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C
Hong Kong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63

奧迪賽車隊於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揭幕戰斬獲冠軍


奧迪賽車隊於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China GT)2022賽季揭幕戰中,憑藉超凡的團隊配合贏得出色表現。奧迪運動亞洲官方車手程叢夫搭檔紳士車手謝安,在寧波國際賽車場取得第一場正賽冠軍及第二場正賽亞軍,並在第一回合結束後,與其他車隊並居 GT3 組別積分榜第一。

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于2022賽季第一場正賽展示出非凡實力,在與其他五個賽車廠商的1個小時比拼中領跑全場,最終以超過5秒的絕對優勢斬獲賽季開門紅的冠軍榮耀。在第二場正賽中,程叢夫于比賽後半程接管賽車後上演了精彩追逐戰,最終以半秒之差撞線,屈居領獎臺次席。儘管賽會最終給予程叢夫10秒賽後判罰,但車隊仍然憑藉領先第三名24.5秒的巨大優勢維持了亞軍名次。

杭州 R 計畫 by HAR 車隊的車手組合徐哲宇和劉航成在本賽事週末發揮穩定,兩場正賽均以 GT3 組別第五名完賽。

“一汽奧迪賽車隊在這個賽事週末表現出色,收穫了 China GT 新賽季的良好開局,”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程叢夫、謝安兩位車手與絕對車隊共同展示了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的實力所在,全程表現強勁,並在第一回合後登頂積分榜,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Hyundai Staria Van 上太空搵食


新興太空船樣的汽車,但都是電動車才這樣,這部同樣像來自未來的貨 Van,是 Hyundai 取代 H1 的 Staria,與之前 Starex 同樣有個「Star…」字的它,就像科幻電影裡的送貨 Van 仔般,放在 2022 年的街道上,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在 2021 年推出的 Staria,原廠有 7 或 9 座佈局的 Premium 多人私家車版,香港代理早前引入的貨 Van 車款,分別有售價 $268,800 的普遍款和 $318,800 的 Lux 兩個型號。車子 5,253mm 車長和 3,273mm 輪距比 H1 稍為大部。Hyundai 指以太空船為模仿對象的它,「無面人」樣的車頭設計,頭燈、細燈和轉向燈全放在泵把內那像電腦背面散氣孔的格柵內,轉向燈那兩粒更像與外星人溝通的燈號般,Hyundai Logo 之上橫跨車頭的 LED 日行燈「眼眉」,勁有科幻感(圖中的試駕車沒有裝上,只有一條黑色裝飾條),就連門邊鏡的一粒轉向燈也有「格仔」圖案,車子的車側線條是仿照從太空觀望地球日出時的彎曲光線;垂直的尾燈,紅、黃、白燈全有方格形的圖案,改得較低的後泵把,亦即尾門有較大面積,方便放物。車身顏色有 Creamy White 白、Graphite Gray Metallic 灰、Moonlight Blue Pearl 藍、Dynamic Yellow 黃、Abyss Black Pearl 黑和 Shimmering Silver Metallic 銀色。


7 座的 Staria Premium 設有一按伸展的中排大班椅,9 座的是 3+3+3 長櫈,有 64 色氣氛燈;屬 3+3 兩排 6 座的這部貨 Van 款,車箱裡的科幻程度需沒其外形那麼大,但也有個垂直的 TFT 顯示儀錶帶來傳統貨 Van 沒有的未來感,儀錶有「旋渦」圖案顯示速度和轉數,圖案隨引擎反應模式轉藍、紅色。中間的小顯示屏有胎壓、耗油量、Drive Mode 選擇、其他車輛設定顯示。作為商用車的地方,車子有前排天花兩個載物架、錶台儲物格和杯架、前排中座可摺下來作為手枕/杯架/膠兜、後排椅墊之下的兩個儲物、B 柱扶手、尾倉地台防滑膠墊,手動的趟門,泊在斜路會自動滑走;較高級的 Lux 型號有軚盤轉波撥片、全景泊車鏡頭、10.25 吋儀錶板、撳制式波段選擇制、電動尾門、防眩睹後鏡、全 LED 尾燈和霧燈、皮座、前座冷暖功能,另有包含前方自動煞車 FCA(Forward Collision Avoidance Assist)、離線警示和自動扭軚 LKA(Lane Keeping Assist)、自動扭軚跟線 LFA(Lane Following Assist)、盲點有車警示和自動煞車 BCA(Blind-Spot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倒車有車警示和自動煞車 RCCA(Rear Cross-traffic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以及智能巡航系統 SCC(Smart Cruise Control)的安全和輔助系統。



車子採用 2.2 公升「SmartStream」G6DIII 柴油引擎,有 VGT 可變幾何渦輪增壓技術的渦輪增壓氣的扇頁經改良,有較佳低轉扭力,有 177 匹 / 44 千克-米輸出。普通版的 8 速波箱可用波棍手動加減功能。前支柱、後五連杆加葉片彈簧懸掛經改良提高舒適度。車子有正常柴油貨 Van 低轉易扭易去的加速反應,在轉數不高的紅區以下密密轉波,商用車都是這樣的了;引擎在驅動重量有 2,127kg 的車體下,0-100km/h 加速需不錯的 13.5 秒。有 Eco、Normal 和 Sport 的引擎反應系統,各有踩油反應分別,另長按有 Smart 模式,系統自動根據你的駕駛態度來給你反應。新車的引擎經減震動、減噪音,確實沒有很大預期中柴油引擎的「達達達達」聲和震動,另外行車感覺亦是頗舒服的,同樣沒有太多一般貨 Van 的車身搖晃和粗糙感,令我們想到平治 Vito 新出的 124 那偏向順滑和寧靜的感覺,而 Staria 更沒有一般貨 Van 行駛震動時車廂裡的「砰砰澎澎」,這點連 Vito 也有一點呢!


