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C
Hong Kong
Sunday, August 10,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42

Honda Jazz RS e:HEV 紅章的脈絡


Honda 本田的高性能汽車版本份外引人注意,例如 Civic Type-R、NSX Type-S、美國的 Acura Integra 和 TLX Type-S 等,而小車 Jazz 一向也有其跑格版本 RS,論辛辣程度當然不及以上的「大佬」,但也足以令 Jazz 迷食指大動。現在的第四代 Jazz 在 2021 年推出,我們先後測試過扮越野的自然吸氣 Crosstar 和混能型號 e:HEV,今次再試的,正是 Fit/Jazz 車系的跑格型號 RS,車子同是混能驅動,輸出較之前的 e:HEV 稍高,內外當然有「RS 化」的設計,懸掛也經調校,平均耗油量 34.1km/L,比普通 Jazz e:HEV(35.2km/L)稍高,車子售價 $239,880。


可謂面面俱圓的 Jazz,今代外形變得卡通化,本田以「Four dimensions of comfort」 四維舒適作為設計方向,包括「好景」Comfortable View、「好座」Seating Comfort 、「好坐」Ride comfort 和「好用」Usability。經改幼的 A 柱和大片錶板上層,帶來像窗台般的開揚景觀。全車座椅有較厚座墊,前椅架有給臀和背部更好承托的膠墊。稱為 ULT 的後座編排,整幅椅墊可向上收起,讓地台可容納如單車的長形物件。Jazz 一向採用中置油缸地台設計,即油缸位於前座之下,給予後排乘客有比得上更大形房車的伸腳位。錶板台左右格格、中央手枕連雜物箱、杯架、門邊格、前乘客前方上下載物箱、雙 USB 插頭等等,有像小 Wagon 般的靈活和實用性。減重和硬度增強的車架加上減磨擦量的懸掛,令行車感覺更加順滑。 


這部經跑化 Jazz 的 RS 款頭泵由普通款的「八」字翼改全闊的亮黑色裝飾塊,左右兩邊有像 FK8 Type R的一格格入風口,包至車頭 Logo 的較大面積鬼面罩有「X」形網紋,尾泵把同樣有大塊亮黑飾件以及特有喉咀,前、後紅色「RS」標誌,門底有亮黑色裙腳,尾門有較長的尾翼,門鏡殼黑色,同是 16 吋的輪圈是 RS 特有款式。同經跑化處理的車廂,可見有不同圖案的座椅,深、淺灰色的椅套乃採用「Prime Smooth」合成皮革加「Ultrasuede」猄皮質感纖維,皮軚盤改為三柱款,座椅、軚盤、手枕有黃色針線,儀錶盒的左下角按鈕,普通 Jazz 用來調校錶板光暗,RS 改了作 Drive Mode 反應模式制,有 Eco、Normal 和 Sport,另軚盤有 +/- 撥片用來控制摩打拖慢充電度,Jazz RS 與 Stepwgn e:HEV 一樣有 4 段選擇。 


本田的 e:HEV 混能系統採用 Atkinson Cycle 電油引擎配兩個電摩打,一個摩打發電,另一個驅動汽車,普通 Jazz e:HEV 的 1.5 公升直四引擎有 98 匹 / 127 牛頓米輸出,驅動摩打有 109 匹 / 253 牛頓米,RS 的引擎和摩打的扭力輸出一樣,馬達則有 106 和 122 匹輸出。「i-MMD」Intelligent Multi-mode Drive 驅動系統有三種自動運作的模式:電動 EV、Hybrid 混合和 Engine 引擎驅動;車子在車尾電池夠電時會行 EV,不夠電或是大油加速高負荷時會由引擎驅動發電機直接供電給驅動摩打行 Hybrid,在內燃引擎效能最高的高速公路約 90km/h 之上,引擎才會經離合器連接起來驅動汽車,其間踩大油時會有摩打「Boost」輔助。e-CVT 所謂的無段變速波箱,其實有兩個「Fixed Gear Ratios」減速齒,行電時用 2.454,行 Engine 時 0.805,就像一個 6 波般的比例。經跑化的懸掛,有加硬的前、後彈簧和吸震器,加粗的前防傾杆,加硬的前防傾杆「杯士」,旨在加強轉向反應和減少車身傾側。 


RS 款的主體駕駛感覺與 Jazz e:HEV 沒大分別,車子夠電行 EV 時靜悄悄,有電動車一踩即去的扭力,需要發動引擎供電時則引擎有引擎轉,車有車行,兩者像活在不同時空般,高速行 0.805 波牙比例時因可以有摩打輔助,也頗好力,就是比 Jazz e:HEV 稍快。Drive Mode 制因藏在水撥棒背後,按動時容易誤碰,Eco 時不大肯去,Sport 時較好去。軚盤撥片的 4 段充電反應讓人可隨前車精準拖慢,用 B 波或Sport Mode 時會變為「M」鎖著,不會自己跳動。Hybrid 化的儀錶顯示,左邊的「括弧」乃電量錶,中央顯示屏有耗油量/續航哩數、防撞/跟線系統顯示、指南針、「車架」形的動力流程圖,後者可見電池供電、撻著引擎發電的情況。Honda SENSING 主動安全系統同有防偏航LKAS(Lane Keep Assistance System)、主動巡航 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和前撞警示和自動煞車 CMBS(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ing System),在高速公路上車子懂得自動跟著前車和自動扭軚保持在線的中央,能做到半自主駕駛。Jazz 向來有出色的隔音水準、輕鬆的行車反應和操控,在 RS 化的懸掛下就是稍稍加硬,稍為貼地,稍為反應快一點,有紅色「RS」章所代表的升級樂趣。


RS 款的尾泵把有大塊亮黑飾件以及特有喉咀,門底有亮黑色裙腳,尾門有較長的尾翼,門鏡殼黑色。


本田 e:HEV 系統採用電油引擎配兩個電摩打,一個發電,另一個驅動汽車,RS 的引擎和摩打有 106 和 122 匹輸出。


有錶板台左右格格、中央手枕連雜物箱、杯架、門邊格、前乘客前方上下載物箱、USB 插頭等。


深、淺灰色的椅套乃採用「Prime Smooth」合成皮革加「Ultrasuede」猄皮質感纖維。


泵把左右兩邊有像 FK8 Type R的一格格入風口,包至車頭 Logo 的較大面積鬼面罩有「X」形網紋。


皮軚盤改為三柱款,座椅、軚盤、手枕有黃色針線。


Jazz 一向採用中置油缸地台設計,即油缸位於前座之下,給予後排乘客有比得上更大形房車的伸腳位。


行 EV 時靜悄悄,需要發動引擎供電時引擎有引擎轉,車有車行,就是比 Jazz e:HEV 稍快。


e-CVT 波箱其實有兩個「Fixed Gear Ratios」減速齒,行電時用 2.454,行Engine時 0.805。


RS 平均耗油量 34.1km/L,比普通 Jazz e:HEV(35.2km/L)稍高。


軚盤有 +/- 撥片用來控制摩打拖慢充電度,Jazz RS 與 Stepwgn e:HEV 一樣有 4 段選擇。 



安全系統有自動扭軚防偏航 LKAS、主動巡航 ACC 和前撞警示和自動煞車 CMBS,在高速公路上能做到半自主駕駛。


普通 Jazz 的錶板光暗制 RS 改了作 Drive Mode 反應模式制,有 Eco、Normal 和 Sport。

基本規格
引擎設計:直四汽缸引擎配 AC 同步電摩打
排氣量:1,496cc
最大馬力:106 匹 / 6,000-6,400 轉時(馬達 122 匹 / 3,500-8,000 轉時)
最大扭力:127 牛頓米 / 4,000-4,500 轉時(馬達 253 牛頓米 / 0-3,000 轉時)
波箱設計:減速齒(電動模式: 2.454, 引擎模式: 0.805)
體積:4,045 X 1,695 X 1,535mm
重量:1,210 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239,880 起
網址:http://www.honda.com.hk/
查詢:2380 2231(Reliance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GLS 正式換新裝


