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C
Hong Kong
Saturday, August 16,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166

Audi 第二代 RS 3 LMS 賽車即將亮相 TCR Asia


第二代奧迪 RS 3 LMS 賽車即將亮相7月28日至31日於株洲國際賽車場舉行的 TCR Asia 2022 賽季揭幕戰。來自5個車隊的八台奧迪 RS 3 LMS 賽車將參與為期四天的首回合比拼,其中四台為最新一代車型。

“奧迪 RS 3 LMS 賽車在亞洲廣受青睞。在與我們的客戶和車隊的工作溝通中,我們清晰地瞭解到他們對於第二代車型的期待,”奧迪運動(亞洲)客戶賽車部門負責人柏艾力(Alexander Blackie)表示。“我們很高興能看到中國客戶能在 TCR Asia 賽季揭幕戰攜四台第二代奧迪 RS 3 LMS 賽車出賽。”

新玩意!Tesla 全車系有「唱K」系統


在今年初時 Tesla 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車載唱 K」系統,配合售價為 1,199 元人民幣的「TeslaMic」及 Leishi KTV 軟體就能在車內高聲歌唱。如今,Elon Musk 在 twitter上 表示,未來所有車款都免費有唱 K 系統,但就需要另外買「TeslaMic」。外國媒體進一步表示,未來 Tesla 將會引入 Apple Music、Amazon Music 等音樂平台,能夠直接在車載軟體進行點唱。

文:Issac.C

Toyota Yaris Cross 加推 GR Sport 和 Z Adventure 特別版


近年 Toyota 為旗下車款都有推出 GR 特別版去吸引不同階層的車主,今次終於輪到 Yaris Cross,而且一口氣推出 GR Sport 和 Z Adventure 兩個版本,GR Sport 車身外觀變得運動化,車頭車尾也加了 GR Sport 的標誌。輪圈也升級到 18 吋 Falken FK510。車廂內的座椅也有小改變,座椅使用比較包身的設計,頭枕有 GR 標誌。車站的懸掛也換了 Sport 版本,高度也調低了 10mm。動力系統不變,同樣是 1.5 公升 Hybrid 油電混能系統,最大馬力 120 匹。

另一個是 Z Adventure 版本,跟 2021 年在歐洲推出的 Adventure 基本上是一樣,前後泵把加入了鋁質防刮部份,輪圈也是 18 吋,車頂就有加裝旅行架。新車暫定 8 月 8 日在日本推出。

BYD ATTO 3 阿元來了


來自美、德、日、韓、英、瑞典等國家的電動車滲入多個層面,平至三十多萬元的有現代 Kona Electric、Kia Soul EV,貴至過百幾的有超跑級數的 Audi e-Tron GT、Porsche Taycan,最近香港又有新車款加入市場,就是中國比亞迪 BYD ATTO 3;現在由經營「水貨」和易手車買賣的 JC Motor 聯大汽車代理這個品牌,先有這部小型 SUV 投入市場,在「一換一」計劃下其售價只需 $245,000 至 $273,000,即時可以買到最便宜的電動車。


憑著「一路向前」(中國自信,一路向前)、「兩個不只」(產業不只在汽車,業務不只在中國),和「三大領先」(科技領先,品質領先,市場領先)這些數字式口號自居的比亞迪,是世上首個由電池製造商轉營為汽車生產商的品牌,其德國籍白人設計總監是在 Alfa Romeo、SEAT、Lancia 和 Audi 任職過的 Wolfgang Egger(沃爾夫岡.艾格)。比亞迪現時在國內有「海洋」和以「皇朝」來命名的兩大系列車款,前者有「驅逐艦」、「海豹」和「海豚」房車,後者有「漢」、「秦」房車,「唐」、「宋」、「元」SUV,到港的這部 ATTO 3 原本就是叫「元」。 


講求汽車家族面孔的今天,比亞迪同樣有,車子採用「Dragon Face 3.0 龍顏設計」,頭泵把的「八」字翼片和鬼面罩的銀邊就是組成這「龍樣」的地方;有點設計感的銀色 C 柱,那些一點點的裝飾原來是扮「龍鱗」。車子整體就是一般高身房車暨 SUV 的模樣,我們不能說它美過其他對手,也不會說它不好看,就像將現年流行的元素堆砌在一起的模樣,如扁身的頭燈、方形的燈泡、燈內的藍色裝飾、有「BYD Design」字的沙板銀色裝飾片、電車必有的「多鐵少孔」輪圈、跨車尾的「弓」形尾燈、尾 Diffuser 等,尾門上貼有「Build Your Dreams」口號,可是在中、歐、美官網也不見相關句子出現,筆者覺得 Audi 和 Mercedes-Benz 也可以將「Vorsprung durch Technik」和「The Best or Nothing」大大隻字的貼在車身上當為裝飾,會相當有趣。五種車身顏色選擇有稱為「衝浪」的藍、「滑雪」的白、「攀岩」的灰、「探險」的綠和「跑酷」的紅。


以「律動空間」設計的車廂,像其車身設計一樣可以找到許多設計者覺得是流行的元素全放在一起。垂直半圓形的冷氣風口,是仿照做 GYM 舉的鐵餅;中央手枕的一行行線條,是模仿跑步機的;錶板台中層至門壁一行行的地方,是喻意做 GYM 時谷起的肌肉;門壁另有三條模仿結他弦線的紅色橡根繩,我們彈過,是有彈橡根聲的。有點像 Mini 的圓芯軚盤,設有按鈕可將中台屏幕電動旋轉又橫變直,旋轉時的摩打聲像機械人玩具般「吱…」,「DiLink」多媒體屏幕系統有藍牙功能、4G 網絡。比棉羊仔電單車更細的儀錶板,不知是故意的設計還是甚麼原因,稍稍向左歪而不是正面面向司機。「T」形的波棍是仿效飛機控杆的設計。藍加白色再帶點跑車常用的紅邊座椅,設計有點像家中的打機櫈,感覺不是有不同密度海棉來將體重平均分佈那種,椅背可見到包裹物料縐縐的,未有拉正。有多色選擇的氣氛燈光,只有在門邊喇叭的光環在有音樂時才會亮起。車廂整體用料和造功使用大量塑膠,與同級產品存在一點點差離。


機械設計上,ATTO 3 採用比亞迪專為電動車設計的「e 平台 3.0」底盤,用前支柱、後多連杆懸掛。同步摩打有 150Kw(201 匹)/ 310 牛頓米輸出,前輪驅動。賣 $245,000 的標準「尊貴」型號用 49.92 kWh 容量電池,續航力 400km,試駕車是 $273,000「旗艦」型,用 60.48 kWh 電池,續航力約 480km。比亞迪的新一代專利「刀片」電池(Blade Battery)擁有「7 個超級」: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動力、超級低溫性能、超級性價比。據稱這電池打破磷酸鐵鋰電池的低能量密度問題,擁有特長壽命和續航力,電池可循環充電超過4,500次而衰減率低於20%,是三元鋰電池的三倍以上。在針刺測試中,電池仍可達到無明火、無煙、無爆炸、表面溫度低的狀態。廠方提供車輛 6 年或 15 萬公里保養,電機、電控及電池組系統有 8 年或 16 萬公里保養,電芯終生保養。稱為「DiPilot」的安全和輔助系統,有盲點有車提示,自動跟車跟距巡航系統,可選「嘟嘟」或震軚的偏航輔助,自動高燈,前後撞警示和自動煞車,落坡慢爬控制。 


