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C
Hong Kong
Sunday, July 13, 2025
主頁 博客 頁面 99

全新 Toyota Hilux 強化了 2024 達卡拉和世界拉力越野錦標賽實力


Toyota Gazoo Racing(TGR)將以其達卡拉(Dakar)冠軍車型Hilux的升級版本參與比賽,全新的GR DKR Hilux EVO T1U。其名稱既反映了車輛的升級,也體現了新的世界拉力越野錦標賽(W2RC)分類。

該隊在2024年達卡拉賽事中將派出有史以來最大的五支隊伍,包括兩位新手車手。陣容還包括Giniel de Villiers無與倫比的經驗以及Lucas Moraes和Seth Quintero的驗證速度。該隊還確認Moraes和Quintero將與其領航員一起參加2024年FIA W2RC系列賽。


儘管這些車隊將爭奪W2RC的勝利,TGR的三位南非車手將參加南非拉力越野錦標賽(SARRC)。該系列賽還將作為GR DKR Hilux EVO T1U的開發的主要測試計劃。

新的Hilux比其前輩寬了100mm,並獲得了一些改進。懸掛系統已經調整,空調單元已重新安置以提高效率。還配備了新的冷卻系統。


這輛車在過去一年中一直在不斷開發,包括在2023年W2RC和SARRC系列賽中進行的近30,000公里的賽車和測試。在南非卡拉哈里沙漠進行了進一步的測試,在2024年達卡拉和W2RC的最終準備階段,在納米布沙漠中行駛了相當長的里程。

他們一直在將可持續性計劃與達卡拉未來項目相結合。TGR達卡拉隊與Repsol合作,以在2026年截止日期前達到所需的目標。

Repsol向TGR提供的燃料中,有70%是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是碳足跡至少比常規汽油減少70%的先進生物燃料。這些燃料是在馬德里的Repsol技術實驗室從廢棄物如廚房廢油中生產的。它們在獲得ISCC EU可持續性計劃認證的設施中生產,原材料和生產過程均符合歐洲可再生能源指令中的可持續性要求。

在過去的18個月中,TGR一直是Repsol的研發合作夥伴,首先在實驗室進行了台架測試,然後在不同地點進行了Repsol可再生燃料70R+的大量實地測試。這種混合物是根據國際汽車聯合會(FIA)的規定專門為TGR定制的。

許建德首位港產賽車手奪洲際 GT 賽獨立盃錦標


香港賽車運動員許建德(Jonathan)於 2023 年洲際 GT 挑戰賽(Intercontinental GT Challenge,IGTC)的最後一站,阿聯酋海灣 12 小時耐力賽(Gulf 12 Hours)上克服不利因素,順利奪下 IGTC 獨立盃的年度錦標。該香港車手在這場於亞斯碼頭賽道(Yas Marina Circuit)舉行的分站賽上必須取得獨立盃三甲名次才能封王。他聯同謝榮鍵,英國車手 Chris Froggatt 以及意大利藉的 Eddie Cheever III 一同駕駛 93 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 戰車出賽,最終許建德獲獨立盃第 2 名,在年度錦標爭奪戰上以 4 分優勢拿下個人今季第二項國際賽總冠軍。


Jonathan 今年不僅在 IGTC 中度過一個極成功的賽季,他還在本季的 GT 世界挑戰賽歐洲賽耐力賽(GT World Challenge Europe Endurance)上大放異彩,在與 Sky Tempesta Racing 一同經歷了不凡的一個賽季後榮獲本年的銅盃車手總冠軍。這位香港車手去年於阿布達比的同一站比賽中奪得 Pro-Am 組別季軍,故此他對這場 12 小時賽充滿信心。許建德在今個賽季揭幕戰的澳洲巴瑟斯特 12 小時耐力賽中贏得獨立盃冠軍,亦於比利時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以及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8 小時耐力賽中均獲得第二名,使他在本站閉幕戰前在獨立盃車手榜上以 11 分領先。

93 號的麥拿侖戰車都是四位車手今年的戰駒,他們都對戰車十分熟悉。由於場地的抓地力在日夜間有很大的變化,在技術伙伴 Garage 59 的支持下,Sky Tempesta Racing 充分利用練習賽的數據,為這場極具挑戰性的耐力賽調整出最佳的設定。可是,車手們在排位賽中仍未能完全發揮出戰車的潛力,因為戰車的引擎出現技術問題,他們只能在排位賽中取得全場第 14 位,Pro-Am 組別第 7 位,這亦成為他們於這場 12 小時耐力賽的起步位置。這部帶有 Sky 幻彩車花的麥拿侖戰車,在今年所有的賽事中都以後勁凌厲著稱。他們於這賽季最後一杖再以同一姿態,以協助許建德達成贏得獨立盃冠軍的創舉。


星期日下午起步的比賽由 Chris Froggatt 率先負責第一棒,他排在第 7 行的位置起步,在酷熱沙漠的環境下迅速起動。可惜他在起步後只經過兩個彎角,便被對手撞至打滑掉頭,他們的排名下跌至最後。儘管 93 號的麥拿侖戰車受到些微損壞,但由於在比賽早段,賽事曾由安全車帶領,他們亦因此能馬上回到車群裡繼續作賽。到比賽中段,許建德自 Chris Froggatt 手上接過戰車上場作賽,並以穩定的發揮逐漸追上前車。當他試圖超越對手提升名次時,Jonathan 更與 25 號的法拉利對手展開觸目驚心的近距離格鬥並且有過些許碰撞。這名香港車手一直奮力駕駛著已兩度受損的戰車,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出最理想的速度,展示出他爭取贏得年度錦標的決心。

隨著 12 小時賽進入後段的晚間時段,戰車由謝榮鍵、Eddie Cheever 和 Chris Froggatt 繼續輪流作賽。幾位車手都全力在讓受損的戰車在荊棘滿途的條件下保持著爭標希望。Sky Tempesta Racing 的戰車在比賽的最後四分之一的大部分時間內,都保持在獨立盃第 3 位的位置。然而,就在距離完成比賽只餘下 20 分鐘之時,領先獨立盃的賽車因為出了問題,需緊急進入維修站,許建德和他的隊友因而能夠再進一級,提升名次至獨立盃第 2 位。


這四人組合最終以 Pro-Am 組別第 6 名,獨立盃第 2 名衝線。許建德在獨立盃車手榜上獲得寶貴的 18 分,成為首位贏得洲際 GT 挑戰賽獨立盃錦標的香港賽車運動員,達成他於賽前訂下目標。對於代表香港,成功登上全球賽車運動頂峰的 Jonathan 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許建德創下於同一賽季內,連續獲得兩項國際頂級大賽的年度總冠軍,成為史無前例的港產雙冠王。這位近年努力不懈為港爭取好成績的賽車運動員,將繼續保持佳態,於 GT3 賽車領域上尋求為香港贏得更多的錦標。


