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C
Hong Kong
Monday, August 11,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41

Lexus UX300e 日本版達到 512 公里續航


Lexus 最近公布了日本版 UX300e 電動汽車的改款消息,新款 UX300e 的續航里程提升了 40%,並在車體剛性和車輛調校方面進行了強化,使其具有更高的競爭力。新款 Lexus UX300e 的電池模組從原本的 54.4kWh 提升至 72.8kWh,續航里程達到了 512 公里(WLTC 模式),提高了 40%。此外,新款 UX300e 配置了一個可輸出 203 匹馬力的電動馬達。由於電池模組升級導致車重增加,原廠為其新增了 20 個焊點,提高了車身剛性。避震和懸吊系統也經過優化調校,使操控表現更加穩定。內裝部分,雖然整體配置沒有變化,仍配有 12.3 吋多媒體螢幕,但軟件進行了升級,支援 OTA 遠端更新,並提供更人性化的操作。此外,新款 UX300e 的主動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升,通過雷達感知和攝像鏡頭強化,能更靈敏地辨認行人。

香港消費者對於新款 Lexus UX300e 的上市應該會感到興趣,因為其續航里程的大幅提升和車輛性能的改進將更適應市區行駛需求。

Mazda CX-70 有望北美現身


Mazda 目前的新一代休旅車系列已經推出了 CX-60 和 CX-90,接下來的年底將會發表 CX-70。這款車型將比 CX-60 略大,主要鎖定北美市場,並將沿用最新一代的外觀和內飾設計。據北美 Mazda 執行長 Tom Donelley 最近的採訪透露,CX-70 將在今年底之前進行全球首發,並迅速進入美國市場。該車將定位為豪華五座中型休旅車,外媒預估售價將在 45,000 美元(約港幣 350,000 元)左右。

預計全新 CX-70 的車身尺寸將為 4,902 x 1,930 x 1,710 mm,與 CX-60 相比略大。參考已發表的 CX-60 和 CX-90,CX-70 的外觀設計也將相似,包括垂直格柵的水箱護罩和新款頭尾燈組等。此外,內飾將借鑒 CX-90,採用大量皮革和木紋飾板,並搭配數位儀表板和 12.3 吋觸控螢幕。動力方面,預計將提供 3.3 升 e-Skyactiv 柴油渦輪引擎、3.0 升汽油渦輪以及 2.5 升 PHEV 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

文:小肥
圖:TopElectricSUV

BMW XM Label Red 現身上海車展 2023


BMW XM Label Red 生產將於2023年8月在美國BMW集團斯帕坦堡工廠開始。同一時間表上還安排了一款限量500輛的頂級型號獨家版本,外觀塗裝為寶馬個性化冰凍碳黑金屬色。BMW XM Label Red 將於2023年4月在上海國際汽車展上慶祝其世界首演。中國是 BMW XM Label Red 最重要的銷售區域之一,此外還有美國和中東。


BMW XM Label Red 的 M HYBRID 系統將電氣化的未來導向美德與搭載 M TwinPower Turbo 技術的高轉速八缸燃油發動機的傳統品質相結合。最新一代 V8 發動機以其極快的動力輸出、提高的效率和最小化的排放而脫穎而出。除了交叉排氣歧管外,它還具有加固的曲軸傳動、帶電子控制的渦輪增壓以及升級的油供應和優化的油分離。


在 BMW XM Label Red 中,V8 發動機與馬達共同發揮作用,對系統輸出的貢獻更大。它在 5,600 轉/分鐘時產生最大輸出 430 kW/585 hp。峰值扭矩為 750 Nm 比標準 BMW XM 中的發動機版本增加了 100 Nm 在 1,800 至 5,400 轉/分鐘的極寬轉速範圍內均可獲得。

BMW XM Label Red 的運動排氣系統配備了兩個電子控制和可連續調節的閥門,為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提供了情感豐富的伴奏,具有與八缸單元不同尋常的活力和能量。因此,發動機聲音具有非常獨特的質感,雙排氣管也是如此,單獨的管子一個在另一個上方排列。

BMW XM Label Red 的馬達最多可為系統輸出提供 145 kW/197 hp,發展出 280 Nm 的額定扭矩。 BMW 專利的預齒輪級用於將電機產生的扭矩增加到發動機傳動輸入處的最大 450 Nm。


由於馬達轉子與傳動輸入軸之間的預齒輪級改進了動力輸出,因此從起步加速和短時間內的速度突破都能明顯感受到。與 V8 發動機優化的動力輸出和高轉速特性相結合,這帶來了罕見的權威和沈穩的性能。 BMW XM Label Red 僅需 3.8 秒即可從 0 加速至 100 km/h(62 mph)。其最高速度受電子限制為 250 km/h,但在選裝 M 駕駛套件的汽車上可提升至 290 km/h。

除了在加速時提供電動助力效果外,馬達在穩定負荷下也起到了支持作用,有助於提高燃油發動機的效率。這使得 BMW XM Label Red 在 WLTP 測試週期內平均每 100 公里汽油消耗為 1.7 – 1.6 升,綜合電力消耗為每 100 公里 34.5 – 33.0 kWh,以及每公里 CO2 排放量為 39 – 35 克。

歐洲人買不起電動車?所以難以推動?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調查,儘管歐盟規劃 2035 年禁售燃油車以降低碳排放,多數歐洲人仍然負擔不起電動車。在 2022 年,電動車在歐洲新車銷售中佔比 21.6%,但在超過一半的歐盟會員國中,電動車市場佔比僅 9% 或更低。這主要集中在中歐、東歐和南歐地區,這些地區的平均年收入僅為 13,000 歐元;捷克的電動車市場佔比僅為 3.9%。

相對地,在北歐和西歐國家,平均年收入超過 32,000 歐元,電動車市場佔比超過 30%。在年收入超過 35,000 歐元的瑞典,新註冊汽車中有 56% 是電動車。