Mercedes-Benz 終於推出了旗艦級休旅車 GLS 的小改款車型,外觀設計煥然一新,內部多媒體系統也得到升級,並提供更多內裝選項。同時,性能代表 AMG GLS63 和奢華代表 Maybach GLS600 也進行了細微調整,使整體產品力提升。


新款 GLS 的外觀最大改動在於水箱護罩,引入四組暗銀色飾條,形成獨特且霸氣的面貌。下方保險杠採用高亮度黑色進氣格柵,尾燈組改為全新三段式設計。搭配越野套件,車輛離地高度增加了 30 毫米。車廂新增多種皮革顏色和重新設計的木質飾板。此外,導入越野路面影像功能,將前方路況投影到車內螢幕上。MBUX 多媒體系統增加了不同顯示風格,並新增六人座車型,使第二排乘客更加舒適。

AMG GLS63 的小改款中,新增迎賓投射功能,將 AMG 字樣投射到地面。內部軟體更新後,可以調整側傾穩定與氣壓懸吊系統的設置,並新增內裝皮革選項。頂級車型 Maybach GLS600 同樣新增品牌標誌的投射功能,並導入 23 吋高亮度鍛造輪圈。內部座椅經過重新設計,通過獨特工法塑造出菱形穿孔樣式,進一步提升車款的尊榮感。對於香港市場的消費者來說,新款賓士 GLS 將帶來更豪華的體驗和更多選擇。

新款 Toyota Sienta 獲得日本「2022 汽車安全性能」五星評價


日本國土交通省及自動車事故対策機構(NASVA)於 3 月 28 日公布了 2022 年度汽車安全性能評估的第 10 批結果,Toyota Sienta 在評估中取得最高評價的五星獎。

國土交通省和 NASVA 每年針對市場上銷量較高的汽車進行各類安全性能評估,旨在引導消費者選擇更安全的汽車,並推動製造商開發更安全的產品。

Toyota Sienta 在衝突安全性能方面獲得了 86.33 分(滿分 100 分),屬於 A 級(86%);在預防安全性能方面獲得了 91.00 分(滿分 91 分),屬於 A 級(100%);在事故自動緊急通報裝置方面獲得了 8 分(滿分 8 分),為先進型(100%)。憑藉在衝突安全性能和預防安全性能上均獲得最高 A 級評價,以及搭載事故自動緊急通報裝置,Toyota Sienta 成功獲得最高評價的五星獎。

MINI 推出「Clubman Final Edition」特別版限量 1,969 台


MINI 宣布推出 Clubman 車型的最終版本「Final Edition」特別版,限量生產 1,969 台,以紀念首代 Clubman 於 1969 年問世。


首代 Clubman 於 1969 年作為長軸距的旅行車型面世。2007 年推出第二代 Clubman,並於 2015 年推出第三代車型。第三代 Clubman 全長達 4.25 米,軸距更長,配備観音開門式的後行李箱門,最大行李箱容量為 1,250 公升,提供寬敞舒適的空間。


Final Edition 特別版提供三種車身顏色選擇:Nanook White(極光白)、Enigmatic Black(神秘黑)和 Melting Silver(熔融銀)。可選擇 Cooper 和 Cooper S 兩種車型。車頭散熱器網格、側裙等細節採用 Shimmer Copper(閃光銅)色,使整體造型更具吸引力。

此外,18 英寸雙色鋁合金輪的幅條部分也採用相同的銅色,賦予輪框高貴的閃光和深度。車身兩側門下部、引擎蓋和後行李箱門右側均飾有三條細線。C 柱上則標有「1 of 1,969」的序列號。

內飾方面,儀表板和中控台飾條採用深色調,並以具有光澤感的 Sage Green Dark(黑暗的鼠尾草綠)與 Final Edition 專屬的 Shimmer Copper(閃光銅)顏色相互映襯。此外,門檻飾條和真皮方向盤上印有「Final Edition」字樣,強調限量特別版的身份。車內還配備了深紅色真皮運動座椅,座椅上有專屬徽章,並在副駕駛座椅側的飾條上和地毯上印有「1 of 1,969」的徽章。

平治為亞洲旅運有限公司打造專屬訂製豪華旅遊巴


仁孚旗下平治貨車及巴士香港及澳門總經銷商,日前正式交付了第一部平治豪華旅遊巴予亞洲旅運有限公司,全力支援旅遊業復甦,為中港澳及本地豪華接送服務注入新的力量。


平治旅遊巴採用最新科技,流線型車身設計結合極高的品質和可靠性,一直深受旅遊業界歡迎。配備了高端的座椅設計,採用真皮材質,及寬敞座椅設計讓乘客享受更豪華舒適的旅遊體驗。除此之外,更可選配緊急制動系統、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等多種安全措施,為乘客帶來更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


是次交付亦為亞洲旅運有限公司開拓了另一個極為重要的里程碑,作為一直專注豪華房車,中型巴士及大型巴士之中港澳及本地接送服務,與平治品牌形象不謀而合,亞洲旅運有限公司亦表示將引入更多平治商用車,進一步提升了車隊品質和形象,提高公司於豪華旅遊版圖的市場競爭力。

平治貨車及巴士香港及澳門總經銷商將繼續推動不同大小的商用車發展,為市場提供更多丶更適合本地路面情況的產品選擇,切合不同客戶的需要。

0-

Breitling 百年靈 Premier 計時腕錶 80 年後強勢回歸

The new Breitling Premier B01 Chronograph 42 Collection references_AB0145371L1A1_AB0145331K1P1_AB0145171C1P1_RGB

The new Breitling Premier B01 Chronograph 42 Collection references_AB0145371L1A1_AB0145331K1P1_AB0145171C1P1_RGB

1943 年,作為供應滿足戰時功能需求的飛機儀表及工具腕錶的製造商,威利·百年靈(Willy Breitling)聲名大噪。雖然如此,令這位百年靈第三代創始人夢寐以求的是,無拘無束的樂觀主義會在戰後的某個階段取代實用主義。他憧憬著這樣的將來,設計出一系列優雅大方的計時腕錶,搭配上等材質、頂級飾面和一流機芯,並以 Premier 來命名新系列。