車子有電動式扭著易去的加速反應,0-100km/h 需 7.3 秒,屬不算快的那類電動車,但日常用很足夠。1,690kg 重量加上高車身,高速和彎位急轉時會比較早響胎;平置的電池換來的平均重量分佈,軚盤和腳踏感覺我們不會用精準來形容,如果以代步車角度來看是足夠應付。行車有基本舒適度,而未有歐日品牌的幼滑感覺。駕駛中也有不同模式可以玩,從屏幕揀選 Brake 腳踏「標準」或「舒適」重量,軚盤的「舒適」或「運動」重量,通常百多萬元的高級電車才有的模擬引擎聲,ATTO 3 也有「標準」或「動感」,而行車時拖慢充電模式就有「標準」或「較大」(錶板顯示為「Standard」和「Larger」)反應,測試中發覺 Brake 踏和軚盤的重量分別似有還無,兩種模擬引擎聲效都是在拖慢是有種「嗚…」聲發出來,不過也難察覺到它們的差別。可改距離的智能巡航系統,無論選擇如何,也似是保持一個距離。偏航輔助功能方面,可選擇同時「嘟嘟」和震軚,也可以只有「嘟嘟」而沒有震軚。然而「踩油」反應的 Eco、Normal 和 Sport 模式倒感覺到有明顯不同,拖慢反應在「Larger」時也的確較大。不過代理指測試的這部屬內部測試車輛,未能完全反映投產車的真正標準,我們希望量產後、或軟件更新後會有更多微調,為駕駛者帶來更佳的駕駛感受。以價論貨,28 萬元以下的價錢可擁有一部有很多設計、很多理念、很多設備、可去可停可坐的電動車,我們覺得不錯啊。如果將來更多中國電動車引入香港的話,只要價錢吸引必定會令更多人想擁有一部電動車。


垂直半的冷氣風口是仿照做健身舉的鐵餅;手枕的一行行線條是模仿跑步機的。


藍加白色再跑格地加有紅邊的座椅,較像打機櫈。


車廂用料和造功有點廉價塑膠玩具的感覺,與外國產品存在一點點少少距離。


有點設計感的銀色 C 柱,那些一點點的裝飾原來是扮「龍鱗」。


車子有跨車尾的「弓」形尾燈、尾 Diffuser 等,就像將現年流行的元素堆砌在一起的模樣。


駕駛席的錶板可以再大一點就更好了。


拖慢充電有「標準」或「較大」反應,「Larger」時也的確較大。


「踩油」反應的 Eco、Normal 和 Sport 模式感覺到有明顯不同。


頭泵把的「八」字翼片和鬼面罩的銀邊是組成「Dragon Face 3.0龍顏設計」這「龍樣」的地方。


「DiPilot」系統有盲點有車提示,智能巡航,偏航輔助,自動高燈,前後撞警示和自動煞車,落坡慢爬控制。

 
偏航輔助在選擇同時「嘟嘟」和震軚時只有「嘟嘟」而沒有震軚。


Brake踏和軚盤各有兩種重量可選,測試中發覺重量分別似有還無。


兩種模擬引擎聲效都是在拖慢是有種像鬼片的「嗚…」聲發出來,同樣不覺有別。


軚盤按鈕可將中台屏幕電動旋轉又橫變直,旋轉時的摩打聲像機械人玩具般「吱…」。


波棍台控板有點像保時捷,「T」形的波棍是仿效飛機控杆的設計。


椅背可見到包裹物料縐縐的,未有完全拉直。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置交流永磁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60.48 kWh
耗電量(官方數字):12.1 kWh/100km
最大馬力:201 匹
最大扭力:310 牛頓米
續航距離:480km
輪胎使用:215/55 R18
體積:4,455 X 1,875 X 1,615mm
車輪軸距:2,720mm
重量:1,690kg
保養期:登記日期起首 6 年 / 150,000km(電池組系統:首 8 年/160,000km,電池保養:終生)

售價:HK$273,000(「一換一」計劃)
網址:https://bydhongkong.com
查詢:2151 5266(JC Motor Lt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Suzuki 全新 Grand Vitara 印度亮相


Toyota 在7月時推出全新 Urban Cruiser Hyryder,兄弟車 Suzuki Grand Vitara 隨後在印度正式推出。外觀造型,Grand Vitara 的設計比不論車頭或車尾都比 Urban Cruiser Hyryder 更有跑味。車廂佈局則兩者一樣,但從官方圖片看來, Grand Vitara 在用料方面則更為有質感。其他設備包括了 HUD 抬頭顯示器、前座通風座椅、及全景天窗 9 吋 Smart Play Pro Plus 觸控娛樂系統等等。動力系統方面入門車型使用 1.5 升 K 系列 Dual Jet VVT 汽油引擎,搭配 12V ISG 系統和小型 6Ah 鋰離子電池,能提供 101 匹馬力 和 135 牛頓米扭力。另外,還有使用與 Urban Cruiser Hyryder 相同的1.5 升 Hybrid 系統可輸出 114 匹馬力及 141 牛頓米扭力,擁有25公里純電續航距離。Suzuki 表示 Grand Vitara 是「全球旗艦 SUV」,未來將會在其他國家市場推出。

文:Issac.C

PlayStation VR2 提前一覽使用者體驗


PS VR2具備全新的透視功能,讓您可以在戴著頭戴裝置的狀態下查看週圍環境。播送個人遊玩實況-只要將PlayStation 5的HD攝影機連接到主機,玩家即可使用PS VR2全新播送功能拍攝自己遊玩的實況。自訂遊玩空間-PS VR2的遊玩空間可透過PS VR2 Sense控制器和嵌入式攝影機進行自訂。

VR模式和劇院模式-在VR模式下,玩家可以在虛擬環境中以360度觀看VR遊戲內容。內容顯示規格為4000×2040的HDR影片格式(單眼4000×2040),幀率為90Hz/120Hz。在劇院模式下,玩家可以在虛擬劇院螢幕上查看PS5系統和UI,以及所有非VR的遊戲和媒體內容。

F1 2022 銀石賽道自駕遊記


英國銀石 Sliverstone 賽道在 1948 年開始啟用,二戰時是軍機升降地點之一,因此這條賽道擁有寬闊、平坦的優點,先天已很適合作賽車用途。1950 第一屆 F1 的第一站比賽就是在銀石舉行,因此它亦被大家稱為英國賽車的發源地,也吸引到不少車廠到英國、銀石周邊設立開發基地,例如紅牛、平治等車隊。如果大家到英國旅遊亦遇上銀石有比賽的話,值得進場感受一下它的氣氛。