這次調查所涉及的電動車是指可充電的電動車,包括電池電動車和插電式油電車等使用電池驅動的車輛,而不包括使用氧氣與氫氣的燃料電池車。ACEA 表示,雖然電氣化是減少碳足跡並改善空氣質量的最有效方法,但歐洲民眾的負擔能力和缺乏購買電動車的激勵措施,是阻礙電動車普及的重要因素。

ACEA 呼籲決策者採取相應行動,建立全面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建立電動車充電站,以促使民眾更願意購買電動車。

TUMI 與 McLaren 麥拉倫攜手慶祝 McLaren 成立 60 週年


TUMI 推出限定版 TUMI | McLaren 60週年紀念系列,以慶祝菁英賽車隊及超級跑車製造商 McLaren 麥拉倫的六十週年。此限定系列於 TUMI 春季形象主題「Unpack Tomorrow」作為壓軸登場,並與品牌持續合作的TUMI Crew-F1 McLaren車隊賽車手 Lando Norris 詮釋。

TUMI創意總監 Victor Sanz 表示:「作為兩個致力於創造世界級高性能精品,並將技術與功能完美融合的品牌,TUMI 和 McLaren 之間的合作充滿化學效應,很榮幸能與 McLaren 攜手以品牌著名的木瓜橘色、現代感設計及輕質材料製作旅行箱、包袋和配件,慶祝品牌成立60週年紀念。」

TUMI 和 McLaren 的限定紀念系列通過結合尖端技術、創新和卓越設計,呈現時尚、生活風格和科技的完美結合。


此系列專為了滿足開創者、旅者和冒險家的旅程而設計,限量款式採用 McLaren 標誌性木瓜橘色 - 包括 Lando 於「Unpack Tomorrow」形象圖中配戴的Torque單肩包、Velocity後背包和Aero可擴展登機箱。而在此60週年時刻,系列亦增加了旅行箱和公事包,以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全新系列將於4月下旬在TUMI港澳指定專門店正式發售。

McLaren首席設計師 Goran Ozbolt 表示:「我們與TUMI在先前的核心和碳纖系列作品奠定了成功的基礎,今次再乘勝追擊,推出專為 McLaren 成立60週年量身打造的產品系列。這些功能與設計感兼具的奢華旅行單品,除了彰顯創立者 Bruce McLaren 對於展望未來、突破界限的熱情,也與兩個品牌的精神和風格相互呼應。」

延續TUMI春季品牌主題「Unpack Tomorrow」,F1賽車之星 Lando Norris 繼兩位 TUMI Crew-巴西足球運動員 Richarlison de Andrade 及演員暨創作歌手 Reneé Rapp 之後,以形象影片展現他的職業旅程、McLaren Artura跑車,以及與之完美匹配的TUMI高性能包袋。

這支形象影片介紹了TUMI | McLaren的核心暢銷產品,而本季重新推出的聯名系列除了慶祝McLaren的60週年之外,更進一步加強國際旅遊生活品牌 TUMI 與奢華汽車品牌 McLaren 之間的持續合作關係。

除了推出60週年紀念系列外,TUMI 更將積極透過全球大獎賽事,以參與社區宣傳策略、名人合作及提供獨家獎項等方式,擴大與McLaren的合作。

香港車手許建德展開全新 GT 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賽季


香港車手許建德(Jonathan)已確定將參加本年度的GT世界挑戰賽歐洲耐力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 Endurance Cup),這是他連續第五季挑戰這項歐洲頂級賽事。這名2021賽季年度總冠軍得主已蓄勢待發冀再次爭奪錦標,他將繼續與合作多時的兩名隊友 Chris Froggatt 及 Eddie Cheever III 組隊出戰2023年賽季。這三人組合將會駕駛 93 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 戰車參加銅盃(Bronze Cup)賽事,目標是在本賽季總共5 個回合的比賽上拿取最多的比賽積分以追逐年度錦標。


許建德早已用行動證明他會專注於高水準的GT賽事,在過去三年的疫情時期,他亦不斷按各國防疫要求繼續穿梭歐亞參加比賽。在此期間,他與所屬的英國車隊已合作分別在2020年奪得Pro-Am組別車隊冠軍,以及2021年的Pro-Am組別車手年度總冠軍。Jonathan 在2023年賽季開始前,已率先寓賽於操並且取得佳績,分別於 2023年的澳洲巴瑟斯特12小時耐力賽(Bathurst 12 Hour)奪得組別亞軍,以及2022年季末舉行的阿聯酋海灣12小時耐力賽(Gulf 12 Hours)收獲組別季軍。他在阿聯酋之戰更是首度駕駛Sky Tempesta Racing 車隊的麥拿侖戰車作賽。


這名功勳港將面對即將揭幕的2023年賽季很有信心,特別是有合作無間的兩位隊友 Chris Froggatt 及 Eddie Cheever III 助陣,他們三人經過數年合作後已非常有默契。再加上今年他們將以全新戰車上陣,戰車所配搭的四公升雙渦輪增壓 V8 引擎,使這部麥拿侖 720S GT3 Evo 戰車的速度及穩定性都令車隊為之鼓舞。車隊更得到麥拿侖專家 Garage 59 擔任技術伙伴,勢能將賽車的戰鬥力盡數發揮。

Jonathan 早前已在歐洲進行數天測試,冀能盡快全面熟悉新戰車,並希望能夠突破去年賽季的成績。這位香港車手對自己的速度感到正面,賽季開始之前正在加強體能以及心理質素訓練,希望能夠再重現前幾年的成功賽季。今年賽季,他所屬的車隊將出戰銅盃賽事,此組別等同去年的金盃賽,賽事主辦機構 SRO 因需對應國際汽聯(FIA)的車手級別系統而作出修改。