許建德 | 93號 Sky Tempesta Racing 麥拿侖 720S GT3 Evo 車手
「終於成功了! 這個漫長的賽季終於圓滿結束,非常高興可以將 IGTC 獨立盃冠軍的獎盃帶回香港,這次真是夢想成真。今場我們的比賽幾乎在第一圈就要結束,我的隊友被另一位對手撞到掉頭對著迎面而來的車群,我們差點就要退出。慶幸戰車受損不是十分嚴重,但卻變得非常難去駕馭。雖然我們因此而失去這場比賽的爭勝機會,但我們清楚如何才能守著年度錦標,所以我們眾人都竭盡全力去爭取。非常感謝我的車隊以及所有隊友們,他們與我從季初一路走來,是他們的努力讓我可達成這個不容易的目標。」

Nissan Serena 榮獲日本年度 Technology Car of the Year


Nissan 日產今天宣布 Serena MPV 榮獲2023-2024年度日本年度車輛大獎的科技車輛大獎,此前該獎項由Nissan X-Trail於去年奪得。

基於其“Serena不僅是一種物品,更是一種記憶”的產品承諾,多項支持性技術受到高度評價。頂級車型搭載了ProPILOT 2.0技術,實現了在高速公路上單車道無需握住方向盤的自動駕駛。車體的空氣動力學設計經過精心調校,使Serena更能抵擋橫風的影響,同時,新開發的e-POWER動力系統所搭載的三缸1.4升引擎也獲得高度評價。

Honda e:N1 全新本田電車架構


一直較醉心於混能汽車的日本車廠,感覺上對純電車不太積極,就像「唧牙膏」式的有一部半部來應市,正所謂「你急佢唔急」。本田繼 2020 年在歐洲和日本推出、並剛宣佈停產的迷你的 Honda e 後,終有第二部、亦變為北美以外唯一的純電車 e:N1 面世。車子在個別市場叫 e:NY1,讀法是「Anyone」,香港和其他市場賣的 e:N1 該怎麼讀我們也不太清楚,但無論如何,「e:N 甚麼」將會是本田日後純電動車的稱呼,正如 e:N1 的前身、即分別與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合作製造的 e:NS1 和 e:NP1 那樣。 


與大部份主流車廠一樣,本田也有其迎合潮流的減碳減排藍圖,他們的目標是要及至 2040 年達到全線汽車零排放;而 2024 年 1 月 9-12 日舉行的 LA 車展本田將會有一系列涉及他們未來的電動化汽車包括與 GM 合作的 Prologue 和番生的混能 Prelude 展出。


有別於好些車廠在推出電動車時會乘機搞些前衛和科幻的設計來「嚇你一驚」,e:N1 就像一部經電動化的無面 Vezel/HR-V(以下統稱 Vezel)般,外型偏向保守。車子的體積與屬於 B-segment 的小型 SUV Vezel 差不多,是首部採用本田電動車專用 Logos 的車系,即車頭、輪圈蓋、軚盤上有白色「H」章,車尾用細階「Honda」標誌。車頭的「H」章理論上是有白光的,但代理指法例只容許連接兩頭燈的光源,所以香港的 e:N1 沒有發光 Logo。充電口為於面罩蓋內,撳制開蓋時之上有兩條 LED 燈會閃白光,充電時閃藍光,有故障時紅光來耍點電動式花招。頭冚內是添加液體的地方,打開只有膠蓋一個,沒有儲物盒。其他地方如「蓋」型的頭冚、頭燈、尾燈、腰線、輪拱、半隱藏在 C 柱黑膠上的後門手柄等都與 Vezel 一樣。所見的 Aqua Topaz 藍是為電動車而設的新車身顏色。 


e:N1 採用模組式結構 e:N Architecture F,「F」for front wheel drive 前輪驅動之意,據說是由 Vezel 底盤改造出來作小型電動車專屬底盤用。放在前軸上的三合一摩打包含驅動單元、摩打和波箱,重量只有 77.4kg,摩打有 150kW(204 匹)/310 牛頓米輸出。高拉力鋼佔車架重量 47%,車頂和地台比 Vezel 多加高拉力鋼支撐。懸掛與 Vezel 和 Jazz 一樣是前支柱、後扭杆式。容量 68.8kWh 的電池提供 412km 續航距,DC 快充 40 分鐘可從 30% 充至 80%,標準 AC 充電 6.5 小時由 5% 充至 100%。充電系統有別部分其他電動車以最大速率開始充電然後降慢,e:N1 在充電過程中會有超過一半時間保持較高的平均速率,接近充滿時只有輕微下降,話說作用是減低電池耗損,有助電池於預期壽命間保持續航力。


e:N1 一如所有電動車有一踩即去的加速反應,車子極速有 160km/h,0-100km/h 加速需 7.6 秒,電動車中算慢的那類,但在隨踩隨有的電動扭力下感覺相當「好去」,駕駛時踩電「wee…wee…」聲,收電「嗚…嗚…」聲,正正常常。Drive Mode 行車反應有 Eco、Normal 和 Sport 三個模式來改變踩電反應;軚盤 +/- 撥片與試過的本田 e:HEV 混能車一樣,有 4 段拖慢充電控制,可跟隨前車準確控制拖慢,不過 e:N1 行 Eco 或 Normal 時隔一段時間會自動變回滑行即沒有拖慢,用 Sport 才會鎖在你揀的度數,就是不能由你去決定滑不滑行。Honda SENSING 主動安全系統同有前方自動煞車 CMBS(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ing System)、閃燈「嘟嘟」提示和自動扭軚的防偏航 LKAS(Lane Keep Assistance System)、跟速跟距的主動巡航 ACC(Adaptive Cruise Control)。車子重量有 1,730kg(混能的 Vezel e:HEV 重 1,400kg),行駛感覺雖然不及電油或混能車輕巧,但也不算太「贅身」;非獨立的扭杆式後懸掛令車身有較多搖晃,爛路吸震稍稍有點噪音,比我們憑主觀經驗定立的電動車寧靜標準稍嘈,我們重申:只是「稍嘈」而已。對於電池置與兩軸間達至重量平均分佈配前輪驅動這種驅動佈局我們一向有所保留,因這對前輪循跡力並無幫助,e:N1 雖然輸出數字上不算很大,但在隨時扭動的電動摩打下,出彎大腳點踩電尤其上斜當重量轉移到車尾即車頭缺少重量壓著時,基本上可以任意響胎,影響加速進程,情況就如另一部頭驅電動車 Lexus UX 300e 一樣。以上所說的,其實一般慢開情況下並不會感受到。


在與 Vezel 一樣的小型 SUV 的空間內,e:N1 同樣擁有本田例牌的偏優質用料、造功和舒適環境。錶板設計離不開現年流行的一橫一直的儀錶加中台屏幕模式,儀錶屏幕沒有主題或圖案可變,正中央有「車仔」顯示跟線狀況和鄰車的「鬼影」,之上有跳字車速,右邊是「踩電/充電」錶,左邊可「碌」出耗電量、羅盤、導航地圖、音響、手機,和安全系統設定;垂直的中台屏幕分開三個顯示區,上層是顯示導航、時鐘、泊車鏡頭、手機連接的「Connect」,中間是顯示電池量、耗電量、音響、系統設定的「Driver’s Assist」,下層是空調控制「A/C」,兩者的字體和圖案美觀、好看。沿錶板中層、門邊和腳渦的氣氛燈只有藍色,錶台有藍和白色縫線,座椅有白色筒邊加藍色線,相信是想表達電動和乾淨吧。車廂的配置夾雜現年其他本田的設計,型狀與 Vezel 差不多的座椅,話說經過改良有較厚的椅墊來增加承托和舒適度;自 Vezel 推出的 Air Diffusion System,錶板左右旁的冷氣風口同有扭制可將噴風由「直吹」改為擴散式滲出,令溫度較均勻;中橋上的波段選擇制與 ZR-V 和 StepWGN e:HEV 一樣是按鈕型式;門板、門手柄和軚盤與 Vezel 的一樣,不過軚盤改用所說的白色 Logo。車子(「一換一」)售價 $319,880,屬偏廉價的初級電動 SUV,大至上不錯,如果尾箱內有彈低後排椅背的拉柄、頭頂有天窗、像 Honda e 是後驅會是更好。