2021 年,百年靈重新推出的 Premier Heritage 文化計時腕錶系列,讓威利當初力求讓功能性計時腕錶變得優雅又耐用的夢想得以延續——亦即腕錶「代表無懈可擊的品味」。如今,瑞士製錶品牌百年靈為 Premier 系列增添六款全新腕錶,全都搭載百年靈自製 01 型自動上鏈機芯。

「我們致力保留威利·百年靈讓專業工具腕錶的精準度與現代正裝腕錶的精緻互相結合的大膽願景。」百年靈執行長喬治·科恩(Georges Kern)如此說道,「Premier 體現戰後時代湧現的希望活力,我們很自豪能夠透過適合我們現時風格的現代復古腕錶延續這一傳統。」


精準、創新和時尚風格的極致
計時腕錶向來是百年靈的專長,品牌的三位創始人均在歷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 1884 年創業的那一刻起,里昂·百年靈(Leon Breitling)便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投入至締造懷錶計時器的完美設計中。其子加斯頓(Gaston)推出首款在 2 時位置設有一枚獨立按鈕的腕戴式腕錶。其孫兒威利則在腕錶 4 時位置新增第二個按鈕——確立了當今錶壇通用的現代計時腕錶形式。隨後威利使家族願景更上一層樓,計時腕錶兼具時尚風格和優異功能。

此外,全新 Premier B01 Chronograph 42 系列亦符合威利·百年靈一絲不苟的技術標準。六款腕錶搭載百年靈 01 型自動上鏈機芯,這款自製機芯專為達致最高精準度、可靠度和功能性而設計。該機芯首次發布於 2009 年,是業內最受推崇的計時機芯之一。如同百年靈的所有機械機芯,每款機芯均通過嚴格的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認證,精準度達到每日誤差在 -4 秒和 +6 秒以內。

百年靈長達 16 年之久的內部同等測試,亦同樣嚴謹,包括衝擊測試(最高加速度 500 G 下約 60,000 次衝擊)、錶冠測試(超過 100,000 次錶冠上鏈)、擺陀上鏈(3,456,000 次擺陀轉動)和計時按鈕測試(約 5,840 次啟動–停止–重設操作)。

新款 Premier 計時腕錶搭載的最新款百年靈自製 01 型機芯於 2022 年進行了重新設計,外觀更顯乾淨俐落,擺陀在透明藍寶石水晶錶底蓋下可一覽無遺,亦更精巧。機芯提供五年保養,以及大約 70 小時的動力儲存。Premier 錶款現具備 100 米(10 巴爾)的防水性能,符合威利將實用和優雅互相結合的願望。

Breitling Premier B01 Chronograph 42_Ref. AB0145221B1P1_RGB

腕錶的設計創作保留別出心裁的復古 Premier 設計巧思,包括光滑的固定錶圈、雙刻度錶盤、流線型長方形按鈕和精緻阿拉伯數字。錶殼直徑為 42 毫米,略大於現有 B09(手動上鏈)型號採用的 40 毫米。錶盤設有同色調小錶盤,3 時位置為分鐘計時器,9 時位置則設有小秒針,盡顯典雅風格;全新三文魚色、藍色、綠色、黑色和奶油色錶盤,則為精鋼材質增添現代氣息。腕錶另有 18K 紅金款式,採用經典的奶油色錶盤。錶款可選搭經典的鱷魚皮錶帶,或時尚的七排式金屬錶鏈。

新書娓娓道來 Premier 腕錶精彩歷程
全新 Premier B01 Chronograph 42 計時腕錶發佈時,適逢《Premier 腕錶的典故》(Premier Story)出版,該書是《腕錶典故系列》(Watch Stories series)的第三部分,記錄了幾款世界上最著名的時計。作者弗雷德·曼德鲍姆(Fred Mandelbaum),即百年靈官方品牌歷史專家兼世界高級腕錶收藏家,帶領讀者了解威利·百年靈如何將不顯眼的計時腕錶從飛機駕駛艙帶到世界時尚達人的手腕上,雖歷經波折,但這場始於 80 年前的探索旅程,最終取得成功。

「作為百年靈的歷史專家,我經歷著熱情收藏家都擁有的瘋狂夢想之旅。」作者弗雷德·曼德鲍姆說道,「為了這本書,我破例獲得查看百年靈公司檔案的權限,而且在品牌創始人威利·百年靈的兒子格雷戈里·百年靈(Gregory Breitling)幫助下,我有幸接觸到家族收藏的腕錶、文件、照片和大量盛載個人回憶的物件。」

《Premier 腕錶的典故》內藏精美的攝影圖像,包括前所未見的古董腕錶圖片,不但講述了 Premier 腕錶的歷史,更為收藏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讓他們得以了解如何鑑定古董錶款,以及如何透過指針外型、標誌和序號來確定腕錶的年代。有關機芯的章節則揭示 Premier 機芯從 1943 年至 2023 年的演變,而且可透過 QR 碼連結至講述機芯複雜運作的影片。《Premier 腕錶的典故》深入探索這款史上最偉大的錶款之一,既引人入勝,也格外實用。

Breitling Top Time 經典汽車系列迎來 Ford Thunderbird 特別版

The new Breitling Top Time B01 Classic Cars Collection_RGB (from left to right: Top Time B01 Ford Mustang, Top Time B01 Ford Thunderbird, Top Time B01 Shelby Cobra, Top Time B01 Chevrolet Corvette)

The new Breitling Top Time B01 Classic Cars Collection_RGB (from left to right: Top Time B01 Ford Mustang, Top Time B01 Ford Thunderbird, Top Time B01 Shelby Cobra, Top Time B01 Chevrolet Corvette)

1960 年代是代表體驗、樂趣、自由和活力的十年。無論是騎乘電單車或駕駛跑車漫遊,重要的是盡情享受生活。有感於生活風格的變化,品牌第三代創始人威利·百年靈(Willy Breitling)著手設計出一款突破常規、體現時代脈搏的計時腕錶,並取名為「Top Time」。

「Top Time 代表了那個世代對傳統腕錶設計的突破,錶款全方位打破傳統。」百年靈執行長喬治·科恩(Georges Kern)如此說道,「我們透過 1960 年代風格的 Top Time 經典汽車系列追求自由和樂趣,而且很高興再次與福特(Ford)合作推出全新『雷鳥』(Thunderbird)錶款,以及新版福特野馬(Ford Mustang)、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Chevrolet Corvette)和眼鏡蛇跑車(Shelby Cobra)計時腕錶。」

「Top Time 經典汽車系列」是 2021 年的暢銷系列,由於大受歡迎,百年靈決定讓它再度回歸,而且來勢洶洶。


時尚和速度,搭配強大新機芯
Top Time 自誕生以來已充滿動感,很快成為車迷和時尚界的寵兒。作為首批同時備受男性和女性喜愛的計時腕錶之一,其大膽造型設計搶佔各大雜誌版面和大銀幕,連風靡全球的特務占士邦也在 1965 年的電影《鐵金剛勇戰魔鬼黨》(Thunderball)中佩戴了一款 Top Time 腕錶。這種積極進取的傳統延續至今,百年靈與一些最型格的電單車及汽車品牌合作設計旗下 Top Time 腕錶——電單車品牌包括 Deus Ex Machina 和凱旋電單車(Triumph Motorcycles),汽車方面則有福特雷鳥和野馬、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和 Shelby Cobra 眼鏡蛇跑車。