標誌性的93號 Sky 幻彩色車花麥拿侖戰車將會在歐洲賽事上正式登場。賽季將會在本月底於意大利蒙沙揭幕,接著將會進行法國站的保羅里卡德1000公里賽,以及比利時站的斯帕24小時耐力賽。比利時站目前已確定有超過70部戰車報名參加,勢將成本年賽季的焦點大戰。賽季最後兩站將會是德國的紐布靈賽站,以及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賽季閉幕戰。精彩連場的大賽將會決定本季錦標花落誰家。

2023年度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賽程
意大利站,蒙沙3小時耐力賽:2023年4月22至23日
法國站,保羅里卡德1000公里賽:2023年6月3至4日
比利時站,斯帕24小時耐力賽:2023年6月29日至7月2日
德國站,紐布靈3小時耐力賽:2023年7月29至30日
西班牙站,巴塞隆拿3小時耐力賽:2023年9月30日至10月1日

許建德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 車手
「我很高興可以與Sky Tempesta 車隊連續第5個賽季參加頂級GT賽事。我們在過去數年已有不少收獲,但我們仍然對勝利感到渴望。就我個人而言,2023年會是一個未知數,因為我將同時挑戰兩項比賽。上月我在洲際GT錦標賽獨立盃(IGTC Independent Cup),駕駛平治-AMG GT3於澳洲首站上獲得組別分站冠軍。我期望能夠將狀態延續至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的賽事上,在駕駛另一款麥拿侖 720S GT3 Evo賽車時也能得心應手。今季是我自2020年後,再一次可以在季前飛到歐洲進行測試。上月的測試效果很理想,戰車給我的感覺也很正面。我對今年的比賽滿有期望,我會盡全力去爭取佳績。」

Chris Froggatt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車手
「我們車隊對能夠再次挑戰GT世界挑戰賽歐洲賽都感到興奮。這項賽事是個對耐力,團隊合作,以至比賽策略的真正考驗。我們對新的麥拿侖戰車,還有支援我們的Garage 59團隊都很有信心,我們三位車手亦有能力在高水平的比賽爭逐勝利。」

Eddie Cheever III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車手
「我很高興能夠第5次代表Sky Tempesta車隊參賽全季賽事,還有再次與兩位很有實力和合作無間的隊友 Chris 和 Jonathan 再一次挑戰錦標。我們過往在耐力賽的成績不俗,但在新賽季上亦定會遇上不同的挑戰。我們會拿出最好的表現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MAXUS MIFA 9 Luxury 香港正式開賣!「一換一」計劃價 HK$499,000 起


為迎合香港市場,全新MAXUS MIFA 9電動七座豪華MPV推出,MIFA名字象徵極致(Maximum)、智慧(Intelligent)、友好(Friendly)及優雅(Artistic)。這款車型擁有優雅外觀,典型的密封式車頭和未來感十足的導風口,以及貫穿式LED頭尾燈組,呈現領袖風範。超過5.2米的車長和1.3米的車內淨高,帶來超凡的空間感。車身顏色多達七種,包括榴石紅、晴朗藍等。


MIFA 9的車廂充滿實用性、舒適度和豪華感,前中排座椅均採用高級Nappa真皮製造,並具有多項功能。獨立工作桌板,為商務乘客提供舒適的行車時光。車內配有12.3寸中控屏、多功能皮軚環等設備,滿足家庭和商務需求。


MIFA 9搭載寧德時代生產的90kWh三元鋰電池,最高時速可達180km/h,WLTP測試標準下最高續航里程為430km。在市區行駛更可超越500km。30分鐘即可完成30%至80%的快速充電。英之傑集團提供8年/200,000公里的電池保養期。

全新MAXUS MIFA 9注重行車安全,榮獲E-NCAP近五年最安全大型MPV頭銜。安全配置包括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ELK緊急車道保持系統等。這款車型可讓駕駛者和乘客在香港各地自在穿梭,感受無與倫比的安全和舒適。

查詢:2821 7384(MAXUS POP-UP Store)

MAXUS MIFA 9 Premium HK$575,000(「一換一」計劃價)
MAXUS MIFA 9 Luxury HK$499,000(「一換一」計劃價)

MINI COUNTRYMAN 電動車即將推出


BMW 透露,MINI 品牌的下一款電池電動車將是 Countryman,計劃於 11 月在德國萊比錫工廠開始生產。這將是 MINI 品牌在德國生產的首次。

首代 Countryman 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 年進化為四輪驅動、五門,並首次超過 4 米長的 MINI 緊湊型 SUV。該車型的特點是,通過利用後排座椅的滑動和折疊機構,行李箱容量可以自由擴展,從 370 公升增加到最大 1,170 公升。此外,自 2017 年開始的款式中,還推出了首款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Countryman ALL4」,該車在後軸上裝配了一台65kW/88HP的電動馬達。


配備五個車門和實用內飾的次世代 Countryman 是一款純電動(EV)車型,車長增加 13cm 至 4,429mm,車高增加 6cm 至 1,613mm,在新款 MINI 系列中提供最寬敞舒適的車室空間。


「Countryman E」最大輸出功率為 140kW/191HP,全輪驅動的「Countryman SE ALL4」則擁有兩個安裝在前後軸上的驅動單元,包括瞬間增壓,最大輸出功率達 230kW(313HP)。電池容量為 64.7kWh,續航距離約 450 公里,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長途行駛,都能實現舒適的駕駛體驗。

此外,在儀表板、方向盤、車頂內襯和地板、地毯上,使用從寵物瓶和地毯殘餘物中提取的「回收聚酯纖維」。這種高品質、多彩且舒適的替代材料可以最多減少 85% 的 CO2 排放量,強調 MINI 品牌致力於將碳排放降至最低。

