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C
Hong Kong
Saturday, October 1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19

Hyundai IONIQ 5 奇趣包裝之下超實用


稱得上擁有全車壇最怪樣子的電動車 Hyundai,廠方的策略性部署是要有一部圓的 IONIQ 6 和一部方的 IONIQ 5 來給予客人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讓 Sales 遇上「我近期想買部比較方型的電動車」時可以「介紹番」。IONIQ 5 在 2022 年推出,比 IONIQ 6 早,是 Hyundai 首部專屬的電動車,其外型是參照 45 EV 概念車而來,我們有理由相信是設計師玩 Lego 積木時得到靈感。


這部明明看落是四門短斜尾的 Hot-hatch 型的車子,Hyundai 硬要說它其實是 SUV,但怎樣也好,就是有種叫人「唔買都睇睇」的奇趣外型。IONIQ 5 有長輪距、短外懸、大車轆的車身比例,頭尾燈組由「Parametric Pixels」LED 燈粒組成像能與外星人打訊號的模樣,同名稱的方形燈粒期後更由 IONIQ 6 玩至天花龍鳳,頭泵把上的「V」形裝飾條有細細條的直線有白光滲出,泵把下方的兩個入風口有活瓣懂得自動升降,四隻門柄像平治 EQ 和其他自豪的電動車一樣懂彈出來,全車有很多設計點讓你逐一細望,望完再望。 


IONIQ 5 車系有三個型號:雙摩打四驅的 Range+ AWD 有與 IONIQ 6 一樣的 325 匹/61.7 公斤米(約 605 牛頓米)輸出,0-100km/h 加速 5.1 秒,77.5kWh 大電可行 454km;後驅 Range+ 有 229 匹/35.7 公斤米(約 350 牛頓米)輸出,0-100km/h 需 7.3 秒,77.5kWh 大電可行 476km;測試的是後驅入門款,有 170 匹/35.7 公斤米輸出,0-100km/h 需8.5 秒,58kWh 細電行 384km。三款的「一換一」價分別要 $418,800、$388,800 和 $368,800。車子當然同樣建構於與 Kia 共用的 E-GMP(Electric–Global Modular Platform)電動車專門底盤,擁有機械組件纖巧造就大空間、平放於兩軸間的電池帶來 50:50 重量分佈和低重心這些所有自豪的電動車都同時宣稱的優點。懸掛同是前支柱、後五連杆。


IONIQ 5 的車廂充斥著許多有趣和實用的地方,與 IONIQ 6 和 Kia EV6 有 9 成相似的 12 吋屏幕加 12 吋儀錶的闊屏幕錶板,儀錶圖案像「污水渠」般科幻,圖案跟隨反應模式變黑、灰、紅色,中央顯示區可「碌」出胎壓、「車仔」跟線、耗電量/續航距、電量流程,打左右指揮燈時 BVM(Blind-Spot View Monitor)盲點監察鏡頭會將左右儀錶變成顯示盲點路況,超實用又 Fancy。錶板右方的白板有磁力可供貼上想貼的東西。車內好些接觸面如座椅、天花、門板、手枕和地毯採用回收膠樽、植物提取物、羊毛、有機染料之類的可再生物料製造。全平坦的地台讓前和後排也可左邊入、右邊出。稱為 Universal Island 的中排手枕/載物箱/杯格可前後趟動。有冷/暖氣的兩張前座,同可按制電動攤長至「睇牙」的半躺角度,並有小腿墊伸出,乘客椅的內側有按鈕可給後排乘客將前排「伸走」。後排座椅可電動前後趟動和手動調校各自的椅背角度,後窗有窗簾,B柱有風口。全景天窗沒有橫樑阻擋,有電動窗簾。氣氛燈光有64色,門邊喇叭外框也有光條。以三腳插頭可對外提供 220V 電力的 V2L(Vehicle-to-Load)功能,亦可向另一部電動車充電,後排座椅櫈底亦有插頭可給例如手提電腦這類小電器提供電力。


屬入門的這部後驅款,有不算快但易踩易去的加速力,384km 續航距不算很多,測試的一朝早代理說車子前一晚沒有充電,只有 30% 電量約可行百餘 km,我們說沒關係,「照來,照踩,其實全港去勻亦有剩」。車子 350kW 快充 5 分鐘可行 100km,充電 18 分鐘可由 10% 充至 80%。行車沒有甚麼陰陽怪氣播出,就是傳統電車「wee…」聲之下的隔音、隔震,舒適度高,車身受電池牽扯的而拋浮,急彎時容易響胎。從軚盤撳制改變的反應模式有 Eco、Normal 和 Sport,沒有 IONIQ 6 有的「My Drive Mode」自定模式,但可從屏幕選舉 Brake 踏的 Normal 或 Sport 反應;Normal 轉 Sport 有較「應」的踩電反應,Brake 踏用 Sport 時「應」得有點過敏。軚盤撥片拖慢充電控制除左手「1…2…3」越拖越慢、右手「3…2…1」外,另有可玩單腳踏控制至拖停的「i-Pedal」模式。主動安全和輔助系統有 FCA(Forward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前撞自動煞車、LKA(Lane Keeping Assist)偏航「嘟嘟」警示、LFA(Lane Following Assist)偏航扭軚輔助、BCA(Blind-Spot Collision-Avoidance Assist)盲點有車提示、DAW(Driver Attention Warning)防瞌睡、SCC(Smart Cruise Control)跟速跟距巡航、SVM(Surround View Monitor)360 度泊車鏡頭和所說的 BVM 盲點監察。 


IONIQ 5 是 Hyundai 首部專屬的電動車,其外形是參照 45 EV 概念車而來。


全平坦的地台讓前和後排也可左邊入、右邊出;中排手枕/載物箱/杯格可前後趟動。


頭尾燈組由「Parametric Pixels」LED 燈粒組成,泵把上的「V」形裝飾條有細細條的直線有白光滲出。


IONIQ 5 有長輪距、短外懸、大車轆的車身比例。


後排座椅可電動前後趟動和手動調校各自的椅背角度。


反應模式有 Eco、Normal 和 Sport,沒有 IONIQ 6 有的自定「My Drive Mode」,Sport時踩電反應較「應」。


屬入門的這部後驅款,0-100km/h 需 8.5 秒,有不算快但易踩易去的加速力。


儀錶圖案像「污水渠」般科幻,圖案跟隨反應模式變黑、灰、紅色。


58kWh 細電可行 384km;350kW 快充 5 分鐘可行 100km,充電 18 分鐘可由 10% 充至 80%。


Brake 踏有 Normal 或 Sport 反應,Sport 時「應」得有點過敏。


後窗有窗簾,B 柱有風口;全景天窗沒有橫樑阻擋,有電動窗簾。


錶板右方的白板有磁力可供貼上想貼的東西;車內好些地方採用可再生物料製造。


兩張前座同可按制電動攤長至「睇牙」的半躺角度,並有小腿墊伸出。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後置永磁同步電摩打
電池容量:58 kWh
最大馬力:170 匹

最大扭力:35.7 公斤米
續航距離:584 km
體積:4,635 X 1,890 X 1,605mm

重量:1,99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548,420(「一換一」計劃:HK$368,800)
網址:https://www.hyundai.com/hk
查詢:3428 8288(仁孚行)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Toyota Yaris Cross 使用第五代 Hybrid 動力進一步提升


豐田 Toyota Yaris Cross隨著全新數位用戶體驗的推出,信息獲取、連接性和娛樂功能都得到了轉變。這包括可以根據司機的喜好進行配置和自定義的駕駛員儀表顯示,以及一個更強大、反應更迅速且功能更豐富的多媒體系統。這兩個顯示屏在同級車型中屬領先:12.3英寸的駕駛員綜合儀表顯示(Icon和Design等級為七英寸),以及10.5英寸的多媒體觸摸屏(Icon等級為九英寸)。