每年 F1 英國站比賽都會一連三天進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會盡量爭取銀石場內、或周邊城鎮的酒店來作住宿,可是進場觀看的人數眾多,更本不足以應付大部份人需要,而且在比賽那天幾的酒店住宿費也會比平常日子較貴,因此,部份車迷會選擇以開露營車到銀石旁邊露營。車迷還會在自己的營地掛上支持車手的旗幟,令整個賽車周末的氣氛提升起來。

交通方面,鐵路、巴士之外,大部份人都會自駕到賽場看比賽,可是賽道內的停車場車位有限,很快就被賣清光。在銀石賽道旁的農場提供露營場地之外,也有提供大量車位,當你成功購票之後,接著記得預訂泊車位置。由於 F1 和 MotoGP 等國際賽事都會塞爆全場,預早購票都是有必要的。

今次筆者選擇自行開車到銀石賽道,早上開車到銀石外圍已經出現長長的車龍,大家都是慢車等著駛入賽道、場外的露營區或停車場,如果不想錯過賽道上的任何環節,預早出門是有必要。

如果要揀銀石最佳位置其實很難,大多數人可能會揀終點大直路 HAMILTON STRAIGHT,亦是比較難買飛。T5 和 T6 之間的 WELLINGTON STRAIGHT、T14 和 T15 之間的HANGAR STRAIGHT 是 DRS 區域,可以看到比較快的車速和超車畫面。另外就是 T7 的 LUFFIELD 彎,偶然會有車手作出高難度彎外超車,由於這部份的看台視野比較廣闊,看到的賽道也比較多比較遠,車速不算太快,比較易看得清楚 F1 戰車和車手當時動作。


進入銀石範圍車龍已經出現。


未進入賽場,在露營區已經感受到賽事周末的氣氛。


場內場外泊車位有限,選擇自駕的話要預早購買泊車門票。


場外已有小鋪售賣相關紀念品。


由於進場看比賽達數十萬人,難免要排隊。


進入賽道後,不少人選擇先購買場內收音機和年刊,年刊售完即止,如果星期日才看比賽的話,進場時購買會比較好。


賽場很大,如果拿不到場刊,用手機拍下地圖,對接下來的行程都會有幫助。


場內大量食店和紀念品攤位。


Hamilton Straight 旁的橋底有一幅咸美頓畫像,是銀石其實中一個打卡位。



大舞台前不同時段也有節目,每個練習、比賽之間,大家都把握時間在大草地進行午餐或者其他活動。


銀石賽道另一個景點時銀石賽車博物館。



MEGA STORE 入面售賣的東西,部份是外面攤位沒有;店內有一部 GT 和 Formula 車供大家拍照。


每個比賽周末都有大量觀眾,不少老手車迷都會預早離場,因為離場塞車的情況會比早上進場時更嚴重。


一般坐位外,部份車迷會選擇在圍欄外近距離觀看。



現場觀看賽車還可以看到一般電視直播看不到的節目和賽道清理狀況。


比賽前,賽親揮旗的工作人員也要練習,非常專業。


英國天氣變幻莫測,陰天、雨天、晴天都是難以捉摸,所以要帶備雨褸、座墊、防曬等用品。


大人看賽車之外,也有場內親子活動提供。


F1 銀石站,每圈長 5.891 公里,需要跑 52 圈,總距離為 306.198 公里。


2022 年 F1 銀石分站冠軍最後由法拉利辛斯獲得。

銀石賽道和購票網址:
https://www.silverstone.co.uk

銀石賽道地址:
Silverstone Circuit
Towcester
Northamptonshire
NN12 8TN

銀石賽道外的露營區和泊車網址:
https://silverstone-campsite.co.uk

銀石賽道位置:

文、攝:彼得仔
編:太迪

平治強勢登陸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2

Das Keyvisual von Mercedes-Benz zum League of Legends Mid-Season Invitational 2021. The Mercedes-Benz key visual for the League of Legends Mid-Season Invitational 2021.


平治一向全力支持電競運動,將強勢登陸於 7 月 29 日至 8 月 2 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2。平治作為「英雄聯盟」全球所有電競賽事活動的獨家汽車合作夥伴,今次更冠名贊助「英雄聯盟公開賽 Mercedes-Benz Hong Kong League of Legends Tournament」。公開賽決賽將於 7 月 30 日及 8 月 1 日在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2 的主舞台上進行。


電競迷可在兩個專為「Gran Turismo 7」及「英雄聯盟」而設立的展區內,近距離體驗性能強悍的 Mercedes-AMG GT R 及科技超凡的 EQE 電動車。此外,Mercedes-EQ 電動車系列的旗艦型號 EQS亦將會在主舞台上展示。

在 Mercedes-AMG 電競區內,電競迷可在 Gran Turismo 賽車模擬器內駕駛多款平治汽車。成績最佳的選手更有機會獲得 Mercedes-AMG、IWC 的獎品或 Playstation 5 遊戲機一部。
平治作為電競運動的先驅,自 2017 年起已在全球支持電競運動,去年更成為首個汽車品牌贊助
「2022 年國際汽聯世界賽車錦標賽電競盃香港區選拔賽」。今年平治為支持電競繼續不遺餘力,藉著參與香港動漫電玩節 2022 與電競迷進一步拉近。

Xbox 與 csl 推出 $2,988 即享次世代遊戲體驗


每年7月下旬,均是一眾動漫迷引頸以待的香港動漫電玩節﹝下稱「動漫節」﹞舉辦日子。今年動漫節將於7月29至8月2日一連五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號展覽廳開鑼,為一眾動漫迷呈獻一連串精彩活動及超抵優惠。今年Microsoft Xbox再次與csl合作為大家帶來會場限定超值優惠及精彩活動!為迎接月費打機的趨勢,Xbox將會推出一連串超抵優惠,當中包括以會場抵玩價$2,988購買次世代主機Xbox Series S連Xbox Game Pass Ultimate套裝並享半價優惠選購csl 5G Plan (24個月服務)、首次推出「舊碟迎Game Pass」限定優惠,以及其他配件優惠,讓大家以月費形式暢玩超過400款主機及PC大熱遊戲,一眾機迷不容錯過。

抵玩次世代遊戲組合Xbox Series S | Game Pass
Xbox最細小的主機Xbox Series S,設計簡約但配備次世代功能,讓你爽快遊玩新世代遊戲。它更支援 Netflix、Disney+ 串流 4K Ultra HD 影片,帶來打機以外的娛樂享受。而配合月費遊戲計劃Game Pass,家中無需存放遊戲光碟即任玩超過400款遊戲。Xbox是次特別推出會場限定優惠,以會場價 $2,988購買Xbox Series S主機連12個月Xbox Game Pass Ultimate;每日首60位顧客可免費獲得Xbox Series S主機便攜箱及csl x MIRROR迷你海報套裝乙套 (每套內含隨機6個不同成員的迷你海報),而所有顧客即時兌換Game Pass可獲Xbox可摺式收納箱連野餐桌,以及可選擇以半價優惠加入24個月csl 5G Plan。其他優惠及贈品詳情,請參考附表。

