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 C
Hong Kong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62

奧迪於 2026 年參加一級方程式賽事


奧迪決意加入一級方程式,是賽車運動裡最高階的項目。按照目前計劃,奧迪將於2026年,會以一台特別開發的動力系統,進軍FIA 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這項計劃會由座落於Ingolstadt附近的Neuburg Auto Sport廠房負責。是十多年以來首次在德國境內製造一級方程式動力系統。

奧迪在Spa-Francorchamps舉行的比利時一級方程式分站賽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了將會參予一級方程式賽事。發佈會上,奧迪AG的管理委員會主席Markus Duesmann,聯同技術開發管理委員會成員Oliver Hoffmann,以及一級方程式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fano Domenicali 、國際汽車聯合會(FIA)Mohammed ben Sulayem回答大家問題。


Markus Duesmann表示:「 賽車運動與奧迪的DNA是不可以分離的,一級方程式可以說是我們品牌的全球性舞台,也是極具挑戰性的發展實驗室。高性能與競賽的融合始終是我們汽車工業創新和技術轉移的驅動力。在這個新規則之下,正是奧迪參加賽事的最佳時機。畢竟,一級方程式和奧迪同樣都追求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參予全球最受歡迎的賽事,最關鍵之處是對於持續性及成本效益的計劃落實。2026年賽會將會開始執行新規則,重點在於賽車更趨電氣化及在能源方面必須要有持續性。除了車隊現時的成本限制外,2023年還會加入動力系統製造商的成本限制。除此之外,一級方程式更設定了目標,要在2023年成為碳中和系列賽事。


技術開發委員會成員 Oliver Hoffmann 表示:「可以肯定在重要技術層面上,2026年將會有一系列的持續式發展。當大家談論新一代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時候,一級方程式正處於轉型階段,奧迪希望能夠參予盛事,我們的一級方程式項目與奧迪AG之間的緊密合作,將會出現嶄新的協同效應。」

從 2026 年起,由電動馬達、電池、控制電子組件與內燃引擎組成的動力裝置力量輸出,與今天的一級方程式驅動系統比較,將會有更驚人的升幅。那個時候,電動馬達的輸出會與功率約為 400 kW (544 hp)的內燃引擎相當接近。而高效能的 1.6 升渦輪增壓引擎使用先進的可持續燃料——正是吸引奧迪參予這個項目的先決條件。


全球認可、追求激情和先進技術的匯集——正正就是一級方程式能夠符合奧迪的切實要求。整個系列賽事會在奧迪品牌發售的所有市場舉行。 作為全球最受注目要求最嚴格的電動車賽事,汽車製造商們當然希望可以參予其中。奧迪的參予無疑就是一次嚴正的挑戰,在充滿競爭性的賽事裡向眾人證明奧迪Vorsprung durch Technik「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理念。

一級方程式這項全球性的賽車運動,絕對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體育賽事。 2021 年,就有超過 15 億電視觀眾觀賞了有關賽事。 一級方程式在中國和美國等主要市場極受歡迎,歡迎程度更不斷攀升,當中更包括了年輕的目標群眾。 在社交媒體裡,一級方程式賽車是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裡,擁有最高的增長率。


新的動力系統將於由距離Audi AG總部不遠,位於多瑙河畔Neuburg最先進的Audi Sport負責製造。負責籌劃是次奧迪參予F1賽事的靈魂人物、Audi Sport的董事總經理Julius Seebach表示:「對於一級方程式動力系統的開發和製造,我們將透過Audi Sport技術人員擁有的專業知識,並繼續投資我們的賽車運動中心,以及聘請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士來達成目標。

目前在 Neuburg 已備有適當的測試台給F1 引擎、電動馬達及電池進行測試。至於額外的需要,例如人手安排、廠房建築及部分技術系統會於今年年底前全部到位。Audi Sport最近更額外成立了一家獨立子公司,主力負責動力系統發展。負責掌管新公司的是Adam Baker,現時擔任集團一級方程式項目的首席執行官。這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曾在賽車運動的製造商和車隊擔任過各種高級職位。 2021 年加入奧迪之前,在國際汽聯盟(FIA)工作了三年。

奧迪將於今年年底之前正式宣布,2026 年到底跟那一隊車隊攜手合作。

往後時間,Audi Sport將會全力發展F1項目,LMDh 計劃會被暫時停止。賽車部門最近亦暫停了耐力賽的賽車的開發。除了客戶賽車,Audi Sport還將繼續派出RS-Q e-tron參予達喀爾拉力賽,奧迪目標是要在沙漠賽事裡取得全面勝利。

不論是世界拉力錦標賽、世界跑車錦標賽、美國賽車運動、德國房車賽(DTM)、勒芒還是電動方程式 – 奧迪運動在不同類別的賽事裡都確立了標準,先後取得美滿成績。Julius Seebach說:「一級方程式賽事將會成為奧迪賽車運動歷史上的下一個更重要的里程碑。」

Rolf Michl 接替 Julius Seebach
奧迪正式進入一級方程式賽事,意味著其賽車運動重組亦已完成,也標誌著奧迪運動有限公司(Audi Sport GmbH)已進入完全獨立成熟階段。 董事總經理 Julius Seebach 功成身退,將於 2022 年 9 月 1 日加入 AUDI AG,負責新業務新技術的開發,並直接向執行委員會匯報。

Hoffmann 作為執行委員會成員兼任奧迪運動有限公司(Audi Sport GmbH )顧問委員會主席,對於Seebach 的表現作出由衷的感謝:「Julius 富有策略和遠見、行動迅速,對於任何挑戰都能夠迎刃而解。” 在他的領導下,隨著 RS 車系創新的攻勢,銷量翻了一倍,與此同時,全電動 RS e-tron GT亦成功推向市場。奧迪運動有限公司(Audi Sport GmbH)再一次取得創紀錄的銷售和盈利成績。

