紅線的轉數錶,Hybrid 和 Pure 時變為一個「閃電」圖案的電量錶,之下顯示電池和油缸存量的可行距離。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 Supercharger + Turbo + 電摩打

排氣量:1,969cc

最大馬力:320 匹 / 5,500 轉時

最大扭力:350 牛頓米 / 1,200-4,000 轉時
同步摩打:87 匹 / 240 牛頓米
總輸出:407 匹 / 640 牛頓米
波箱設計:8 前速 Geartronic 自動波箱

體積:4,950 X 2,140 X 1,776mm

重量:2,354kg

詳盡規格表
https://autos.car1.hk/product/Volvo-XC90-Plug-in-Hybrid-Twin-Engine/935/

售價:HK$1,299,800 起
網址:http://www.volvocars.com/hk
查詢:2927 3388 (Wearnes Motors (HK)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ubaru 頂級 Turbo 版 Forester 2.0XT 限定優惠 $319,800 起


全天候四驅SUV Forester配備Subaru獨有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及水平對向直噴式渦輪增壓引擎,瞬間爆發241PS馬力及350Nm扭力,動力直達每個輪胎,面對濕滑或惡劣路況都無有怕!

配合車輛動態控制系統 (VDC)、智能駕駛系統(SI-DRIVE)、智能搖控車匙、按制啟動引擎及電動尾門開關等設備。

時間:(星期一至六)早上9時 至 晚上8時(星期日)早上10時 至 晚上8時
地點:SUBARU九龍灣旗艦店(九龍灣宏光道1號億京中心地下4號舖 https://goo.gl/maps/SsAqcNNZsKr
熱線:2828 2488
網址:http://www.subaru.asia/hk/zh/promotions/?tab=sales
銷售諮詢:http://www.subaru.asia/hk/zh/contact-us/?id=sales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寶珀 GT 亞洲賽:奧迪香港車隊於日本站勢如破竹首奪回合冠軍


奧迪香港車隊的李英健及唐偉楓於寶珀GT亞洲賽日本站的第五回合中以穩操勝券的姿態奪冠,於剩餘的六個回合當中,務求於在車手及車隊排行榜當中再創高峰。
然而,惡劣天氣令二人在第六回合的比賽中遇上挫折。包括他們在內,賽道上的不少對手本來都在用光頭胎,但雨勢漸大,令維修站的工作人員顯得非常緊張。年僅21歲的唐偉楓以純熟的技術,小心翼翼地由第七位追至第五位,可惜他隨後遇上一連串事件,令他陷入難以預測的情況當中,最終因右邊前車胎嚴重漏氣而滑出賽道。唐偉楓於回歸賽道後將賽車交予李英健,而李英健以多年經驗,努力在落後一圈的情況下,由第26位從後趕上,最終以第14名完賽,未能得到任何積分。

兩回合的比賽結果南轅北轍,不過在首回合賽事中,兩位車手的表現皆無可匹敵。李英健排第二位出賽,一路領先並交捧予唐偉楓,兩人最終以16秒的優勢衝線,並向積分榜榜首的目標進發。


今年的賽季已進行逾半,李英健及唐偉楓均只以8分之差落後車手積分榜榜首,並排第二迎接於八月舉行富士國際賽車場賽事。李英健於賽後表示﹕「今站週末的賽事只是整個賽季的眾多週末之一。一方面,我們非常榮幸可奪得今個賽季的首個分站回合冠軍,足證我們和其他車隊同樣優秀。雖然我們本以為有機會再下一城,但卻因為天氣的關係而未能保持取得的優勢。不過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唐偉楓就指﹕「我對於我們得到今年首個冠軍頭銜感到高興,足證車隊實力雄厚。星期六賽事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我亦非常高與能夠於賽事勝出,但昨天的賽果卻是令人失望。」

「於惡劣的天氣之下,我們只能夠做好自己,亦不能控制外間發生的事情。正當我們努力追至前六名的時候,其中一個車胎突然漏氣,令我們落後足足一圈,難以再從後趕上。」


奧迪香港董事總經理René Koneberg 表示﹕「奧迪香港再次展示能與全球其他強隊一拼的實力。車隊於上年GT亞洲系列賽的兩回合中勝出而嶄露頭角,即使今年遇到非常艱鉅的賽事,都能夠迎刃而解,令車隊在賽季中期已經得到非常亮麗的成績。」

對Phoenix Racing Asia 車隊及奧迪香港車隊來說,他們就要把注意力轉到即將於一週內舉辦、泰國春武里格蘭披治賽當中的TCR亞洲賽事。唐偉軒及唐偉楓兩兄弟將駕駛Audi RS3 LMS TCR 戰車於春武里府海傍的賽道當中,務求能夠旗開得勝,為唐偉軒的職業生涯添上另一場勝仗。

寶珀GT亞洲系列賽的參賽隊伍,將享受為期八週的賽季中期休息,並在8月19至20日出戰富士賽道的第七、八回合比賽。

日本鈴鹿國際賽道(2017年6月24日)
2017寶珀GT亞洲系列賽第五回合(60分鐘)
1. 5. 李英健/唐偉楓(奧迪香港車隊 Audi R8 LMS GT3)-28圈
2. 88. Modell/Foster (Porsche GT3-R) +16.553
3. 86. Patel/Gilbert (Audi R8 LMS GT3) +24.202
4. 99. O’Young/黎智聰 (Porsche GT3-R) +26.412
5. 38. Guedes/Aguas (Ferrari 488 GT3) +27.505