車箱的科幻程度需沒其外形般大,但也有個垂直的 TFT 顯示儀錶帶來傳統貨 Van 沒有的未來感。


後泵把改得較低,亦即尾門有較大面積,方便放物;手動的趟門,泊在斜路會自動滑走。


模仿太空船的車身設計,頭燈、細燈和轉向燈全放在泵把內那像電腦背面散氣孔的格柵內。


B 柱有扶手,後排椅墊之下有兩個儲物箱;行車時沒有一般貨車廂裡的「砰砰澎澎」。


3+3 兩排 6 座的這部,中座可摺下來作為手枕/杯架/膠兜。


儀錶有「旋渦」圖案顯示速度和轉數,圖案隨引擎反應模式轉藍、紅色。


有 Eco、Normal 和 Sport 的引擎反應系統,各有踩油反應分別,長按有 Smart 自動模式。


普通版的 8 速波箱可用波棍手動加減,$318,800 的 Lux 型號有軚盤轉波撥片、撳制式波段選擇制。


2.2 公升「SmartStream」柴油引擎,VGT 可變幾何渦輪增壓氣的扇頁經改良,有較佳低轉扭力,另經減震動、減噪音。


橫跨車頭的 LED 日行燈「眼眉」,勁有科幻感,這部試駕車則沒有裝上,只有一條黑色裝飾條。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排氣量:2,199cc
最大馬力:177 匹 / 3,800 轉時
最大扭力:44.0 千克-米 / 1,500-2,500 轉時
波箱設計:8 前速自動波
體積:5,235 X 1,997 X 2,000mm
重量:2,127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68,800 起
網址:http://www.hyundai.com.hk/
查詢:3428 8288(Zung Fu Company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EQE SUV 車廂照曝光  


Mercedes-Benz 宣佈全新 EQE SUV 將於 10 月 16 日正式首演,並且率先發佈新車的車廂照片。毫無疑問,車廂的巨大 MBUX Hyperscreen 是最大亮點,配合皮革坐椅,營造出豪華科技感覺。動力系統方面,預計入門車型可能使用後驅單馬達,馬力估計 300 匹左右。

文:Issac.C

Volvo 第三代 XC90 EV 專利圖曝光


Volvo 第三代 XC90 確定將成為純電豪華車,日前專利圖曝光了,讓車迷率先預覽新車外觀。從圖看來,閉合式鬼面罩配合更銳利的雷神之鎚 LED 大燈頭燈,車側線條與現行車相似,但感覺上似乎車身變更長。車尾最明顯變化是取消了 L 型尾燈,換上 C 字尾燈。暫時關於 Volvo 第三代 XC90 EV 的資料不多,但有消息指將會在中國進行首發。

文:Issac.C

英國車展 2022 準時開幕(下)


上回我們在展館 1 走了一轉,今回再帶大家到其他地方行一轉,電動車展館的新車不算吸引,反面將舊車改成電動車有一點吸引。戶外的經典車區、超跑展區是大家停留最長時間的一部份。



Ferrari MONZA SP-2 十分罕見,銀底黃色拉花很特別的。



1971 年 Chevrolet Corvette



1971 年 Rover 3500S 和 1985 年 Sinclair C5



Volkswagen Golf GTI



將林寶堅尼帶到泥地走一轉究竟會怎樣?就是這個樣子。


電動車展有齊英國發售中的車款展示出來。



這部 BMW ’02 1975 出世,現在已改成電動車,最多可以行走 150 miles,馬力有 120HP。



1967 年 Austin Mini,馬達使用 Tesla drive unit,0-60miles/h 只需 5 秒,最多可以行走 150 miles。



BMW E9 CSL ‘Barmobile’,最長續行大約是 200 miles。


場外有一個朋友專用的小型越野車試駕。


場內有多間模型車店鋪,他們都有很多舊款車可以找到。

相關內容:英國車展 2022 準時開幕(上)

網址:http://thebritishmotorshow.live
舉行日期:2022 年 8 月 18 至 21 日
地點:Farnborough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 GU11 2JL

文、攝:彼得仔

【一齊走一轉】英國車展 2022 準時開幕(上)


各國愈來愈多大型活動舉行,今年 8 月英國車展順利舉行,展館內有新車展示外,還有電動車專區、經典車專區、戶外試車、花式表演、汽車模型商店等等。


入場人數眾多,泊車、入場都需要排隊一段時間。


進場後就會看到一個櫃台,可以讓大家預約試駕新車。



會場入口展示了三台 McLaren,成為其中一個打卡位。


會場第一個展館就是新車展示區。



Honda 在會場最搶眼的位置放了一台 1966 年的 S800。採用直四 791cc 引擎,最高轉數為 8,500 轉。




Honda Civic 大改款,加上又有 e:HEV 油電混能系統,終於可以挑戰賣得不錯的 Toyota Corolla Hybrid。



Honda e 在英國推出了一段時間,車身外內設計和科技都是品牌最新的東西。


展館舞台定時有不同活動和講座。



BMW 展出了 1981 推出的經典車 M1,使用 M88 3,453cc 六汽缸引擎,最大馬力 277 匹和 330 牛頓米扭力。當時售價為 37,500 英鎊。



近期話題作 BMW i4 M50 當然不能缺少。



場內有一間 JDM 服裝、精品店。



JDM 精品店旁邊放了一部日本改裝車。



Subaru 電動車 SOLTERRA,供車每月 499 鎊起。



不同展館可以找到不同種類的東西出售。


下集會帶大家到其他展館和戶外,看看有什麼東西可以看。

相關內容:英國車展 2022 準時開幕(下)

網址:http://thebritishmotorshow.live
舉行日期:2022 年 8 月 18 至 21 日
地點:Farnborough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 GU11 2JL

文、攝:彼得仔
編:Teddy Leung

Toyota 與 BMW 合作首款氫能源車最快 2025 年現身


近日有消息傳出 Toyota 與 BMW 攜手合作,在 2025 年將會聯手推出氫能源車。老實說,雖然 Toyota 與 BMW 有著 Z4 與 Supra 合作經驗,但聯手開發新能源汽車的消息卻是讓人挺意外。目前 BMW 發出搭載氫燃料的 X5 概念車,今年有可能少量生產;至於 Toyota 一直是氫能源車龍頭,單單是兩代 Mirai 就有共 10 年銷售經驗。相信未來氫能源車將會面對以往電動車曾經(或現在)的難題,就是充電設施不足及開發成本過高。

文:Issac.C

林寶堅尼全新 Urus 在派克峰創下 SUV 新紀錄

Pikes Peak July 19-22 2022


林寶堅尼尚未發佈的全新Urus 車型在八月中旬亮相之前,在派克峰國際爬山賽(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的賽道上創下量產SUV 類別的全新紀錄,該著名比賽也在近期慶祝了其第一百屆賽事。