革新後的經典汽車系列,包括配備紅色錶帶和俐落白色錶盤的「福特雷鳥」(Ford Thunderbird)型號,錶款藍綠色的「雷鳥」標誌和紅色計時指針備受矚目。四款腕錶採用 1950 和 60 年代跑車同類產品的顏色和標誌,更配備值得自豪的全新「引擎」:百年靈自製 01 型機芯。

透過鏤空藍寶石水晶底蓋,卓越自製機芯的精緻機械結構盡收眼底,機芯提供約 70 小時的動力儲存和 5 年保養。2009 年首次發布的百年靈 01 型機芯,是業內最受推崇的計時機芯之一,其設計旨在實現最高的精準度、可靠性和功能性。如同所有百年靈的機械機芯,每一款均獲得嚴格的瑞士官方天文臺(COSC)認證。作為自製機芯,它亦須通過一系列嚴格的內部衝撞、上鏈和按鈕測試。為了安裝該機芯,Top Time 錶殼經過改良,防水深度提升至 100 米(10 巴)。

設計巧思包括穿孔設計皮革賽車錶帶、測速刻度,以及對比鮮明、宛如復古儀錶的「Squircle 方圓形」(亦方亦圓)小錶盤。而且,正如講究時尚的 1960 年代前身版本,Top Time 腕錶採用佩戴舒適的 41 毫米精鋼錶殼,適合各位汽車和腕錶愛好者。

TOP TIME 系列背後的雋永車型
福特雷鳥(Ford Thunderbird)
1954 年,福特雷鳥(Ford Thunderbird)於戰後的首屆底特律車展上首度亮相。據形容,它是一款充滿駕駛樂趣的開篷車,車型搭配豪華設計、堅固構造及引人注目的尾翼,氣勢十足。與其說「雷鳥」追求高速公路上的精采生活,不如說它追求舒適而又時尚的漫遊。最具收藏價值的車款依然是最初的兩代,早期的雙座位車款有「經典鳥」(Classic Bird,1955–1957)之稱,後來的四座位車款則暱稱為「方形鳥」(Square Bird,1958–1960)。

福特野馬(Ford Mustang)
第一代福特野馬(Ford Mustang)於 1964 年至 1974 年間生產,結構精巧,充滿時尚氣息。這款汽車的某些車款適合家庭使用,有些則適合喜愛速度與刺激的人士,成為了美國 1960 年代的型格車款代表。在當時膾炙人口的幾部電影中,亦有其身影。此車款目前仍在生產中,成為活生生的傳奇,但車迷知道,完美擷取 60 年代自由不羈精神的初代車款,才是型格之最。

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Chevrolet Corvette)
1963 年至 1967 年代生產的第二代科爾維特跑車(Chevrolet Corvette),是美國雪佛蘭跑車傳奇中最受歡迎的車款。眾所周知,「魟魚」(Sting Ray)車款的靈感源自 1959 年的賽車款式原型。車款完美結合設計低調的車身和馬力強大的引擎,無論在公路上或賽道上均表現優越,60 年來令全球汽車愛好者趨之若鶩,至今依然是一大經典。

Shelby Cobra 眼鏡蛇跑車
1960 年代初期,利曼賽車(Le Mans)冠軍卡洛·謝爾比(Carroll Shelby)構思一款揉合英國設計與美國賽車工程技術的汽車,創造出 Shelby Cobra 眼鏡蛇跑車,這款跑車以小巧輕便的底盤巧妙搭配強勁可靠的大排量引擎。1962 年,Cobra 眼鏡蛇跑車於問世之初即大獲成功,成為唯一一款贏得歐洲國際汽車聯盟世界製造商錦標賽(European FIA World Manufacturers’ Championship)系列賽冠軍的美國跑車。原版 Shelby Cobra 眼鏡蛇跑車至今仍是速度飛快的跑車代表,依舊深受收藏家愛戴。

Honda 將在上海車展 2023 展示「e:N」第二款原型車


本田技研工業的中國子公司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 3 月 29 日(當地時間)宣布,將在即將在中國上海舉行的「2023 年上海車展(第20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首次亮相其電動汽車「e:N(イーエヌ)」系列的第二款原型車。

私家車展區中,除了全球首次亮相的 e:N 系列第二款原型車外,還將展示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 1 月份發布的 3 款電動自行車(Electric Bicycle)型號,介紹 Honda 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出行產品陣容。

此外,智能化技術展區將讓觀眾體驗近期在中國發表的新一代連接技術「Honda CONNECT 4.0」以及全方位安全駕駛輔助系統「Honda SENSING 360」。

電單車區,將首次在中國展示投放到大型電單車銷售渠道「Honda DreamWing」的全新全球模型,並展示定制模型等,呈現各種充滿“趣味”的車型。

F1 2023 澳洲站法拉利車手語錄


Ferrari 法拉利在 F1 2023 澳洲站沒有獲得任何積分,但與前兩輪相比,明顯取得了比賽速度方面的進步。Charles Leclerc 在比賽剛開始後出走道退賽。Carlos Sainz 由於在最後一圈被處以 5 秒的時間罰款而跌出積分榜,從第四名跌至第十二名,儘管他在比賽中表現出進攻性,不斷提升名次。

Carlos 從第五個發車位起步表現良好,而從第七位起步的 Charles 試圖在第三圈超過 Lance Stroll。加拿大人不得不為了避開他前面的一輛車而轉向法拉利,這導致 SF-23 失控,最終陷入砂石區。不久之後,由於 Alex Albon 撞上障礙物,安全車第二次出動。因此,車隊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完成強制性的進坑停,將 Carlos 的輪胎從中等換到硬胎。西班牙車手排在第 11 位重回賽道,隨著其他車手稍後進站,他準備逐漸提高排名,這種策略也被當時的領跑者 George Russell 採用。但隨後比賽出現紅旗,以清理賽道上的碎片,這使得 Carlos 之前明智的策略失去了優勢。單獨的法拉利車在隨後的站立式重新開始時排在第六排。

在重新開始之後,Carlos仍然使用硬胎,開始了一場超車大戰,先後超過了Oscar Piastri,Lando Norris,Yuki Tsunoda,Nico Hülkenberg,Lance Stroll和Pierre Gasly。因此,在第25圈時,他已經升至第四名。接下來,他在SF-23上保持了穩定的速度,與Lewis Hamilton和Fernando Alonso保持接觸,同時還能照顧輪胎,這足以證明近期在馬拉內羅和賽道上的工作,主要是在比賽速度方面,已經開始取得成果。

在比賽還剩不到十圈時,Kevin Magnussen 導致比賽出現第二次紅旗。比賽又進行了一次站立式重新開始,只剩下兩圈。Carlos 在第二排起步,起步非常完美,在第一彎與排名第三的 Alonso 並排。兩位西班牙車手相撞,但兩人都能繼續比賽,Carlos 升至第三名。但隨後局勢混亂,兩輛 Alpine 撞上障礙物。又出現紅旗,但賽會裁判認為比賽仍需完成計劃的 58 圈,而那些仍能繼續比賽的車輛在安全車帶領下完成了最後一圈,然後進站,這樣車隊就可以拿到終點旗。 Carlos 以第四名越過終點線,但由於與 Alonso 發生碰撞,被罰 5 秒,最終排名第 12 位。