12.3英寸綜合儀表以鮮明的定義呈現刻度、信息和圖形,保證在所有光線水平下都有良好的可視性。司機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或行程類型自定義顯示的外觀,提供四種風格選擇:智能、休閑、運動和堅韌。七英寸版本是Icon和Design等級的標配;12.3英寸版本則出現在Excel、GR Sport和Premiere Edition車型上。


豐田智能連接多媒體系統設計簡單直觀,由於計算能力的提高,對輸入的反應更快。其功能包括雲端導航,作為標配的“始終連接”系統可以即時獲取有關路線、交通和延誤的信息,以更好地規劃行程。

該系統具有增強的、更靈敏的語音識別系統,以及一個內置的“嘿,豐田”語音助手,可以識別自然的、對話式的語言和請求。例如,說“嘿,豐田,我冷”,系統將自動提高空調溫度。簡單的連接性是內置的,支持無線智能手機集成,包括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與豐田安全感系統一樣,可以通過空中升級實現多媒體升級和新功能的無縫安裝。


Yaris Cross加入了新的Yaris Hatchback,為車主提供了智能數字鑰匙的便利和安全。通過MyToyota應用程序連接,最多可讓五名用戶使用智能手機訪問車輛。數字鑰匙可用於鎖定、解鎖和啟動車輛,無需將手機從用戶的包或口袋中取出。該鑰匙與Apple和Android設備兼容,並且在Premiere Edition上作為標配提供。MyToyota應用程序還提供其他實用的功能,包括遠程鎖定/解鎖、行程前的氣候控制操作和啟動危險燈以幫助找到車輛,例如在繁忙的停車場中。


Yaris Cross與其兄弟Yaris Hatchback車型一樣,提供了第二個更強大的混合動力系統。使用第五代豐田混合動力技術,這提高了該車型對希望縮小車輛尺寸而不減少性能的新B級客戶的吸引力。混合動力系統是購買Yaris Cross的人們的首要決定因素。隨著其100%的混合動力配置以及獨特的兩種不同動力系統的選擇,客戶現在比以往更有多樣化的選擇滿足他們的需求。


1.5升全混合動力電動系統配備一個新的變速器,帶有更大功率的電動發電機(MG1)。這與對動力控制單元(PCU)的調整相結合,實現了總系統輸出的14%增加,從114bhp/85kW提高到130bhp/9kW。同時,MG2馬達的扭矩在整個轉速范圍內增加,最大扭矩由141Nm增加了30%,達到185Nm。結果是更快的加速,0-62英里的時間縮短了半秒,為10.7秒。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新動力系統實現了最佳的103-122g/km,所有性能數據在認證前都是臨時的。


這些統計數據僅僅是故事的一部分;同樣重要的是對駕駛體驗的影響。發動機、驅動馬達和混合電池性能在新動力系統中都得到了最大化。這使得汽車在所有轉速下都擁有更高水平的扭矩,為每次行車提供更動感和靈敏的感覺,無論是在城市街道還是在開放道路上。對駕駛者使用油門的反應進行的馬達輔助已經增強,以幫助實現更靈敏的操控和線性的加速感。車輛的靈活、令人信心的性能進一步得到了其GA-B平臺的支持,這個平臺具有低重心和高度堅固的車身的基本優勢。新動力系統將在GR Sport和新的Premiere Edition版本中推出;其他等級將繼續使用已確立的114hp/85kW混合系統。

BYD 全新宋 L 電動SUV超過 11,000 預訂


BYD款新的中型電動SUV Song L 將於12月15日正式上市,此前BYD在四月的上海車展上展示了Song L EV概念車。作為BYD的“朝代”系列的一部分,這款新的電動SUV轎車將與特斯拉的Model Y和ZEEKR 001競爭。Song L 是該系列的繼Yuan Plus(海外稱為Atto 3)、Tang和Han之後的又一力作。基於BYD的e-Platform 3.0,該車型在設計上與其於六月推出的高級車型Denza N7相似。


BYD於2023年10月31日開始接受預訂,並宣布Song L在僅17天內已經收到超過11,000位感興趣的買家。這一成績雖然在短時間內取得,卻不足為奇,因為BYD在中國市場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Song L提供五種配置,售價為22-28萬元人民幣。它有單電機和雙電機版本,單電機提供150千瓦或230千瓦的峰值功率,而雙電機版本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個150千瓦的前電機,總功率達到380千瓦。


搭載BYD的“刀片”電池(71.8千瓦時或87千瓦時),單電機版本的續航里程分別為550公里(341英里)或662公里(411英里)。而雙電機版本,由一個87千瓦時的“劍鋒”電池供電,則擁有602公里(374英里)的續航里程。

這一消息發布後,BYD上週還推出了另一款中型電動SUV——Sea Lion 07。BYD的Sea Lion 07也預計將在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與特斯拉的Model Y競爭。


Sea Lion 07 是BYD“海洋”系列的一部分,預計將帶領Ocean品牌的新車型子品牌。由前蘭博基尼和奧迪首席設計師(現為BYD首席設計師)沃爾夫岡·埃格爾設計,這款新的電動汽車靈感來自海獅跳入水中的場景。Sea Lion 07的售價將在20-26萬元人民幣之間。

總的來說,BYD Song L和Sea Lion 07都是中型SUV,將與特斯拉的Model Y競爭。在這場競爭中,BYD以其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強大的電池技術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Maserati 全新 MC20 Cielo 香港正式登場


Maserati MC20超級跑車抵港後,積極爭取引進開篷版本MC20 Cielo,終於,這款獨當一面的新世代開篷跑車終於抵港,並應車主要求低調交車。MC20 Cielo是品牌中首次應用全碳纖維車架及中置引擎後輪驅動佈局的量產超級跑車,車重僅1,540 kg,由F1技術發展而成的先進630匹輸出雙渦輪增壓Nettuno V6引擎,配合8前速雙離器傳動系統,0-100km/h加速只需3.0秒,極速超過320km/h!

其劃時代的硬頂開篷設計,一方面只需*12秒時間,便能讓車頂打開或關閉之外,車頂還配備了電子控制可調透光度功能(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聚合物分散液晶技術),無論是否趟篷駕駛,都可以享受開揚感覺,適合不同環境或天氣需要;此設計在同類跑車當中絕無僅有。

MC20 Cielo的車重1,540 kg,只比MC20多出65kg,以630匹強大引擎馬力輸出計算,每匹馬力只推動2.44kg車重!低車重並沒有犧牲乘坐舒適性,MC20 Cielo的整體設定取得了性能表現及日用舒適之間的平衡,蝶翼式側掀車門展現出與別不同的開篷跑車特質。

*當車速在50 km/h內,都可以通過中控屏調整車頂狀態,同時絲毫不影響安全性。


MC20 Cielo的透明玻璃車頂尺寸“傲視同儕”:長度909 mm,寬度615 mm,表面積超半平方米(5,268 cm2)。在同級產品中,MC20 Cielo開篷跑車是唯一一款標配完全可折疊式玻璃車頂的車型,且絲毫不影響儲物空間。只需輕觸中控屏上的觸摸按鍵,這款超級跑車僅需12秒即可完成開啟或閉合,隨心切換。

通過觸摸另一按鍵,車頂又可在透明與私密之間轉換。先進的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術,使車頂透明度的迅速切換成為可能,且幾乎可以大部分環境溫度下工作——覆蓋區間為零下30°C 到85°C。

該車頂由瑪莎拉蒂攜手偉巴斯特(Webasto)製造,並且在恒溫和車內降噪方面表現出色,打破可折疊式車頂通常由帆布或金屬板制就的慣例。
作為瑪莎拉蒂品牌的典型特徵,一如既往的創新精神,與獨特一致且一眼而識別的造型設計相伴相隨。因此,正如 MC20 coupé版跑車極具風格地在聚碳酸酯發動機引擎蓋上呈現了三叉戟徽標,且本身徽標也作為“Nettuno海神”發動機的冷卻空氣進氣口。MC20 Cielo也提供了全新的三叉戟塗裝作為選裝,以保留品牌標誌性徽標。