尚未官方發佈的全新Urus車身加上偽裝外觀,駕駛者是爬山賽冠軍兼Pirelli測試車手Simone Faggioli,他在2018年派克峰舉行的 “雲端競賽(Race to the Clouds)” 中創下後驅車型的新紀錄並保持至今。 本次競速採用了和比賽相同的路段,並封閉了相關道路。 Faggioli從海拔2,862米的高度出發,在全長20公里的路程中駕車駛過156個彎道,以7% 的平均坡度攀登1,439米,越過終點線時海拔高度為4,302米,全程僅用時間10分32秒064。

由於全新Urus尚未正式發佈,所以未參加正式比賽,但用時由派克峰國際爬山賽的官方計時員記錄。 全新Urus打破了Paul Dallenbach在2014年創下的由派克峰國際爬山賽認可的非比賽日廠商紀錄12分35秒610,以及當前的比賽日紀錄——由Rhys Millen在2018年駕駛賓利Bentayga創下的10分49秒 902。


「在派克峰上測試品牌車型的決定,展現出林寶堅尼“嚮往非凡”的精神,也證明了即將推出的全新Urus所擁有的卓越性能。」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首席技術官Rouven Mohr表示。 「派克峰國際爬山賽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爬山賽,對車型來說極具挑戰。 凹凸起伏的賽道設計測試著底盤的平衡能力,顯著的海拔變化為動力傳動系統帶來壓力,變化多端的氣象情況貫穿比賽始末 。」

全新Urus搭載標準V8雙渦輪引擎,經過改裝以符合派克峰國際爬山賽的安全規定:乘客艙配備一個防滾架,標準座椅替換為搭配六點式安全帶的賽用座椅,以及內部安裝滅火系統。

全新Urus使用的輪胎(尺寸為285/40 R22和325/35 R22)是Urus Pirelli P Zero Trofeo R 的進階產品。 該特定半熱熔胎由Pirelli和林寶堅尼聯手打造,為滿足SUV的特性而首次開發。 這是一款用途更加廣泛的輪胎,在環境溫度較高的乾燥瀝青和溫度較低的潮濕地面上均有超凡表現。

該車型尚未發售,因此不受指令1999/94/EC約束。 油耗和排放數據處於型式認證階段。

勞斯萊斯純電動車型 Spectre 於法國里維埃拉完成第二階段測試


在內燃引擎的運用上,勞斯萊斯因締造世界頂級的超豪華汽車而享負盛名,但電動化的創想對於勞斯萊斯而言也並不陌生。勞斯萊斯創始人之一Henry Royce職業生涯初期便是一名電氣工程師,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製造模擬電動車特性的內燃引擎——靜謐運行、即時響應、換擋平順。

然而,電動化與勞斯萊斯品牌創始人的淵源遠不止於此。 1900年,Charles Rolls曾駕駛一輛名為「哥倫比亞」的早期電動車。那時,他曾預言:「電動車毫無噪音,十分潔淨,且沒有燃油車的氣味與振動。如能安排好固定充電站,電動車的實用性將非常可觀。」如今,勞斯萊斯Spectre可謂應驗了這個預言。


Spectre也代表著勞斯萊斯品牌跨越百年的一諾不渝。 2011年,勞斯萊斯展出了一款名為 102EX 的純電動幻影試驗車。勞斯萊斯103EX試驗車則緊隨其後,並展現出引人矚目的設計概念與勞斯萊斯實現電動化未來的堅定願景。這些電動試驗車型引起了勞斯萊斯客戶的極大興趣。他們認為電動系統的特性與勞斯萊斯品牌概念一致。勞斯萊斯汽車行政總裁Torsten Müller-Ötvös也做出明確承諾:勞斯萊斯將從這個十年開始,邁向電動化,至2030年,勞斯萊斯將成為一個純電動車品牌。
2021年9月,勞斯萊斯宣布首款純電動車——勞斯萊斯Spectre開啟道路測試。為確保Spectre純正的勞斯萊斯血統,該車將進行勞斯萊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車輛測試,車輛總測試里程將長達250萬公里,相當於一輛勞斯萊斯汽車使用400多年的總里程。

今年年初,Spectre在瑞典阿爾耶普盧格 (Arjeplog)、距離北極圈僅55公里的勞斯萊斯專屬測試基地接受了首階段嚴苛考驗,旨在造就純粹的勞斯萊斯車型。過去幾個月,勞斯萊斯在法國里維埃拉進行Spectre測試,研發工程師將測試從極端環境轉移到車輛日常使用的場合,進一步審查車輛的性能。


與勞斯萊斯Phantom Coupé一脈相承,這款Electric Super Coupé車型將成為首款駕馭長途駕駛的純電動超豪華車。法國里維埃拉測試場及周邊道路種類繁多,既有沿海公路,也有高速公路,完美契合Spectre客戶所要求的各項條件。
作為Spectre總計250萬公里全球測試中的重要部分,本次測試將在法國蔚藍海岸及周邊地區行駛62.5萬公里。該階段測試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將在歷史悠久的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米拉馬斯測試場進行,這裡曾是1926年一級方程式大獎賽的賽道。現在則是最先進的測試和研發基地,在佔地1198英畝的場地提供60多公里的封閉路線和20條測試跑道。
測試路況包括積水灌溉的道路、難度極高的急彎窄道及3.1英里的三線斜坡高速公路,驗證Spectre在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
第二部分的測試將在米拉馬斯測試場附近的普羅旺斯郊區舉行。該地區備受勞斯萊斯客戶青睞,因此有55%的測試都是在這裡完成。首批Spectre將預計於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給客戶,並將在此類路況行駛。勞斯萊斯在全球各地反覆進行模擬實際使用的駕駛測試,為確保產品達至最佳性能,甚至超越客戶期望。


Spectre不同於以往勞斯萊斯車型。這不僅是因選用純電動力系統,還因為Spectre擁有前所未有的演算能力及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 Spectre是有史以來技術互聯程度最高的勞斯萊斯車型,每個組件都比以往勞斯萊斯車型更智能,共有14.12萬組收發裝置、1000項功能和超過2.5萬項子功能,數量大約是勞斯萊斯以往車型的三倍。
勞斯萊斯Spectre的電子控制和電力驅動系統架構的智能化程度顯著提高,因此這些功能之間可直接地傳輸訊息,極少需要進行集中處理。為釋放這項技術的潛力,勞斯萊斯軟件工程團隊為Spectre開發了一項「去中心化智能系統」技術。該技術在離數據源更近的位置進行數據處理,而非全交由單個中央單元處理。