Carlos Sainz#55
今天我起步不錯,在中等輪胎上感覺很有信心,但我們很不走運,在第一次紅旗出現之前就進站,我掉到了第 11 名。這是一場不錯的比賽,但罰款破壞了所有努力,我不同意這個罰款。我現在感到的挫敗很難消化,但我會努力只想今天的積極方面,並專注於下一場比賽。

Charles Leclerc#16
今天的比賽非常不幸。我在開始後的第一個彎道嘗試超過 Stroll,但他不得不為了避開他前面的車輛而改變方向,導致我的 SF-23 失控並陷入了碎石。這真的令人失望,因為我們在這個週末展示出了不錯的速度,我們本可以有一個好成績的。但是,這就是賽車,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現在我們需要專注於接下來的比賽,並確保我們能在阿塞拜疆取得更好的成績。

F1 2023 澳洲站平治車手語錄


在 2023 年 F1 澳洲站,咸美頓獲得了第二名,而羅素因機件問題未能完賽。在墨爾本比賽中,被三次紅旗中斷,創下了 F1 的新紀錄,還有一次安全車和一次虛擬安全車。

比賽一開始,羅素和咸美頓都表現出強烈的競爭力,超過發車第一的韋斯塔本,在比賽初期遙遙領先。在第 7 圈的安全車期間,羅素從領先位置進站,但紅旗在僅一圈之後就被揮出,這影響了他的策略。因此,咸美頓在紅旗期間換上硬胎後,重新發車時排在第一位。


羅素迅速展開追趕,一口氣超過了三個位置,並在第 17 圈的發動機故障中退賽。與此同時,咸美頓被韋斯塔本超過,排在第二位,領先於艾朗素,並一直為輪胎進行管理。

在比賽剩下的幾圈中,第二次紅旗導致又一次重新發車。咸美頓保持謹慎,儘管在一場事故不斷的重啟後出現了第三次紅旗和滾動發車程序,但他最終在第二名的位置迎接了終點旗。

這次澳洲站充滿了戲劇性和變數,展示了賽車手們在困難和不確定條件下的技巧和毅力。咸美頓成功保持競爭力,並在激烈的爭奪中獲得了第二名,而羅素則因發動機故障而無法完賽。


【咸美頓賽後語錄】
今天能站上領獎台真的很好;我絕對沒有想到這個週末能獲得第二名,所以我非常感激。考慮到我們在性能方面有所下降,能在這個賽季的這個時候和 Aston Martin 車隊一起競爭對我們來說是太棒了。我們只好繼續努力。同時非常感謝工廠裡的所有人。我們可以縮小差距;這將是艱苦的,但不是不可能的。

羅素今天真的很不好運。我們的可靠性通常都相當好,所以今天只是不幸。最後,我想對墨爾本和澳洲的所有人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在這裡度過了最美好的一周,這個城市繼續呈現出精彩的表現。

【羅素賽後語錄】
我們在這個週末做對了所有事情。我們昨天在排位表現出色,今天的起步也很完美。我們在第一段比賽進行得很好,我本可以將其延長很多。在這三天裡,我在車上感覺非常舒適和強壯。我認為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能爭奪勝利,所以感到失望。當我穿過高速彎道 10 號時,我感覺到了一些異常。三個彎道之後,我停了下來。不是你的日子就不是你的日子。

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去迎頭趕上紅牛車隊,但我們可以從這個週末的比賽中找到積極的方面。每次我們上場,我們都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們充分利用了所有機會,我為我們所做的工作感到自豪。

這次比賽給車隊帶來了很多經驗和教訓。即使面臨困難,我們仍然要全力以赴,努力提高車輛性能和團隊合作。我們將繼續努力,努力在接下來的賽季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Mercedes-Benz eActros 300 原型車行駛了約 3,000 公里


駕駛一輛從北極圈開往斯圖加特的電動拖頭對於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來說是一個特別的經歷。在未來,我們可能不會使用 Mercedes-Benz eActros 300 作為牽引車進行這種長途行程。然而,在各種氣候和地形條件下,能夠連續幾天對車輛進行實際操作測試,對於開發人員來說是獲得可能優化功能和系統的最佳機會。Mercedes-Benz 拖頭的專家們在今年三月使用了一個接近量產的eActros 300 原型牽引車行駛了約3,000公里。這款專為重型配送運輸靈活使用而設計的電動拖頭在 2022 年漢諾威 IAA 交通展上首次亮相。其生產計劃定於今年秋季開始。

在這次 3,000 公里的旅程之前,Mercedes-Benz 拖頭工程師已經在芬蘭羅瓦涅米對該車進行了冬季條件下的廣泛測試。在最低溫度達到零下 25 度的情況下,除了在冰雪道路上的操控之外,專注於起動性能以及驅動組件、軟件和接口在低溫下的保護。在返程中,主要目的是在實際交通中對載重達 25 噸的 eActros 進行更仔細的觀察。


Mercedes-Benz 拖頭全球測試主管 Dr. Christof Weber 表示:“從羅瓦涅米到斯圖加特的旅程表明,作為拖車頭的 eActros 300 在今年秋季市場推出之前,可靠地應對所有挑戰。這既包括能源效率和充電,也包括駕駛舒適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Mercedes-Benz eActros 300 在極地環境和長途行駛下的測試表現出色,顯示出該款電動拖頭在節能、充電、駕駛舒適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優勢。隨著該車型預計於今年秋季投產,Mercedes-Benz 拖頭將為客戶提供更多環保、高效的運輸解決方案,滿足不同地區和氣候條件下的運輸需求。


羅瓦涅米、斯德哥爾摩、馬爾默、哥本哈根、尼堡、弗倫斯堡、漢堡,然後沿 A7 高速公路行駛到吳爾茨堡,再沿 A81 高速公路返回斯圖加特:eActros 300 作為拖車頭的真正馬拉松,它的三個電池包 – 每個安裝了 112 kWh(*1)的電池容量 – 可在不需要機會充電的情況下提供最多 220 公里(*2)的續航里程。

Mercedes-Benz 拖頭負責試驗車輛運營的團隊負責人 Marc Schniederjan 表示:“我們事先精確並非常保守地計劃了每個階段,大約每150公里,以便即使在交通擁堵或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也能毫無問題地行駛到計劃的充電點。”

在不同地形的歐洲和主要道和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駕駛員對於無需明顯中斷換檔或牽引力的輕鬆駕駛留下深刻印象。電動馬達在整個轉速範圍內提供相同的高扭矩,每個交通狀況下的強大加速都非常明顯。駕駛室內的噪音水平始終保持在舒適的程度。即使在冰冷的氣溫下,駕駛室也相對較快地加熱。為了避免使用過多的電池能量從而縮短續航里程,車輛在充電站進行了預熱。

Marc Schniederjan 表示:“在零下的最低溫度下,即使不進行預熱,續航里程的損失也非常有限。”行駛在通常時速8 0 公里時,很容易看到 eActros 300 作為拖車頭是如何通過回收能量來使用其能量並因此增加續航里程。平均而言,兩輛試驗車每天充電三次。在現有的公共直流高功率充電站上,充電過程毫無問題。