2020年,Julius Seebach同時肩負奧迪賽車運動的重任,並為未來改變做好準備。在他的領導下,奧迪歷史上最複雜的賽車,用以參加達喀爾拉力賽的 RS Q e-tron,能夠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完成開發。繼 1 月份在達喀爾拉力賽上首次亮相隨即獲得四個賽段冠軍後, RS Q e-tron 更於 3 月份在阿布扎比取得了首次全面勝利,這是沙漠拉力賽首次由電動車獲得的勝利。加入一級方程式賽事稱得上對於Julius這分重任的一個最佳句號。

從 9 月 1 日開始, Rolf Michl 正式接替Seebach,Rolf Michl自 2 月起已出任Audi Sport首席營運官。他將與 Sebastian Grams 博士一起組成奧迪運動有限公司(Audi Sport GmbH)的管理委員會。Michl擁有工商管理學位,是Audi Sport家族的長期伙伴。先後在 AUDI AG 和 Audi Sport 擔任多個營銷職位後, 2016 年接任 RS Models 產品營銷主管一職。其後更加入 Abt Sportsline 擔任車輛定制總監, 2019 年,他返回 Audi Sport GmbH 出任銷售/營銷主管. 這段期間,Michl替公司的製作目標及銷售成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Hoffmann指出,“Rolf是一位名符其實的領導者,他引入了賽車運動和汽車量產所需的經驗。”除了營銷外,Michl亦曾經負責設計和製作2014 年的Audi Sport TT Cup。

Tesla FSD 又加價!幫手試 Beta 還要付錢


Tesla ECO Elon Musk 最近又在 Twitter 公開公司新狀況,就是 FSD Beta 推出 10.69.2 之後,就會在 9 月 5 日起加價。這個自動輔導駕駛系統未是正式版,車主可以加入 Beta 試用,從來協助 Tesla 擁有更多數據。不過這個 Beta 不是免費,現時需要 12,000 美元,之後會加價到 15,000 美元。其實 FSD 今年已經是第二次加價,高達 50%。如果不想一次付費,可以選擇 199 月費訂購使用。FSD 暫時只有在美國、加拿大可以使用。由於是 Beta 版本,它仍有很多問題,因此美國有不少人、團體要求阻止擁有 FSD 的 Tesla 在路上行走。

BMW iX3 M Sport Edition「i」上電動 X3


寶馬由 3 系升高而來的 SAV X3,它的電動車版本有今次試駕的 iX3,iX3 不同 4 系 Gran Coupe 的電動版 i4,它有後驅「40」、四驅「50」型號,iX3 暫時就只有一款後摩打後驅、而且天生是 M Sport Edition 的版本,車子原價 $699,900,「一換一」需 $509,900。


經過小改的 iX3,外形與我們今年 4 月測試的小改 X3 一樣,全新的車頭設計有改得較闊的鬼面罩,面罩有啞銀色電鍍框,「人中」地方因設有安全系統的感應器,所以令兩幅面罩合為一塊,新頭燈比之前扁 10mm,新的尾燈有黑色「眼線」外框包圍著凸出的紅和黃燈燈條;本身已屬 M Sport Edition 款的泵把,頭有尖銳的「《》」形下風口和左右「L」形 Air Curtain 入風口,沒有泵把霧燈,後有左右垂直假風口、隆起的黑膠裝飾,門下有較拱的同色裙腳;電動版本不同的地方,自然有封閉的面罩,尾泵把沒有尾喉的地方變了兩塊膠片,車身標誌有藍色線框,亦一如所說,車尾找不到「40」、「50」的型號名牌,就只有「iX3」字,車子其實可以有泵把和面罩的藍線裝飾,不過採用 High-gloss Shadowline 裝飾的這部全用上亮黑色飾件,外觀其實與一部 M Sport Edition 的 X3 相差不大;另車子原廠標準採用 19 吋低風阻輪圈,所見的乃 20 吋 M 款是香港的標準裝置。 


與小改 X3 一樣的車廂,電動版本同樣有「括弧」形圖案儀錶、12.5 吋中台屏幕、六角形冷氣控制板、銀色框冷氣風口、從錶板和門壁罅隙有光條發光的 Ambient Light 氣氛燈光、40:20:40 後排椅背、中橋後排冷氣風口和控制板和兩個 USB 插頭、天幕式天窗、天窗電動捲簾;環保主題的地方與 i4 一樣有波棍和軚盤標誌藍邊、藍色著車制。地台下的電池組對乘坐空間沒有影響,就是與電油 X3 一樣。M Sport Package 包含有深灰色天花、M 款軚盤、腳踏、「M」字門檻片,有格仔紋的 Aluminum Rhombicle 深灰色鋁質錶板飾件是新出的,有厚墊的 Sport 款前座已屬原裝配置。安全和輔助系統同有懂睇車、睇人、睇單車的前方撞車警示和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 離線警示、盲點有車警示、懂自動煞車但不懂跟車的定速巡航,Parking Assistant 自動泊車系統,司機只需打燈搵位,系統自動入波、扭軚、踩「油」和制動。