錶板設計離不開現年流行的一橫一直的儀錶加中台屏幕模式,兩者的字體和圖案美觀、好看。


中台屏幕分開上層「Connect」、中間「Driver’s Assist」、下層空調「A/C」三個顯示區域。


e:N1 就像一部經電動化的無面 Vezel/HR-V 般,外型偏向保守。


「蓋」型的頭冚、頭燈、尾燈、腰線、輪拱、半隱藏在 C 柱黑膠上的後門手柄等都與 Vezel 一樣。


尾箱內沒有彈低後排椅背的拉柄,頭頂沒有天窗。


容量 68.8kWh 的電池提供 412km 續航距;e:N1 充電有超過一半時間保持較高的平均速率,減低電池耗損。


車子 0-100km/h 加速需 7.6 秒,電動車中算慢的那類,但在隨踩隨有的電動扭力下感覺相當「好去」。


軚盤 +/- 撥片與試過的本田 e:HEV 混能車一樣,有 4 段拖慢充電控制。


Honda SENSING 安全系統同有前方自動煞車 CMBS、偏航提示和自動扭軚 LKAS。


座椅有白色筒邊加藍色線,話說經過改良有較厚的椅墊來增加承托和舒適度。


開充電蓋時之上有兩條 LED 燈會閃白光,充電時閃藍光,有故障時紅光來耍點電動式花招。


懸掛與 Vezel 和 Jazz 一樣是前支柱、後扭杆式。


e:N1 是首部採用電動本田白色「H」章和車尾細階「Honda」標誌的車系。

基本規格
動力單元:前置 AC 同步摩打
電池容量:68.8 kWh
最大馬力:204 匹 / 4,621-5,000 轉時
最大扭力:310 牛頓米 / 0-4,621 轉時
續航距離:412km(WLTP)
體積:4,385 X 1,790 X 1,590mm
重量:1,730kg

詳盡規格表

售價:HK$319,880(「一換一」計劃)
網址:http://www.honda.com.hk/
查詢:2380 2231(Reliance Motors Limited)

文、攝:James Chan
編:Teddy Leung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Car1.hk 視像頻道。

更多視像內容請即進入 Instagram 圖片集頻道。

想第一時間收到 Car1.hk 的最新情報?立即加入我們的 Facebook 吧!

Mercedes-Benz eActros 拖頭陪同可口可樂聖誕遊走奧地利

Mercedes-Benz eActros bei Coca-Cola Weihnachtstruck Tour Mercedes-Benz eActros on the Coca-Cola Christmas Truck Tour


今年節慶氣氛濃厚的可口可樂聖誕拖頭再度上路,從11月中旬一直巡迴遍歷奧地利各聯邦州,一直到聖誕節前夕。可口可樂的拖頭總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特別是聖誕老人的Freightliner拖頭。然而,今年聖誕拖頭巡迴的重頭戲在於隨行的貨車,負責運載聖誕村的各種元素:一輛全電動的Mercedes-Benz eActros 300,搭載三組電池包,最大續航里程達330公里*。公司今年在巡迴展覽中特別強調資源效益和可持續性:“我們希望在奧地利各地給人們帶來情感共鳴,同時密切關注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口可樂奧地利的公司發言人菲利普·博茲恩塔強調。除了LED燈具,相較於傳統燈泡,可減少電力消耗高達90%之外,公司還選擇為工作人員使用電動汽車。

*該續航里程是在公司內部環境中確定的,使用了3個預條件的電池模塊,進行部分載貨配送,沒有拖車,採用4×2軸配置,外部溫度為攝氏20度。

Mercedes-Benz CLE Coupe 香港正式登場


Mercedes-Benz CLE Coupe 全長 4,850 毫米、闊 1,860 毫米、高 1,428 毫米,是中型汽車中最大型的房跑車。憑著精心策劃的尺寸概念(特別是車輪軸距加長了 25 毫米),令 CLE Coupe 明顯比 C-Class Coupe 提供更多空間。車廂內為乘客頭頂預留的 10 毫米車頂空間、19 毫米的肩部和手肘空間,以及 72 毫米的膝部空間,均讓後座乘客更感寬敞舒適。車尾箱亦增加了 60 公升的容量,能夠輕鬆容納三個高爾夫球袋。車頭具有逐漸前傾(「鯊魚鼻」)的設計,並且配搭一個低重心的引擎蓋;扁平的 LED 車頭燈設計獨特,加上全新設計的立體散熱器格柵,讓這充滿運動感的房跑車保留著一份極端優雅的神韻。長型引擎蓋上那外型突出的電池槽設計,讓人感受到引擎澎湃的動力。


車廂內最引人注目的設備,分別是 12.3 吋的獨立式全數碼儀表顯示屏、專為駕駛者而設的 11.9 吋中央顯示屏(採用易於觀看的直向式設計),以及 64 色動態氣氛燈。駕駛
者亦可將顯示屏從中央控制台伸延至外部通風口下方。每扇車門都設有一條從扶手和裝飾圍邊伸延到後排位置的照明燈帶。至於另一項特色,就是為 CLE 而設計的跑車化前排座椅。座
椅頭枕位置設有兩個揚聲器,可與額外選購的 Burmester 3D 環迴音響系統配合使用,以透過靠近耳朵的 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以及 Spatial Audio(空間音訊),帶來個人專屬的沉浸式音樂體驗。


底盤降低了 15 毫米(標準設備)。客戶可額外選配 DYNAMIC BODY CONTROL(動態車身控制系統),其中提供了可連續調節的前後軸減震器,並可與後軸轉向裝置結合使用。這分別包含在技術套件中的兩項技術,除了確保汽車能夠靈活操控外,亦帶來舒適的駕駛體驗。最大轉向角度為 2.5 度,令轉彎半徑減少了 50 厘米。雖然採用後輪驅動的 CLE Coupe 車身尺寸較大,但轉彎半徑卻比 C-Class Coupe 小(10.7 米而非 11.2 米)。


輸出為 258 匹的 CLE 300 4MATIC。入口排氣量為 2.0 公升。平治將模組式引擎系列 FAME 的所有創新元素,融合到這個引擎中,其中包括 NANOSLIDE 汽缸塗層、CONICSHAPE 汽缸磨削加工(喇叭磨削加工)、具備可變式流動連接器的分段渦輪增壓器,以及直接安裝在引擎上的廢氣後續處理器。M 254 引擎採用 Miller 內燃程序,令引擎效率進一步提升。另外,進氣口會在進氣行程期間關閉,以降低壓縮後的氣體溫度,並提升熱效率,從而更有效地利用燃料。這種運作亦會減少產生污染物,尤其能夠降低氮氧化物的比例,並配備了具有兩階段氣門升程切換功能的 CAMTRONIC。