在各種天氣條件下,包括雪、寒冷和暴風雨,eActros 300 作為拖車頭也能毫無限制地應對。安裝的駕駛輔助系統和第二代 MirrorCam 顯示出其價值。

(*1)新電池的額定容量是基於內部定義的邊界條件,可能會因使用情況和周圍環境而有所不同。

(*2)續航里程是在最佳條件下內部確定的,包括在 20 度的室外溫度下,使用3個電池包進行預熱的部分加載的配送運

文:莊爺

Subaru 申請 STe 專利續 STI 性能車傳統


先前傳言指出 Subaru WRX 將不再推出高性能版 WRX STI,令許多車迷感到失望,未來 Subaru 將專注於電動車的研發。2022 年初,Subaru 在東京改裝車展上亮相的 STI E-RA Concept 純電概念性能休旅車暗示了未來性能車可能會走向電動化。近日,Subaru 在德國專利商標局(German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註冊了 STe 專利,似乎意味著 Subaru 性能車款將走向純電化。


過去 Subaru STI 性能車款通常是基於普通車款打造而成,除了 WRX STI 這樣的動力升級車型外,品牌旗下還推出了 tS 版本(Tuned by STI)或 STI Sport 運動化車款,但從未單獨為 STI 推出專屬車型。

目前,Subaru 旗下唯一一款量產市場電動車便是與 Toyota 合作的 Solterra 純電休旅車。這款車型是近期最有可能掛上 STe字 樣的純電性能車。去年東京改裝車展上,官方還推出了 Solterra STI Concept概念車。同時,雖然 Toyota 高層曾表示,旗下 GR 性能車系不會推出純電車款,但他們在 2022 年東京改裝車展上也推出了 bZ4X GR SportE 概念車。市場不斷在變,看來什麼可能性都有機會發生。

三菱汽車公開概念車 MITSUBISHI XRT Concept


三菱汽車於第 44 屆曼谷國際車展 2023 上,展示了計劃於 2023 年度將投放市場的新型皮卡「Triton」概念車 – MITSUBISHI XRT Concept。

「Triton」是三菱汽車最暢銷的車型,在泰國的雷姆查班工廠生產,並出口至全球約 150 個國家。經過近九年的全面翻新,第六代新型 Triton 計劃於 2023 年度在泰國上市後,逐步擴展至東南亞、大洋洲等地區。


MITSUBISHI XRT Concept基於新型Triton,擁有獨特的外觀和強烈的橫向線條,營造出動感十足的風格。車身裝配前後過輪擾流板和越野輪胎,展現了越野性能和激情。車身採用了模仿岩石的迷彩圖案,並在車身側面繪有三菱拉力車團隊的標誌性十條線條,展示了三菱汽車對動力性能的熱情。

三菱汽車將繼續支持三菱拉力車團隊在 2023 年亞洲越野拉力賽中,使用改裝的新型 Triton 越野車(T1 規格)競爭連續兩屆冠軍。賽事的總監將由曾在 2002-2003 年間連續兩屆贏得大盤拉力賽冠軍的三菱汽車的増岡浩擔任,而工程師們將全程參與賽前測試和賽事支持。

三菱汽車總裁加藤隆雄表示:「2023 年度對於我們是重要的一年,將全面改良『Triton』和推出新型緊湊型 SUV,以加速東南亞市場業務。新型『Triton』正在順利完成全球各地的嚴格耐久試驗,並吸收拉力賽的寶貴經驗。我們將以這些新型車的投放為核心,努力實現更大的成長。敬請期待今後的三菱汽車。」

雷諾 Renault Espace 第六代大改款正式歐洲亮相

VERSION E4 - JANTES EFFIE 20 POUCES - PLATEFORME MIROIR - PRIMARY PRESSE


新款雷諾 Renault Espace 基於日產雷諾聯盟開發的「CMF-CD」底盤打造,提供五座和七座兩種座椅配置。新 Espace 的車身尺寸為 4,720mm,較之前短了 140mm,但內部長度達到了 2,480mm,比之前略有增加,使其在同級車中具有出色的寬敞空間。車廂內不僅提供了高質感的內飾材料,還有超過 1 平方米的全景天窗,為車內帶來良好的自然光線。此外,與之前相比,車身重量減輕了 215公斤,為駕駛感和油耗都有一定幫助。

動力方面,新 Espace 配備了高效的 E-Tech 油電動力系統,最大輸出功率達 200hp。驚人的 4.6升/100 公里低油耗和單次加油最多可行駛 1,100 公里的續航能力令人讚歎。車輛內裝有多達 32 項駕駛輔助系統,再加上 MULTI-SENSE 多重駕駛模式系統和 4CONTROL Advanced 先進四輪轉向系統,為駕駛帶來更多樂趣。

【值得買?】Lotus 905 匹 Eletre 純電 Hyper SUV 香港 $1,985,500 起開賣


英國傳統跑車品牌Lotus全新純電Hyper SUV Eletre將於4月1日起正式公開接受預訂。憑藉超過70年的跑車設計經驗,結合全新電動車概念,該品牌創造了全球首款集操控性能和高科技於一身的純電Hyper SUV。


全新Eletre有3個版本可供選擇,分別是Eletre、Eletre S和Eletre R。Eletre和Eletre S的最大馬力輸出為600hp,峰值扭力為710Nm,0-100km/h加速時間為4.5秒。頂級版Eletre R的馬力輸出達到905hp,峰值扭力高達985Nm,0-100km/h加速只需2.95秒。所有版本均為四輪驅動,最高續航力達到600公里(WLTP)。車輛標準配備一系列駕駛和安全系統,包括電子氣壓懸掛、扭力差速器、360°高清泊車鏡頭、Lotus智能動態控制輔助和ADA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在充電方面,Eletre採用800V電池結構系統,最高支援350kW直流快充,只需22分鐘便可充至八成電量。


全新Eletre提供六種駕駛模式:RANGE長續航模式、TOUR巡航模式、SPORT運動模式、OFF-ROAD越野模式、INDIVIDUAL個人模式以及TRACK賽道模式(僅R版本提供)。只需使用方向盤上的撥片,駕駛者可根據不同路況隨心切換,盡情體驗Lotus調控的駕駛樂趣與毫不遜色的豪華舒適感。

車款設計充滿時代感,流線型跑車線條貫穿車身,將空氣動力學設計融薈至SUV,風阻系數僅為0.26cd。車身共有7種顏色選擇,客戶可額外選擇加上碳纖維部件進行個人化定製。原廠的鋁合金車頂可選配玻璃天幕,提升車廂空間感。新車標準配備22吋鍛造輪圈,同時設有23吋灰色或亮黑鍛造輪圈可供額外選配。


Eletre是Lotus品牌首款採用最新Electric Premium Architecture(EPA)電動車平台的車款,車廂空間寬敞具有空間感,標準配置為五座椅設定,客戶可選擇額外配置四座位連獨立按摩椅,以增強乘車舒適度。同時,Eletre配備了多項新科技設備,中央資訊娛樂系統採用15.1吋OLED高清觸控屏幕,搭載Unreal Engine虛擬實景系統,提升操作畫面質素和流暢度。Eletre全系列標準配備15個揚聲器KEF音響系統,最高可選配至23個揚聲器連環迴立體聲功能,滿足對音響的極致追求。