月費打機新時代 「舊碟迎Game Pass」優惠額外多送3個月
Xbox Game Pass Ultimate呈獻超過400款高品質主機遊戲和電腦遊戲,為機迷帶來「一Pass盡興」的打機新體驗。Xbox為了引領大家全面邁向月費打機新體驗,將於動漫節帶來多項Game Pass 優惠,其中包括首次推出的「『舊碟迎Game Pass』限定優惠」,一眾機迷只要攜同任何品牌之舊正版遊戲光碟或卡帶,以會場價$956換購12個月Xbox Game Pass Ultimate,便可額外獲得3個月Game Pass Ultimate(價值$239),暢遊400款遊戲及未來推出的多款著名大作!除此之外,更有其他精彩Game Pass優惠及贈品,請參考附表。

會場特設Xbox Game Pass體驗專區 同時享受主機與電腦帶來的「一Pass盡興」遊戲體驗
為了讓大家可以親身體驗Xbox及Game Pass所帶來「一Pass盡興」的雙重遊戲享受,Xbox於csl攤位(E13) 中架設體驗展館,予入場人士盡情試玩,並提供最受歡迎的得獎賽車遊戲《 Forza Horizon 5: Hot Wheels》及由專人教授真實體驗《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以《壯志凌雲:獨行俠》戰機暢遊香港上空,以及Xbox Game Pass內超過400款遊戲中的精選勁作都會即場提供試玩。除此之外,一連五日更將於現場舉行一系列電競比賽,每天首50名參加者完成遊戲後,可獲得csl 5G服務計劃90天連「5G電競神Plan」試用服務#外,更有機會贏得Samsung 32″ Odyssey G7電競顯示器、Thrustmaster T248 Racing Wheel軚盤、Ulefone Note 10智能電話等豐富獎品。

經歷了超過 20 年合共四代 Audi RS 6 日常應用與高性能混合

Static photo Daytona grey (2002 - 2004) , Misano red (2013 - 2018), Daytona grey (since 2019), Inuit white (2008 - 2011), Sedan Nimbus grey (2008 - 2011)


因戈爾施塔特 Ingolstadt,2022 年 7 月 25 日 – 20 年來,經過四代的發展,Audi RS 6一直成為奧迪 Sport GmbH的得意代表作,也是全球高性能車迷的追求對象。確立了高性能旅行車,實踐強勁動力與日常實用性並存的理念。車系自2002面世以來,憑著增壓引擎及四輪驅動系統奠定了基本搭配,亦成為車系往後的製作方針。與此同時,每一代的變化改良,令RS 6能夠一次又一次在激烈的競爭裡,依然可以設定新標準。由廠方技術部門Vorsprung專為車系開發的新系統,例如動態式懸掛設計,亦被奧迪引用於其他RS車型。


C5:對高檔次高性能汽車的追求
踏入千禧年,當時的 quattro GmbH(現為 Audi Sport GmbH)正研究在Audi RS 4以外,到底應該為那一個型號的奧迪進行高性能計劃發展。這個大好機會自然落在A6身上。第一代冠上C5編號的A6於2001年推出,奧迪希望在引擎蓋下的動力可以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奧迪品牌的自我價值日益上升,同時賽車運動擁有更大的需求量。1999年,奧迪賽車首次在傳奇的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亮相便遙遙領先。往後,這個德國品牌在2000、2001及2002創造了歷史性成績,連續三年取得13場冠軍,成為保時捷之後,勒芒歷史裡第二支最成功的車隊。與此同時,quattro GmbH 的奧迪工程師致力為A6進行高性能化的提升,除了引擎動力、懸掛調校和變速系統外,外形亦要作出相應的配合和改動,以迎合高性能形象。車身長度和闊度分別都增加了4cm,新增設車身兩側裙板、更闊的門鑑、Avant專用擾流裝置、房車版獨有的分流配件;此外,更有18吋或19吋合金輪圈供選擇;兩邊的橢圓形排氣喉完全說明了箇中的高性能野心。


2002 年,沒有其他奧迪擁有更大動力
奧迪打算替編號D2的A8車系增添一台8汽缸引擎。這台引擎已被S6使用,在沒有任何增壓裝備之下亦有340匹馬力輸出。儘管如此,廠方繼續為引擎作出多項細節改動,目標要成為一台容積4.2公升雙渦輪增壓動力!不過,完成後的引擎最初未能安放在A6裡。為此,quattro GmbH 延長了車身的前端,加長4cm以增加容納空間安放這台V8引擎。第一部RS6的引擎動力並非由Ingolstadt 或Neckarsulm負責調校;而是由2004年前一直隸屬於AUDI AG的英國引擎生產商高士禾夫(Cosworth),聯同quattro GmbH一起合作完成,引擎最大馬力及扭力分別被調升至450匹及560Nm!成為當時同級之冠,配上這台V8引擎的RS6清楚地讓所有對手知道,這個力量等同於當時,2002年德國房車賽ABT車隊,由Laurent Aïello駕駛奪冠的DTM Audi,同樣擁有450匹馬力的輸出。

強大動力必需要有更優良的操控能力。手動變速續漸式微,奧迪首次替RS6引入附有扭力轉換器的變速系統,縮短轉檔所需時間。內置五種駕駛模式,能夠令0-100km/h加速時間降低至4.7秒。為了令RS6房車及Avant能夠在舒適性及運動性之間取得理想平衡,符合日常輕鬆駕駛要求;奧迪替車系加入了最新研製的動態駕駛控制(DRC)懸掛糸統,曾經負責RS6開發,現任Neckarsulm 廠房的技術開發主管Stephan Reil就為設計作出以下總結:「DRC的主要責任是要減少在快速行車期間、無論在直路或是彎角所產生的傾側及俯仰幅度。」嚴格來說,這系統能夠增強汽車與路面間的貼地能力,保持操控靈活性,特別是急彎裡的表現。系統由兩組對角式液壓吸震箇及彈簧組成,可以在沒有任何電子組件下,沒有時間廷遲就能瞬間抵消車體的擺動。當汽車進行彎角轉向,吸震的阻尼會立即作出反應,無論加速或減速,都能把車身的側傾和橫軸幅度降至最低。


首批第一代的Audi RS 6(C5)全部由人手在生產線上製作。雖然可以駕駛行走,但跟正式完成還有一段距離。例如仍未有適合的懸掛組件、RS專屬部件、以及車廂專屬裝飾元素。這正正說明了甚為麼需要把生產過程從Neckarsulm移往毗鄰的廠房,每一部RS 6都留在升降台上,讓quattro GmbH的工程人員花上15小時才能正式完成。

迄今為止,C5是唯一一代RS 6甫推出就同時具備有賽車身分。車隊Champion Racing 採用RS 6競賽版,由Randy Pobst 擔任車手參加2003 年 SPEED GT 世界挑戰賽,以相同排氣量戰勝同場對手。讓這部使用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手動變速波箱,475匹馬力輸出的戰車初嘗勝利的滋味。