通過發送更精準的數據,讓車輛反應速度明顯提升。這項先進技術見證Spectre在研發過程中,從造車工場轉移至數字化空間的轉變過程 。


然而,Spectre的開發所涉及的不僅僅是電腦科學領域。車輛需要對數十萬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作出正確反應,因此需要技術極為熟練、經驗豐富的專家們來完善和調教機械反應。在里維埃拉測試過程中,勞斯萊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傾力為Spectre 創建2.5萬個專用控件,對應各種天氣狀況、駕駛行為、車輛狀態和道路狀況等因素,確保傳承勞斯萊斯內燃引擎車型一貫卓越的駕乘體驗。

歷經數月的持續測試,勞斯萊斯最新的懸掛技術成功獲批進行應用,確保Spectre為客戶提供勞斯萊斯標誌性的「魔毯般駕乘體驗」。這項技術在米拉馬斯測試場和法國里維埃拉道路測試中得以改進與完善。

基於最新硬件組成部分以及高速處理能力,Spectre極為精密的電子側傾穩定系統可利用勞斯萊斯Flagbearer輔助系統數據,讀取前方路面情況及衛星導航系統,提醒車輛行駛時應注意的路況。

直線行駛時,該系統可自動解耦Spectre的防傾桿,讓每個車輪獨立運轉,避免車輛一側因路面起伏產生顛簸。這也顯著降低了行駛過程中因頻繁的路面缺陷引起的高頻振動。


當衛星導航數據和Flagbearer系統確認前方即將轉彎,組件就會重新連接,懸掛減震器變硬,四輪轉向系統準備啟動,以確保車輛輕鬆駕駛。在轉彎時,系統會對至少18個傳感器進行監測,相應調整轉向、制動、動力傳遞和懸架參數,使Spectre時刻保持穩定。對駕駛者而言,這確保了車輛駕駛的靜謐性與安全性。

勞斯萊斯全鋁空間架構以及領先技術為大比例車型的設計實現無與倫比的操控。勞斯萊斯專屬車架不僅使設計師可以締造出勞斯萊斯全新Electric Super Coupé,還為Spectre賦予了勞斯萊斯史上最堅固的車身。

Spectre鋁製架構採用鋼材進行加固,提供卓越抗扭剛度,與勞斯萊斯迄今為止最大的鋁製車身完美融合。一體式側板從A柱前部延伸至後尾燈後部,這是勞斯萊斯有史以來最大的部件——長度接近4米。 Spectre無柱式車門長約1.5米,可謂是勞斯萊斯史上最長的車門。


Spectre的剛性比現有勞斯萊斯車型提高約30%,這是因為該車將極具剛性的電池結構整合至鋁製車架之中,這是基於勞斯萊斯專屬架構打造的車型才能有如此高的剛性。

早前,勞斯萊斯空氣動力學家宣佈,傲然立於Spectre車頭的「歡慶女神」雕像經過重新設計後,Spectre的風阻係數 (cd) 將降至0.26,成為勞斯萊斯空氣動力學表現最佳的車型。

在米拉馬斯進行嚴苛的風洞測試、數碼模型分析和連續高速測試之後,Spectre的阻力係數進一步降低至0.25。這不僅創下勞斯萊斯的全新記錄,在超豪華車領域也是史無前例。

勞斯萊斯Spectre的全球道路測試將繼續推進。在勞斯萊斯工程師考慮結束全球路測前,這款Electric Super Coupé仍需進行100萬公里的行駛測試。勞斯萊斯Spectre預計於2023年第四季度進行首批交付。

全新日產 NOTE e-POWER 新世代電氣化的士正式交車


大昌行汽車正式將首批全新日產 NOTE e-POWER 新世代電 氣化的士交付予順安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讓更多乘客親身體驗年度話題車款,享受優質舒適的日常旅程,令嶄新電氣化動力進一步普及。NOTE 獨有 e-POWER 系統,全時電摩打驅動令駕乘體驗媲美電動車;用於發電的為 1.2 公升低排量引擎,以低油耗成就低運作成本,為業 界及乘客帶來獨一無二的非凡選擇。

「本地的士行業經歷了將近百年寒暑,業界一直為本港貢獻良多;為支持的士行業的長遠發展,大昌行汽車最新推出電氣化的士 – 日產 NOTE e-POWER,務求以優質產品為市場提供更多元車款。新車糅合日產最新科技及設計語言,以帶來高效且型格便捷的車款,以全新形象結 合優質服務展示於人前。」大昌行汽車乘用車(香港及海外) – 總經理陳勤華先生續道:「新車配備主動安全輔助系統,主動提升司機及乘客的安全,為行業首設。寄願新車逐為行業帶來更多選擇及提供更優質服務予市民,建立更良好的的士行業生態圈。」


全新日產 NOTE e-POWER 的士採用新世代電氣化設計,體積小巧輕盈,外形獨特,能輕而易舉穿梭於大街小道。以 1,198 c.c 汽油引擎為發電機,輸出達 116 匹馬力及 28.6 kg-m 強勁扭力,官方油耗僅 33.2km/L (JC08) , 以 2022 年 8 月 15 日的油價 HK$23.39/L 計算,扣除政府公共小巴及的士四成燃料補貼 及香港車主會專屬油咭 HK$5/L 折扣優惠,全新日產 NOTE e-POWER 的士的平均油耗可低至 HK$0.33/km。


順安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主席周國強先生表示:「是次非常榮幸能與大昌行汽車合作,順安車行一直致力建立『綠色車隊』,以環保概念服務香港市民。全新日產 NOTE e-POWER 新世代電氣化的士不單為乘客帶來更多選擇及優質體驗,更為的士司機省卻到專用加氣站長時間排隊的煩惱,減輕營運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新車裝上備受全球車主歡迎的日產專利 —『零重力舒壓座椅』 Zero Gravity Seats,令背部與腿部壓力大減,有效減低疲累感達 30%,非常適合長時間在駕駛席上工作的司機們,並同時提升客人的乘坐體驗。期待新車可盡快普及於市面,為市民帶來耳目一新的出行體驗!」