所有 CLE 車型均配備 9G-TRONIC 變速箱,為配合 ISG 而進一步研發。電動馬達、電力電子設備以及變速箱冷卻器,均已移動至變速箱內部或上方。這個設計無需再使用過往所需的線路,因此令安裝空間和重量得到改善,並且亦提高了變速箱的效率。除此之外,在改良了變速箱與電動輔助油泵之間的操作下,機械泵的輸送量比前代產品減低了 30%,令效率得以提升。
此外,變速箱還配備了新一代的全整合式變速箱控制器,其中具有多核心處理器,以及運用了全新的組裝和連接技術。與前代產品相比,新一代變速箱除了提升了運算能力外,亦大幅減低了電氣介面的數量,因而令變速箱控制器的重量下降了 30%。


在 DYNAMIC BODY CONTROL 中,每個車輪的減震器均可持續地獨立調節。這個技術套件是 CLE Coupe 的額外設備,其中包括 DYNAMIC BODY CONTROL 懸掛系統、可連續調節的前後軸減震器,以及後軸轉向裝置。主動式底盤在配合引擎、變速箱及每個車輪的轉向特性下,能夠獨立控制減震器的特性,從而配合駕駛狀況、速度和路面環境。駕駛者可以使用 DYNAMIC SELECT(動態選擇)開關,以在穩定或靈活設定之間切換。在與 DYNAMIC BODY CONTROL 結合下,CLE Coupe 配備了靈活的直接轉向裝置,其中的轉向比會根據轉向角度而變化,令汽車作出精準靈活的反應;同時亦設有按照速度而調整的電機動力輔助系統,令操控穩定舒適。

【視像】現代汽車和起亞共同研發形狀記憶合金一體化雪鏈技術


雪鏈一體化輪胎技術使用內置於輪圈和輪胎內的形狀記憶合金模塊。這些模組在接收到電訊號時會突出,並充當「雪鏈」。 與安裝和拆卸繁瑣的傳統雪鏈不同,這項技術將在按一下按鈕時自動展開形狀記憶合金雪鏈,有助於提高在積雪路況下的安全性。

「這項創新,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應用於現代和起亞的車輛上,體現了我們將先進技術轉化為真正受益於客戶的解決方案的承諾,」高級底盤開發團隊負責人Joon Mo Park表示。 “我們將繼續開發提高車輛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技術,為客戶帶來價值。”

雪鏈一體化輪胎技術由一個輪胎組成,其輪胎上有定期間隔的放射狀凹槽,就像披薩一樣,形狀記憶合金製成的模塊插入到這些通道中。

這項技術利用形狀記憶合金在施加電流時能夠返回原始形狀的能力。 在正常行駛過程中,位於輪內的形狀記憶合金被壓縮成字母「L」的形狀,並且不會與路面接觸。 當司機啟動功能時,將施加電流,導致形狀記憶合金恢復其原始配置;材料形成“J”形,將模塊推出輪胎,提高在積雪路面上的抓地力、穩定性和安全性。

如果由於輪胎嚴重磨損而使輪胎表面磨損至模塊高度,司機可以輕鬆識別這種退化,以便不錯過更換輪胎的時機。這項技術在韓國和美國均已申請專利。 現代汽車和起亞計劃在進一步的技術開發、耐久性和性能測試以及法規審查後考慮大規模生產這種輪胎。

Volkswagen 車門進出警告系統提升道路使用者安全

If another road user is approaching from behind as an occupant is exiting the vehicle, the exit warning system can issue warnings in various stages.


Volkswagen 最新一代車款將推出車門警告系統,在市區交通中下車時有助於避免危險情況。這一輔助系統能夠提醒駕駛和乘客,提示有其他道路使用者有車從後方靠近。例如,系統在一定範圍內能夠檢測到自行車騎士,通常是最易受傷的道路使用者之一。除了駕駛員和前座乘客門外,車門出口警告系統還為後座車門提供保護。新的 ID.7 都配備了這一輔助系統。

ID.7 配備了最高規格的輔助系統。該車門警告系統通過車尾的兩個雷達感應器(位於保險槓的左右)掃描Volkswagen 龍後方區域,甚至在操作門把之前就通知乘客有危險:如果有道路使用者靠近,外部後視鏡中的 LED 燈會自動點亮作為第一級警告。如果門把之一仍然被按下,門也會在短時間內阻止打開。如果門被打開,將發出警告信號。此外,輔助系統在Volkswagen 龍停車並關閉後仍保持活動,以涵蓋所有離開車輛的乘客的三分鐘。


Passat 和 new Tiguan 車門警告系統運作方式與 ID.7 非常相似:該系統使用相應外部後視鏡中的 LED 燈,甚至在操作門把之前就通知車輛乘員有道路使用者從後方靠近。如果門把仍然被操作,聲音警告通過該門上的揚聲器發出。由於這兩款車型配備機械門鎖,因此來自 ID.7 的額外門開啟延遲功能不可用。

車門出口警告系統在 ID.4 和 ID.5 中作為選配項目提供。它的運作方式與 ID.7 幾乎相同。唯一的例外是,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在乘客操作其中一個門把時,LED 燈才會在危險情況下啟動。其他警告級別 – 在相應門中的聲音信號和電子開啟延遲 – 與 ID.7 中的相同。

第一輛配備出口警告系統的Volkswagen 是當前的 Golf。在這裡,系統的運作方式與 ID.4 和 ID.5 相似。與 Passat 和 new Tiguan MQB 車型一樣,Golf 配備有機械門鎖,這意味著來自 ID.7 的額外門開啟延遲功能不可用。

Volkswagen 的車門出口警告系統不僅是科技的體現,更是為駕駛者和乘客的安全提供了一層全新的防護。這種細緻入微的設計,讓我們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更加安心。無論是高端的 ID.7 還是常見的 Golf,Volkswagen 龍都將安全置於首位,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Monster Energy 成為麥拿倫 F1 車隊的官方贊助商


Monster Energy 宣佈與英國著名的F1車隊「麥拿倫 F1 車隊」達成贊助協議。 這一宣布表明,自2024賽季開始,Monster Energy將成為麥拿倫賽車隊的官方贊助商,並在車手羅利斯和奧斯卡的賽車頭盔和賽車服上展現其品牌標誌。

Monster Energy的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羅德尼·薩克斯表示:「對於與Mercedes-AMG F1車隊的長達十年的合作,特別是與他們一起慶祝了多次的卓越成就,我由衷地表示感謝。我為車隊未來在錦標賽中的努力祈禱。”

他進一步表示對未來合作的期待:「Monster Energy將從2024年開始,與麥拿倫這個賽車領域的標誌性存在一起踏上賽道。Monster Energy很自豪能與麥拿倫賽車隊攜手,開啟 F1 故事的新篇章。Monster Energy將致力於提升全球F1粉絲的熱情,這得益於我們與這支世界一流車隊和頂尖車手的合作。我們現在正計劃與蘭多和奧斯卡一起進行令人興奮的活動 ,並期待從2024年開始一同參與比賽。”