Toyota Crown Sport 將於今年 8 月登場


Toyota Crown 第 16 代問世後,其他 3 款車型的更確切發布時間已經公佈。當中運動休旅 Crown Sport 預計於 8 月登場。Crown Sport 擁有獨特且銳利的車頭造型,充滿新世代 Crown 家族的設計風格,整體緊湊,配上線條分明的尾燈組。Crown Sedan 車型暫定今年 10 月左右亮相,其車長達 5,030mm,軸距為3,000mm,可以提供寬敞舒適的乘坐空間。Crown Sedan 將延續上一代 Crown Majesta 旗艦房車定位,並有望採用後輪驅動的 GA-L 底盤平台。至於 Crown Estate 跨界旅行車,預計明年 1 月才會正式登場,車身尺寸為 4,930 X 1,880 X 1,620mm,軸距為 2,850mm。Crown Estate 的車長和軸距與已上市的 Crown Crossover 相近,但車高增加,相信將會滿足到不同車主需要。

平治電動車銷售量不斷上升


在第一季度,平治汽車銷售達到 503,500 輛(+3%),其中高端和純電動汽車(BEV)銷售分別上漲 18% 和 89%。儘管仍存在供應鏈中斷、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但 G-Class、AMG、Maybach 和入門級電動汽車錄得強勁銷售業績。

第一季度,純電動汽車銷售增至 51,600 輛(+89%),佔總銷售的 10%,高於去年同期的 6%。平治乘用車(smart 除外)BEV 銷售在前三個月翻了一番多(+119%)。入門級電動汽車備受歡迎,EQB 銷量上升 189%,EQA 銷量上升 64%,而 EQS SUV 銷量達到 5,500 輛。美國的純電動汽車銷售激增 327%,歐洲為 41%。在第二季度歐洲和中國市場推出之前,EQE SUV 已在美國市場上市。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第一季度幾乎每五輛銷售的汽車中就有一輛是電動汽車。

平治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平治汽車市場營銷和銷售的 Britta Seeger 說:“我們的客戶對我們的高端產品和純電動汽車的需求是第一季度銷售業績背後的推動力。此外,平治已成功在英國推出了直銷模式,德國和另外兩個市場將在 2023 年跟進。展望未來,我已經為下週首款全電動 Maybach EQS SUV 的全球首演感到興奮。”

Lexus LM 大改款將現身上海


Lexus 於 4 月 11 日宣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的「上海車展」(展期:4 月 18 日至 4 月 27 日)上公佈一款旗艦級 MPV 新型「LM」。目前的 LM 也是在 2019 年的「上海車展」上首次亮相,這將是時隔四年的新型車登場。新款 LM 被定位為下一代 Lexus 提供的全新選擇的旗艦級 MPV,具體細節將在正式發表時公開。

Tesla Semi 停車後仍滑行!需要召回維修


去年底終於推出並開始交車的 Tesla Semi 電動拖車頭,竟在短短三個月後就需要進行召回。據外媒《gizmodo》報導,這次召回是由 Tesla 主動提出,原因在於停車制動系統的瑕疵。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出,這個瑕疵可能會導致司機在解除停車制動後,車輛出現向前滑或向後滑的問題,進而增加碰撞風險,可能導致車輛損壞和人員受傷。

這個問題最早是在今年 2 月初由 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 發現的。經過 Tesla 研究了一個月後,確定需要進行召回。目前已知有 35 輛已出廠的 Tesla Semi 需要召回處理,並將於 5 月 23 日開始通知車主回廠進行維修。對於香港消費者而言,雖然暫時未知是否有香港車主受到影響,但還是建議關注相關情況,以確保行車安全。

2022 年日本十大慳油車豐田佔據 8 個名次


日本國土交通省(MLIT)近日公布了 2022 年度最省油汽車的名單,前 10 名中 Toyota 佔有 8 名次,僅剩下的兩個名額由 Honda 和 Nissan 各佔一席。排名第一的是 Toyota Yaris,平均油耗高達 36.0 公里/公升。在這份名單中,Toyota 成為最大贏家,不僅拿下 8 個名次,還包辦了前五名。排名前兩位的 Yaris 和 Aqua 更擁有每公升行駛 35 公里以上的驚人省油能力。

此外,名單中的 Honda Fit 和 Nissan Note 也在油耗表現上相當出色,皆達到每公升約 30 公里的成績。

這 10 款車型之所以能如此省油,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採用了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如 Toyota 的 Hybrid、Honda 的 e:HEV 和 Nissan 的 e-Power 技術等。對於香港消費者而言,這些高效能的油電車款將有助於節省燃油成本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022 日本最省油車輛 Top 10
第 1 位:Toyota「Yaris」36.0km/L
第 2 位:Toyota「Aqua」35.8km/L
第 3 位:Toyota「Prius」32.1km/L
第 4 位:Toyota「Yaris Cross」30.8km/L
第 5 位:Toyota「Corolla」30.2km/L
第 5 位:Honda「Fit」30.2km/L
第 7 位:Toyota「Corolla Sport」30.0km/L
第 8 位:Toyota「Corolla Touring」29.5km/L
第 9 位:Nissan「Note」29.5km/L
第 10 位:Toyota「Sienta」28.8km/L

Volkswagen Tiguan 與 T-Roc 很快成為末代車款


歐盟將於 2035 年禁售燃油車,而 Volkswagen 執行長 Thomas Schäfer 已經透露了該公司未來的新車計劃。根據 Schäfer 在《Automobilwoche》的專訪,休旅車款 Tiguan、Passat 旅行車和 T-Roc 的下一代都將成為末代燃油車款。Schäfer 表示,Volkswagen 將於 2024 年推出改款 Tiguan 和 Passat 旅行車,而 2025 年將推出 T-Roc,之後這三款車將不再推出燃油車版本。至於經典掀背車 Golf 八代,2024 年將推出升級版,但目前並無推出第九代的計畫。

就連小型車 Polo,在加入混合動力後,成本大幅增加,與 2025 年預計推出的 ID.2all 價格相近。因此,Schäfer 提出質疑,表示需要思考這樣的做法是否有意義。

對於香港消費者來說,Volkswagen 的未來新車計劃意味著我們將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更多電動車款,同時也意味著燃油車款將逐步退出市場。