平治 EQE 高性能電動房車 AMG 53 版本正式推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平治 E-Class 級數的電動房車 EQE 繼 350+ 和初級 AMG 43 4MATIC 後,現在終於推出頂級的最高性能型號 AMG 53 4MATIC+。相比 292 匹後驅的 350+ 和 474 匹四驅的 AMG 43,前後摩打四驅的 AMG 53 4MATIC+ 共有 625 匹 / 950 牛頓米輸出,0-100 km/h 加速需 3.5 秒,極速 240km/h,用 Race Start 起步控制的話可將輸出「谷」至 687 匹馬力及 1,000 牛頓米扭力,0-100 km/h 只需 3.3 秒。

在「一換一」售價下只需 $1,688,000 起的 AMG EQE 53 4MATIC+(350+ 賣 $799,000,AMG 43 賣$1,398,000),設有 AMG 款前後泵把、尾 Diffuser、21 吋 Y 型合金輪圈、沙板蓋「4MATIC+」字,車子的 AMG RIDE CONTROL+ 氣壓懸掛系統和制動系統經 AMG 調較,虛擬聲效也是特有的 AMG SOUND EXPERIENCE,另標準設有後軸轉向、DIGITAL LIGHT 頭燈、Burmester 3D 環迴音響系統、AMG 款四柱軚盤、AMG 軚盤按鈕、鋁質「拖慢充電」軚盤撥片、ARTICO 人造皮配襯 MICROCUT 微纖維和紅色縫線 AMG 款座椅、AMG DYNAMIC PLUS Package 動態程式控制、AMG Track Pace 圈速計時/加速計時/落場數據;供拍攝的這部特有車身黑色裝飾 Night Package、需加購的灰色車身顏色和輪圈、Nappa 皮座。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IIHS 加強側撞標準只有 Subaru Outback 得到最高評價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IIHS 最近又有一批車進行安全測試,今次是一批 SUV 車款,在 7 款車之中國只有 Subaru Outback 獲得 Good 評級。本次測試的車款全部是 2022 年款式,有 Subaru Outback、Toyota Camry、Nissan Altima、Chevrolet Malibu、Hyundai Sonata、Volkswagen Jetta和Honda Accord 共 7 輛美規中型車。

IIHS 報告指出,由於假人的頭部在受撞擊時會滑入車測氣簾下方並與窗戶接觸,有很高的風險造成頭部受傷,Outback、Sonata 和 Jetta 的假人頭部被保護得相當好。今次測試以更高的 60km/h 速度運行(舊版為 50km/h),在舊的測試準則下,7 輛車全都獲得了 Good 評價,當中只有 Subaru Outback 依舊維持超高安全性。

GT Super Sprint Challenge 重返寧波!林寶堅尼再度勝出


GT短程系列賽的第二站比賽於4,015 千米長的寧波國際賽道上舉行。林寶堅尼車手再度展現出強勁的實力,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的周立源和葉思超駕駛林寶堅尼Huracán GT3 EVO,在星期六舉行的兩回合比賽中榮登Am組別的頒獎台。

在兩場比賽中,周立源都獲得了全場第四的佳績,而葉思超也在首回合中進入了全場前五名次。Super Trofeo組別是專門為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車型設置的單一品牌組別,TRT Racing車隊的李强連續獲得兩回合的組別勝利,這位上賽季組別的總冠軍也向着新賽季的獎盃衝刺。他的隊友Dino Sun獲得了雙賽亞軍,而YC Racing車隊的吳思斌首次參加 GT短程系列賽,獲得了季軍。

葉思超在GT3 Am組別的積分榜上位居第二,總積分榜第三。周立源由於缺席了揭幕戰的兩回合比賽,目前處於第四的位置。李强目前在Super Trofeo組別和盧鐳同分排名第一。Dino Sun和吳思斌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TRT Racing車隊目前也在車隊積分榜的GTC組中領先。

第一回合
周立源在星期五的排位賽中表現出色,在五部參賽的林寶堅尼中做出了最快圈速,並在第一回合的正賽中由第五位排位出發,隊友叶葉思超以兩位之差排在身後。 李强在Super Trofeo組別中以首名出發,全場排名中處於第五排,Dino Sun緊隨其後。

周立源在第一圈的時候落後了一個位置,但是比賽隨後被安全車程序打斷。他靜觀其變,在比賽恢復以後伺機而動追回了自己的位置,在比賽尾聲時又上升一個位置,獲得了全場第四、Am組別第二。

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的葉思超在Am組別中獲得了第三,他在比賽中也成功完成超車,進入了全場排名前五位置。

Super Trofeo組別的三名車手上星期末都是首次亮相2022年的GT短程系列賽。上賽季的組別冠軍李强獲得本回合全場第八、組別第一。Dino Sun在比賽中都有不錯的表現,成功上升一個位置進入全場排名前十位置。YC Racing車隊的吳思斌獲得了組別季軍。

第二回合
第二回合的排位出發位置由排位賽中全場第二最快單圈決定,葉思超保持了首回合的排位出發位置,而周立源退後了一位。Super Trofeo組別的出場順序分別是李强、Dino Sun和吳思斌。五部林寶堅尼蓄勢待發。

比賽初期的事故導致了安全車出動。比賽重新開始之後,周立源和對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並捉緊機會完成了超越。在比賽後半段,周立源又向對手發起攻勢,最終再次獲得了全場第四同Am組別亞軍。

在這場和17圈的衝刺賽中,葉思超全程與對手積極比拼,最終以第七名衝過終點綫,由於對手受到處罰,葉思超的最終成績為排名第六。他也榮登了本賽季的第三個Am組別頒獎台。

李强再次在Super Trofeo組別的較量中取勝。他在全場排名中上升了兩個名次獲得排名第八位置。Dino Sun名列排名第九位置,而吳思斌獲得了組別內的季軍。

GT短程系列賽在9月3-4日將南下至珠海國際賽車場進行第三輪的比賽,敬請期待。

GT短程系列賽第二站成績
第一回合
GT3組

全場第四名和Am組第二名/#21. 周立源/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林寶堅尼Huracán GT3 EVO
全場第五名和Am組第三名/#6. 葉思超/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林寶堅尼Huracán GT3 EVO