此外,Monster Energy也確認將繼續與Mercedes-AMG F1車隊的車手咸美頓進行個人贊助合約。 這標誌著Monster Energy將在未來的F1賽場上與更多世界級車隊和車手建立深厚的聯繫,為賽車迷帶來更多精彩的賽事。

BMW i7 M70 xDrive 香港登場 $2,899,900 起開賣


在選配 M 系性能套件下,BMW i7 M70 xDrive 首次將其與高光黑色包圍的鬼面罩結合。在 BMW i7 M70 xDrive 的車身與車尾上的標誌性 M 系設計特徵,如帶有獨特雙間條設計的 M 系側鏡、引人注目的 M 系側裙板,以及帶有車型專用擾流器的後裙板,強烈呈現出頂級車型以極致動力為主的個性。車頭設計重新詮釋出雙頭燈與 BMW 鬼面罩兩種經典品牌元素,而 BMW 鬼面罩的輪廓照明更進一步強調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存在感,極盡尊貴。車身噴漆選擇更能展現時尚風格,車主可從 100 多種 BMW Individual 特殊漆面中進行挑選;雙色調漆面還可與 BMW Individual特殊漆面結合使用,包括 BMW Individual Liquid Copper metallic與Sapphire Black metallic 。BMW一直致力於品牌的各個層面範疇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Frozen 漆料採用基於生物質而非石油的創新製程生產,使用可持續的原料,傲然樹立電能汽車環保指標。


BMW i7 M70 xDrive一系列頂級配備,為「豪華」賦予全新定義。車廂內的 BMW Interaction Bar與具有最佳化傾斜功能的行政後座空間 ,呈現先進奢華感,帶來舒適愜意的長途旅程。獨特的 31.3吋 BMW 影院螢幕及 Bowers & Wilkins 環迴音響系統可將後座變成移動的專屬私人影院,每段路途都有最佳影音伴隨 。BMW i7 M70 xDrive 車廂中的 M 系獨有設備細節同樣將其運動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標準配備包括 M 系發光門檻飾條 、附有獨特設計的 Merino 皮革內飾、M 系皮革軚盤以及 BMW 曲面顯示屏上的 M 系獨有顯示器。另外,BMW i7 M70 xDrive同時連接最新BMW iDrive 8.5系統,BMW iDrive、BMW 曲面顯示屏及 BMW 智慧個人助理,三者均匯聚於 BMW i7 M70 xDrive,而 BMW iDrive的「QuickSelect」功能能為駕駛者整理常用的選單結構,透過在正確位置顯示相對應信息,貼心照顧每位用家需要。


BMW i7 所使用的第五代 BMW eDrive 科技正在不斷改進,從而提高效能與效率。BMW i7 M70 xDrive在前軸及後軸上配備高度整合的驅動單元,將電動摩打、電力電子設備和變速箱三者結合在同一外殼。驅動系統的 M 系獨有配置能使 BMW i7 M70 xDrive 的後軸摩打達到前所未有的功率密度等級,而採用電流勵磁同步原理中的 M 系獨有設計更使 BMW i7 M70 xDrive 的電動摩打得以實現,其功率值推至 2.41 kW/kg,為目前BMW最強大的電動摩打。驅動後軸的摩打最大輸出功率為 360 kW / 489 hp,與前軸上的190 kW / 258 hp 電動摩打精確協調交替,組成電動全輪驅動系統,在Sport模式下產出1,015 Nm扭力,並於M Launch Control或M Sport Boost功能啟動時則可高達1,100 Nm。BMW i7 M70 xDrive 能於 3.7 秒內由 0 加速至 100km/h,足以令人印象難忘,更是最快的純電動 BMW M 系座駕。


除了強悍性能輸出之外,BMW i7 M70 xDrive 更結合極致運動效能與長距離能力,於車輛底部設有可用能量為 101.7 kWh 的動力電池模組,使座駕能在 WLTP 測試標準中達到 488 – 560 公里不等的最大續航里程。透過使用嶄新的 MAX RANGE 增程模式,可選擇性地限制驅動功率及最高速度,並暫時減少部分功能,以保留電力將行駛里程增加約 15% 至 25%,展現出色長距續航力。

BMW i7 M70 xDrive 基本規格
電池容量 101.7kWh
最高續航力 488 – 560km WLTP
最大馬力 660hp
最大扭力 1,100Nm
0-100 km/h 加速 3.7s
長x闊x高 5,391 x 1,950 x 1,544mm
2023 年一換一後售價 HK$2,899,900 起

Range Rover 電動車英國預訂開放!


Range Rover 證實可以提前為新的 Range Rover Electric 下訂單,而且已經有車主在等候名單之中。在這個階段幾乎沒有確切的信息,只有這一把預告圖像,告訴我們很少的東西。這部車是在JLR的新成立的2.5億英鎊Future Energy Lab實驗室中開發的,原型機在瑞典的 -40 攝氏度極寒和杜拜 +50 攝氏度的高溫中進行測試,以消除該品牌近年來不幸積累的可靠性擔憂。

一個明顯的趨勢出現,即大型電池已成為最終的奢侈象徵。德國高級轎車率先突破了100kWh的界限。預計電動Range Rover將效仿,使官方續航里程接近400英里(約 640 公里),使其成為最長續航里程的電動車之一。我們可以期待它在極快的充電時間完成,因為800伏特的架構是為快速充電而設計的。Range Rover Electric正在使用在JLR新的電動推進製造中心組裝的電池和電動驅動組件。究竟 Range Rover 能否 2024 年交車?最終型態何時曝光?實在令人期待。

LEVC L380 電動 MPV 曝光


看來歐洲市場對於多人穿梭車型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甚至吸引了通常不製造此類車型的製造商。明顯地,長久以來由 Mercedes-Benz / Toyota / Volkswagen 霸佔的市場,現在也被 Volvo 的 EM90(以及 Zeekr 的 009 雙胞胎)、以及 Lexus 的 LM 等品牌入侵。因此,LEVC 加入這個不斷擴大的陣營,似乎並不讓人感到驚訝。然而,LEVC 表示,他們希望不僅僅以製造計程車而聞名,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 Alex Nan 表示:“LEVC 的戰略是成為領先的零碳移動科技公司,我們的新方向將使我們超越製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程車 TX,並為所有人提供智能、綠色、安全和可訪問的移動解決方案。”

因此,L380 被設計為一款最多可容納八人的電動穿梭車。LEVC 表示,L380 採用他們與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共同開發的“空間導向架構”,以提供未來大空間電動車的解決方案。

不過,除此之外,詳細規格和技術細節相當有限。LEVC 表示,新平台意味著在範圍、效能、安全性、充電時間、耐用性和連接性方面的進步。擁有這樣的開放平台還允許多種座椅配置。當 L380 於 2024 年在中國首次亮相時,我們將了解更多關於其性能和技術規格的信息。LEVC 表示,隨後將推出其他市場。