MC20 Cielo開篷跑車定制了全新的車身顏色:碧海藍(Acquamarina),基於瑪莎拉蒂 Fuoriserie 私享定制項目的強大個性化配置能力而來。選擇這款別具一格的全新三層色的核心考量,是旨在將這款高性能跑車帶入更現代的廣闊視野,將整體性、科技感與色彩美有機統一。 以靈感來源於賽車風格的淡灰色作為底色,讓人聯想到MC20的運動基因,同時結合以色彩斑斕的海藍寶石彩虹雲母色(iridescent aquamarine mica),車身塗裝更加鮮豔出眾。

MC20 Cielo開篷跑車搭載的顏色不僅體現了其非凡性能,並且通過將品牌的兩個靈魂內核——優雅與競速完美結合,實力詮釋其鐫刻於心的賽車基因。除了首發車型的顏色之外,MC20 Cielo還新增一種柔和的灰色——隱秘灰(Grigio Incognito),同時亦提供coupé版專屬的五種車身顏色可選:冰川皓白(Bianco Audace)、絕塵黃(Giallo Genio)、烈焰紅(Rosso Vincente)、無界曜藍(Blu Infinito)和 神秘灰(Grigio Mistero)。


MC20 Cielo開篷跑車的內飾亦遵循同一理念。在首發車型中,輕盈明亮是核心原則,這一特徵通過冰色(ice-coloured)的Alcantara和皮革材質運用呈現。在儀錶盤下方,冰色門板和座椅進一步增強了飾面效果,營造出輕盈的視覺觀感。與保留黑色皮革內飾的普通版相比,這一效果更為明顯。頭枕的三叉戟徽標亦可選配刺繡工藝。與所有Maserati車型一樣,全新MC20 Cielo敞篷跑車也可通過瑪莎拉蒂 Fuoriserie 私享定制項目進行個性化定制,打造專屬座駕。

MC20 Cielo開篷跑車在原MC20 系列輪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款精心設計的全新鑽石切割合金輪圈,其中的關鍵元素是雙羅馬數字,讓人很容易聯想到MC20的命名來由,以及Maserati品牌全新紀元的開啟。MC20 coupé和開篷跑車均可選配該款輪圈。此外還提供碳纖維輪圈,與普通版相比,可確保減輕30 kg的重量。

MC20 Cielo開篷跑車雕塑般的車身極具動感,這是基於MC20考究的空氣動力學設計佈局,並加之以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和1:1風洞模擬實驗。 創新可折疊式車頂集成在車輛上部,絲毫不影響車身線條的簡潔流暢及與coupé版車身一脈相承的高空氣動力學效率。在使用計算流體動力學進行縝密的優化後,為避免影響阻力,發動機進氣口的位置進行了重新設計。
新的“回旋鏢”形狀出氣口內嵌在側翼的翼子上:通過利用經過翼子板的氣流效果,最大限度地將熱空氣從發動機艙中抽取出來,同時保持擾流板的空氣動力學效率不變。


B柱形狀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有助於氣流在車身表面不受干擾地移動。而帶有集成空氣動力學導流板的全新後進氣道,則優化了進入發動機進氣口的清潔空氣的方向和數量,達到冷卻中冷器的效果。車頂打開時,汽車上部的簡潔線條對氣流進行有效管理,以確保座艙內的舒適享受:每個細節都經過精心優化,即使在車頂打開時也能保證最佳效率。

此外還注重對熱流的正確管理。車輛前部配備一個精心設計的渦流發生器系統,底部獨特的“駝峰”造型使其運作效率更高,這一構造在中部區域與車輪同高的位置逐漸升高,從而使更多的空氣流向裝置,並隨即與底盤平面接合。前輪後部區域的氣流通道從“駝峰”最高處附近延伸至整個側面,通過底部和輪拱處排出空氣,在前橋產生數量可觀的垂直載荷。這種設計極大程度上源自於賽車界,同時也意味著整體車身、輪拱和車門都需運用碳纖維打造,如同此前的MC12。

車底後部帶有獨特的大型擴散器,擁有不同深度的通道和經過優化的垂直擾流板,可利用各個部分之間的壓差產生渦流並使氣流更加強勁。
與MC20 coupé版跑車一樣,MC20 Cielo敞篷跑車能夠產生極高的空氣動力學下壓力和極小的前進阻力值,從而使車輛時速超過320 km/h,在任何路況下皆可貼地“飛行”。


MC20 Cielo極速超過320km/h,0-100km/h加速時間低於3.0秒,即使是0-200km/h加速時間也低於9.2秒。除了低車重之外,引擎強勁輸出及配合得宜的傳動系統是成功關鍵。名為「Nettuno海王星」的V6引擎為90度夾角佈局,3.0公升排氣量,搭配乾式油底殼,可於7,500rpm時輸出 630匹最大馬力,於 3,000-5,500 rpm 輸出 730 Nm 扭力峰值,輸出功率為每公升210 匹。引擎壓縮比11:1,衝程82mm及缸徑88mm造就引擎最高轉速達8,000rpm;首次搭載源自F1賽車技術已註冊道路汽車引擎專利,特色是在需要力量時做出高輸出、在低負荷時達到低耗油效果。

位於中央通道的數字化的駕駛模式選擇器,於一塊精巧的屏幕上顯示選定的駕駛模式、懸架校準和ESC Off模式。MC20 Cielo設有五種駕駛模式:WET濕滑路面模式、GT模式、SPORT運動模式、CORSA賽道模式及ESC OFF模式。不同顏色代表了不同的駕駛模式:WET濕滑路面模式為綠色、GT模式為藍色、SPORT運動模式為紅色、CORSA賽道模式為黃色、ESC OFF模式為橙色。只需輕鬆轉動駕駛模式選擇器,即可隨心切換。例如,車輛以默認的GT模式啟動,只需輕輕向所需模式的方向轉動並停留半秒時間,即可切換到SPORT運動模式(向右)或WET濕滑路面模式(向左)。駕駛員只需按住按鈕2秒,即可切換成CORSA賽道模式。選擇CORSA賽道模式後,可通過觸摸屏進入 ESC OFF模式。

作為一項選裝系統,可在低速行駛時抬高車輛,增加離地間隙,以便越過如減速帶等障礙物,或過陡的坡道。駕駛者按下方向盤上的按鈕即可啟動該系統。啟動後,液壓系統會將前橋升高40 mm。同樣地,駕駛者也可以通過再次按下按鈕來關閉該系統。系統關閉後,車輛將返回標準離地高度。高度調節器在時速40 km/h內可以啟動,當車速超過40 km/h時,系統將自動關閉,車輛也會回到正常離地高度。


與 MC20 coupé一樣,MC20 Cielo標準配上Sonus faber奢華音響系統。MC20 coupé版搭載的音響系統,曾榮獲2021-2022年度歐洲影音大獎(EISA)最佳車載OEM高級音響系統的殊榮。在此基礎上,針對開篷車型座艙獨有的聲學效果和揚聲器位置進行了專門優化,以確保12揚聲器帶來Sonus faber勢霸奢華音響系統獨特的自然聲效。

Sonus faber音響系統由12個揚聲器組成:
• 門板上的2個高音揚聲器
• 門板上的2個中音揚聲器
• 門板上的2個低音揚聲器
• 儀錶盤中央的1個中音揚聲器
• 儀錶盤中央的1個高音揚聲器
• 車廂後部的2個中音揚聲器
• 車廂後部的2個高音揚聲器

當MC20 Cielo的車頂開啟或閉合時,車廂內的音響效果會相應發生較大變化。Sonus faber音響系統可識別MC20 Cielo的車頂狀態,從而通過時間校準、均衡器及聲級的自動調整,營造最佳的音響效果,完美呈現Sonus faber的極級基因及標誌性音效體驗。Sonus faber是一家手工製作揚聲器及其他高級音響設備的意大利製造商,將聲音和材質的魅力發揮到極致,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的每一件Sonus faber 產品,都力求帶給聽眾久經時代考驗的精湛傳統工藝和奢華意式文化享受。