當有關賽事系列進入尾聲,quattro GmbH替RS 6增加了「plus」這個選項,最大馬力從450增加至480匹,扭力則維持於560Nm。至於極速更超越以往的250km/h,可直達280km/h。有關提升套件亦由最初的選配變成了後來的標準配置。

C6:頂級引擎成就永垂不朽
2008 年,第一代 RS 6 推出六年後,第二代緊隨上市。奧迪增加的除了引擎排氣量和動力輸出,還把引擎的汽缸數目增加至10個。仍然附設有兩台渦輪增壓器,排氣量增至5公升。總而言之,這台V10引擎的 580 PS馬力 和 650 Nm 扭矩,從 1,500 rpm 便開始提供。當時,這些數字甚至超越了同廠的 R8,即使R8 GT 最大馬力亦只有 560 PS。這三年來,奧迪生產了有史以來最大型的 RS 引擎。V10 的力量勢不可擋, 278 公斤的重量,為確保高速彎道行駛時的供油狀況,奧迪替RS6採用了乾式油底潤滑形式,一項來自奧迪賽車運動的原理和技術,透過獨立安放的油箱給V10引擎可以處於較低位置,既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同時無論有任何方向的加速,都能確保有高達1.2克的油品供應。Stephan Reil清楚記得當時工程人員如何善用每一分每一吋的安裝空間,「結合了兩台渦輪增壓器及歧管,這台V10引擎本來就是一件精湛的藝術作品。擁有強大的動力輸出,我想不到有那一個引擎艙可以像RS 6 C6般盡用每一吋空間。」


情況與C5一樣,10汽缸引擎也需要更可靠強悍的變速箱以應付更強大的動力。廠方針對6速波箱進行改良以符合要求,冷卻、轉檔速度及動力分配都得到重大改善。透過引擎和變速箱的緊密配合,RS 6 plus首次超越300km/h極速大關,實際數字是303km/h!至於常規版的RS 6極速也有250km/h,選擇附加裝備版本則可達到280km/h!在公路上,同級對手實在難以接近RS 6!房車版的RS 6只需要4.5秒就能從靜止加速至100km/h,Avant需時也不過是4.6秒。如此強大的力量必須要強勁的制動互相配合,第一代的陶瓷煞車碟(前420mm、後356mm)成為了RS 6的額外配備,供顧客選購,令大馬力的RS 6在高速之下能夠安全和平穩地停定。為了讓乘客可以享受運動與舒適兼備的行車旅程,奧迪再一次利用DRC懸掛系統,成為房車及Avant的標準裝配;不過,要提升任何行走條件下都有更佳的舒適度,DRC在吸震器上加入額外的調節組件,附設三級調校。這項目需要額外付費。

跟上代C5一樣,奧迪為C6 RS 6在視覺上保持相同的模式。向外跨出的沙板使人更容易分辨基本和高性能版本,加大的輪拱空間可配上更大直徑輪圈及輪胎 (19 寸和 255/40;20 寸和 275/35 ),把RS 6的車闊增加了3.5 cm,達到1,890mm。 C6 同樣是從生產線直接開到毗粴鄰的quattro GmbH 廠房進行升級製作。技術人員們像完成前代RS 6一樣替新車完成所有工序。C6最終以 RS 6 plus Sport 或及RS 6 plus Audi Exclusive作為版本完成,Neckarsulm廠房的總生產只有限量500部,每一部車廂內都附有專屬編號徽章,儀表板上的特製皮革和帶有 RS 6 標誌的地毯,以及五輻設計的特製合金輪圈。


C7:付出少收獲多
更少的汽缸?不可能吧?!當奧迪在 2013 年宣佈RS 6的引擎動力會從V 10雙渦輪增壓轉回 V8雙渦輪增壓,排氣量更降至4公升(RS 6 歷史上排氣量最小的引擎),即時引來顧客們的強烈反應。與此同時,奧迪亦宣佈稍後房車版本將會停產,美國市場方面會由RS 7 Sportback接任,這一系列舉動讓車迷們沉靜了。奧迪同時替車系推出全新套件,好讓無論駕駛動態還是經濟效能,都能跟上代RS 6拉遠距離。當中最重要的是把重量進一步降低,最有效方法是增加鋁金屬的使用量,包括所有連接部件。結果,C7成功減去了120公斤;與此同時,相對於街道版本的A6房車,Avant的闊度多了6cm。以往的C6前軸肩負總重量的60%,新一代則降低至55%,相等於減少100公斤;除此之外,引擎在引擎室裡亦後移了15cm。RS 6在路上清楚地告訴大家知道,就算少了兩個汽缸和20ps馬力,無損車系的高性能表現。700Nm的峰值扭力和8前速Tiptronic波箱,C7只需要3.9秒就能從靜止加速至100km/h!較上代快了近半秒。儀錶板裡的最高速度顯示是305km/h!此外,新車的油耗竟比上代改善了30%,除了重量的減少,在低負荷時候更會把其中四個汽缸關掉。同樣地,新車亦備有陶瓷煞車碟(前:420mm、後:365mm)給顧客選配,確保能夠應付大馬力的減速需要,以及備有更高及更持久的耐力制動能力。

第三代 RS 6 的一個特別裝備:因應顧客們對於行車舒適性的要求,氣壓式懸掛系統首次成為RS 6的標準配置。車身離地距下調了20mm,透過更具運動性的設定,自動調節的氣壓式懸掛可提高日常駕駛樂趣。新車另一項首次出現的裝備,是為應付快速運輸需要而裝設的拖車掛鉤!另一方面,DRC懸掛系統被正式列為標準搭配!RS 6 C7各方面都跟以往兩代有很大不同,無論是驅動系統、懸掛、舒適性及經濟效益。至於相同之處,則跟上一代一樣都離開生產線後都會進入毗鄰廠房進行最後的裝配工序。多年來,那台V8 4公升雙渦輪增壓引擎輸出不斷提升,更首次突破600匹(實際是605ps),因應overboost的輔助,峰值扭力可瞬間達到750Nm。

儘管大家最初對 C7 的馬力降低和汽缸數目減少不斷批評,卻正好成就了這一代 RS 6成為了高性能旅行車級別的翹楚。到了今天的新一代仍然保持著這個優勢。RS 6 C7 Avant吸引了全球車迷的注意,不過對於一些以房車主導的市場例如美國,看來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C8:目前最好的,但還可以更好
2019 年,也就是車系誕生20 年的前三年,第四代 RS 6 (C8)開始交到經銷商手裡。新車保持上代特點,使用4公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擁有600匹最大馬力及800Nm的最大扭力。新車首次引用48V中度混合動力設計,進一步加強經濟效益。新RS 6 Avant*的車重無疑稍高,但仍然可以在3.6秒內完成靜止加速至100km/h,由靜止加速至200km/h也不過是12秒!不能否認,C8在加速力及過彎能力已替車系立下了新標準。