Mazda 轉型豪華車品牌


Mazda 去年表示將轉型成豪華品牌,近日品牌高層透露,將推出定位更高端的車型,同時提供比豪華品牌競爭對手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未來還將推出全新電動車和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款。根據 Mazda 北美區新任 CEO Tom Donelley 的說法,品牌已經制定了一系列計劃以實現轉型豪華品牌的目標。第一階段將推出更豪華的車型,第二階段則是在 2030 年之前為旗下所有車款開發至少一款純電動車型。

目前,CX-90 和 CX-60 是 Mazda 豪華車型的第一步。它們比德系豪華品牌的售價更具吸引力,車內質感卓越,並配備了後驅平台和直列六缸引擎。整體操控表現足以與德系豪華車廠競爭。接下來,Mazda 還將推出 CX-70 和 CX-80,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目前,Mazda 唯一的電動車型是 MX-30,續航里程約 161 公里。Tom Donelley 指出,Mazda 在電氣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品牌將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期待的電動車型。此外,為了滿足那些尚未準備好接受純電動車的消費者,Mazda 也將推出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款作為過渡。對於香港市場的消費者來說,Mazda 的這一轉型和產品策略將為他們帶來更多選擇。

Volkswagen ID.7 即將四月現身


Volkswagen 透露將在德國 4 月 17 日舉行新一代旗艦純電動汽車「ID.7」的世界首演。此外,他們還報告說,面向世界首演的最終長途測試駕駛在西班牙已接近完成。新款 ID.7 是首款採用模塊化電動驅動(MEB)平台的車型,並配備了新開發的最強大且高扭矩的電驅動馬達「APP550」(內部代號)。根據電池尺寸的不同,WLTP 測試下的續航距離最高可達 700 公里,預計最大充電容量可達 200kW。

改進後的可選擇性適應懸掛控制系統(DCC)和遠程駕駛動態管理器提高了舒適性和運動性能。此外,新款ID.7還採用了全新的「漸進式轉向」技術,以確保精確的駕駛行為和最大限度的穩定性。


駕駛座周圍的經典儀錶縮小了許多,所需的標準信息和警告都顯示在方向盤後方的顯示器上。此外,駕駛員將通過標準裝置的「AR(擴增現實)抬頭顯示器」獲取其他重要信息。另外,15 英寸的資訊娛樂系統顯示屏徹底重新審視了操作性,將空調操作常設在主屏幕上,反映了用戶的需求。還配備了可自由設置的「直接訪問按鈕」。

開發負責人 Kai Grunitz 表示:“在ID.7上,我們能夠進一步發揮 MEB 平台的潛力。我們采用了更強大且更高效的新電動馬達。此外,我們還提高了懸掛系統的控制品質,實現了舒適的駕駛體驗。優秀的驅動系統、舒適的行駛裝置和長續航里程的組合使 ID.7 成為長途旅行的理想轎車。”

Ford Ranger 歐洲推出強化底盤型號


為了滿足香港戶外活動和越野愛好者的需求,Ford 歐洲為其 Ranger 車系推出了兩款特別車型:Tremor 和 Wildtrak X。這兩款車型專為喜歡低調越野的車主們設計,並對懸掛和底盤進行了強化,以應對非鋪裝路面帶來的挑戰,輕鬆抵達其他車輛無法到達的地方。

最大的亮點在於底盤的大幅改進,首次亮相於上週推出的 Ford Ranger Wildtrak X 車型。車輛的長行程懸掛系統配有 Bilstein 特殊避震器,使車身離地高度提高了 26 毫米,既提升了越野性能,也改善了在道路上的駕駛舒適度。此外,前後輪距增寬、升級電子轉向系統和新的電子越野系統,如 Trail Turn Assist 和 Trail Control 低速越野巡航控制系統,還有來自 Raptor 的特殊 Rock Crawl 模式。


兩款車型都裝配了厚實的 265/70 R17 General Grabber AT3 全地形輪胎,前保險桿上設有防撞護桿。Tremor 車型的外觀更具冒險精神,如增寬鑄鋁踏板、Boulder Grey 飾板和後貨箱上的管狀防滾架等。內裝方面,座椅和地板採用耐水性乙烯基樹脂裝飾,易於清潔,並提供選配的頂置開關組。Wildtrak X 車型則具有更高級感,如選配的矩陣 LED 頭燈、Cyber Orange 對比的 Asphalt Black 格柵、特殊標識和黑色 Ford 標徽,以及雙色調 17 英寸合金輪圈。內裝方面,座椅和儀表板採用麂皮裝飾,並帶有 Cyber Orange 縫線,12.4 吋數位儀表和更大的 12 吋信息娛樂觸控螢幕。Ranger 車型的 Limited、Tremor、Wildtrak 和 Wildtrak X 還可以選配 Ford 可折疊行李架和可滑動後貨架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它們的實用性。


在引擎方面,兩款車型搭載了 2.0 升 EcoBlue 雙渦輪四缸柴油發動機,最大輸出為 202 匹馬力和 500 牛頓米扭力。雖然這些數字不及 Platinum 的 3.0 升 V6 柴油引擎和 Raptor 的雙渦輪 3.0 升 V6 汽油引擎,但對於皮卡車級別來說已經足夠了。動力傳遞於 10 速自動變速箱和先進的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平穩輸出於四輪之上,帶來最佳抓地力。

Ford Ranger Tremor 和 Wildtrak X 已經可在歐洲市場訂購,首批交付預計在 2023 年 8 月。澳洲市場也可購買 Wildtrak X,填補了常規 Wildtrak 和 Raptor 之間的車型空缺。

Mercedes-AMG EQE 53 4MATIC+ 強力電門的影響力


AMG 是平治的高性能以及身份指標,其 EQ 電動車系也如是,屬 E-Class 級數的電動房車 EQE 繼基本的 350+ 和初級 AMG 版本 43 4MATIC 後,現在這部最高性能的 AMG EQE 53 4MATIC+ 終於可以試車,車子一如 EQE 有 9 成與 EQS 相似,EQE 53 與我們 2022 年 10 月試過的 EQS 53 也擁有差不多一樣的機械規格、AMG 化的內外設計、屏幕顯示、聲效、操作玩意等。