後摩打驅動的 iX3 其實沒有越野功能,亦無「xDrive」X3 有的 HDC(Hill Descent Control)夾 Brake 落山控制,屏幕沒有「xView」越野羅盤顯示,只可當高身後驅房車看待。置於特有的後副車架上的摩打,有 286 匹 / 400 牛頓米輸出,電池毛容量有 80.7kWh,可用容量 73.8kWh,續航力高至 460km。車子在隨踩隨扭的電動式反應下,0-100km/h 加速需 6.8 秒,極速受限於 180km/h,屬加速不算很快的那種。有 Eco、Sport 和 Comfort 模式的 Drive Mode 反應系統,進入 Sport Individual 內另可自選軚盤重量和「踩油」反應,Eco Pro Individual 內可自定軚盤重量和冷氣量,車子標準採用 Adaptive 電子控制吸震器,隨 Comfort 和 Sport 模式有軟硬分別,但不能在 Individual 內自改。儀錶圖案跟 Drive Modes 變藍、紅、白色,沒有變大縮小這樣;中台屏幕較靚的顯示,在「Driving information」內有「Journey Data」反應模式用量分佈、馬力/扭力輸出、加速/踩 Brake 駕駛態度、電力流程,全是實際作用不大、但又頗漂亮的顯示。   


iX3 的重量有 2,255kg,比 X3 xDrive 30i(1,885 kg)重多 370kg,感覺較為沉重是一定會有,不過這部車在 X3「底子」之下,行車感覺同樣有高度隔音、隔震水準,沒有了引擎和波箱的震動和雜音下,行車是十分順滑、 更加舒適。寶馬一直標榜其電動車的穩定和循跡系統與摩打管理電腦綜合一起,可省卻電油車 DSC 系統要經過的電路,縮減反應時間,這次我們在雨天測試能較清楚感受到其功效,在彎道上「踩油」,電油車在穩定系統的「zzz… zzz… zzz…」之下輪胎仍有少少空轉,要等它反應,電動的 iX3 能續一續少的即時給你「cut 電」,空轉極少,矯正反應確實更快,就像將車鎖上般 keep 著幫你轉彎。駕駛電車不能不玩的拖慢充電控制,iX3 與 i4 一樣,D 波有 High、Moderate、Low 強中弱三段和 Adaptive 自動,但要從屏幕內揀選,沒有軚盤撥片的方便,撥向 B 波有 High 最大拖慢,可玩單腳踏控制,上次開 i4 我們將D波設定為 Low 最少拖慢,然後來回用 D 和 B 波控制車速,今次我們較多用 D 波 Adaptive,試駕時覺得系統頗是懂得因應車前情況而自動改變拖慢度,有 6、7 成時間做到我們想要的反應,確實不錯。


iX3 天生是 M Sport Edition 版本,即沒有普通泵把的模樣。


與小改 X3 一樣的車廂,電動版本同樣有「括弧」形圖案儀錶、12.5 吋中台屏幕、六角形冷氣控制板、銀色框冷氣風口這些。


車子在隨踩隨扭的電動式反應下,0-100km/h 加速需 6.8 秒,屬加速不算很快的那種。


儀錶圖案跟 Drive Modes 的 Eco、Sport 和 Comfort 模式變藍、紅、白色,不能變大縮小。


電池毛容量有 80.7kWh,可用容量 73.8kWh,續航力高至 460km。


安全系統有前方撞車警示和自動煞車、Lane Departure Warning 離線警示、盲點有車警示。


進入 Sport Individual 內可自選軚盤重量和「踩油」反應,但不能調校 Adaptive 電子吸震器的軟硬。


有厚墊的 Sport 款前座已屬原裝配置;扣除引擎和波箱僅餘的震動和雜音,行車感覺就是滑上加滑,更加舒適。


車內的「環保」裝飾與 i4 一樣有波棍和軚盤標誌藍邊、藍色著車制。


D 波有 High、Moderate、Low 強中弱三段拖慢反應和 Adaptive 自動,但要從屏幕內揀選,沒有軚盤撥片的方便。


中台屏幕內的「Driving information」顯示實際作用不大、但又頗為漂亮。 


後摩打後輪驅動的 iX3,前後重量分佈是 43:57;重量比 X3 xDrive 30i 多 370kg,感覺正常地較為沉重和拋浮。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後置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73.8kWh
最大馬力:286 匹
最大扭力:40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60km(WLTP)
體積:4,734 X 1,891 X 1,668mm
重量:2,25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699,900 起(「一換一」計劃:$509,900)
網址:http://www.bmwhk.comk
查詢:3129 9000(BMW Concessionaires(HK)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北美汽車市場豪華品牌忠誠度大執位


買車除了性能、外型,很多人都會考慮品牌。北美最近有一個汽車品牌忠誠度調查,德國三大品牌 Audi BMW Mercedes-Benz 都不在頭三位。Porsche 更是在尾二位置,相當嚇人。網路市調公司《Visual Capitalist》針對了 2022 年北美汽車市場作出了調查,2015 年才成立的 Hyundai Genesis 有 8.5% 成長,而 Tesla 和 Maserati 就有 4% 成長。而香港人喜愛品牌方面,Mercedes-Benz 在北美衰退了 7%、Audi 7.3%、BMW 是 2.3%。

其實近年汽車業受到晶片和原料影響,汽車製造時間表拖慢起來。可是汽車對很多人來說是必需要品,沒有車就不能出門。向來是有一定出貨量的 BBA 三大德國大廠,在貨源不足下滿足不到市場需要,車主們只好嘗試其他品牌,加上絕大部份汽車都有一定質素,令到這班人感受到其他品牌的質素,從而改變它們對心儀品牌的忠誠度。