Volvo EX30 電動 SUV 正式推出


Volvo EX30 正式引入香港,率先供港的 EX30 是長續航單摩打後驅版本,採用 69kwh 電池,續航高達 476km。最大馬力 272匹,0-100km/h 加速只需 5.3 秒。備有創新 Harman Kardon Soundbar 式高級音響系統,輸出達 1,040W,提供耳目一新嘅聽覺享受。

EX30 在電動汽車市場中處於一個相當奇特的位置,因為它的長度為 4.23 米,絕對是一部城市 SUV 需要的體積。318 升的後备箱容積略大於相應的Mokka Electric;這可以通過摺疊第二排座椅來擴展到 622 升。儘管目前尚未確認,但我們認為這個數字只是按照窗戶線測量的,而不是按照正常情況下測量到車頂的高度。車頭下方的小引擎蓋下有一個小型的前行李箱,可以用來存放充電電纜。

售價:
EX30 Plus – $316,800
EX30 Ultra – 336,800

Subaru Forester 改款正式登場!剛性提高了 10%


Suabru Forester以全新的時尚外觀示人,同時保留了其經典堅固的特點。前部特色的大膽格柵融入了緊湊的LED頭燈,形成了一個整體的護罩效果。全新的車頭還首次亮相更新的Subaru星群徽章。SUV的肩線強調了高度和強度,而顯眼的輪拱凸顯了其越野能力。前、側和後下護板都配有標準的顏色,根據不同的配置進行配色。陡峭的後擋玻璃提供了更大的貨艙空間。多項實用的空氣動力學改進增強了SUV的性能和穩定性。前輪擋板尾緣的空氣出口使空氣更自由地從輪井排出,有助於減少前輪升力並提高駕駛穩定性。

全新Forester的內飾搭載了一個突出的多媒體系統,具有集成的中央信息顯示屏。精心設計的儀表板元素和紋理飾板,能夠智能避免日常使用中的可見損傷。深色頭頂襯板還可以隱藏乘客和貨物上下車時產生的刮痕。戰略性設計的車柱和慷慨的玻璃面積確保了從內部獲得卓越的全方位視野。後部的深色隱私玻璃是標準配置。


Forester的Subaru全球平台得到了加強,扭曲剛性提高了10%。全內部框架結構以及更堅固的焊接技術和額外的結構膠點(從約26.2英尺增加到88.5英尺)有助於更好的車身剛性和更輕的重量。這些更新帶來了改善的動態性能,更順暢的行車體驗和更安靜的車廂。

所有2025年Forester車型都搭載了EyeSight Driver Assist Technology的最新版本,這是一種屢獲殊榮的駕駛輔助技術。最新版本的EyeSight系統在更廣泛的條件下運行,操作更加平滑迅速。EyeSight可以更早地識別十字路口的自行車手和行人,並在必要時發出警報,進行制動以避免碰撞。Forester還提供其他主動安全功能,包括反向自動制動,以及具有換道輔助和後方交叉警報的盲點檢測。

Forester全系列搭載重新設計的Subaru對稱全輪驅動系統,具有更快的反應時間,在和離開路面時都能更靈活地掌控。Forester Premium標配了可由駕駛選擇的X-MODE,帶有坡道降落控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在滑溜路面和陡峭上坡上的


車輪控制能力。Forester Sport及更高配置則升級為雙功能X-MODE,以提高在更廣泛的惡劣條件下的性能。所有車型均配備上坡啟動輔助,可在司機在坡道上啟動時短暫保持車輛。這款多功能的Forester配有60:40可折疊的後座椅背,兩個座椅背都放倒時,行李箱可提供74.4立方英尺的可用空間。寬大的後門開口和低門槛高度使得裝卸物品變得輕松。標準的車頂欄增加了更多的冒險活動選擇。

Forester的各種配置標配一臺2.5升SUBARU BOXER®引擎,最大輸出功率為180匹馬力和178磅英尺的扭矩。全Forester車型標配Lineartronic CVT(無段變速器),具有更平穩、更安靜的性能。Premium、Sport、Limited和Touring配置提供了一個手動模式,駕駛者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撥片進行八個預設比例的變速。


該SUV的動力系統進一步增強了標配的主動扭矩向量和SI-Drive性能管理系統。Base和Premium標配17英寸合金輪毂,Limited配備18英寸合金輪毂,而Sport和Touring則升級為19英寸合金輪毂。2025年Forester的方向系統升級為WRX的雙齒電子動力轉向齒條版本,提供更直接、更自然的方向感和更靈敏的反應。這使駕駛者在Forester的方向盤後,能更好地感受到駕駛的樂趣。

全新 Toyota Proace Max 全面電氣化


Toyota Professional輕型商用車系列現在提供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並承諾通過顧客服務的承諾,支持Toyota在這一領域的持續增長。新的陣容以強大的新風格脫穎而出,跨足了廣泛的範疇,擁有行業領先的載貨能力。最引人注目的是全新的Proace Max,它與更新的Proace和Proace City一起成為一個強大的產品系列的一部分,還有新的Hilux Hybrid 48V,為Toyota無法阻擋的皮卡系列帶來了新的電氣化選擇。

Proace系列獲得了引人注目的新前臉設計,突顯了Toyota的身份。全LED照明和合金輪圈(根據車型等級)可提供更加獨特的外觀。現代化的內飾採用了新的方向盤設計和裝備特點,包括(根據等級)全數字顯示和最新的多媒體系統,內置導航以及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智能手機集成。連接服務將幫助車主為車輛的日常運營增加價值,從銷售開始,每個Proace等級都可用。


通過在Toyota Professional產品系列中提供電氣化選擇,Toyota強調了他們的信念,即顧客需要各種價格實惠且實用的選擇,以加速當前二氧化碳減排的步伐,助力實現未來零碳移動。所有Toyota Professional車輛都配備最新的Toyota Safety Sense系統,以協助駕駛並提供安心感。

Proace Max是Toyota Professional系列中最大的車輛,提供四種配置,包括兩種軸距,三種總長度和兩種高度選擇,以提供多種載貨可能性。在其最大形式中,Proace Max Electric擁有卓越的17m³的貨艙容量。全高門和實用的正方形開口以低臺階使進入變得輕鬆。在Toyota的貨車上首次,門可開到270度,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路邊的裝載空間和進入空間。動力系統使用最新的電池技術,提供零尾氣排放的駕駛,以及最多260英里(WLTP標準)的行駛里程。

Proace Max平台適用於各種改裝,包括單向或三向傾卸和側翻床,還有可選擇的底盤、平台和機組艙佈局。多功能的Proace和Proace City在貨車和Proace Verso多人載客車型上都獲得了視覺上的更新。


Proace貨車的動力系統預計將提供類別最佳的性能,電動汽車電池可為行駛里程增加最多12.5英里(20公里),總行駛里程可達217英里(350公里)。載貨能力最大可達6.6m立方,1400公斤的載重是該類型中最佳的。

緊湊的Proace City在貨物和乘客運輸方面領先同類型,巧妙地最大化了內部空間,提供最多4.4m³的體積和1000公斤的貨物重量,視乎動力系統不同。全電動版本的行駛里程最大可達205英里,比當前世代增加了31英里。所有版本均可舒適地容納三名前排乘客。Toyota Professional系列將通過新的Hilux Hybrid 48V進一步擴大,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和行駛性能,增強皮卡在和越野行駛方面的能力。


這個新版本保留了Hilux傳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時引入了更快的油門響應和線性加速。在崎嶇的地形上行駛時,提供了更平順的加速,還有在下坡時的再生制動。Hilux卓越的牽引和載荷能力保持不變,仍然分別為3,500公斤和1,025公斤。

Toyota通過開發增強的Toyota Professional系列展示了對商用車的重新承諾,並旨在保持其在該領域實現的年度銷售量增長。其在2022年在歐洲的新LCV銷售總數為119,000輛,今年有望創造新的紀錄。

BYD J7 為日本市場開發中型電動巴士正式發表


BYD在2022年為日本市場推出了小型電動巴士「J6」,適用於社區巴士,以及大型電動巴士「K8」,適用於路線巴士。而這次的J7的推出,使得BYD在小型、中型和大型電動巴士領域實現了完整的產品線。J7的預訂將於2024年1月1日開始,計劃在2025年秋季進行交付,售價為3650萬日元(不含稅)。