總結來說,Lotus全新純電Hyper SUV Eletre在結合了品牌傳統跑車設計經驗和創新電動車技術的基礎上,打造出一款具有高性能、豪華舒適度和多功能性的車款。Eletre的推出將為SUV市場帶來新的競爭力,吸引對動力性能和高科技裝置有需求的消費者。在純電動汽車市場日益激增的背景下,Lotus憑藉Eletre的獨特性能和設計,無疑將繼續在全球範疇內擴大其品牌影響力。

其實 Lotus Eletre R 的馬力輸出達 905hp,0-100km/h 加速僅需 2.95 秒,這對於一款 SUV 來說是相當出色的性能表現。Eletre 配備了先進的駕駛輔助及安全系統,如電子氣壓懸掛、扭力差速器、360 度高清泊車鏡頭、Lotus 智能動態控制輔助和 ADAS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現代化電車應有得設備都幾乎有齊。充電方面,Eletre 採用 800V 電池結構系統,支援最高 350kW 直流快充,只要基建配合得到,充電可以快捷很多。至於講求實際駕駛感為重的跑車,尤其是 SUV 跑車,的確要試駕之後才能下定結論是否物有所值,希望實車盡快抵港又有試駕機會,再跟大家報導。

比亞迪 BYD 電動車陳列室今天隆重開幕


比亞迪(BYD)電動車陳列室今天於香港區及九龍區正式開幕。地點位於香港灣仔告士打道200號新銀集團中心地下及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7-109中晶金融中心地下。作為比亞迪(BYD)香港總代理,JC Motor 聯大汽車正積極拓展業務,除了分別在灣仔及尖沙咀增設陳列室方便市民選購及預約試車外,還會於年中左右引進「海豹」及「海豚」。


現時,兩款車型正接受預訂,估計陸續將在本年第三及第四季交付。此外,還會在本年第二季於元朗落成一個面積達22,000平方尺的BYD 4S旗艦中心及BYD專屬充電站。比亞迪及聯大汽車表示將繼續致力於在香港發展,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銷售前後服務。


此外,比亞迪電動車還獲得了廣泛的客戶基礎,包括國企、政府部門和跨國金融機構等。對於個人客戶而言,Atto 3 和 e6 這兩款車型的價格都很具有性價比,且保修服務完善,深受顧客喜愛。

比亞迪電池採用的是刀片電池,其動力電池更享有終身保修,從而顯示出其可靠性。在安全、續航、功率及壽命等方面均佔有優勢。


根據政府的「一換一」計劃,Atto 3 的售價從 HK$258,000 起,不僅受到個人車主的青睞,也深受車隊客戶的喜愛。總之,比亞迪電動車在香港市場的開拓和發展,必定為港人帶來更多選擇。

Mercedes-Benz EQE SUV 香港正式推出!「一換一」計劃下 $960,000 開賣


Mercedes-Benz 平治電動車系列繼 E-Class 級數的 EQE 房車推出之後,現在推出其 EQE SUV,先來香港的是 350 4MATIC 型號,車子售價 $1,150,000,「一換一」計劃下賣 $960,000。


EQE SUV 的車長比 EQE 房車略短,3,030mm 的軸距亦較它短 9cm。車子採用與 EQS 和 EQE 一樣的大形電動車底盤,經空氣動力學設計的車身、平坦的擋風玻璃、流暢的車頂線條和不同坑紋以及車底眾多細節位,換來風阻系數低至 Cd0.25。受惠於 SUV 的高身設計,車廂空間充裕。後座椅背可 40/20/40 摺疊,各個亦可前傾 10 度,將行李箱容量由 520 公升提升至 580 公升,後座椅背完全躺平時,行李箱容量達更 1,675 公升。EQE SUV 標準採用雙屏幕錶板,客戶可選配 EQS 最先有的 MBUX Hyperscreen,即三塊屏幕融為一體的全闊度顯示錶板。ENERGIZING AIR CONTROL Plus 冷氣系統有 HEPA 高效過濾網。710 瓦特輸出的 15 喇叭 Burmester 環迴音響乃可選項目。


350 4MATIC 型號有 292 匹輸出,0-100 km/h 加速需 6.6 秒,極速 210km/h,89kWh 容量電池提供 561km 續航力,4MATIC 前後軸雙摩打四驅有 Torque Shift 扭力轉移功能,可不斷改變扭力分佈;前摩打可由 DCU 電能切斷單元(Disconnect Unit)停止運行,於低負荷時行後驅,減少阻力和耗電量。動力回收控制同可從軚環撥片選擇 D+、D、D- 以及 DAuto自動模式。DYNAMIC SELECT 反應系統除如常的 ECO、COMFORT、SPORT 和 INDIVIDUAL 外, SUV 款特有越野 OFFROAD 模式。ADS+ 自動無段調較吸震器的 AIRMATIC 空氣懸掛,以及 10 度後軸轉向系統亦為可選設備。輔助系統標準包括有 Active Brake Assist、Active Distance Assist DISTRONIC、Active Lane Keeping Assist、Blind Spot Assist 及 360 度泊車鏡頭。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F1 2023 澳洲站法拉利 FP1 / FP2 自由練習速報


法拉利車隊在 Formula 1 澳洲大獎賽的星期五自由練習中,主要是為了讓 SF-23 在賽車狀態下發揮最佳表現,同時也沒有忽視排位賽的準備工作。他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設定,以了解車子的表現,同時讓車手重新熟悉 Albert Park 賽道和每個彎位。他們評估了 Pirelli 在南半球提供的所有乾地胎,以及在下雨影響的第二場練習中所需的半雨胎。

在第一場練習中,陸克萊和辛斯分別以 1 分 19.378 秒和 1 分 19.505 秒的最佳成績,在開始使用硬胎後,中途轉換成軟胎。在練習的最後部分,在第一次紅旗出現時,因為賽道的 GPS 系統出現問題,陸克萊和辛斯開始進行高油耗的測試,但這並沒有產生太多有用的數據,因為練習在第三部分結束前四分鐘就被迫結束,當時威廉士車手 Logan Sargeant 在第三段停在賽道上。陸克萊完成了 16 圈,而辛斯則做了 20 圈。

在第二場練習中,雨水影響了賽事進程。兩位車手都以中等軟胎開始比賽,陸克萊的最佳時間是 1 分 20.138 秒,而辛斯的時間則是 1 分 20.378 秒,之後他們的時間分別下降到了 1 分 19.332 秒 和 1 分 19.695 秒。大約在 20 分鐘左右,雨水來襲,所有車手暫時留在車庫裡。當狀況似乎有所改善時,陸克萊和辛斯嘗試了軟胎,但因為路面太濕而改用半雨胎。之後,他們完成了幾圈比賽後,就回到車庫,因為繼續比賽已經沒有太多意義,特別是因為週末剩餘時間不會下雨。陸克萊完成了10圈,辛斯則做了12圈。