賓利 Flying Spur Mulliner 全新推出炫黑套件


曾於 2021 年在美國加州蒙特雷汽車周亮相的賓利 Flying Spur Mulliner 堪稱飛馳車系的巔峰之作,車型將當代工藝與奢華格調相融,成就非凡的和諧之感。炫黑套件(Blackline Specification)率先被應用於歐陸GT穆萊納版,並收穫極大的市場青睞,近 20% 客戶訂購歐陸 GT 穆萊納版時會選配炫黑套件,品牌由此將炫黑套件引入賓利飛馳穆萊納版,以期延續此前的成功。目前,所有穆萊納車型的亮面鍍鉻飾件均替代以更具現代美學風範的外觀飾件。引入帶有自正式徽標的22英寸穆萊納專屬輪轂,可選V6插電混動系統和V8發動機兩種動力配置。

Subaru 大改款 Impreza 年底現身


Subaru 預計在今年底將會推出第六世代 Impreza,採用第二代 SGP 平台打造,車身抗扭性更強及更寧靜行車環境。車廂將會跟進最新 WRX 的布局,換上 11.6 吋直立式觸控螢幕。動力系統則有機會新增 1.5 公升水平對向引擎,預計輸出 155 匹馬力及 24.5gm 扭力。雖然暫時相關資料並不多,但隨時大改款日期越來越近,官方在近期將會陸續釋出更多資料。

日本傳媒《BestCar》就繪製了預想圖,整體感覺有侵略感,希望量產車也能有相似的外觀設計。

文:Issac.C
圖:BestCar

Porsche 911 GT3 RS 美國限定推出 Tribute to Carrera RS Package


Porsche 911 GT3 RS 絕對是一部外型、性能都有標誌性的高性行能跑車。美國最近為它推出了一部 Tribute to Carrera RS Package 特別版,可惜的是「美國限定」。美國北美 Porsche CEO Kjell Gruner 說 911 算是這部車第二個家,我們的市場對它的需求非常高,所以特別要慶祝 911 Carrera RS 2.7 五十周年,推出今次的特別版。新車將會使用 Pure White 和 Python Green 為主要色調,直接向同款經典車致敬。

動力方面,其實沒有改變,都是使用 4.0 公升自然吸氣引擎,透過更換全新凸輪軸並對凸輪進行修改後令馬力提升至 525 匹,配合七速 PDK 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靜止加速到 100km/h 只要 3.2 秒。雖然這部車已經在加州公開展示,但是未有售價和是否限量,不過也不會賣得便宜吧。

理大設計宣布成立未來關愛移動研究中心及提供合作機會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理大設計)宣布成立《未來關愛移動研究中心》(中心)。該中心最近獲得大學研究基金的750萬元競爭性撥款,理大設計學院和合作機構同時提供配對資金。該中心代表了一個跨學科、前瞻的STEAM(STEM+藝術與設計)和創新設計方法的願景,專注於各種移動場景下的生活、關懷和福祉。


中心總監王佳教授表示,他的研究團隊決心應對現實世界中的棘手問題,例如未來的關愛運輸、通行用戶體驗、個人訊息在出行中的溝通和整合、汽車網絡安全、智慧城市流動性和宜居性、新興運輸模式中的用戶體驗(如多功能和隨需運輸)以及使用互聯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福祉。

該中心將針對創新移動對經濟、社會、健康和福祉的潛在好處,以進行高影響力的研究。它將提供一個獨特的平台,成就有效用、簡便和前衛的創新設計方案。

除了專業的技術知識外,該平台還會特別專注終端用戶不斷變化的和未滿足的需求,從關懷和移動力的角度,為未來在該領域的研究員、設計師和創新者帶來裨益。

Toyota 北美高層表示 Hybrid 仍是主力商品


不同國家都為電動車將來打開綠燈,而且還對燃油車提出了死期,令到準備買新車的車主們都更有動力去提早購買電動車,即使電動車仍有很多不足,例如續航力、充電站基建等等,他們都在這一兩年已經購入電動車,預早習慣使用電動車。可是,北美 Toyota 銷售執行副總裁 Jack Hollis 表示,現時全面推動電動車仍是過早,Hybrid 在近期的日子,Hybrid 仍是市場上的主力商品。雖然電動車的消息、和新車推出都被大家炒得熱哄哄,但是它的售價高昂,和回本期未必是預期那麼早,對消費者其實是一種負擔。

由於早期電動車有政府支助、補貼,令到不少人因此而買入電動車,不過當這些熱潮之後, Hybrid 的價格反而比電動車吸引,而且不用擔心續航問題,而且 Hybrid 汽車的碳排量一樣很低。

Toyota 目前使用的 Hybrid 已經是第四代,2023 年會有第五代推出。前者的 PHEV Prius 已經可以做到 109.0km/L,電池可以提供 64 公里純電行走,車速最高達到 135km/h,所以足夠絕大部份人仕日常使用。

Jack Hollis 雖然不看好電動車的普及,不過 Toyota 都已經積極開發電動車,而 2035 年 Lexus 更加會全電車型號。

筆者相信在未來這十數年仍有很多變數,不同的動力系列都機會出現,例如氫氣動力、環保再生燃油等等。電車的充電發展能否有突破像入油一樣快速和簡單?將是它絕對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林寶堅尼 Urus Performante 外場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推出Urus Performante,以非凡設計提升了超級SUV的運動性與性能指標,體現出這款全新Urus在公路、賽道和非一般的路面上的強大實力。 Urus Performante一經問世便以強勁風格樹立了全新標準,其超級跑車工程技術彰顯無遺。

林寶堅尼Urus Performante在正式亮相前已在派克峰國際爬山賽(Pikes Peak International Hill Climb)的賽道上創下量產SUV類別的全新紀錄,越過位於海拔高度4,302米的終點線,全程僅用時10分32秒064,打破了2018年的10分49秒902紀錄。