創維 Skyworth-K 的意向價是 HK$ 285,000 開賣


創維率先為香港車迷帶來2款全新電動車系,包括有 Skyworth-K,以及展示未來科技,走在電動車尖端的Skyhome。Skyworth-K屬於目前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電動SUV之一,今次參展的更屬於第二代,擁有多項嶄新配置,包括讓人意想不到的快速充電。在裝備方面,Skyworth-K擁有全新自主研發的SKYLINK2.0智能車機交互系統,還配備了定速巡航、倒車影像、胎壓監測、自動泊等。至於動力,新車搭載的是最大功率為150kW的前置馬達,最大扭力為320N·m,Skyworth-K 電池容量為85.966kWh,今次參展的版本屬於620,根據WLTP的計算方式,續航距離長達489km(WLTP)。現在訂車,可在2024年第二季度取車,HK$1,000 即可接受預訂(可退訂)。




至於另一部創維Skyhome,替電動房車劃上新里程碑!這款充滿概念風格的全新電動車,走在時代尖端的外形取向,有多達90%的零配件在量產車型使用中,車廂內部設有全景玻璃車頂,前方的儀表台由全由熒幕組成,駕駛座前方的是Yoke軚盤,突破了想像的界限,後座也附設巨型屏幕,加上小型冰箱、在小型桌板等,配合可作多角度調校的座椅以及按摩功能,儼如一個豪華舒適的個人享樂空間。

動力部分Skyhome將會有後驅以及四驅的選擇,今次展出的版本屬於頂級的前後雙馬達組成的四驅系統,最大馬力高達 617匹,從靜止加速至100km/h只需要3.5秒。兩款新車將於12月14日起至17日,香港國際汽車博覽IMXPO 2023,亞洲國際博覽館3-B04展位展出!敬請各位能夠出席,共同見證創維電動車落籍香港市場!

香港國際汽車博覽IMXPO 2023展覽詳情
日期:2023年12月14-17日(星期四至日)
時間:11:00 – 20:00 (星期日閉館時間19:00)
地址:亞洲國際博覽館
創維汽車展位:3-B04

Honda 宣布停止生產電動車 Honda e


Honda e 在 2024 年 1 月起正式終止生產電動車「Honda e」,結束了這一輝煌的章節。在日本市場上,「Honda e」於2020年8月27日首次亮相,並於同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這款電動車擁有WLTC模式下259.0公里的單次充電行駛里程(國土交通省審査數據)。擁有4個座位的車內,以RR驅動方式為特點,是一款專為電動車打造的特殊車型。截至目前,「Honda e」的車型配置包括「Honda e Advance」,售價達495萬日圓。該款車型將在生產分銷售一空後正式停產,屆時部分車色可能無法選擇。

對於「Honda e」的結束,讓我們無不感嘆這一段特殊的旅程。在這短短的歲月裡,這部電動車以其獨特的外觀和先進的科技吸引了眾多車迷的目光。每一次的駕馭都是一場奇妙的冒險,每一次的充電都是對未來的期許。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情感連結,讓「Honda e」成為一輛不可取代的存在。雖然生產將停止,但這部車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成為那個讓人懷念的時代符號。

區天駿阿聯酋 12 小時賽 2023 年賽季上頒獎台

Gulf 12 Hours 2023 - Intercontinental GT Challenge Round 5 - Foto: Gruppe C Photography


香港賽車運動員區天駿(Antares)在洲際 GT 挑戰賽(Intercontinental GT Challenge,IGTC)賽季的最後一站完成以強勢表現完成。他在阿聯酋海灣12小時耐力賽奪得 Pro-Am 組別季軍,同時獲得 IGTC 獨立盃組別三連勝。Antares 與德國車手 Tim Heinemann 和來自意大利的 Matteo Cairoli 組成強陣,並駕駛 33 號 Herberth Motorsport 保時捷 911 GT3 R 出賽。

因為區天駿在本年 IGTC 賽季未有參加開首兩站的賽事,儘管他是本站獨立盃參賽選手中成績最佳的車手,他在年度錦標爭奪戰上終未能逆轉形勢,反勝於賽前領先他 11 分的對手,只能獲得賽季總亞軍。


區天駿今年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 IGTC 賽季。這名港將與他所屬的車隊一同於之前兩個 IGTC 賽站上,分別是比利時斯帕 24 小時耐力賽,以及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 8 小時耐力賽均拿下全場排頭位的出賽資格。他們於今站繼續有高水準發揮,在亞斯碼頭賽道(Yas Marina Circuit)上展示出極快的速度。三名車手合力成功獲得 Pro-Am 組別的排頭位資格,並造出全場第 3 快的時間,比大部分由職業車手組成的隊伍有更好的排名,在全場共 24 部參賽賽車之中排在前列位置。

正賽起步由區天駿負責,但他們的賽車馬上出現問題:無線電系統於熱身圈期間失靈,比賽開始後的第一圈波箱亦發生故障。所幸這部 33 號的保時捷賽車能成功重新發動,可以繼續作賽,當時他們已落後領先車群一圈。Antares 在這開首一棒的兩個半小時比賽以穩定的發揮重新追上對手,以及安全車的介入,令 Antares 與其車隊得以回到中游位置,並交棒于隊友 Tim Heinemann。


可是 Tim Heinemann 在接棒後各種問題再度浮現,這位德國車手先被賽道上的碎片割破輪胎,以至落後一圈。此外,煞車在炎熱的沙漠中磨損加劇。無線電的故障令車手與車隊間的溝通出現混亂,亦使他們意外地進入維修站並損失時間。更為禍不單行的是,車隊更因違反進站規定,受到賽會的處罰。

這連串事件打亂了車隊的比賽策略,使 33 號賽車的排名於比賽中段前名次下滑。區天駿的兩名隊友 Matteo Cairoli 和 Tim Heinemann 在黑夜時段均表現強勢,及至比賽最後幾個小時終追上到中游位置。

在這長達 12 小時比賽的最後半小時內,他們的 33 號賽車仍在第 4 位,在他們前面 75 號的平治對手突然煞車出問題需要進站作緊急維修。這成為他們比賽的轉捩點,使區天駿與他的隊友們進佔至 Pro-Am 組別第 3 位,成功打入三甲完賽。


三名車手除了獲得 Pro-Am 組別季軍,以及全場第 8 名之外,區天駿亦是本站排名最高的 IGTC 獨立盃車手。這使區天駿與其車隊再次登上頒獎台,亦成就了區天駿在 IGTC 獨立盃的三連勝。儘管獲得勝利,Antares 還是以 4 分之差為冠軍爭奪作結,並成為 2023 年 IGTC 獨立盃年度總亞軍。


區天駿 | 33 號保時捷 911 GT3 R 車手
「今場絕對是我記憶裡最困難的比賽之一。儘管我們做好充分準備而且賽車的速度很快,但始終未能解決可靠性的問題,這一點從一開始就困擾著我們。我認為團隊合作、毅力、再加上一點運氣是我們能獲得這次好成績的重要因素,Matteo、Tim 和我也在比賽不斷追趕並全力以赴。我們甚至要利用手機放在胸前來與車隊通訊,以及在駕駛飛馳途中要看到車隊以手寫給我們大字報來調整比賽策略…

我很高興能夠登上頒獎台並以理想的成績結束 2023 年賽季。我們將會更努力、更認真地去思考以準備好明年的賽季,亦要從這充滿戲劇性的一年裡吸取經驗。

我也衷心恭喜我的好友許建德奪得 IGTC 獨立盃年度總冠軍,他在整個賽季的表現都極為出色,我為他感到非常高興。而令我欣慰的是,香港車手在今季 IGTC 的每一場比賽上都能登上頒獎台,我希望能繼續創下更好的成績!」