J7搭載了使用磷酸鐵鋰離子電池的獨家開發的「刀片電池」(192.5kWh),實現了車內空間的擴大和全平臥的特點,同時保持了出色的續航性能。根據車輛使用率為65%,且無空調的情況下,J7的續航里程為約250公里,充電方式支持最高達90kW的CHAdeMO。目前計劃提供鄉村型配置,通過單一門實現座位增加,以及城市型配置,通過雙門實現站立乘客的增加。最大載客量為61人,車身尺寸為 8,990 X 2,300 X 3,255mm(長×寬×高)。

值得一提的是,J7中的「J」取自「JAPAN」的首字母,表示它是為日本市場而製造的。這款巴士還為日本市場專門開發了獨立懸掛的專用軸,以符合當地需求。BYD藉此向我們展示了對日本市場的重視和細心考慮。

澳門 F3 大賽:布朗寧奪得冠軍


英國車手布朗寧在星期日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正賽,稱霸全場奪得冠軍。這場賽事因愛沙尼亞車手艾隆發生事故而被分成兩部分。披掛Hitech Pulse-Eight戰衣的布朗寧在起步和因紅旗及安全車出示而造成的第二次發車中均表現超凡,成為其成功登頂的關鍵。賽事最終在安全車帶領下結束,布朗寧勇奪冠軍,代表MP Motorsport出戰的豪格得第二名,SJM Theodore PREMA Racing的米尼得第三。

布朗寧在講述摘桂過程時表示:「這絕對是一場夢。我現在的感覺簡直難以言喻,能夠擊敗一眾高水平的對手絕對是喜出望外。」

在正賽起步後,布朗寧從桿位利落出發,火速佔據內線至葡京彎,米尼隨其尾流前行。但當一眾車手躋入狹窄的右彎時,布朗寧的隊友鄧恩因嘗試從外線進攻不果而失控撞爛。

布朗寧繼續向前推進,以圖擴大優勢。米尼在第二圈被其隊友貝加奴域在通往葡京彎道上利用尾流超車。可惜貝加奴域因入彎速度過快導致輪胎被鎖死,因而跑偏撞向輪胎牆。


在短暫的虛擬安全車時段過後,排頭位的布朗寧又一次拉開與後車的距離,米尼亦緊追不捨。二人身後,豪格在第五圈進入葡京彎路段超越艾隆(SJM Theodore PREMA Racing),攀升至第三位。艾隆一圈後再被寶雅超越。

到了第八圈,艾隆步伐明顯不穩,後來在劏狗彎失控撞向護欄,其賽車斷成兩截並起火。儘管他成功逃離賽車,由於賽會需要清理賽道上的賽車碎片和修復圍欄,因而引發了較長時間的紅旗。

比賽在第十二圈重新開始,布朗寧完美起步,米尼則與豪格陷入追逐戰,豪格更在進入葡京彎時成功超車,更一度貼近帶頭車手。布朗寧成功抵禦後方攻勢,繼續守住第一位。到第十三圈,佐洛夫在漁翁彎撞向護欄,賽道人員需將其賽車移離賽道,故引發安全車出動,亦正因如此,布朗寧最終鎖定冠軍寶座。

賽事在安全車帶領下結束,MP Motorsport車手寶雅、Campos Racing車手馬迪和Trident的韋舒賀亞依次佔據第四至第六位。

澳門 FIA GT 世界盃:馬些路開 Mercedes-AMG GT 3 登頂


馬些路在東望洋跑道上統領澳門GT盃 – 國際汽聯GT世界盃,成為此項賽事的兩屆冠軍。繼拿下桿位和選拔賽勝利後,這位瑞士車手駕駛其Team Landgraf梅賽德斯賽車勢不可擋,在作為AMG廠隊車手的最後一戰中由起步一直領先至終點摘下桂冠。澳門GT盃史上最成功的車手莫他拿屈居亞軍,錯失這項賽事的個人第五冠。由於比賽中段晏高和雲達連特出現不幸狀況,讓法夫斯(ROWE RACING)最終以第三名完賽。


馬些路從桿位置完美起步,並在駛往葡京彎的大直道上拋離同樣駕駛梅賽德斯賽車出戰的晏高(Craft-Bamboo)。

晏高一開始受壓於後方莫他拿(Audi Sport Asia Team Absolute)的進攻,隨後把距離拉開到不夠一秒。

為爭奪三甲位置,一場的精彩的拉鋸戰就此展開。莫他拿時而逼近晏高,時而受壓於 WRT BMW車隊雲達連特的攻勢。

頭四位排名維持至第七圈,陳維安(Harmony Racing法拉利)在葡京彎撞車而引發安全車出動。


雖然起初這削減了馬些路的領先優勢,但比賽在第10圈重新開始時,晏高因戰車出現機械故障而減速並退賽,這亦拖慢了後方車群的速度。馬些路把握這絕佳良機,將領先距離拉開至三秒之多,莫他拿則升至第二,雲達連特排在第三。

一圈後,雲達連特亦不幸要返回維修站更換新輪胎,拱手把第三位讓給法夫斯。

這擴大了頭三位車手的差距,馬些路最終以2.5秒優勢勝過莫他拿,而莫他拿與法夫斯則相差1.7秒。

馬些路表示:「這感覺很奇妙。我們明白良好的起步是關鍵,然後是安全車出動後比賽重啟,因為超車實在太困難。我的起步很好,晏高一開始的速度很快,但不幸的是,他在安全車出動後遇到問題,讓我得到多幾秒鐘的時間。此後,我的任務便是控場穩守頭位。在澳門作賽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隨時都可能發生錯誤,不過這是一場很棒的比賽,我很高興能以此方式結束我在AMG的生涯。」

塞拉駕駛其Harmony Racing法拉利賽車以第四名完賽,之後依次為真卡迪拿(Craft-Bamboo梅賽德斯)以及成績最好的保時捷車手雲科爾(TORO Racing)。

哈斯(Audi Sport Asia Team Absolute)排名第七,皮卡里耶路(Luanzhou International Circuit保時捷)、班博(D2 Racing Team保時捷)以及最佳銀級車手葉弘歷(R&B Racing保時捷)則分別排第八至第十名。

圖:Jeff / Richard

澳門 TCR 世界巡迴賽:維域治勝出澳門東望洋大賽


Audi Sport Team Comtoyou車手維域治在充滿娛樂性的澳門東望洋大賽 – Kumho TCR世界巡迴賽澳門站第二回合賽事中取勝,而米捷利斯 (BRC Hyundai N Squadra Corse)則鎖定首屆TCR世界巡迴賽車手總冠軍位置。

在部分倒序發車賽例下排第4位開賽的維域治,起步後順利升至第2位,到第8圈更於文華東方彎果斷地超越桿位車手烏魯迪亞升上頭位。

維域治隊友兼總冠軍爭標份子侯夫,亦差不多於相同時間同一地點在外彎爬過Cyan Racing Lynk & Co車手比約克進佔第3位,令車手積分榜的形勢變得更加緊湊。

但不久之後,侯夫在海角遊魂的左彎上撞到烏魯迪亞的車尾,令其奧迪賽車引擎倉蓋掀起,被逼返回維修站,意味著他的年度冠軍希望正式破滅。

到此刻已毋須為隊友提供任何爭標支援的維域治,在無壓力下可以不斷快放,成功以3.714秒距離帶著烏魯迪亞駛回終點,拿下職業生涯第2次澳門東望洋大賽勝仗。烏魯迪亞的Cyan Racing Lynk & Co隊友艾拿卓得季軍。

艾拿卓在起步後不久於文華東方彎打滑,車輛撞到跑道護牆,儘管仍能以第3名衝線,但這對於他爭取TCR世界巡迴賽總冠軍寶座並無實際幫助,最終在積分榜以10分不敵米捷利斯屈居總亞軍。