「林寶堅尼極具開創性的超級SUV擁有超凡性能和獨特外觀,而Urus Performante將這些特徵提升至全新水平,在保留奢華多功能性的同時,亦提供了擁有強大吸引力的駕駛體驗。不只是在公路上,該車型在任何環境下均能憑藉搶眼的出眾設計獨樹一幟,這款本就卓爾不凡的車型在駕控層面再次樹立了新指標。」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主席兼首席執行官Stephan Winkelmann表示。 「Urus車型在發布之時便確立了全新標準,將林寶堅尼的設計基因與技術實力完美結合,為新時代呈現了世界首款超級SUV。而現在,Urus Performante又將SUV領域的指標進一步提升。」

Urus Performante用上全新鋼製彈簧將其底盤降低了 20 mm,輪距加寬了 16 mm。更寬的碳纖維輪拱可與全新23”或鍛造的22”輕量化輪轂組合,並搭配鈦合金螺栓與特別打造的派拉利(Pirelli)輪胎。

在輪廓上,Urus Performante的低趴姿態因其突出的前部、尾翼和後包圍而更加明顯,車身長度增加了25mm。得益於高性能導向的設計,該車型的尾部同樣極具辨識度。帶有碳纖維立板的後擾流板靈感來自Aventador SVJ,有利於增加下壓力。


內飾部分,駕駛艙的標準配置為黑色(Nero Cosmus)Alcantara材質,並搭配可選裝的全新六邊形座椅縫線設計、Performante獨特元素內飾和包括真皮內飾的更多選項。專屬顏色和內飾選項包括在車門、車頂內飾板、座椅靠背和後面板上延展應用Performante獨特元素,以及Ad Personam高級個性化定制選項包括啞光碳纖維內飾細節、紅色門把手和帶Ad Personam標誌的定制踏板等。黑色Alcantara或真皮材質軚盤採用啞光黑色元素和黑色陽極氧化鋁裝飾。通過選配Dark Package套件,啞光黑色可以擴展至其它內飾細節,包括Urus中央“TAMBURO”控制桿-含啟動/停止按鈕和駕駛模式選擇器等控制裝置。 Urus Performante採用專屬設計的全新HMI圖示,在中控屏和橫跨整個主顯示屏的大弧形界面上均有應用。

Urus Performante能夠輸出666匹馬力的強勁動力,車身重量減輕了47kg,其重量馬力比達到3.23kg/CV,是同類中最佳。該車型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僅需3.3秒,而100km/h到靜止的製動距離為32.9m。 Urus Performante在2,300-4,500rpm的轉速範圍內可達到850Nm的峰值扭力,其爆炸性的直線性能還包括306km/h的最高時速,並與車型卓越的反應能力、操控性和穩定性相匹配。空氣動力學效能同樣得到進一步優化,整體下壓力增加了8%。有賴於全新差速器,優化後的扭力分配比在行駛時從3.16提高至3.4,在駕駛時從3.02提高至3.33。

全新Urus使用的派拉利P Zero輪胎(尺寸為285/40 R22和325/35 R22)是Urus派拉利P Zero Trofeo R的進階產品。該特定半熱熔胎由派拉利和林寶堅尼聯合打造,為滿足SUV的特性而首次開發。這是一款用途更加廣泛的輪胎,在環境溫度較高的干燥瀝青路面和溫度較低的潮濕地面上均有超凡表現。


在各種駕駛環境下,Urus Performante駕駛者均能通過重新設計的駕駛模式選取最佳設置:在STRADA(道路)模式下,Urus以平穩減震提供舒適且奢華的駕乘體驗;在SPORT(運動)模式下,駕駛者將體驗到更敏捷的油門響應,後輪轉向在低速行駛時更加靈敏,在高速行駛時更加穩定,同時提供轉向過度的駕駛樂趣和更快換擋——更具運動感的底盤設置涵蓋了全新且硬度更強的鋼製彈簧和特定減震調校,最大程度地提高的反應令駕駛者充分感受極致駕駛樂趣。

在CORSA(賽道)模式下,Urus Performante的賽車特質以無與倫比的操控性得到釋放:車型具有高速行駛穩定性,以及由主動防側傾系統和最大程度減震支持的平穩過彎實力,而運動排氣又時刻提醒著車內外的人們——這是一款傳承超級跑車基因的林寶堅尼車型。

除了標準的駕駛模式外,Urus Performante還增加了全新RALLY(拉力)模式。在泥濘路面上,該模式將這款超級SUV極富樂趣的運動性提升至令人震撼的新領域。得益於針對鋼製彈簧在崎嶇路面或更極端地形上而優化的防側傾和減震系統,車型的轉向過度特性進一步強化,將超級 SUV的性能表現提升至全新水平。

林寶堅尼Urus Performante香港公佈零售價和交付時間待定。

Koenigsegg CC850 盛大亮相蒙特雷汽車周


二十年前,科尼賽克推出了首款量產車型CC8S,定義全新跑車類別“兆瓦級頂級跑車”。 昨天,為了慶祝CC8S 問世20周年,科尼賽克CC850在匯聚媒體、客戶以及行業權威的盛事圓石灘汽車節中首次亮相。

CC850是對科尼賽克CC8S的現代化而重新構想,承載了科尼賽克品牌的雙重紀念意義,既致敬擁有20年歷史的CC8S,同時慶祝品牌創始人Christian Von Koenigssegg的50歲生日。 因此,CC850將限量生產50台。

「CC850是對科尼賽克歷史上最有意義車型的致敬」科尼賽克創始人Christian von Koenigsegg表示:「CC8S的大獲成功讓品牌一舉成名,在我50歲生日的時候慶祝車型問世20 周年,無疑是最佳的時機,通過發佈CC850回歸品牌本源。 」

CC850 不僅追求純粹極致的性能,而是追求終極的駕駛樂趣而生, 成為科尼賽克最頂尖的車型。外觀上靈感源自CC8S,但 CC850 的動力傳動系統、引擎和功能絕對超越時代步伐。