新車的四輪轉向系統在高速下,後輪與前輪轉向角度相同,提高高速行車穩定性。在低速行走時,後輪轉向角度與前輪相反,藉此減低轉向半徑令泊車變得更輕鬆容易。當然,對於車系的顧客來說泊車並非甚麼重點。跟之前車系一樣,顧客反而著眼於拖鉤的加設,據Stephan Reil表示:「這個情況說明了我們的顧客除了追求速度和操控外,他們還響往接受每天不同的挑戰。」奧迪對顧客的要求當然作出最佳的回應,把以上項目列為附加裝置,還包括附有氣壓式及DRC懸掛系統。


論及外形設計, C5、C6 和 C7三代因為有旅行車版本而能夠讓RS 6可以別樹一幟;C8卻給人很不同的感覺,即使外行朋友一眼看見也知道這並非一般A6那麼簡單。RS 6 Avant使用了A6 Avant的車頂、前車門及尾門外,其餘都是RS 6 Avant的專屬組合和設計,車身闊度增加了8cm。很少人知道,這代最快速的A6配上了獨立設計、與別不同的引擎蓋,目的是要納入跟RS 7相同,附有激光燈的矩陣 LED 大燈。輪圈和輪胎當然也要換上更大直徑款式,21吋輪圈配275/35是標準配搭,而22吋輪圈配285/30輪胎是首次提供的選件項目。不同於以往的RS 6,C8並非在獨立廠房製造,今次移師至已被易名為Audi Sport GmbH,位於Neckarsulm的生產線負責,待製作完成便能立即送進陳列室。

這正好說明了生產靈活的重要性。為應付市場的龐大需求,C8以RS 6 Avant首次正式進軍美國市場。從一款屬於小眾車迷追求,演變成為全球追捧的高性能車型,RS 6* C8成為了這個成功故事的主角。

【影片】Infiniti 殺入 IT 界!加入設計 Emoji


Infiniti 於 2022 年 7 月 17 日推出了全新的汽車 emoji 圖案,新圖案更加立體和有型。Infiniti 全球設計部門的副總 Alfonso Albaisa 與其設計團隊表示新的圖案將會令對話添加更豐富感覺。他認為新圖案可以表達當今汽車設計師的藝術氣息與熱情。新的 emoji 圖案以 FX 車系作藍圖。Infiniti 已向 Unicode Consortium 提交圖案,如果未來獲批准使用,大家在打字的時候就有機會使用他們的作品。


Infiniti 全球設計部門的 Alfonso Albaisa。

Mercedes-Benz 德國 EQC 明年停止銷售


Mercedes-Benz 德國 EQC 由於銷情慘淡,將於 2023 年 5 月停止銷售。EQC 2021 年在德國銷情不到 4,000 輛,今年上半年只賣出 1,147 輛;而德國最好賣的電動車是 Tesla Model 3,在 2021 年就賣出超過 35,000 輛。EQC 在澳洲市場在 3 年內也只賣出了 760 輛。其實單看外觀,EQC 並不算吸引;亦由於 EQC 是 Benz 首款電動車產品,由「油轉電」的過程中,在設計方面並不未能盡善盡美令電機容易出現問題;而且車身過重達 2,425kg,令性能和續航距離表現不理想;加上接近百萬的售價,同價位有更好的選擇。所以 EQC 的銷售始終未如理想。

文:Issac.C

Honda ZR-V 日本版終於亮相


日本 Honda 終於發表了 ZR-V SUV,暫定 2022 年 9 月開始預售,日本版的車頭面罩跟美版不同。動力方面就有 1.5 公升 Turbo 引擎和 2.0 公升 e:HEV 油電混能動力兩款。新車車廂設計有點像新一代 Civic,也有 Honda Connect 系統,不同等級的車款,就配上不同的中控台大小的屏幕,有 8、9、11.4 三款,另外,錶版也用了全數碼錶板。今次連波棍也改用按鍵式,為駕駛席添加了多一點空間。

日本版 ZR-V 其中一款使用 Civic 的 Sport e:HEV 混能系統,另一款就是 1.5 公升 VTEC Turbo,更詳細規格有待 Honda 公布。

Honda ZR-V 日本專屬網頁:
https://www.honda.co.jp/ACCESS/zr-v/new/

F1 2022 法國站正賽:法拉利陸克萊炒車退賽!韋少冠軍,平治雙雄登獎台


今場是平治咸美頓身涯第 300 場比賽,將在第 4 位起步。因為更換動力單元,法拉利辛斯跌至第 19 位起步,Haas 麥勞臣第 20 位起步。法拉利陸克萊頭位起步,隨後是紅牛韋斯塔本,後方有隊友佩雷斯支援,法拉利需要接受二打一的挑戰。愛快保達斯、金牛嘉斯利、法拉利辛斯都是白胎起步,其他車手都是黃胎起步。


起步法拉利對版,咸美頓上到第 3 位,第 7 位起步艾朗素彈上第 5 位,Alpine 奧干跟金牛角田有接觸,角田戰車打轉,跌至隊尾,奧干被罰 5 秒。第3圈辛斯尾自上至 15 位,頭兩車仍然在一秒內距離。第5圈羅素超越艾朗素,暫時第5位。

第 8 圈麥勞臣換白胎。第 16 圈頭兩車已有 1.8 秒距離。第17圈紅牛韋少換白胎,跌至第7位。


第 18 圈陸克萊炒車,安全車出動,大量車手入維修站換胎。暫時頭三車是韋少、咸美頓、佩雷斯。

第 21 圈比賽重新開始,辛斯一圈內連過兩車,暫時第6位,第22圈再超越朗素暫時第5位。

第 42 圈辛斯超越第3位佩雷斯。第 43 圈辛斯換胎和罰5秒換胎後暫時第9位。

最後 5 圈頭位韋少,二位咸美頓,第 3 第 4 是佩雷斯和羅素,兩車1秒內距離不斷夾劍。

第 50 圈周冠宇壞車,虛擬安全車出動。法拉利辛斯暫時第 5 位。

第 51 圈比賽重新開,羅素成功超越佩雷斯暫時第 3 位。

韋少領先 10.587 秒衝回終點,亞軍咸美頓,季軍羅素。

Hyundai RN22e 電動跑車計劃曝光


韓國車慢慢強大起來,尤其是這一陣子的電動車熱潮下,太多顧慮的日本品牌,已經讓大眾市場覺得韓國車真正站起來,Hyundai 還公開他們另一個概念車計劃,它就是 RN22e。上一次是 N Vision 74,今次是雙門兩座電動跑車。擁有 576 匹馬力和 740 牛頓米扭力的規格,要一眾 FANS 們叫好,不過… 這部車未有計劃上市,筆者相信只是暫時的決定而已,未來絕對有機會見到相關車款出現,如果能夠以比較便宜價格推出市場的話,歐洲品牌的電動跑車一定很頭痛。

RN22e 這部概念車的動力來源自一組 77.4 電池,使用 E-GMP 底盤平台,即是大家即將在 IONIQ 6 身上看到的那一款。這部車擁有四驅系統,前後軸各有一組馬達,不過車廠未有透露它的輸出如何分配。令人感到驚喜的是,由 10% 電量充電至 80%,只需 18 分鐘。