FP2 繼續有雨水影響,讓車隊的計畫受到影響。兩名車手都使用中性胎開始比賽,陸克萊最佳成績是 1 分 20.138 秒,辛斯則是 1分 20.378 秒,後來分別達到 1 分 19.332 秒和 1 分 19.695 秒。大約在比賽進行 20 分鐘時,雨開始下起來,所有車手都留在車庫里等待雨勢減弱。當情況好轉時,陸克萊和辛斯試圖使用軟胎完成一圈,但因為路面太濕,他們改用中性胎。之後,他們完成了幾圈後,便進站結束練習,因為剩下的時間太短,也因為整個周末不會再下雨。陸克萊完成了 10 圈,而辛斯則完成了 12 圈。


陸克萊 Charles Leclerc #16
今天我們嘗試了很多設置變化,感覺我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了,這是很有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速度與對手相同,他們(紅牛)似乎現在還佔上風。在我們能夠重新進入正確的戰鬥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們將投入全部精力,繼續往前邁進。


辛斯 Carlos Sainz#55
今天的 FP2 因雨受到了一些影響,因此我們決定不在雨中多跑幾圈,選擇開始為明天做準備。另一方面,FP1 對車隊來說非常有用。我們通過嘗試不同的設置配置,試圖改善對車的感覺,更好地理解目前的車輛。我們正在全力以赴地發揮最大潛力,期待這個週末的其餘比賽。

F1 2023 澳洲站平治 FP1 / FP2 自由練習速報


澳洲墨爾本的星期五,天氣涼爽,潮濕,對於跑車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日子。自由練習中的圈數非常有限,FP1 由於兩次紅旗中斷而被打斷,而雨在 FP2 進行了 15 分鐘後就到來了。

在 FP1 中的乾燥條件下,咸美頓專注於單圈速度,最終以 P2 完成該場比賽。羅素在完成了幾圈軟輪胎後,轉而專注於中性輪胎的長途表現,最終以 P9 完成 FP1。

FP2 中的雨淋在了中途,徹底結束了硬輪胎的跑行。在等待合適的賽道條件之後,兩名駕駛員完成了幾圈中性輪胎的跑行。咸美頓以 P13 完成該場比賽,以 P4 完成。

由於今天的節目被打斷,因此在明天的排位賽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

在墨爾本一個潮濕涼爽的星期五,由於兩次紅旗事件和下雨,兩次自由練習的圈數都很有限。


在干燥的 FP1 中,咸美頓試圖單圈爆發,最終以 P2 的成績結束。羅素在軟胎上完成了多次圈速後,轉向了以中性胎展示長距離表現,最終名列 P9。

FP2 進行中途下起雨,因此軟胎開始的比賽中止。等待適當的賽道條件之後,兩名車手都在中性胎上完成了幾個圈速。咸美頓以 P13 的成績結束了這一輪比賽,而羅素則以 P4 名列前茅。

由於今天的練習計劃被打亂了,平治在明天的排位賽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咸美頓表示:「今天早上很不錯,但今天下午不太好。我們在 FP1 之後做了一些改變,但效果不佳,我們會在今晚回到原點。FP2 中下雨了,所以這不是最好的比賽。你不會從這種混亂的狀況中學到太多。這更多是關於保護好車輛。」

羅素則表示:「整體來說,今天表現不錯。我們逐漸找到了車輛的最佳調教。FP2 對大家來說都很沮喪,因為下雨了。但我們仍然從 FP1 中有所提升。期待明天的天氣,今天下雨來得很突然,明天也可能會有雨,這可能會讓比賽更有趣。」

Andrew Shovlin(Trackside Engineering Director)說:「這個賽道與捷達哈有些相似之處,因此我們沒有對車子做出大幅度的更改。這一天有些混亂,但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不錯的調教方向。由於天氣更冷,明天賽車輪胎溫度可能成為一個挑戰。在最後一輪自由練習中,我們應該能夠找到相關條件來了解這些問題。」

Nissan 電動車正式開始了’Pole to Pole’ 計劃


日産汽車在3月31日宣布,英國探險家拉姆齊夫婦乘坐BEV(電池電動汽車)「Ariya」,從北極出發前往南極的冒險已經展開。團隊從1823年的北磁極位置出發,接下來將途經北美、中美和南美,目標在12月抵達南極點。

該公司在2月1日公開了用於挑戰從北極到南極,總距離約27,000公里的「Pole to Pole計劃」中的探險車Ariya。為了應對北極圈內的雪地和海冰等極限地形,這款車裝配了39英寸的巨大輪胎。雖然對懸掛系統進行了調整,擴大了輪拱,但車輛的電池、動力總成和電動四驅控制技術「e-4ORCE」等規格仍與市售車保持一致,用以迎接此次冒險。

此外,這次冒險中還使用了一個配備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便攜式充電單元,利用休息時的強風和長日照時間為Ariya的電池充電。這個發電單元計劃在冒險的終點南極大陸再次使用,團隊希望這種充電方法將有助於未來極地探險中BEV的應用。


在出發前,克里斯·拉姆齊表示:“經過4年的計劃和準備,我們終於正式開始了’Pole to Pole’計劃,非常興奮。在過去的10年裡,朱莉和我曾多次使用電動車進行遠征,但這次的冒險將是最大且最具挑戰性的。實現這次遠征需要轉變思維、創新的想法,以及與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Ariya駕駛起來非常愉快,在抵達出發點的大約5000公里路程中,它已經展現出了出色的性能。在未來幾個月中,我們將充滿信心地面對各種不同的駕駛場景,相信Ariya將完全能夠應對。”

同時,朱莉·拉姆齊表示:“在冒險途中,我們將在沿途地區介紹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努力的出色人物和他們的活動。請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參加’Pole to Pole’活動,一起分享這次冒險的激情,並給予我們支持。”

這次從北極到南極的冒險旨在展示電動車在極地探險中的潛力,同時宣揚永續能源的重要性。拉姆齊夫婦將不僅面對極地嚴酷的自然環境,還將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繫,分享他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這次冒險將提高人們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並推動更多人選擇電動車作為可持續出行的選擇。

隨著冒險的進行,拉姆齊夫婦將經歷不同地域和文化,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所見所聞。人們可以通過關注他們的旅程,了解電動汽車在極端條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探索與保護地球的緊迫性。

這次北極到南極的冒險將為電動汽車市場帶來新的機遇,並有助於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在冒險的過程中,日産Ariya將面臨各種極端環境,從極寒到極熱,從沙漠到雨林。成功地應對這些挑戰將證明電動汽車具有足夠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同時,這次冒險也將提高人們對可再生能源的興趣,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拉姆齊夫婦在他們的旅程中使用便攜式充電裝置,展示了這些可再生能源在未來極地探險和遠程旅行中的潛力。此外,這次冒險還將加深人們對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認識,鼓勵更多人採取積極行動,減少碳足跡,並保護我們的地球。

值得注意的是,拉姆齊夫婦的冒險不僅對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激發其他企業和組織積極參與氣候變化行動。他們的成功將成為鼓舞人心的典範,激發全球范圍內的環保行動。

拉姆齊夫婦從北極到南極的冒險將使電動汽車在極地探險中的潛力得以展現,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並推動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將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冒險,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