Super Trofeo組
第一名/#11. 李强/TRT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第二名/#181。Dino Sun/TRT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第三名/#77. 吳思斌/YC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第二回合
GT3組

全場第四名和Am組第二名/#21. 周立源/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林寶堅尼Huracán GT3 EVO
全場第六名和Am組第三名/#6. 葉思超/Climax Racing極點賽車/林寶堅尼Huracán GT3 EVO

Super Trofeo組
第一名/#11. 李强/TRT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第二名/#181。Dino Sun/TRT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第三名/#77. 吳思斌/YC Racing車隊/林寶堅尼Huracán Super Trofeo EVO

Porsche 993 Carrera 2 變身 Autoart 993R


Porsche 993 Carrera 2 最近被改裝專家 Paul Stephens 出手將它變成 Autoart 993R,將這部車由引擎、底盤都重新進化。今次他們改裝這部車有一個原因,就係它是最後一代使用氣冷車款,加上它的外型特別,多年來深受車迷追捧。這部 933 經過全面翻新,重新設計的複合材料製成的前後保險桿,有 Carrera GT 造型大型進氣口,車尾雙出排氣喉、跑車 Diffuser,還有不能缺少的經典鴨尾。鋼製的車身部件都改成 Porsche Motorsport 所推出的鋁製部件,為車身重量進一步減低。輪圈就用了 996 GT3 RS 的原廠輪圈,車胎是 Pilot Sport。前座是 Recaro 桶形座椅,後方是防滾架,提升了安全性。後座的玻璃也輕量化,此外、很多電子設計都取消了,如電動天窗、手飾箱、音響、安全氣袋等等。

動力方面,它的 3.6 公升氣冷水平對向引擎提升至 3.8 公升,是借助 997 GT3 曲軸的能力帶來。其他部份如鍛造連桿、RSR 活塞、軸承、機油泵、Porsche Motorsport 訂製凸輪軸以及 Cargraphic 性能排氣管,將整個動力系統得以提升。原廠只有 268 匹馬力,改裝後達到 325 匹或者高功率的 355 匹馬力。扭力也推高至 360 牛頓米,也有 Wavetrack 限滑差速器及六速手排變速箱將它的實力完全發揮出來。

改裝團隊最後將這部車由 1,370 公斤瘦身到 1,220 公斤。重量之外,它的底盤還升級到新的五向 ACE 半主動可調避震器,至於制動系統,使用來自於 993 RS 的碟盤和卡鉗來提升煞車性能。

KIA Niro EV 香港一換一 $369,800 起


全新 KIA Niro EV SUV 今日正式在香港推出,新車擁有全新造型,獨特的虎鼻設計,充電位在鬼面罩中央。在全新車身線條配合下,風阻系數低至 0.29Cd,車尾迴力鏢尾燈也為它添加了不少運動感。

Niro EV 使用了第 3 代 K 平台,車長達到 4,420mm,軸距有 2,720mm,令到車廂空間更大更實用。車尾廂有 475 公升,翻平後座可達 1,392 公升。

新車使用了 64.6kWh 鋰電池,在 WLTP 試車模式下,可以行走 460 公里。只需 45 分鐘就可以由 0% 充電至 80%。車子最大馬力達 204 匹和 255 牛頓米扭力。

在政府電動車一換一計劃下,Niro EV 只需 $369,800 就可以入手。而 Deluxe 版本只需 $379,800,這麼細的差價,相信大家都會選擇後者吧。詳細試車報告,我們很快就會上線,請密切留意。

Kia EV6 電車韓潮登陸香港


就像流行曲有改編和原創一樣,電動車大至也有這兩種類,改編者,即是現有電油車款改出來,多數是將原本車款的鬼面罩封起、改改泵把、加些藍色邊和藍色標誌、換個低風阻輪圈之類,例如 Volvo XC40 Recharge、平治 EQA/EQB/EQC、Hyundai Kona EV、Kia Niro EV、寶馬 i4 和 iX3、VW e-Golf、MINI Electric、Lexus UX300e 等等,內外比較熟口熟面,也叫人較易接受;當你明白了以上的,應該知道什麼是原創電動車了,它的沒有歷史包袱,可以天馬行空地玩未來化設計,無論你喜歡與否,往往都有較為誇張、大膽、科幻的賣相,例如 Tesla、Polestar 2、Audi e-Tron GT、日產 Leaf、寶馬 i3 和 iX 這些。今次試駕的 Kia EV6 就是屬於這一類,車未推出,單看相片已經令人「嘩」起來。


Kia 電動車系第一部採用「EV 幾」這新命名方法和全新 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電動車專屬底盤的車系,可後驅也可雙摩打四驅,可變大縮小的模組式設計,方便日後配搭成房車、Crossover 混種車和 SUV。由它而起的「Movement that Inspires」(激勵的運動)電動化藍圖,Kia 計畫在 2026 年前會有 11 部電動車面世,當中7 部會採用這 E-GMP 底盤,4 部是由現有車系改出來;預計至 2030 年會有 40% 產品屬電動、插電式混能和油電混能種類。


像個高科技「門頂」的 EV6,其車身擁有高半級的 Coupe 式混種車身,是由 Kia 的韓國、德國和美國加州三個設計中心共同參與設計,以「Opposite United」(對比的溶合)為主題,集古典跑車、高科技和轎跑車元素於一。車子的長度和輪距與平治 EQB 和 Tesla Model Y 差不多,沒有 SUV 般高,比小形的 Niro 大部。車頭設計由 Kia 一向的「Tiger Nose」老虎鼻鬼面罩進化為「Digital Tiger Grille」數碼老虎樣。黑膠輪拱和泵把裝飾有一條條坑紋。由裙腳延伸出來的尾燈,比 Polestar 2 更有太空船推進器的感覺,遠看時像是蹺起的上唇,近距離觀看時所見到的細節,嚇得我們瞪大了眼,紅燈的部份由光條和一格格由小至大的紅格組成,下半部黃色指揮燈一粒一粒有「X」形立體圖案,是否由德國一方設計紅燈,美國一方設計黃燈,韓國一方設計霧燈便不得而知了。全車就是有點古怪、有點型格、有點令人不知所以,正如「Opposite United」的矛盾感覺,不過廣大車主偏偏喜愛它,大家都爭著想知道它何時推出、什麼價錢、何時有貨。