大家都在說電動跑車沒有了引擎聲浪,各車廠都為車子加入不同聲效,RN22e 也不例外,Hyundai 將它改名叫 N Sound+,由外部和內部的喇叭發聲,盡量模擬出真實效果,還加入轉檔震動效果,應該稱得上是 4D 的駕駛感覺。究竟 Hyundai 將來的雙門兩座位跑車是怎麼樣,我們就一起期待吧。

Mercedes-Benz GLC 歐洲市場訂價公開和開賣

Mercedes-Benz GLC SUV; Exterieur: AVANTGARDE, graphitgrau metallic; Interieur: AVANTGARDE, Leder Nappa sienabraun Mercedes-Benz GLC SUV; exterior: AVANTGARDE, graphite grey metallic; interior: AVANTGARDE, nappa leather sienna brown


六月時 Mercedes-Benz 發布了最新大改款 GLC,現在終於在歐洲正式開賣,首批有 3 個型號可以預訂,分別是 200 4MATIC 定價為 57,6317 歐元;300 4MATIC AMG Line 定價為 68,240.55 歐元,220 d 4MATIC 以 60,237.8 開賣。

今次 GLC 在年底會有 PHEV 扭推出市場,而汽油和柴油都會有 48V 微混能技術。200 4MATIC 擁有 204 匹馬力、32.6 公斤米扭力。300 4MATIC 擁有 258 匹和 40.7 公斤米扭力,而 220 d 4MATIC 最大馬力為 197 匹和 44.8 牛頓米。PHEV 版本最大馬力為 381 匹和 76.4 公斤米。

賓利 new Mulliner 四款限量定制車型


在賓利汽車迎來在華20週年之際,品牌旗下個性化定制部門穆萊納(Mulliner)為中國市場傾情推出四款獨具專屬氣息的限量版車型。所有車型的設計靈感均取自倫敦當地風情和文化元素。 1919年,華特・歐文・賓利先生(W.O. Bentley)正是在倫敦創立了賓利汽車公司。

每款車型限量20台,均引入精妙絕倫的個性化設計元素,標誌性的倫敦當地風情和文化元素融入每一款車型設計
,穆萊納設計團隊憑藉獨特的配置細節,糅合非凡匠心工藝,為每一款車型打造鮮明個性,首次引入新款配色方案、木飾面板及專屬細節。基於歐陸GT車型打造的The Guard,靈感取自英國皇家衛隊。

基於歐陸GT敞篷版車型打造的The Carnaby,融合來自倫敦蘇活區卡納比街的豐富色彩,賓利飛馳車型打造的The Pall Mall,靈感源自英國女王座駕State Limousine,基於添越車型打造的The Savile Row,旨在詮釋頂級時裝定制格調,四款專屬車型均搭載V8發動機,專為中國市場共推出80台。

【詳細規格】Mercedes-AMG SL 43 和 63 4MATIC+ 同時抵港


約七十年前,平治預視到賽車成績可為品牌潛力進一步提昇,因而研發出第一部 SL 比賽用跑車,並迅即成為經典。在 1952 年面世的 300 SL (內部編號 W 194)在賽道上屢獲殊榮,在面世首年便一舉拿下法國利曼 24 小時耐久賽冠、亞軍,並在紐布靈 Grand Jubilee Prize 勇奪頭四名,為傳奇揭開序幕。經歷數十年的發展,SL 由熱血賽車漸漸演變成豪華開篷跑車。全新 Mercedes-AMG SL 將首代 SL 的賽車元素與當今平治的豪華、科技融合,為這型號譜寫新一章。

全新 Mercedes-AMG SL 車身特色設計包括長軸距、短前後懸、長引擎艙、傾斜擋風玻璃、後移的車廂和具力量的車尾,營造 SL 一貫的車身比例。連同富肌肉感的輪框及與車身齊平的大型合金輪圈,締造極具強捍的外貎。在軟篷關閉時,完美融合的線條更顯得簡潔和充滿動感。 AMG 獨有設計的鬼面罩令車頭視覺上顯得更寬廣,更參照了傳奇 1952 年 300 SL 賽車而刻意用上十四條直條。其他獨特的設計元素包括纖幼、輪廓清晰的 DIGITAL LIGHT LED 頭燈和同樣纖幼的LED 尾燈。


新款 Mercedes-AMG SL 的車廂將第一代 300 SL Roadster 的傳統帶到新世代。新版本完美地融合了動感和豪華。高質的用料和一絲不苟的做工帶來最高的舒適度。駕駛艙設計以駕駛者為本,包括可調較角度的中控台顯示幕。與此同時,全新 2+2 座椅編排的設計為車廂提供比以往更多的空間和實用性。後座可供身高不超過 1.50 米的乘客乘坐,增加日常實用性。

300 SL Roadster 的簡約車廂和優質物料,為新車的車廂設計師帶來靈感:將模擬幾何和數碼世界巧妙結合,並賦予「hyperanalogue」的名字。融入了立體遮光板上的數碼儀錶板便是一例。標準配置的 MBUX 資訊娛樂系統可提供多種顯示款式和模式。

全新 SL 車廂的眾多特色之一,是 AMG sports seats 電動座椅之桶形設計。頭枕與椅背融為一體,彰顯動感特色。能將暖氣從頭枕出風口吹向駕駛者和前座乘客頭頸的 AIRSCARF 是標準設備。完美的人體工程學和多種縫紉和圖案同樣反映出高科技、性能和豪華共重。客戶亦可選配AMG Performance seats。

與上一代比較,今代車架結構的抗扭剛度提升了 18%。橫向剛度比堅固的 AMG GT 開篷車高出 50%,而縱向剛度則高出 40%。車架重量僅約 270 公斤,加上低重心設計,帶來了出色操控。兩件式主動式氣流控制系 AIRPANEL 是車上空氣動力學的重點之一。一塊垂直扇葉隱藏在前裙板下部進氣口後面,而另一塊橫向扇葉則位於上進氣口後面。一般情況下兩者都是關閉來減低風阻,及讓空氣導流向車底部份來降低車頭升力。當達到若干溫度或對冷空氣需求特別高時,這兩塊扇葉才會打開(第二件僅從 180 km / h 開始開啟),讓最多的冷風吹向熱流交換器。
另一個活動部件是收藏在行李箱蓋內的可伸縮尾翼。它可駕駛情況改變位置。當車速在 80 km/h 以上時,行車電腦會根據車速,縱向和橫向加速及轉向速度運算,將尾翼設定在五個角度之一,用以加強操控穩定性或減少風阻。