日本鈴鹿國際賽道(2017年6月25日)
2017寶珀GT亞洲系列賽第六回合(60分鐘)
1. 999. Goetz/Abbott (Mercedes AMG GT3) -23圈
2. 66. Stuvik/Costa (Lamborghini Huracan GT3) +6.959
3. 7. Picariello/李勇德 (Audi R8 LMS GT3) +11.545
4. 99. 黎智聰/O’Young (Porsche GT3-R) +12.731
5. 1. Di Folco/Read (Lamborghini Huracan GT3) +13.452
14. 5. 李英健/唐偉楓(奧迪香港車隊 Audi R8 LMS GT3)+1:55.071

2017寶珀GT亞洲系列賽
車手積分榜(已完成6場賽事,共12場)
1. Hunter Abbott(94分)
2. 李英健/唐偉楓(86分)
3. Mitchell Gilbert/Aditya Patel(73分)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Audi 2.5 TFSI 引擎再度榮膺「年度國際引擎」殊榮


奧迪集團技術開發董事會成員Peter Mertens指:「五汽缸引擎與奧迪過去40年來一直密不可分,而我們亦一直將之改善及發展。我們去年就將配備全新研發的鋁制五汽缸引擎,配用到當時推出的Audi TT RS(每百公里綜合油耗: 8.5 – 8.2升;每公里綜合碳排放:194 – 187克)上。」

評審團對不單對五汽缸引擎的表現高度評價,其獨特的引擎聲音更令他們回憶起80年代世界拉力錦標賽B組中雄渾的引擎聲浪。五汽缸引擎採用合金曲軸箱,成功比上一代輕26公斤(57.3磅),奧迪開發的人員改善前後軸重量分佈,達到更佳操控效果。

奧迪的2.5 TFSI引擎已應用於 TT RS Coupé(每百公里綜合油耗:8.4 – 8.2升 *;每公里綜合碳排放:192 – 187克*)、TT RS Roadster (每百公里綜合油耗:8.5– 8.3升 *;每公里綜合碳排放:194 – 189克*),亦配用於RS 3 Sedan(每百公里綜合油耗:8.4– 8.3升 *;每公里綜合碳排放:191 – 188克*)及 RS 3 Sportback(每百公里綜合油耗:8.4– 8.3升 *;每公里綜合碳排放:192 – 189克*)。引擎可輸出400hp最大馬力和400Nm的峰值扭力,是全球表現最強勁的量產五汽缸引擎。引擎於RS 3 Sportback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4.1秒,而RS 3 Sedan和RS 3 Sportback最高速度鎖定為250km/h,亦可另行增至280 km/h。

「年度國際引擎大賞」於1999年成立,評審團由6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傳媒人組成,並於多個範圍中選出每年的「年度國際引擎」。奧迪已是第13次榮獲該項殊榮。

*數據取決於所使用的輪胎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GITZO 100 週年獻禮 ARSENE GITZHOVEN 紀念版三腳架


為慶祝品牌100 週年紀念,以超前見稱的專業攝影器材巨匠Gitzo,再次施展革命性技術回饋一眾專業攝影者 ─ 全球限量版ARSENE GITZHOVEN紀念版三腳架 隆重登場。

自掀起方便出遊的Traveler三腳架風潮後,Gitzo一直堅持將設計融入生活,揉合傳統、創新及專業於一身,以靈感和綽越觸動攝影界整整一個世紀;Gitzo的突破一向無出其右,那份熱枕每每為攝影者帶來新配備,將非凡視野完美呈現。
在這歷史性時刻,Gitzo發佈了最新100 週年“DEFINING TOMORROW”的紀念商標,喻意「奠定未來基石」及品牌源源不絕的新作。
 

源自這套哲學,Gitzo以1917年品牌創辦人的名字,命名這個新生經典 ARSENE GITZHOVEN紀念版三腳架。工匠運用完美的技術,配上專屬而精巧的設計,把功能性的藝術提升至新的維度。此旗艦新作全球發行僅100套,極具價值;而每套腳架的腳管均以鐳射刻畫1/100至100/100的編號及收藏家的尊貴名字,令收藏品獨一無二。
這個經典系列是市場上首支三腳架採用碳纖維頂部腳架爪的型號,令三腳架更輕便,加上全身鍍上黑色啞面效果,盡顯高貴氣質;而且集Traveler多項賣點於一身,例如:Carbon eXact新研發的極緻碳纖維腳管、180°反摺功能及Traveler G-lock扭鎖,令腳架更輕巧穩固,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要求;再加上Center Ball Head (中線球型雲台),令調校過程流暢而精確。


另外,隨包裝亦配備意大利真皮外攜帶,為用家給予更高的舒適度之餘,皮料經處理後更帶出碳纖紋理效果。每套ARSENE GITZHOVEN 紀念版三腳架均以印有品牌商標的白色包裝盒收藏,而且隨盒附上Gitzo總裁簽署及手製工匠名字的證書以茲識別。

售價:27,380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法拉利與新授權代理商 Blackbird 達成正式合作夥伴關係


法拉利宣佈已經於香港成立一間全資附屬的子公司 – 法拉利(香港)有限公司,從事法拉利跑車香港入口業務。這安排表示法拉利對已經立足多年的香港市場的高度肯定與投入。此外,法拉利已經確認由2017年6月26日起委任Blackbird汽車集團 (「Blackbird」)的附屬子公司Blackbird Concessionaires Limited為正式授權代理處理法拉利跑車於香港的分銷業務。Blackbird成立於2014年,是一間充滿活力並提供一系列與汽車行業相關服務的公司。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