EV6 的車架含 75% 高拉力和超高拉力鋼,用前支柱、後五連杆懸掛。E-GMP 底盤車系中,EV6 會有稍硬的懸掛設定和稍粗的防傾杆來給予較穩定和跑格的操控性能。Integrated Drive Axle(IDA)「綜合式軀動軸」,將車輪「啤令」和橫軸合一以減輕重量。電池有 58kWh 和 77.4kWh 兩種容量。設有的 Vehicle-to-Load(V2L)功能,電池可對外提供高至 3.6kW 公率電能,例如可給手提電腦、電視、露營電器、電動工具或是另一部電動車充電。車系在香港有四驅的 GT-Line、後驅的 Deluxe 和測試的後驅基本 EV6 三個型號,「一換一」售價分別是 $498,800、$398,800 和 $348,800。GT-Line 採用 74kW(100 匹)頭摩打加 165kW(225 匹)後摩打,0-100km/h 加速需 5.2 秒,77.4 kWh 大電有 484km 續航力;168kW(229 匹)後驅摩打的 Deluxe 用 77.4kWh 大電,續航力最長,有 528km,0-100km/h 需 7.3 秒;圖中的基本 EV6,後驅摩打有 125kW(170 匹)輸出,58kWh 細電有三者最短的 394km 續航力,0-100km/h 也是最慢,需 8.5 秒。Kia 今年年尾在美國會推出一部有 576 匹的四驅 GT 型號,0-100km/h 僅需 3.5 秒,很勁。基本型號的主動安全系統有 FCA(Forward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前撞自動煞車、LKA (Lane Keeping Assist)偏航「嘟嘟」警示、LFA(Lane Following Assist)偏航扭軚輔助,兩部較高級的型號另有 BCA(Blind-Spot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RCCA(Rear Cross-Traffic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360 度泊車鏡頭。



集科幻和環保元素的車廂,EV6 有與平治和寶馬相似的闊屏幕錶板,Kia 與寶馬同稱為的「Curved Display」,儀錶和中央屏幕各是一 12.3 吋闊的顯示屏,儀錶那邊主要顯示車速、剩餘哩數和用電錶,中央部份可顯示哩數、胎壓、安全系統「車仔」、注意力提示這些,左右兩邊有兩條「隧道」形圖案隨 Eco、Normal、Sport 反應模式而變黑、灰、紅色,錶板顯示富科幻感;圖案顏色藍藍綠綠的中台屏幕那邊,有電存量、剩餘哩數、所說的 V2L 對外供電設定,也很漂亮。中台屏幕之下是獨立的輕觸式冷氣系統控制板,方便乘客直接按動,無需在大屏幕上「揀揀揀…撳撳撳…」才可改改溫度和風速之類。車廂物料如錶板台、地毯、「素」皮革椅套等採用循環塑膠製造,每部 EV6 大概等如回收了 111 個 500ml 膠樽。採用特輕椅架的前座,椅背較薄,給予後排更多空間。頭冚之下扮引擎的「EV」蓋內其實是一個 52 公升容量的儲物箱,有前摩打的四驅款則有 20 公升。 


EV6 的駕駛和乘坐感覺不錯,腳下一踩便隨即加速、又靜又順是意料中事,170 匹後驅的這部屬加速較慢,我們說過多次這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一般情況下有幾多駕駛者需要一部車有 3、4 秒的 0-100km/h 加速?從軚盤按鈕改變的反應系統,Eco、Normal 和 Sport 各有「踩油」反應分別。回收充電制動系統繼 Niro EV 和兩代 Soul EV 的經驗後,現有更線性和富溝通感的brake踏感覺;韓國電動車一向好用的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除之前有的「1、2、3」級反應外,新版本增設「None」、「i-Pedal」和「Auto」共 6 個模式,比平治的 5 個還多,左手「1…2…3」越拖越慢、右手「3…2…1」的用法一樣,轉至「None」時「收油」就會滑行,「i-Pedal」有最強拖慢反應,可玩單腳踏控制至拖停,「Auto」是自動控制,算是很好玩,其他電動車要從屏幕裡「揀揀…撳撳…」一輪之後,而且可能只有兩個模式給你選擇。Niro EV 也有的 VESS(Virtual Engine Sound System)虛擬引擎聲浪系統,為這部車添加玩意。這部車是我們試過之中最主動和積極扭軚的防偏航輔助,加上自動跟車的智能巡航系統,車子在快速公路上可長時間做到半自動駕駛,比已經很易用和很主動的 Volvo 和 Polestar 更易用和主動。EV6 車子重量不輕,有 1,875kg,所以它開起會有一份重量感,實屬正常。後排空間是中形混種車的寬躺,後排在B柱像豪華房車般有冷氣風口,後排椅背可獨立調校角度。入門款沒有天幕天窗,要高級型號才有。

電動車中,我們向來甚欣賞韓國無論是 Kia 或 Hyundai 的出品,在於它們有較相宜的售價,合理的性能,達標的續航力,易用的拖慢撥片控制,乘坐舒適,新的這部 EV6 也全是這樣,而且錶板顯示科幻,車廂舒服漂亮,還有那集韓、美、德設計師的獨特外形,我們表面喜歡,內裡讚賞。