因應全新 SL 的高性能跑車定位,這一代車頂由金屬硬頂轉為電動軟篷。這改動不但減輕了 21 公斤,重心也降低了,對操控性帶來正面影響。節省空間和重量的 Z 形摺疊設計,更使其無需使用軟篷蓋板。篷頂前端設計令開篷時軟篷與車身齊平。開發人員還需確保車輛適宜日常使用和低風噪,因此三層的車篷包括一個緊密的外層,手工精良的內頂板和置於其中的 450 g/ m²高密度物料隔音墊。打開和關閉頂篷僅需約 15 秒,更可在 60 km / h 車速內進行。軟篷開關可透過中控台的按鈕或中控台觸控屏幕操作,螢幕上的畫面更會顯示開關進度。


全新 SL 在推出時有兩款引擎選擇。在 SL 63 4MATIC+上的 AMG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在位於 Affalterbach 的工廠根據「One Man, One Engine」原則全人手裝嵌。引擎可產生 585 hp 的功
率,並在 2,500 至 4,500 rpm 的轉數範圍內製造 800 Nm 的最大扭力。0 至 100km/h 加速僅需 3.6 秒,最高時速為 315km/h。

因應 SL 的設計,這引擎採用了新的油盤,重新擺位的中冷器和主動曲軸箱通風。 進氣和排氣管經過改良使氣流更暢順,通往催化器和粒子過濾系統的廢氣管道亦擴闊了。開發人員通過更大的增壓,更流暢的氣流及改良的引擎軟體,取得更大馬力輸出。 這副八汽缸引擎以強大馬力、任何轉數均提供猛烈加速力、低耗油量和低排放量而震撼人心。

SL 43 是系列中科技先進的入門級車型。車上配備一副馬力充沛的兩公升直列四汽缸汽油引擎,並全球首次在量產車上採用來自 F1 的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這系統是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多年來參與賽車運動的直接衍生物。

電動廢氣渦輪增壓器的運作原理與 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使用的技術相若。一個約四厘米厚的電動摩打直接安裝在渦輪增壓器軸上,位於排氣渦輪和進氣壓縮葉輪之間。通過電子控制,它提前在廢氣流量較低時直接驅動渦輪增壓器的轉動軸。通過 48 伏特電器系統運作的渦輪增壓器,轉速高達 170,000 rpm,提供非常高的氣流速率。 渦輪增壓器、電動摩打和電力電子設備連接到引擎的冷卻系統,確保最理想運作溫度。 這副科技先進的 M139 兩公升直列四汽缸引擎,最大馬力達 381 hp / 6,750 rpm,最大扭力為 480 Nm / 3,000-5,000 rpm。在若干情況下,皮帶驅動起動發電機 (RSG) 更可在短時間內額外提供 14 hp。

第二代 RSG 還提供 48 伏特輕混能功能,除了臨時提升馬力外,還容許滑動模式和能量回收等功能。同時,48 伏特技術也增加了行車舒適性,因為它令怠速停止系統和滑動模式的轉換難以察覺。

SL 63 標準配置 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輪驅動,是 SL 在七十年歷史以來首次採用四驅系統。這系統可在前後軸間提供完全可變扭力分佈,為駕駛者提供最佳抓著力,亦提供高操控穩定性和安全性。SL 63 4MATIC+是車系悠久歷史中首次配備主動式後軸轉向系統。後輛會根據車速與前輪相反(100 km/h 或以下)或相同方向(100 km/h 以上)轉向。因此這系統可同時提供更高靈活性和穩定操控。由於前輪轉向比更直接,這系統優點包括更容易在高速控制車輛及軚環扭動更少。主動後軸轉向在 Mercedes-AMG SL 43 上為可選配設備。

經典 SL 型號展覽
平治港島品牌中心現場展出 1950 年代推出市場的 190 SL (W121)、1960 年代的 280 SL (W113)、1970 年代的 300 SL (R107) 及 1980 年代的 300 SL-24 (R129) ;完美展現 Mercedes-AMG SL 的演變史。

活動詳情
日期:2022 年 7 月 23 至 31 日
時間:中午 12 時至下午 6 時
地點:平治港島品牌中心(柴灣嘉業街 60 號)
查詢:2504 6140

近距離睇 Honda 第四代 STEPWGN!香港同步引入 e:HEV 混能型號


全新一代本田 STEPWGN 多人車在港推出,三個有售的版本包括入門版 Air、豪華版 Spada,和本田 MPV 中首次有的 e:HEV 混能型號。採用方角設計的新一代 STEPWGN,擁有本田史上最大車箱空間,水平式窗戶設計和「窗台」式A柱和錶台帶來開揚景觀。Spada 七座版的中排配備 Ottoman 座椅,設有小腿墊,椅背可拉下和升高,可獨立在路軌前後移動,亦以橫向與鄰座合拼。第三排「Magic Seat」座椅與前一樣,只需一拉手抽,尾排椅背與座墊便一摺一翻的整張自動收納至地台。電動趟門除傳統手把外另設有靜電觸碰感應按鍵開關。尾門沒有了之前的Waku Waku Gate「小巴逃生門」,但有定點角度電動開啟。新的儀錶採用數碼顯示,中台 9 吋輕觸式液晶體顯示屏有 Apple CarPlay 功能。全新 Clean Air冷氣系統,能監測和過濾車內的 PM 2.5 懸浮微粒。Honda SENSING 安全系統有錯誤前進防止系統、錯誤後退防止系統、自動高燈開關、交通阻塞輔助系統及短距離碰撞抑制煞車輔助。


採用電油引擎的 Air 和 Spada, 1.5 公升渦輪增壓引擎與前一樣有 150 匹 / 203 牛頓米運輸出。SPADA e:HEV 則採用 2.0 公升 Atkinson Cycle自然吸氣引擎配雙 AC 同步摩打的 Sport Hybrid i-MMD(Intelligent Multi Mode Drive)混能系統,總輸出有 184 匹 / 315 牛頓米,綜合耗油量 20.3km/L,與 Jazz e:HEV 一樣的三個自動轉換的行車模式,有在起步和慢駛時由電池供電的 EV 電動模式、大油加速和高負荷時由引擎驅動發電機直接供電行所謂的 Hybrid 模式,和定速巡航時淨行 Engine;另 e:HEV 的軚盤+/-撥片有4段拖慢充電反應選擇。

Spada 及 Spada e:HEV 正價為 $359,880 及 $389,880,現首批早鳥優惠分別是 $355,000 和 $385,000,AIR 版的規格和及售價則容後公佈。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Mercedes-Benz 全球第二季電動車增長接近 100%


香港人最愛的汽車品牌 Mercedes-Benz,終於公佈了 2022 年第二季的成績,在 4 月至 6 月之間,全球交車達到 49 萬輛,數字雖然比 2021 年下滑了 16%,不過當中受到晶片缺貨和疫情等問題,影響了銷售和出貨量。不過,在另一邊電動車市場方面看,電動車交車量達到 23,500 輛。2022 年上半年已經達到 45,400 輛,增幅 134% 之多。比起 2021 年同期就有 90% 增長,以目前情況來看,市場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將來日子提升電動車產能只是時間問題,加上 Mercedes-Benz 仍有很多車款未有電動車版本,當整個產品線都有電動車的時候,相信燃油車的銷售也會慢慢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