比約克和中國車手馬青驊分列第4名和第5名,令4部Cyan Racing Lynk & Co戰車悉數躋身前5,之後則是基奧拿美 (MacPro Racing Honda) 和菲利比 (Comtoyou Audi)。

於積分榜上擊敗侯夫的米捷利斯排在隊友阿斯哥拿之前得第8,足以令他繼2019年於國際汽聯房車世界盃 (WTCR – FIA World Touring Car Cup) 封王後,贏得職業生涯第2個TCR世界總冠軍名銜。

侯夫在解決引擎倉蓋問題後重返比賽,最終以第12名完成。

有3名車手在首圈比賽退出,潘德俊 (Teamwork Motorsport) 起步時撞到盧思豪的Evolve Racing Hyundai賽車;此外,在艾拿卓於文華東方彎發生碰撞後,巴瓜拿 (Team Clairet Sport – Hangcha Racing) 亦於同一地點出意外,其標緻戰車的損毀程度令他無法繼續作賽。

圖:Jeff / Richard

澳門 FIA GT 世界盃:BMW 車隊賽後報告


Farfus 法夫斯曾在2018年駕駛BMW M6 GT3在澳門奪冠,並曾在FIA WTCC中取得兩次勝利,這次再度展現出色的戰鬥精神。在排位賽中以第八名起步,他通過強而有力的超車動作,在極狹窄的城市賽道上取得了第四名。他在主賽中在激烈的爭奪中失去了優勢地位,但再次進步,由於兩名前方車手遇到問題,成功站上頒獎台,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其中一名遇到問題的車手是van der Linde,在進入頒獎台的道路上,他的左後輪爆胎,使他明顯落後。儘管如此,他在排位賽和資格賽中取得了第五名,並迅速適應了這條新而極具挑戰性的賽道。對於BMW M4 GT3來說,這也是其在澳門的首次亮相,並以一個頒獎台的成績完美收官。


Augusto Farfus表示:“這是一個結束賽季的美妙方式。我可以帶著微笑離開澳門,這個對我來說非常特別且總是充滿情感的地方。我在星期六以第四名的成績為自己創造了機會,可以在星期日的主賽中爭奪頒獎台。不幸的是,我在起步時沒有太多的空間,幾乎發生了事故。之後,我採取了冷靜的態度,希望在黃旗期後重新開始。機會終於來了,我能夠利用這個機會爭取到一個位置。不幸的是,Sheldon和Maro Engel在我前面遇到了問題,這對我來說當然是好事,讓我成功地站上了第三名。”


Sheldon van der Linde表示:“這是一個苦樂參半的結局。我在澳門首秀就有望進入頒獎台,但不幸的是,這個希望沒有實現。當我收到輪胎壓力警告時,我首先希望能夠堅持到終點,但我沒有機會。目前,我的失望很大,但希望這種情緒明天會有所改變。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奇妙的經歷。澳門的賽道立即成為我最喜歡的賽道之一,我希望能回來,然後站上頒獎台。恭喜Augusto和ROWE Racing的第三名!”

澳門 FIA GT 世界盃: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賽後報告


本屆澳門GT盃 – FIA GT 世界盃完滿落幕。於第2位起步的德國車手晏高(Maro Engel)順暢保持名次,隊友真卡迪拿(Daniel Juncadella)亦於起步後迅速上升至第8位。可是不幸地,晏高及後遇上機件故障,只能無奈提早退賽。來自西班牙的真卡迪拿表示出他永不放棄的精神,該名曾贏得澳門 F3 冠軍的車手最終以第5位完成本屆比賽。

比賽成績:
Maro Engel 晏高,機件故障退賽
Daniel Juncadella 真卡迪拿,第5名


車手的話:
Maro Engel 晏高|77號 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平治AMG-GT3 戰車
「非常可惜以這樣的方式完結今屆澳門賽事,特別是我們有一部可有利爭勝的戰車。非常感謝 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的出色表現,他們為我準備一部好車,我非常享受和他們一起合作。比賽重開時,我本來已準備好要向前進攻,可是就在那時我發現波箱出現問題未能轉檔。很可惜未能爭冠,但我相信明年我會回來再次挑戰。」


Daniel Juncadella 真卡迪拿|91號 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平治AMG-GT3 戰車
「我滿意今天的賽果。昨天的選拔賽雖然令我今天只能在第9位出賽,但我對今天的比賽仍抱有希望。我的起步不錯,成功超越了一名對手。至賽事後段,我成功再提升數個名次,最後以第5名完成比賽。這是不錯的成績,但可惜我的隊友晏高未能完賽,我期望日後能再與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再次合作爭取冠軍。」

Nisaan Serena 獲 JNCAP 安全性能 2023 五星獎


Nissan 日產「Serena」在自動車安全性能2023綜合評估中榮獲最高評價「五星獎」,該評價由自動車評估(JNCAP)機構贈予。同時,為慶祝新款Serena發表一周年,特別推出以「Serena」Highway Star V 汽油車為基礎,標配受歡迎安全裝備的特別版車型「V selection」,即日起開始銷售。

去年經過全面改款的「Serena」以其寬敞的車內空間、豐富的先進技術、設計感和功能性兼備的配置等,贏得了家庭用戶的青睞,成為一輛讓家人共度寶貴時光的廂型車。

自動車評估(JNCAP)是由日本國土交通省和獨立行政法人自動車事故對策機構(NASVA)共同評估和公布汽車安全性能的組織。最高評價「五星獎」是根據「碰撞安全性能評估」和「預防安全性能評估」的綜合評價,並且僅授予搭載「事故自動緊急通報裝置」的車輛。

在本次評估中,「Serena」以其高強度安全車身(區域車身)和行人傷害減輕車身,加上六個氣囊的碰撞安全性能,以及擴大到自行車騎士的「智能緊急制動」等先進安全裝備,構建了「360°安全輔助(全方位駕駛輔助系統)」,成功贏得了「五星獎」的最高榮譽。


與獲得高安全評價的車型相同,為了提供更多人性化選擇,現推出搭載相同安全等級的「Serena」Highway Star V 汽油車為基礎的「V selection」版本。該版本標配「智能全景影像監視器」,並提供清晰的後方視野,同時配置了「智能行車記錄器(帶有移動物體檢測功能)」,在保持價格親民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和駕乘舒適性。

澳門 TCR 世界巡迴賽第一回合:米捷利斯取得勝利


米捷利斯憑澳門東望洋大賽 Kumho TCR 世界巡迴賽澳門站第一回合的勝利,鞏固作為車手總冠軍的熱門地位。這名BRC Hyundai N Squadra Corse車隊的車手全程領先其他對手,最終帶著0.590秒優勢壓倒MacPro Racing的基奧拿美衝線。在比賽中段時,以本田賽車應戰的基奧拿美一度落後頭車1.5秒,到最後3圈雖然能夠緊隨米捷利斯,卻一直沒有機會挑戰對方的頭位位置。

米捷利斯說:「發車時我有點緊張,因為我在澳門的起步時好時壞。我嘗試集中精神,希望有理想反應,尤幸這是個很好的起步。」

「基奧拿美一直跟在我身後,他的比賽步伐很好,在賽事末段尤其如是。跟昨天一樣,這是個神奇的日子,感覺就像在夢境那樣。」

相隔13年後,米捷利斯終於第二度在澳門東望洋大賽掄元,亦令他在TCR世界巡迴賽積分榜上,分別領先侯夫和艾拿卓 (Cyan Racing Lynk & Co) 18分和20分。

Audi Sport Team Comtoyou車手侯夫,在奮戰下成功站上頒獎台最後一個位置,他在葡京彎多次抵擋米捷利斯隊友阿斯哥拿 (BRC Hyundai N Squadra Corse) 的攻勢,雙方車輛更有過輕微接觸,最終侯夫佔據內線,成功搶在阿斯哥拿前駛入彎。