CC850配備了科尼賽克自行研發和製造的雙渦輪增壓5.0升V8引擎。就像 Jesko車型一樣,此V8引擎不含飛輪組件,擁有反應速度最快、轉速最快的引擎。其引擎加速反應和聽覺強烈感受,實力確實超凡脫俗,無與倫比。

超凡性能 — CC850配備了雙渦輪增壓5.0升V8引擎,使用汽油燃料時可輸出1,185匹馬力或是使用E85燃料時可輸出1,385匹馬力,扭矩1,385牛· 米(1,020英尺-磅)。

就像 2014 年發布的標誌性 ONE:1 車型般,CC850 也實現了 1:1 的功率重量比,1,385 匹馬力和 1,385 公斤(淨車重量)。

革命性的創新將科尼賽克CC850成為與眾不同並以駕駛者為中心。憑藉世界首創的新型齒合換擋系統(ESS), ESS 可根據駕駛模式改變傳動比,按照路面或賽道狀況切換不同的駕駛體驗。但要發揮最高性能ESS不能獨立設定的。

建基於光速傳動系統 (LST) 的ESS與離合器踏板配對,具有高度靈敏、多比率、6速手動波箱,同時亦能夠以自動換擋方式運作, 可實現 9 速超快、平穩換擋自動設置。駕駛者可選用高度靈敏的手動波箱或更悠閒的自動換擋系統自由切換駕駛模式。為CC850定立新篇章。


開放式 ESS 波箱桿是真正的機械藝術作品,讓人聯想起瑞士計時腕錶的精心傑作。該結構絕對是一個美觀且具功能性的組件,使ESS成為有史以來最引人注目的結構之一。其手動波箱桿上更就像CC8S 般帶有瑞典國旗,細節盡顯。

車身外觀蘊含著北歐時尚的科尼賽克設計理念、電話撥號盤式的輪轂和三重車尾燈,以上的設計靈感均源於最早期的科尼賽克車型。
內飾沿襲了 CC8S 的對稱簡約設計。對稱的美學使左軚及右軚版本的坐駕更為實用。圓形軚盤、帶有外露機械部件的開放式波箱桿以及模擬計時組展示了支撐 CC850 的精密工作。


當然,作為科尼賽克其中一個成員,CC850 具有標誌性的可拆式硬頂、同步旋翼門系統、Autoskin 功能以及可使用再生燃料。

CC8S自問世後受到各界的高度關注。它不僅瞬間打破了不同記錄並屢獲獎項,而且領先業界為汽車行業樹立全新的指標,並將科尼賽克 – 一個鮮為人知的品牌,成為極級跑車的瑞典代表–在國際車壇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CC850 不單是為了打破 Jesko 的賽道記錄或突破最高速度而設計的,更是為了追求極致的性能同時令駕駛者享受終極的駕駛樂趣,科尼賽克因此聞名於世。

Mitsubishi 大改款 ASX 9 月現身?


有消息傳出 Mitsubishi 大改款 ASX 將會出現身在9月20日的巴黎車展上。新一代 ASX 保留招牌 Dynamic Shield 設計及分離頭燈,日本傳媒《Spyder7》就繪製了一張預想圖。車廂則可能採用Renault 的 Smart Cockpit 概念。以7 吋或 10 吋直立式觸控螢幕及 9.3 吋儀錶板為主。暫時所知,新車使用聯盟中 Renault Captur 的平台打造,採用 1.3 公升渦輪引擎,以及新增 1.6 公升 PHEV 混能車選擇。

文:Issac.C
圖:Spyder7

MINI ELECTRIC DESIGNER Edition – YDC 特別版「一換一」預購價 $319,800


Mini 與 YDC 提攜新貴,每年發掘至臻創意人材的信仰相映照。全新 MINI Electric RESOLUTE Edition 亦選擇於「MINI x YDC 歪啲思 2022 PREVIEW」首度揭幕亮相 iSpace 純電車系豪華旗艦店,讓大眾近距離細味各種前衞配置:英倫 MINI 傳奇,向經典型號 Austin 1100 致敬的 Rebel Green 車身顏色與 Pepper White 車頂及鏡蓋;細膩點綴,獨有 Resolute Bronze 黃銅配飾點燃車身細節;別注限定足跡,平行線元素與特別版字樣徽章盡顯專屬地位。電動與複古交替,傳承 MINI 獨創的品味世界。


「MINI x YDC歪啲思2022 PREVIEW」的另一大焦點,必定是由 YDC(香港青年時裝設計家創作表演賽)2017 得獎者兼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及品牌主理人 Sonic Lam 林偉強先生所設計的聯乘作品—「MINI ELECTRIC DESIGNER Edition」YDC 特別版,首次用上 MINI Electric 車款作聯乘合作,更邀請到首屆得獎設計師以環保主題重新包裝,以舊的 MINI 氣袋及椅子皮料,再配上今年 YDC十位參賽者剩餘的物料拼貼製作車頭的大圖案,再將圖案印成車貼或直接以人手縫製成毯子,做到百分百零浪費,實屬 MINI 支持 YDC 活動的一大里程碑。Sonic Lam 林偉強先生亦在活動中分享創作心得與體會:「一直很喜歡在廢車場、垃圾站等尋找靈感,無意中發現安全氣袋紋理非常特別,決意以它為「MINI ELECTRIC DESIGNER Edition」YDC 特別版的創作主角,與來自不同本地設計師的回收布料合拼,從顏色深淺、排序、篩選等步驟拼湊出一幅自然景象。」同時於環保概念出發:「有別於一般造衫程序,使用不同拼布製作,能夠完美運用每一吋布料,是次聯乘合作讓我對了解環保創作有莫大裨益!其實環保創作與時裝藝術十分相近,同樣要花時間、創意,從不同物料及事物中產生靈感,變成屬於你的作品。」MINI ELECTRIC DESIGNER Edition YDC 特別版於即日起至 9 月 8 日登陸 MINI 荃灣陳列室,全方位觀賞充滿環保元素及新一代本地設計風格的別注車作。