2022 夏季在香港推出的 EQE,是平治繼 EQS 後第二個採用 EVA2 模組式大形電動車底盤的車款,車子稍稍比 E-Class 大部,頭短尾長、車頂彎彎的「弓」型車側線條以及 EQ 車系的「Electro-look」(電動樣),帶來與 EQS 幾乎一樣的外觀,最大的分別是 EQE 車尾是房車式的梗窗和有尾箱蓋,EQS 是斜尾尾門;而 53 的 AMG 化地方有 AMG 款前後泵把、無排氣喉的全闊度尾 Diffuser、尾箱蓋同色小尾翼、21 吋「Y」柱型輪圈、沙板蓋「4MATIC+」字,與普通 EQE 可改成的 AMG Line 最顯眼的分別,是面罩蓋由有「星星」圖案改為 AMG「53」型號必有的垂直間條,另有紅色制動卡鉗。


坐姿比 E-Class 高 65mm、車廂長度多 80mm 的 EQE,車內空間比 E-Class 稍為闊落,AMG 款特有四柱平底軚盤、改變反應的 AMG 軚盤按鈕、鋁質「拖慢充電」軚盤撥片、ARTICO 人造皮配 MICROCUT 微纖維的 AMG 款,裝作連頭枕座椅、「AMG」字門檻牌;平治無論電油或電動車系現行的一橫、一直屏幕的錶板設計,錶台的一大幅裝飾片由 350+ 的「星星」圖案改為有紋鋁片,仍是斯斯文文,不似 AMG E 53 和 63 有碳纖件;儀錶圖案除如常的藍黑色「Classic」、只有兩個紫色框的「Understated」、像時光隧道的「Supersport」、有架「車仔」的「Assistance」輔助系統狀態、全幅導航地圖外,53 型號特有「Track Pace」圖案來顯示踩電、踩煞車、摩打發力 %、G-force 錶這些。儀錶內的小顯示區如常可從軚盤按鈕「碌」出耗電量、續航距、環保評分、地圖等,AMG 款另有扭力/公率輸出、各反應系統設定總結。中台屏幕除音響、冷氣、安全系統設定、64 色氣氛燈光、「Energy Flow」能量流程、「Drive」前後摩打發力量、「Vehicle」扭軚角度、「Engine」輸出「心電圖」這些版面外,車子特有供落場的「Track Pace」,內有「Track Race」圈速計時、「Drag Race」起步加速計時和「Telemetry」數據。安全系統與同有 Active Brake Assist 自動煞車、Active Lane Keep Assist 防偏航扭軚輔助、Active Blind Spot Assist 盲點有車警示。


前後雙摩打驅動的 EQE 53 合共有 625 匹 / 950 牛頓米輸出, AMG RIDE CONTROL+ 氣壓懸掛和制動系統經 AMG 調較,後輪轉向是標準裝置,90.56kWh 電池容量提供 525km 續航距。車子在兩軸同時電動扭著去之下,0-100km/h 加速比EQS 53(需 3.9 秒)更快,只需 3.5 秒,用 Race Start 起步控制將輸出「谷」至 687 匹及 1,000 牛頓米的話更只需 3.3 秒。車子重量不少,有 2,525kg(AMG E 53 和 63 重 1,840kg 和 1,950kg),不能奢求有電油 AMG 的動態反應,但也算咬地緊實,有一定跑格,電動車的穩定系統反應往往比電油車快,丁點甩轆便在電光火石間 Cut 電,容易帶來好像很食地的感覺。 


駕駛電動車其實沒有特別事要做,駕駛樂趣很大程度落在駕駛席內的玩意、屏幕的顯示這些地方去,平治 EQ 在這方面一向比較豐富而且友善。改變反應的 Dynamic Select 系統有「Comfort」、「Sport」、「Sport+」模式,「Individual」可自定四種踩電反應、「AMG Dynamic」程式的「Basic」、「Advanced」和「Pro」三種夾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設定、三段懸掛軟硬、三種 Sound Experience 聲效大細聲。普通 EQE 稱為「Silver Waves」和「Vivid Flux」的聲效,AMG 改為「Authentic」和「Performance」,是兩種不同的「咕…咕…」聲來配合車子加速和拖慢時播出,Inside 向內和 Outside 向外也有。AMG 軚盤按鈕與玩過的一樣,拎右邊一粒改變反應模式,撳左邊的一粒可 Programmed For 改變「AMG Dynamics」那三種反應、聲效大細、懸掛軟硬等,即方便例如行「Sport+」時可隨手改軟避震、細聲 Sound Experience 之類,很好玩。屏幕顯示一如所說,儀錶屏特有 AMG 圖案,小顯示區我們頗喜歡用作顯示反應系統總結,因為平治可改變的選項多,自己按了數次也忘記了使用中的設定;大屏幕處又可顯示不同的「車仔」狀態,還有要「Creep」蠕動與否。拖慢充電控制與 Mercedes-EQ 慣常的一樣,軚盤 +/- 撥片可選「D-」強度拖慢、「D」正常拖慢、「D+」滑行、和可因應車前情況而自動改變拖慢度的「D Auto」,好用,易用。170 萬元玩其頂級 AMG 身份,AMG 獨有操作和顯示,強壓力加速感,飛船般的聲效,正啊!