阿斯哥拿雖然在最後一圈的髮夾彎被侯夫隊友維域治從後輕碰,最終仍以第4名完賽。至於在前排發車的艾拿卓,則守在第2台奧迪賽車後,取得第6名。

從第2位發車的艾拿卓起步欠佳,比賽剛開始便掉落至第7位,後來超越了其Cyan Racing Lynk & Co隊友馬青驊上升一位,最終在連續4部Cyan戰車中率先過終點,比約克和烏魯迪亞則在第8名和第9名。

菲利比僅落後烏魯迪亞0.7秒衝線,成為第3部完賽的Comtoyou奧迪賽車。現代車手布提在最後一圈爬過巴瓜拿的標緻戰車,取得第11名。

圖:Jeff / Richard

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赫爾文第四度於澳門摘冠


赫爾文以由頭帶到尾的姿態,贏得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 – 第五十五屆大賽冠軍。從桿位發車的他,起步後便一直成功保持領先位置。雖然陶德在首四圈曾對他構成威脅,但隨後赫爾文駕駛其MGM FHO Racing寶馬電單車漸漸將優勢擴大,並輕鬆領放到終點。

第4度取得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勝利的赫爾文說:「一切都在計劃之內。輪胎表現出色,每方面都運作完美。陶德於比賽早段在我身後進逼,對我來說乃是好事。在我拋離他之後,自己便開始犯錯,期間我更要提醒自己,結果去到第10圈時,我又再次集中起來。我為何家華和車隊上下感到自豪,是他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成就了這次勝利。」

麥高馬克在首圈跌倒並弄傷足踝,從後而至的史古絲因嘗試避免撞到對方的戰車同樣失控倒地,兩人最終同樣要送院治理輕傷。而全長12圈的比賽則需要重新開始。

在首次發車前,陶德的戰車出現問題,要從起步點推離跑道,但多虧紅旗的出現,令本來已無緣比賽的他重燃希望。不單能夠回到他本來的次席發車,最終亦保持相同位置衝線,首次在澳門登上頒獎台。

陶德說:「是赫爾文告知我的戰車可能出現問題,他在熱身圈時看到我的戰車有煙冒出,後來證實是油喉斷裂。當我步回維修區時,彷彿整個世界都塌下來。但車隊實在厲害,他們一直沒有放棄,並預期紅旗可能會出現,最後一切成真了,我們也能重新參予賽事。我非常感激高爾,我們自己沒有後備零件,是他給了我們能更換的油喉,若不是他,我根本不能重返跑道。」

在第二排最前發車的達查起步未如理想,令他在賽事開始後便掉落多個位置。之後他漸漸收復失地,最後超越了首次到澳門參賽的布魯克斯,並一直守在第3位至格仔旗。

這名德國車手直言:「我對自己的發車表現很失望,幸好我有一輛由一支出色隊伍準備的出色戰車,我依著自己的戰略作賽,最後以登上澳門頒獎台來結束賽事。」

以第4名完賽的布魯克斯說:「我為最終成績而高興,在排位賽出現過排檔箱問題並成功修復後,車輛一直表現完美。我在第5排有個極佳發車,但我認為這是應有的表現。在達查超越我後,我並沒辦法可以重奪第3位。在澳門比賽對我來說是個全新體驗,環境跟我之前比賽過的地方也截然不同。我很享受在這裡的時間,誰知道我會否再次回來參賽,永遠不要說不呢!」

第5位落在賀臣手中,這名SMT Racing本田車手說:「我的計劃就是要跑快點,最終我們亦成功依計行事,於第5位完賽實在很好,此乃非寶馬戰車中的最高名次。」

九屆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盟主路達,於比賽早段因機件故障而退出比賽。「實在很可惜,因為戰車狀態一直在改善,但我亦明白這是有機會發生的狀況。」路達如此說。

去年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冠軍哥達摩,於比賽前半段一直守在第3位,卻因為車輛出現電機問題而被迫退賽。莊臣則因其川崎戰車出現制動故障而退出。賀蘭在最後一圈的撞車意外,令他受輕傷需送院檢查。

圖:Jeff / Richard

澳門 F3 選拔賽:布朗寧以壓倒性姿態勝出


Hitech Pulse-Eight車手布朗寧贏得週六的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 – 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世界盃選拔賽,較隊友鄧恩快2.097秒衝過終點。於桿位發車的布朗寧,在比賽剛開始時兩次受到同樣在前排起步的SJM Theodore PREMA車手米尼的挑戰,要極力保持自己位置。布朗寧嘗試拉開距離,但米尼完美地利用氣流跟著他進入文華東方彎。布朗寧最終仍能率先轉進葡京彎,到第1圈完結時,更建立起1.8秒的領先優勢。

由於迪圖 (Rodin Carlin) 與烏高卓高 (Trident Motorsport) 相撞後再雙雙在葡京彎撞欄,大會於第2圈出動安全車,以便工作人員移走兩部賽車,令布朗寧的努力一度付諸流水。


當比賽於第5圈重開時,布朗寧試圖再度突圍,可是米尼這次同樣繼續追纏,在駛過文華東方彎後,更嘗試在葡京彎外線爬過對手。

最終米尼再度失諸交臂,而那刻所有觀眾將注意力轉放到鄧恩身上。在首次起步後,鄧恩成功由第6位一直升到第3位,這次乘著兩名領先車手在彎前爭位,他在兩車之間看到空隙,並打算搶佔頭位,雖然最終挑戰布朗寧失敗,卻仍然成功壓過米尼升上次席。

於頭位站穩陣腳後,布朗寧再次全力領放,在完成這一圈時與後車已有1.4秒的距離。之後兩部Hitech Pulse-Eight戰車於前方穩定地保持步伐,齊齊壓倒米尼駛至終點。

談到這次勝利,布朗寧承認重新起步後的三車混戰多少令他難以招駕,能夠從中跑出無疑興奮莫名。

布朗寧說:「在3號彎 (葡京彎) 的三車大戰,令人眼界大開。我盡量將制動點推遲,並找出最合適的線位,那已經是可承受的最大風險,一切都被推至極限。在往後時間,車輛表現一直甚佳,我正期待著明天的正賽。」

米尼的隊友貝加奴域以第4名完成賽事,在他5.5秒之後則是MP Motorsport的豪格,另一MP Motorsport車手寶雅,以及SJM Theodore PREMA Racing車隊的艾隆分列第6名和第7名。

圖:Jeff / Richard

澳門 FIA GT 世界盃選拔賽:馬些路繼續帶領


平治雙雄馬些路和晏高在澳門GT盃 – 國際汽聯GT世界盃的選拔賽中分別奪得冠亞軍。從桿位發車的馬些路(Team Landgraf Mercedes)完美起步,通過一號彎後便拉開與後方車群的距離。而身後的莫他拿(Audi Sport Asia Team Absolute)和晏高(Craft-Bamboo Mercedes)則展開第二位的爭奪戰。


二人在文華東方彎展開激戰,當他們駛入葡京彎時,晏高迅速超越莫他拿,佔據第二位。然而,駕駛保時捷賽車的普雷寧(HubAuto Racing)與凱洛利(Absolute Racing)分別發生碰撞事故,引發了安全車出動,因而緩和了比賽的熱度。

比賽在第四圈重啟,馬些路駛入葡京彎時成功抵禦晏高的攻勢。與此同時,真卡迪拿(Craft-Bamboo Mercedes)試圖在這個狹窄右彎的外側超越莫他拿,但卻不幸撞牆導致名次滑落。


此後,馬些路帶領晏高和莫他拿逐漸拋離後方其他對手。直到第七圈,駕駛Uno Racing Team Audi戰車的方駿宇在文華東方彎失事撞車,再次引發安全車出動。

由於事故導致護欄內側損壞,而且位於急彎出口處,賽會決定出示紅旗以作清理。當比賽恢復時還剩下最後兩圈,馬些路重新起步後再一次在葡京彎成功抵擋了晏高的攻勢。

他們之間的追逐戰一直延續至終點。馬些路最終拿下選拔賽的勝利,晏高和莫他拿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馬些路表示:「這實在不容易,尤其賽事需要兩次在安全車後重開。由於直路很長,每次重新起步都不容易,所以總有失去位置的可能。不過沒有前列車手願意冒太大險,因為要確保明天能從前排發車很重要。我們期待明天的比賽。」