DENZA 正式登陸香港市場


於2010年成立,隸屬於比亞迪汽車集團旗下的DENZA,是由 ‘新能源汽車領導企業’ 比亞迪,與 ‘燃油引擎汽車發明者’ 德國平治合作開展的全新品牌。兩大企業聯手專注於發展新能源汽車,以為車主及乘客提升高級駕乘體驗為目標,製作切合需要、敢於創新、及注重安全的新世代豪華座駕。DENZA即將於2024年正式登陸香港市場,因此品牌誠意與在港、澳地區積累多年高級汽車銷售服務經驗的仁孚行結成合作伙伴,委託仁孚行成為DENZA在香港市場的獨家代理商,全權負責DENZA的新車銷售及提供可靠優越的售後服務。DENZA將會在新車銷售集中地九龍灣開設佔地超過一萬平方呎的全新旗艦陳列室,預計於2024年年中開始投入服務,為尊貴客戶提供舒適愜意的新車展示及購車體驗,同時積極籌備設立大型售後服務中心,為DENZA車主及客戶提供全面及便利的新車維護支援服務。


為讓客戶率先感受DENZA豪華座駕的攝人魅力,品牌特別安排於2023年香港汽車博覽(IMXpo 2023)中展出旗艦級純電動豪華七座位eMPV DENZA D9。這部車身長度超過5.2米、最大馬力達275kW(約369匹)*、峰值扭力達470Nm*的大型豪華eMPV,配備高效能永磁同步電動摩打及由比亞迪集團研發的刀片電池,由靜止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只需6.9秒*,為豪華電動七人車奠下前所未見的超卓性能。DENZA D9的續航距離可長達620公里**,足夠滿足跨境出行、商務接送及家庭用車等不同需要,確保無時無刻都可為駕駛者及乘客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



於香港發售的DENZA D9將會提供前驅版及雙摩打四驅版兩款選擇。在其超卓性能之外,DENZA D9配置的豐富設備亦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全車配以高級NAPPA真皮座椅,中排座椅同時提供10段式按摩功能及6段式可調節睡眠頭枕,為長途旅程提供頂級舒適享受。車廂內的智能多媒體系統,配合14組由丹麥音響名牌Dynaudio設計及製作的高質揚聲器,為車內乘客帶來想像之外的娛樂體驗。與此同時,DENZA D9配備了一系列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為駕駛者提供多項實用而高效率的智能駕駛功能,進一步確保行車安全及整體舒適水平。



DENZA D9勢將成為純電動豪華七人車的最新指標,為免錯過一睹真車的黃金機會,有興趣人士可在香港汽車博覽DENZA展區預留參觀名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於博覽會結束後,客戶亦可聯絡仁孚行的銷售團隊安排預覽。如欲成為首批香港區DENZA D9車主,只需繳付可退還的意向金HK$10,000,即可預留首批優先配額,新車預計於2024年第四季開始交到車主手中。

DENZA銷售熱線︰2895 7300

*雙摩打四驅版規格
**單摩打前驅版規格(CLTC標準)
^實際到港型號的配置及設備規格,將於通過香港運輸署審批後公佈

Mercedes-AMG SL 63 S E PERFORMANCE 正式發布

Mercedes-AMG SL 63 S E PERFORMANCE (Kraftstoffverbrauch gewichtet, kombiniert 7,7 l/100 km; Stromverbrauch gewichtet, kombiniert 11,5 kWh/100 km, CO2-Emissionen gewichtet, kombiniert 175 g/km)*;Kraftstoffverbrauch gewichtet, kombiniert 7,7 l/100 km; Stromverbrauch gewichtet, kombiniert 11,5 kWh/100 km, CO2-Emissionen gewichtet, kombiniert 175 g/km* Mercedes-AMG SL 63 S E PERFORMANCE (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7.7 l/100 km, combined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weighted: 11.5 kWh/100 km, combined CO₂ emissions, weighted: 175 g/km)*;Combined fuel consumption, weighted: 7.7 l/100 km, combined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weighted: 11.5 kWh/100 km, combined CO₂ emissions, weighted: 175 g/km*


Mercedes-AMG 以全新的 SL 63 S E PERFORMANCE 為 SL 系列加冕,這輛車配備了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和 AMG 電動驅動裝置,系統輸出達 816 匹馬力,最大系統扭矩高達 1,420 牛米。這使得新車型成為歷來最強大的 SL。而且,它已經是第五個搭載 AMG 專屬 E PERFORMANCE 混合技術的車系。電動驅動的即時反應、扭矩的快速累積和線性的動力輸出,使駕駛者獲得印象深刻的駕駛體驗。2.9 秒的 0 到 100 公里/小時加速和 317 公里/小時的極速彰顯其自信風采。諸如 AMG 主動懸控系統、主動搖擺穩定和主動後輪轉向等系統確保在舒適性和駕駛動力學之間實現了廣泛的平衡。


在 SL 63 S E PERFORMANCE 中,AMG 4.0 升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位於前軸,同時與後軸的電動驅動單元相結合。它整合了一個 150 千瓦(204 匹馬力)永磁同步電動馬達,帶有電動可切換的雙速變速箱和一個機械後軸有限滑差差速器。輕量化的高性能電池也位於後軸上方。這種緊湊的設計帶來了眾多優勢。電動馬達直接作用於後軸,因此能夠更直接地將其動力轉化為推進力。這在啟動、加速或超車時提供了額外的助力。隨著後軸上的打滑增加,電動馬達的驅動力也根據需要轉移到前輪。通過前輪的傳動軸和驅動軸,全可變 AMG Performance 4MATIC+ 全輪驅動實現了機械連接。將其放置在後軸上改善了車輛的重量和軸載荷分佈,因此為出色的操控奠定了基礎。

鋰離子能量存儲系統的開發靈感來自Mercedes-AMG Petronas F1 車隊的 Formula 1 混合賽車中得到驗證的技術。AMG 高性能電池提供高性能,通常可以連續使用。這提高了 SL Roadster 的整體性能。此外,快速能量消耗和高功率密度也是其特點。高性能電池具有 6.1 千瓦時的容量,70 千瓦的連續功率和 150 千瓦的峰值功率。充電通過車上裝有的 3.7 千瓦交流充電器在充電站、牆壁盒或家庭插座進行。雖然電池的設計是針對快速能量交付和消耗而非最長可能的行駛里程,但仍然提供了 13 公里的純電行駛,足以應對實際駕駛半徑的需求。


AMG 400 伏電池高性能的基礎是直接冷卻:一種高科技冷卻劑流經所有 560 個電芯,並對其進行個別冷卻。每個電池都需要在達到最佳供電的溫度下運行。如果能源存儲裝置變得太冷或太熱,它就會暫時失去明顯的功率,或者在溫度過高時必須降低以防損壞。因此,電池的均溫控制對其性能、使用壽命和安全性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八個 AMG DYNAMIC SELECT 駕駛程序,“電動”、“電池保持”、“舒適”、“平順”、“運動”、“運動+”、“賽車”和“個性化”都是根據新的驅動技術精心製作的。它們提供了從高效到動感的廣泛駕駛體驗。這些駕駛程序會調整重要的參數,如驅動和變速器的反應、方向特性、底盤阻尼或聲音。通過 AMG 按鈕和中控台中央的中央顯示屏,或者 AMG 方向盤上的按鈕可以選擇這些駕駛程序。