AMG 化地方有 AMG 款前後泵把、無排氣喉的尾 Diffuser、小尾翼、21 吋「Y」柱型輪圈。


錶台裝飾片由 350+ 的「星星」圖案改為有紋鋁片,不似 AMG E 53 和 63 有碳纖件。


用 Race Start 起步「谷」至 687 匹的話更只需 3.3 秒。


EQE 53 型號特有「Track Pace」圖案來顯示踩電、踩煞車、摩打發力 %、G-force 錶這些。


AMG 軚盤按鈕方便例如行「Sport+」時可隨手改軟避震、細聲 Sound Experience 之類,很好玩。


Individual 模式可自定踩電反應、「AMG Dynamic」設定、懸掛軟硬、Sound Experience 聲效大細。


「AMG Dynamic」程式有「Basic」、「Advanced」和「Pro」三種夾內 Brake 幫車抝入彎設定。


拖慢充電控制可選「D-」強度、「D」正常、「D +」滑行、和因應車前情況而自動改變的「D Auto」。


面罩蓋由有「星星」圖案改為AMG「53」型號必有的垂直間條。


坐點比 E-Class 高 65mm、車廂長度多 80mm 的 EQE,車內空間比 E-Class 稍為闊落。


AMG 款特有平底軚盤、AMG 軚盤按鈕、鋁軚盤撥片、AMG 款連頭枕座椅、「AMG」字門檻牌。


中央顯示區可從軚盤按鈕「碌」出耗電量、續航距、環保評分、地圖等,AMG款另有扭力/公率輸出、各反應系統設定總結。


屏幕特有供落場的「Track Pace」版,內有「Track Race」圈速計時、「Drag Race」起步加速計時和「Telemetry」數據。


「Authentic」和「Performance」是兩種不同的「咕…咕…」聲來配合車子加速和拖慢時播出。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前、後 PSM 恒磁同步摩打
排氣量:1,242cc
最大馬力:625 匹(Race start : 687 匹)
最大扭力:950 牛頓米(Race start : 1,000 牛頓米)
波箱設計:單一減速齒
體積:4,964 X 1,906 X 1,492mm
重量:2,525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一換一」計劃 $1,688,000 起
網址:http://www.mercedes-benz.com.hk/
查詢:2895 7288(Mercedes-Benz Hong Kong)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600 “Grand Mercedes” (W 100) 於 1963 年首次亮相

Mercedes-Benz 600 Pullman-Limousine (W 100, 1980). Studioaufnahme von rechts vorn. Mercedes-Benz 600 Pullman Saloon (W 100, 1980) Studio shot from the front right.


Mercedes-Benz 600 是一款極具聲譽的尊貴車款,其內部型號為 W 100。1963 年,發布會的宣傳標語是:“‘Grand Mercedes’ 600 – 頂尖行業中的尊貴獨特別車款。”當時還有進一步描述:“Mercedes-Benz 延續了戰前的傳統,以一款配備豪華設備且極其安全的汽車,代表該公司在世界上是極少數生產這樣尊貴汽車之一。”

在這個紀念年中,人們以多種方式體驗 Mercedes-Benz 600:Mercedes-Benz 經典車款將於 2023 年 4 月 11 日在慕尼黑的 Odeonsplatz 工作室展出這款傳奇車系。該轎車將以 20 世紀 60 年代和其“太空時代”時代背景的未來主義氛圍呈現。這款“Grand Mercedes” 還將於 2023 年 4 月 12 日至 16 日在世界上最大的古董車展Techno Classica in Essen 上展示。即使在紀念年之外,遊客還可以在斯圖加特的Mercedes-Benz 博物館看到一款非常特別的車型:永久展覽館還有一輛 1965 年建造的 Mercedes-Benz 600 Pullman 裝甲國家禮車。遊客可以在 “Collection 4 – 名人堂”房間找到它。這款 600 甚至還會回到 Mercedes-Benz 經典雜誌的訂戶手中,預計於 2023 年 5 月 12 日發行,將會詳細介紹這款紀念車。


這款車型的買家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王室成員、國家元首以及來自工業和娛樂界的名人。 W 100 系列的車輛是在 Sindelfingen 工廠生產的。奔馳實施了個性化和不尋常的客戶需求,前提是這些需求不會改變汽車的基本性質或犧牲安全性。當時製造了 2,677 輛,其中 487 輛為 Pullman 版本,它們都擁有獨特的風格。許多車輛在使用期結束後成為收藏品。

早在 1903 年推出的 Mercedes-Simplex 60 hp,當時是頂級車型中,表現著優雅而豪華的旅行車,它已展示在 Mercedes-Benz 經典收藏中心,該車款來自 Emil Jellinek 的房地產,他不僅通過為品牌命名而在早期塑造並決定了 Mercedes 品牌的早期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奔馳和賓士品牌的銷售計劃始終包括多個最高級別的汽車型號。自 1926 年從前身公司中成立的戴姆勒-奔馳公司,輕鬆地繼續了這一傳統,例如 770“Grosser Mercedes”(W 07 和 W 150)。從 1951 年開始,公司繼續推出 300(W 186 和 W 189)等多個高端車型,直到奔馳 600 成為新的汽車卓越標桿。在 1981 年生產結束後,公司向其高度敏銳的客戶提供了 S 級 Pullman 版本,以及 Maybach(240 車型系列),該車款從 2002 年至 2012 年在 Sindelfingen 工廠製造。自 2014 年以來,Mercedes-Maybach 的名稱代表了奔馳集團最獨特和最豪華的車輛。

Mercedes-Benz 600 生產自 1964 年 9 月開始。從一開始就提供了輪距為 3,200 毫米的普通轎車和輪距為 3,900 毫米的 Pullman 轎車。從 1965 年開始,兩款車均提供了特別防護版本。後來又增加了帶有六個門的 Pullman 車型,包括 Pullman 列車和 Pullman 豪華轎車。當時有 743 輛 Mercedes-Benz 600 運往美國。隨後是德國,共 589 輛,法國和英國分別運往 151 輛和 126 輛。其中有兩款定制車型:為教皇保祿六世製造的長輪距藍多列車和為貝克海姆伯爵製造的短輪距車。1965 年在辛德菲靈根廠建造的兩門轎跑車型只有一輛。它用於研究大型轎跑車型作為 300 Sc (W 188 II) 的後繼車型的潛力。