Rowe Racing BMW車手法夫斯取得第四名,而兩位首次在澳門比賽的車手雲達連特(Team WRT BMW)和塞拉(Harmony Racing Ferrari)分別排名第五和第六。雲科爾(TORO Racing)排第七,哈斯(Audi Sport Asia Team Absolute)以第八名完賽,真卡迪拿最終滑落至第九, D2 Racing Team Porsche車手班博則排名第十位。

圖:Jeff / Craft-Bamboo Racing

澳門 FIA GT 世界盃: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選拔賽報告


上屆澳門GT盃冠軍晏高(Maro Engel)及其隊友真卡迪拿(Daniel Juncadella)今天順利完成在澳門東望洋賽道上舉行的 FIA GT 世界盃排位賽。兩位平治廠隊車手都極速進入狀態,德國車手晏高有一段時間曾雄踞榜首,造出2分14.908秒的驚人圈速,最終以第3名完成排位賽。西班牙車手真卡迪拿在排位賽中逐步提升他的速度,至後段終以2分15.232秒追上前列,並取得全場第6快的時間。FIA GT 世界盃將於明日(18/11)2:05pm 進行12圈的選拔賽,選拔賽成績將成為周日(19/11)正賽的起步順位。


FIA GT 世界盃選拔賽於今天完成,代表香港Craft-Bamboo Racing 賽車隊出賽,衛冕冠軍晏高(Maro Engel),以及其平治-AMG 隊友真卡迪拿(Daniel Juncadella)一開賽已表現勇猛,起步起已火速分別成功搶上第2及第4位。比賽及後由安全車帶領數圈,賽事繼續後,來自西班牙的真卡迪拿於葡京彎前幾近成功爭上第3位,可是卻在出彎時被對手迫到牆上無路可走。儘管戰車受損,真卡迪拿仍能保持戰力並以第9位完賽。衛冕冠軍的晏高在開賽火速搶上第2位後,一直保持著有利進攻的位置。但由於比賽後段有其他賽車發大重大意外,賽會出示紅旗暫停比賽,賽道清理完成重開後只餘下兩圈賽事,於有限的時間內位置並沒有變動,最終晏高以第2位完成選拔賽。FIA GT 世界盃將於明日(19/11)12:05pm 進行16圈的正賽,晏高與真卡迪拿將會竭盡全力爭奪世界冠軍寶座。

選拔賽成績:
Maro Engel 晏高,第2位,2:16.853
Daniel Juncadella 真卡迪拿,第9位,2:17.235

車手的話:
Maro Engel 晏高|77號 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平治AMG-GT3 戰車
「今天我的狀態不錯,我們成功超前對手搶上第2位。當時我在外線成功製造空間,並率先全速進入東方彎,出彎時是非常貼近圍欄,但我成功超越對手。及後我曾嘗試向前施壓,但在東望洋賽道上是絕不容易,所以我們決定保持著位置完成今天的選拔賽。感謝Craft-Bamboo Racing車隊的高水準發揮,協助我保持在前列位置。明天我將在第1排起步,希望能夠爭取冠軍。」

Daniel Juncadella 真卡迪拿|91號 Mercedes-AMG Team Craft-Bamboo Racing 平治AMG-GT3 戰車
「很明顯我對今天的成績不會感到滿意,但今天的起步我認為仍是十分好的。我在第6位起步,很快便成功提升至第4位。安全車離開比賽繼續後,前面的對手在東方彎上犯錯,讓我有機會進攻向前衝。我們兩車同時到達葡京彎,我已知在這裡爬頭是非常高風險,但我認為需要一試爭取名次。可惜最終未能如願,對手在出彎時沒有給予我空間,他與我發生碰撞,並將我推至圍欄上。我下跌了4-5個位置,最終帶著受損的戰車守在第9位,但明天我仍可出賽。明天的比賽要搶上前列爭冠將會十分困難,但無人能預計會發生何事。明天我會侍機而行並繼續享受比賽。」

圖:Jeff / Craft-Bamboo Racing

Kia 在 2023 洛杉磯展出全電動 EV3 和 EV4 概念車款


Kia America 在 2023 年洛杉磯車展上推出了全電動 EV3 和 EV4 概念車型。展示了 Kia 尖端的電動平台技術、源自「Opposites United」設計理念的風格,以及對領先的顏色、材料和飾面(CMF)戰略的承諾,概念 EV3 和概念 EV4 代表著截然不同的車型,但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像其他 Kia 的設計研究一樣,概念 EV3 和概念 EV4 展示了未來潛在產品的設計理念。

“概念 EV3 和概念 EV4 是尖銳風格、以材料為主導的概念,預示著 Kia 電動車陣容的擴大,而加利福尼亞州是成功電動車的評估標準,” Kia America 的首席營運官暨執行副總裁 Steven Center 表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來到洛杉磯和美國最精明的電動車消費者見面,以了解 Kia 陣容內兩個潛在機會的反應。”

在今年年初,於 3 月推出 EV9 旗艦電動 SUV 時,Kia 推出了 10 項新 Kia 車型可能使用的必備物品,其中包括概念 EV3 和概念 EV4。這些材料包括生物塑料,由生物質源(如植物油、玉米提取物、木屑和甘蔗)生產,以及生物聚氨酯作為動物皮革的替代品。


EV3 提煉 EV9 的精髓至緊湊車型,提供科技、實用性和設計
概念 EV3 代表著品牌對一款電動緊湊型跨界車的願景,它提供了 Kia 旗艦 SUV EV9 的技術、實用性和設計。概念 EV3 在「Opposites United」設計理念的「為理由而歡欣」支柱中受到高度靈感。

Kia 全球設計中心執行副總裁 Karim Habib 表示:“在概念 EV3 中,‘為理由而歡欣’的影響在強大的車身和動態輪廓的對比品質中是顯而易見的。此外,體積和圖形的意想不到的處理同時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種邏輯而情感並存的設計。”

EV3 外觀設計創造出獨特的輪廓,前擋風玻璃向前推,呈傾斜的車頂線條和脫落的 C 柱使玻璃表面連接,呈現出輕盈的效果。方正的車身結構,以不對稱角度削減的車輪拱,產生出一種意想不到的邏輯和強烈的印象。

在內部,概念 EV3 將卓越的實用性與變革性的座艙氛圍和設計相融合。概念 EV3 的內部創造了一種宽敞的視覺感,提供一種促進情感福祉的環境,搭配柔和的氛圍燈光和超乾淨的儀表板表面。先進的人體工學座椅設計包括天然纖維結構,實現了輕量化、纖細的座椅設計。極強的纖維編織使得外觀更為優雅現代,搭配舒緩的自然色調。對於座椅套料,CMF 團隊採用了 3D 編織技術。這些材料與可以前後滑動並支持四種模式的桌子相結合:專注、社交、提神和儲物。控制台桌面包含了利用生物塑料製成的前瞻性解決方案。


EV4 重新定義電動轎車的本質
EV4 代表著「Power to Progress」設計理念的純粹性。其四門格式突顯出強烈而有影響力的線條,代表一種全新類型的電動轎車,是創新的象徵。通過自信的、幾何對角線的特點線條和豐富而技術性的表面的和諧融合,概念 EV4 代表了一種新的價值觀、方法、客戶體驗和類型。

其外部形態採用了類似運動和賽車車輛的特點,包括低矮的車頭、長尾部輪廓和技術性的車頂扰流板。概念 EV4 以寬大、威風的姿態呈現,前燈位於引擎罩和前保險槓的極端外緣,進一步象徵了 Kia 推動設計極限的決心。

概念 EV4 的車內呈現出一種流暢而寬敞的水平佈局。HVAC 用戶界面的創新設計包括一個控制面板,當不使用時可以整潔地存放在中控台中,以及應用了引腳式氣流口的靈活更換模式。應用於車輛儲物區域和儀表板的手織織帶創造出 3D 效果。概念 EV4 內部的材質同樣巨大,通過使用天然染料和再生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