MINI ELECTRIC DESIGNER Edition YDC特別版展覽詳情
開放日期 : 即日起至2022年9月8日
開放時間 : 10:00am – 7:00pm (星期一至日及公眾假期)
電話 : 3193 6808
地點 : MINI荃灣陳列室 / 荃灣青山公路380號森那美集團大廈2樓 MINI Centre

平治邁向全電動化 | 藉匈牙利新廠房與寧德時代加強電池供應合作關係


平治正逐步加強開發及生產新一代高性能電池單元和模組,為邁向全電動化進發。寧德時代位於匈牙利德布勒森市 (Debrecen) 的新廠房,將供應電池單元予平治在德國及匈牙利的生產基地。

平治與寧德時代早於 2020 年 8 月宣佈結盟。這家匈牙利新電池廠不但代表雙方加強合作,亦標誌著平治生產本地化策略的一個新里程碑。平治在全球電池單元採購時選擇了寧德時代這家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新科技公司,協助達成於 2030 年前建立超過 200GWh 電池產能的計劃。


新電池廠將為平治未來產品供應電池單元。平治通過寧德時代供應的先進、碳中和電池、模組和系統,來執行其「全電動化」策略。碳中和的電池單元生產過程將首次交由第三方機構 DEKRA 及 SGS 審核。為配合這要求,寧德時代匈牙利廠房的電池單元將同樣以碳中和的方式生產。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局成員暨負責研發及採購的首席技術官 Markus Schäfer 表示:「寧德時代這家位於匈牙利的先進廠房,是我們與主要合作夥伴一起擴大電動汽車生產規模的一個新里程碑。平治更將成為新廠房的首位及最大客戶。我們對得到寧德時代這技術領先的合作夥伴為下一代電動車提供碳中和電池,並協助達成採購本地化感到欣慰。我們亦對寧德時代匈牙利廠房為配合 Ambition 2039 而作出的碳中和承諾感到驕傲。」

「毫無疑問,德布勒森的工廠將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競爭優勢,更有效應對我們在歐洲的客戶,並加快歐洲交通電動化轉型。」寧德時代創始人兼董事長曾毓群博士說。「這匈牙利項目將是寧德 時代全球擴張的大躍進,也是為人類在推動綠色能源上作出貢獻的重要一步。」


全球電池網絡
平治於 2021 年 7 月宣佈,若市場環境配合,集團將可邁向產品全電動化。為達成此目標,平治需於 2030 年前在全球預備 200GWh 以上的電池產能。平治預期會與合作夥伴在全球興建八家電池廠房,當中四家會在歐洲。平治將與不同頂尖技術的公司合作,確保電動車生產規模可按既定 計劃前進。

寧德時代在匈牙利的新廠房,正是平治擴大電池產能的重要一步。早前於今年三月,平治已宣佈與 Stellantis 及 Saft 共同投資 ACC 合作項目,興建歐洲頂級電池廠。


高效能、可持續發展的電池單元技術
電池單元是複雜電池系統中的重心,其化學成份對電動車性能、續航力和壽命都影響深遠。透過與寧德時代的戰略夥伴關係,平治在鋰離子電池得以持續發展。平治依賴模組式、高度標準化的電池套件;不同開發夥伴的電池單元和模組需以統一設計的部件和接合點融合。寧德時代會為平治位處德國和匈牙利的電動車廠房供應標準化電池單元。

因應 Ambition 2039 策略,平治矢志在整個價值鏈均達到碳中和。在 2030 年前每輛私家車產品週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較 2020 年減低一半。電池單元製造過程碳中和是重要一環,亦是每個夥伴的指定要求。寧德時代將主力以產自再生能源的電力生產高性能汽車電池。其他可持續發展的元素還包括負責任的原材料採購及精明的資源運用。電池單元內的原材料只會來自經審核的礦場,亦會利用新科技來減用關鍵物料。

Toyota Sienta 第三代使用 TNGA 底盤


Toyota 終於在 8 月 23 日發表 Sienta 第 3 代,新車使用 TNGA(GA-B)底盤,新車跟近年 Toyota 小車一樣,擁有一口仔設計,都是走可愛路線。新車會有 1.5 公升自然吸氣引擎和 Hybrid 油電版本,後者可達 28.8km/L 油耗表現。

新 Sienta 新車繼續有後方趟門,車身擁有大量防刮膠料,常日出行不拍小朋友弄花車身。車廂也是使用 Toyota 近年設計方向,載物空間夠多,中控台也有 7 吋大屏幕。新車高度提升了 20mm,腰線下降,令到兩邊車窗更大,小朋友更才看到窗外景物。為了能夠提升尾箱的方便程度,尾門高度提升了 15mm,離地距也高了 20mm,放入大型東西比較方便。

TSS Toyota Safety Sense 也是 Sienta 當中的功能,新車會有齊 ACC 主動式跟車系統、PCS、PDA 預驚防護系統,提升有外來物接近車子時的閃避能力。使用 TNGA(GA-B)的 Sienta 只有 5 公尺的迴轉半徑,行走窄路會方便快捷很多。

Sienta 會使用跟 Yaris 一樣的 1.5 公升直三自然吸條引擎,最大馬力 120 匹,14.8 公斤米扭力,使用 Direct Shift CVT 傳動。在 WLTC 下達到 18.3km/L 油耗。