與寶馬同稱為「Curved Display」的弧形屏幕錶板,儀錶和中央屏幕各是一 12.3 吋闊的顯示屏。


「隧道」形圖案隨 Eco、Normal、Sport 反應模式而變黑、灰、紅色,錶板顯示富科幻感。


儀錶中央部份可顯示哩數、胎壓、安全系統「車仔」、注意力提示。


軚盤撥片左手「1…2…3」越拖越慢、右手「3…2…1」的用法與 Niro EV 一樣。


新版本拖慢充電系統增設「None」滑行、「i-Pedal」單踏控制和「Auto」自動共 6 個模式,比平治的 5 個還多。


像個高科技「門頂」的 EV6,長度和輪距與平治 EQB 和 Tesla Model Y 差不多,沒有 SUV 般高。


紅燈由光條和一格格由小至大的紅格組成,指揮燈一粒一粒有「X」形立體圖案,比 Polestar 2 更有飛船推進器感覺。


一向的「Tiger Nose」老虎鼻鬼面罩現進化為「Digital Tiger Grille」數碼老虎樣。


中台下有獨立的輕觸式冷氣系統控制板,方便直接按動;58kWh 細電有 394km 續航力。


對外供電 V2L 功能,可給手提電腦、電視、露營電器、電動工具或是另一部電動車充電。


錶板台、地毯、「素」皮革椅套等物料採用循環塑膠製造,每部 EV6 大概等如回收了 111 個 500ml 膠樽。


超主動和積極扭軚的防偏航輔助加上智能巡航系統,車子在快速公路上可長時間做到半自動駕駛。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後置 AC 同步電摩打
電池容量:58.0 kWh
最大馬力:170 匹
最大扭力:350 牛頓米
續航距離:394 公里
體積:4,680 X 1,880 X 1,550mm
重量:1,87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05,420(「一換一」計劃:$348,800)
網址:http://www.kia.com.hk
查詢:2760 9933(Kia Motors(Hong Kong)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BMW XM 預告今年底現身


BMW 在上年 12 月發表 XM 概念車後,如今,加拿大 BMW 在 Twitter 上預告這輛最強PHEV量產車最快將會今年底正式發表。雖然在預告片上沒有看到XM的真面目,只有被白布遮蓋,但從車身輪廓看來,估計將概念車的外觀相差不遠。暫時所知,XM 將會是 X 車系強車款,亦是 BMW 首次出現 PHEV 動力系統,採用 4.4 公升 V8 渦輪引擎,配合電動系統可輸出高達 650 匹馬力及 81.6kgm 扭力。

文:Issac.C

Volkswagen Tiguan Allspace 七座 $329,800 起開賣

VOLKSWAGEN TIGUAN_ALLSPACE


Tiguan Allspace自2017年首次推出市場後至2021年11月底,於全球總銷量超過一百七十萬部,可見市場對於7座SUV車型需求強大,而全新Tiguan Allspace 亦令整個品牌於產品系列上全方位滿足不同車主及用家需求,特別針對多人家庭或喜愛戶外活動的年青人,不論與家人外出或與摯友們上山下海、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Tiguan Allspace 都是車主們的最佳伙伴。

全新 Tiguan Allspace 從車頭獨特的鬼面罩設計以至標誌性的頭燈組合,均呈現出強烈的設計風格,全新設計之頭燈更升級為IQ.LIGHT智能燈組,有效提升駕駛安全與舒適性,夜間行車時更奪目耀眼。


全新Tiguan Allspace標準配備全景式天窗,帶來寬敞的視覺空間。全景式天窗幾乎覆蓋住整個車頂表面,甚至為後排乘客提供了能觀看天色的視野。當把h第二及第三排座位都折疊起來時,全新Tiguan Allspace 最多可提供高達1,775升容量;電子尾門更設有Easy Open 腳踢開關功能,方便用家存取行李或大型物件。



全新Tiguan Allspace 搭配 1.5 公升四氣缸直噴渦輪增壓 TSI EVO 引擎,提供最高 150 匹馬力,扭力輸出達 250Nm(於 1,500 pm 全數釋放),更內置主動式氣缸休止管理系統(Active Cylinder Technology, ACT),引擎處於低轉速、低輸出的狀態,可以自動暫停其中兩個汽缸的運作以節省燃油,盡顯其靈活多變的個性。



升級數碼化亦是全新Tiguan Allspace重點特色,配以10.25吋數碼化儀錶板、9.2吋觸控式娛樂系統更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及觸控式三區恆溫冷氣系統,令操控更為方便及得心應手。

車廂內以簡約的線條、高品質的飾件和寬敞的佈局,在全新Tiguan Allspace車廂中不僅可以看到寬敞的空間,還可以感受其中。車內配備多達30種氣氛燈、雙電動調校皮前座連記憶及冷暖功能*、360度全方位鏡頭*及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等豐富設備。

Tiguan Allspace Life: $329,800
Tiguan Allspace Elegance: $369,800

Volkswagen 九龍灣旗艦陳列室
地址: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G27
服務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8時(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銷售服務熱線:3698 9888

*只限Elegance型號。

奧迪賽車隊劍指國內兩大頂級賽事


中國超級跑車錦標賽(China GT)衛冕冠軍、國內傳奇職業車手程叢夫再度攜手一汽奧迪賽車隊,共同開啟 China GT 新賽季的衛冕之旅。此外,程叢夫還將代表車隊參與共計四回合的中國汽車耐力錦標賽(CEC)Pro-Am 組別的競逐。與他搭檔駕駛第二代奧迪 R8 LMS GT3 賽車的隊友是知名個人車手謝安,後者是公認國內迅速崛起且極具天賦的個人車手之一。

“一汽奧迪賽車隊是奧迪品牌‘天性使燃’精神的絕佳例證,”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一汽奧迪賽車隊曾于2021賽季加冕 China GT 年度車隊總冠軍,我們非常高興看到車隊在新賽季拓展征戰領域,加入到區域頂尖的耐力賽競逐。一系列賽車運動項目也與一汽奧迪在中國市場展開的針對奧迪 R 和 RS 性能車型的客戶活動形成絕佳合力。”

BMW Neue Klasse 全新平台作品將是電動四門房車與運動化SAV


雖然大家都知道房車銷售一直下跌,大家都轉投揭背車、SUV 這類車款,不過德國品牌一直沒有對房車放棄,以 BMW 為例,他們最新的 Neue Klasse 電動車平台,將會推出動車和 SAV 運動化休旅車。第一款將是 3 系級數的秀車,有機會是四門房車。同時,BMW 當然會推出 SAV 滿足廣大車主需求。

BMW 總裁 Oliver Zipse 對全面放棄引擎汽車其實仍有保留態度,不過多個國家準備想向電動車,城市內零排放作目標,各大車廠唯有跟從。2025 年開始,這個平台將為 BMW 跨出一大步,暫時他們希望 Neue Klasse 可以佔銷售的一半。

此外,各大汽車廠受到供應鏈影響,出貨量都有影響,不過 BMW 在上半年稅前利潤率仍達到24.5%。在第二季度,總收入就增長達到 21.6%。相信各車廠應該已經找到解決方案,即使車子生產可能受到一點影響,不過在不同環節作出微調和轉變,例如設計、功能、部件採購等,車廠仍能找到利潤,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