1964 年的價格表中,轎車的售價為 56,500 德國馬克,Pullman 轎車的售價為 63,500 德國馬克。相比之下,高檔豪華級轎車 Mercedes-Benz 300 SE 長軸距(W 112)自動變速器的售價為 27,800 德國馬克。Mercedes-Benz 600 最後一次出現在價格表上是在 1979 年。現在,轎車的售價為 144,368 德國馬克,Pullman 轎車的售價為 165,760 德國馬克,六門 Pullman 豪華轎車的售價為 175,728 德國馬克。同樣的比較:高性能轎車 Mercedes-Benz 450 SEL 6.9 (型號116系列) 在 1979 年售價為78,999.20 德國馬克。

600 的概念在全球首發前八年便已成形。1955 年中期,首席工程師弗里茨·納林格(Fritz Nallinger)為 C 組定汽車義了關鍵數據,即“大型旅行和豪華車輛未來組的關鍵數據”。納林格這樣描述這款即將到來的豪華車:「它搭載自動變速器、動力助力轉向和動力助力製動系統。通常是一輛六人座。車架底盤系統設計可通過延長車軸距創建具有三排座椅的車輛,如有需要。」

這輛車由一款 V8 引擎提供動力,是 Mercedes-Benz 客車中的首款 V8 引擎。第一輛樣車在 1959 年底在測試臺上運行。生產引擎的M 100 型號最終擁有 6.3 升排量,產生183 千瓦(250 匹馬力)。它也被用於 Mercedes-Benz 300 SEL 6.3(W 109),功率輸出未改變。


Mercedes-Benz 600 的設計是在 Friedrich Geiger 的指導下完成的,Paul Bracq 扮演了重要角色。開發過程中,技術長 Fritz Nallinger 教授積極參與了Mercedes-Benz 的新頂級產品的設計。設計清晰地表明,該車旨在為特殊的個人客戶提供服務:外觀是現代奢華的代表。乘客們在車內可以期望一種文化的氛圍,這種氛圍將每一個增強舒適度的機會都發揮到極致。

在 1950 年代末,大型車身或良好的駕駛性能並不是 “Grand Mercedes” 的唯一賣點。人們期望更多的是一種 “不可能成真的實現”。後來成為董事會主席的 Werner Breitschwerdt 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關於 600 型車回顧說:“當時,我們想建造一輛車,它可以做到所有可能的事情,我們希望它能比其他車更能夠為駕駛員和乘客帶來更多的東西。”

舒適的液壓系統用於以下功能:舒適的關閉車門;推拉式天窗驅動;升降車窗;間隔牆操作;行李箱操作;開關暖氣和通風口;前後座椅調整;避震機調整;手剎車釋放。為了實現最佳效果,工程師們比較了布萊特施韋特開發的電氣系統和恩斯特·菲亞拉設計的液壓系統。液壓系統勝出。布萊特施韋特對此表示:“當時我們無法容納我們想做的許多功能。這是一個空間和重量問題,因為我們需要第二個電池等。由於高壓液壓系統的高壓力,具有使用小元件的優勢。液壓系統只是比當時的電氣系統更小,更安靜,更輕。”


乘用車開發主管魯道夫·烏倫豪特為這款現代、尊貴且獨樹一幟的車型設定了三個重點:最高乘客舒適度,最大安全性和優秀的行駛性能。氣壓懸掛系統與前懸臂、單接頭擺動橫臂、降低的推力臂、制動轉矩支撐以及兩個橫向支柱和可調節減震器的結合,使得當時對操控的評價熱烈。工程師們對制動系統特別關注。600 型車在前後輪採用雙迴路碟式製動器。兩個制動卡鉗作用於每個前 291 毫米的碟盤上。尺寸為 9.00 x 15 的十字帶輪胎是為尊貴轎車量身定制的 Fulda 和 Continental 特製輪胎。

相較於梯形外型,600 的 Cd 值為 0.458,非常出色。相較之下,採用硬頂的 Mercedes-Benz 230 SL“Pagoda” (W 113) 的 Cd 值為 0.515,而採用硬頂的 190 SL 型號 (W 121)的 Cd 值為 0.461。這款豪華轎車的行駛表現也非常出色,從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小時只需 9.7 秒,極速達 205 公里/小時。

許多人認為, Mercedes-Benz 600 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車。很多顧客用它展現自己的身份地位,無論是自己駕駛還是由司機駕駛。1965 年的《Motor Revue》評價:「其結果是駕乘高度舒適性,毫無疑問地達到了迄今為止在汽車工程上所能實現的最佳水平。」並總結說:「您可以……像駕駛運動車一樣在山區道路上駕駛 600,而一輛駕駛良好的運動車很難跟上它的步伐。」

BMW i5 極地試車準備發布


BMW 宣布將在今年 10 月發表全新一代 5 系列,同時純電版本 i5 也將亮相。近日,BMW 釋出了一系列 i5 雪地測試照片,展示了其在雪地中極具操控性能的甩尾身手,表明即使使用純電動力,i5 仍能保持 BMW 一貫強調的駕駛樂趣。車廠透露,i5 原型車在測試初期就已經完成了約 3,000 公里的冬季道路實測,以驗證第五代 eDrive 純電動力系統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的可靠性。在北極圈附近的測試基地,i5 經歷了積雪覆蓋的道路和結冰湖泊的寬闊冰層等各種測試環境,對 eDrive 純電動力和底盤控制系統進行了不斷調整,確保車輛具有 BMW 強調的操控性能和駕駛樂趣。


從測試照片中可見,i5 的雙腎水箱護罩采用了封閉式設計,新款 LED 頭燈以兩條直式日行燈條作為識別特徵。車尾部分則換上了水平式 LED 尾燈導光條,與現款車型的粗壯設計有很大區別。原廠特意展示了多張 i5 在雪地和冰層上飄移甩尾的畫面,證明其確實具有駕馭樂趣。對於香港消費者而言,全新 BMW i5 的上市將帶來更多純電動車型選擇,同時保有 BMW 一貫的駕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