另一部動力配置就是 1.5 公升直三 Hybrid,使用鎳氫電池模組與 E-CVT 波箱,最大馬力 117 匹,在 WLTC 油耗為 28.8km/L,提供了前驅、E-Four 四驅。新車暫定九月日本開賣。

Mercedes-AMG GT3 EDITION 55 全球限量 5 部

Mercedes-AMG GT3 EDITION-55-Sondermodell Mercedes-AMG GT3 EDITION 55 special series


為了慶祝 AMG 55 週年,AMG 推出了 AMG GT3 EDITION 55 限量版跑車,全球只有 5 部,隨車還會附贈一個 EDITION 55 限量刻號碼 IWC 手錶(IWC Pilot’s Watch Chronograph Edition AMG EDITION 55)。

這部車底盤也有特定號碼,是 GT3.190-55,由於它不屬於 FIA 車款,因此不以提供更大的動力,採用 V8 6.3 公升引擎,最大可以達 650HP,比 FIA 版本多了 100HP。車尾有一個由鉻鎳鐵合金製成的高性能排氣系統,而且沒有消音器,因此它的聲響也不一樣。

AMG GT3 EDITION 55 車身使用了 MANUFAKTUR 高山灰色,車側有一個很大的 AMG 標誌,前擴散器、後擴散器、尾翼、百葉窗、散熱器格柵、側裙的飾件都是啞光色調。車尾 GT 尾翼印有 55 未樣。錶板在著車時,也會有 55 週年標誌。

新車暫定賣 625,000 歐元(不含增值稅),全球限量 5 部相信有錢都很難入手。

Polestar 6 電動開篷跑 2026 年現身


Polestar 宣佈全新 Polestar 6 電動開篷跑車最快將於 2026 年量產。暫時有關新車資料不多,只知採用可伸縮的硬頂車頂,以及雙電動馬達預計可輸出高達 872 匹馬力及 900Nm 扭力,3.2 秒即可完成 0-100km/h 加速,極速達 250km/h。另外,Polestar 還公佈了 Polestar 6 特別車型「LA Concept」的照片,一身天藍色塗裝,限輛生產 500 輛。

文:Issac.C

Mahindra 使用 VW MEB 底盤推出五款電動車


各國汽車都轉向電動車陣型,就連印度汽車市場也不例外,Mahindra 汽車宣布將會以 VW MEB 底盤去生產五款電動車,型號分別是 XUV.e8、XUV.e9、BE.05、BE.07 和 BE.09。他們繼 Ford 之後,再次採用其他汽車生產商的底盤造車。

在 2022 年 5 月,Mahindra 和 Volkswagen 雙方會在電動車製造、電池生產、充電網絡等領域一同合作。Mahindra 推出的五款電動車,都是出自於英國設計總部,具有前衛賣相,新車會在印度銷售外,未來也會向全世界市場發展。

新車都會採用比較安全的刀片式電池與方形鋰離子電池,可以接受 60-80kWh 的快充,能造出 6 秒內的 0-100km/h 加速性能。此外,Mahindra 為新車提供了後輪、四輪的動力驅動設計,也暫定車子有 228-282HP 馬力,高階車款還可以達 335-389HP 馬力。

不過,Mahindra XUV.e8 最快也要到 2024 年 12 才有機會跟大家見面,而 XUV.e9 更加要到 2025 年 4 月才發表,而 BE 系列就可能要到 2025/2026 才有機會見到比較多相片和資料公開。

Konstantin Sychev 將出任林寶堅尼汽車 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


林寶堅尼汽車公司宣佈一項管理層最新人事任命:自2022年9月1日起,Konstantin Sychev將出任林寶堅尼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負責林寶堅尼在這一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的銷售、市場營銷及售後業務。

Konstantin Sychev擁有莫斯科國立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器工程和管理學雙學位,在汽車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Sychev先生於2005年加入大眾汽車集團,曾先後出任銷售和市場營銷相關的多個重要職位。自2017年起,他被任命為大眾汽車集團俄羅斯林寶堅尼業務負責人及林寶堅尼汽車公司東歐及獨立國家聯合體負責人。在其帶領下,東歐成為林寶堅尼在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中國市場是林寶堅尼最重要市場之一,過去幾年,我們在這裡不斷創造新的紀錄,達成了眾多里程碑式的成就。」林寶堅尼汽車公司亞太區負責人Francesco Scardaoni表示。「我相信Konstantin Sychev將憑藉他的豐富經驗和遠見卓識,帶領團隊繼續保持林寶堅尼的強勁勢頭,特別是在品牌邁向未來電動化的道路上,持續深耕充滿活力的市場。我們非常期待見證中國市場在未來取得持續成功。」

Mercedes-AMG One 預計年底交車


等了多久已經不記得,但是就記得 Mercedes-AMG One 遲遲未出貨交車,不過最新消息就是今年年底就可以交車,這 275 部車,會在 16 個裝配站中人手組裝完成,出廠前也要經過一連串測試,才能交付給客人,這部車有一個特別就是,整個組裝都在英國,而 AMG F1 車隊機基地就在英國。

AMG One 組裝工作由單體碳纖維車殼、整個碳纖維車架開始。所有部件人手安裝,以達到最高準確度,再進行噴漆,滿足不同的客製化要求。動力系統就是使用了 F1 1.6 公升 V6 油電混能引擎,再配上四個馬達,在英國布利斯沃夫 F1 高性能引擎工廠組裝並進行測試。每部車安裝完成後,都會進行全面最後檢查,再有測試員簽名,再送至德國 Mercedes-AMG 總部和客戶進行交車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