性能混合動力通常在“舒適”駕駛程序中以靜音模式啟動,此時電動馬達開啟。儀表板中的“就緒”圖標表示車輛已準備就緒。此外,一種強大、悠揚的、AMG 典型的啟動音作為準備行駛的聲音反饋,透過車輛揚聲器傳達到車內。輕輕踩下油門,AMG 高性能混合動力便啟動行駛。


另一個活動部件是無縫集成到行李箱蓋中的可伸縮後扰流板。根據行駛條件,它會改變其位置。AMG 空氣動力學團隊已經根據 SL 63 S E PERFORMANCE 的高性能進行了控制軟體的調整,並修改了眾多參數,包括行駛速度、縱向和橫向加速度以及轉向速度在內。從 80 公里/小時的速度起,後扰流板將採用五個新的角度位置,以優化行駛穩定性或減少風阻。

全新 SL 63 S E PERFORMANCE 被譽為 SL 系列歷來最具創新力和強大的車型,其令人矚目的性能和獨特的混合動力技術確實令人讚嘆。無論是瞬間的電動響應、強大的動力輸出還是極速的加速,這輛車都散發出極富吸引力的駕駛體驗。深受 Formula 1 賽車技術啟發的高性能電池和先進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進一步凸顯了Mercedes-AMG的技術領先地位。對於追求極致性能和未來尖端科技的車迷來說,這款車型無疑是一場夢寐以求的駕馭之旅。

Porsche 保時捷 911 實現新的高度世界紀錄


6,734米海拔 – 沒有車輛曾經行駛得更高。在12月2日,賽車手Romain Dumas在智利Ojos del Salado火山西脊的高峰,駕駛一輛經過顯著改裝、運行在e燃料上的保時捷911,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他得到了來自智利、法國、德國、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的國際團隊的支持。

三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Romain Dumas的團隊面臨極端的條件。高海拔處的空氣密度僅為海平面的一半左右,而溫度則在攝氏零下20度左右。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經歷。能夠行駛到車輛從未到達的地方,感覺非常不同尋常,”Romain Dumas在從火山下山後不久表示。“911成功地超越了歷史上任何其他陸地車輛的高度。我們達到了一個我們所能到達的真正的西脊最高點 – 我們無法再上升更高了。因此,這確實是可以達到的最大高度。這是整個團隊的驕傲時刻,我們對所有合作夥伴的支持和信任表示感謝,是他們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這項使用兩輛經過顯著改裝的保時捷911的考察由HIF Global、舍弗勒集團、Mobil 1、BFGoodrich和TAG Heuer提供支持。這些企業為這個由導遊、工程師、駕駛員和登山者組成的國際團隊提供了專業知識和技術。


“向整個團隊表示祝賀 – 一個非凡且令人鼓舞的成就,”保時捷AG全車輛架構和特性副總裁Frank Walliser博士表示。“這個項目始於一個‘假如’,我為能夠在這樣一家公司工作感到自豪,這家公司確實相信挑戰極限並通過探索學習。參與這次考察的兩輛911模型使用的是e燃料,這是由我們發起的HIF計劃“Haru Oni”在Punta Arenas,然後根據當前的燃料法規進行混合。”

“我們對這個成果感到興奮,並很高興成為這個特殊項目的密切和充滿激情的團隊的一員,”HIF Global首席運營官Clara Bowman表示。“這是HIF Global合成e燃料在最極端和苛刻的條件下表現的明確證明。在這麼長時間後創下新紀錄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這個項目標誌著這輛車和團隊回到Ojos del Salado火山,他們在2022年曾經拜訪過,並在一次勘探性的行進中超過了6000米。作為背景,達到的最高海拔相當於蒙特布朗峰峰頂之上的1934米。先前的紀錄是在2020年創下的,達到6694米。


參與紀錄嘗試的有兩輛經過改裝的保時捷911模型,別名“Doris”和“Edith”。創紀錄的車輛由RD Limited與保時捷合作開發。創紀錄的本身是由Dumas駕駛的更輕、更靈活的“Edith”變種。這款極具越野能力的特殊改裝基於現行的911 Carrera 4S。443匹馬力的3.0升六缸對臥引擎(911 Carrera 4S:燃油消耗*綜合(WLTP)11.1 – 10.2 l/100 km,CO₂排放*綜合(WLTP)253 – 231 g/km)保持原樣,並搭配標準的七速手動變速器。車輛使用了Mobil 1的工廠灌裝潤滑油,這使得動力系統在極端寒冷的氣候中也能正常運作。911本身被證明是一個極佳的基礎;通過堅固但輕量化的底盤構造、充足的動力以及能夠很好地應對極高海拔的能力。

兩輛車都裝備了碳纖維座椅和五點式安全帶。接下來,為了增加車身離地高度(現在為350毫米/13.7英寸),添加了車橋。車橋還降低了變速比,允許在低速時進行精確而溫和的油門輸入。此外,車輛還配備了特殊的輕量但極為堅固的芳綸纖維底盤保護,以便在岩石上滑動。


領先的車輛安裝了一項非常特殊的附加技術——舍弗勒集團開發並提供的電控轉向系統。這種名為Space Drive的系統能夠滿足火山和地形的獨特和極端要求,提供精確和詳細的反饋,允許Romain Dumas將車輛準確地放置在他需要的位置——通常是在攀登崎嶇且近乎垂直的坡道時。


在整個考察過程中,該項目採取謹慎、安全為先的方法。團隊花了兩周的時間,逐漸適應高海拔,每天都慢慢提升。車輛沒有這樣的困難 – 911上的標準系統感知到空氣變薄,並相應地調整了供油,這意味著性能得到了最大化。團隊密切監控不僅是他們的海拔,還有他們的心率、睡眠模式和卡路里燃燒,通過TAG Heuer提供的Connected智能手表進行監控。由於地點的偏遠性和由於稀薄的空氣和寒冷的氣溫所帶來的高原反應和其他健康風險,團隊中有兩名醫生進行了監督。

Volkswagen ID.7 獲得 Euro NCAP 五星評價


全新的 Volkswagen 大眾ID.7 在歐洲新車評估計畫(Euro NCAP)的安全測試中獲得了最高的五星評價,為這款全電動轎車在獨立歐洲測試機構的2023年綜合排名中躍升為最佳車型之一。這次的五星評價使ID.7加入了其他同樣獲得最高獎項的ID.車型行列。

歐洲新車評估計畫的安全評估基於四個主要項目的結果。ID.7在「成人乘員保護」項目中獲得了95%的最佳評價。同樣,ID.7在「兒童乘員保護」、「未受保護的道路使用者保護」以及標準配置的駕駛輔助系統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除了乘員保護外,Euro NCAP還檢測自動緊急制動系統在潛在碰撞情況下如何保護行人和騎自行車的脆弱道路使用者。測試人員還特別關注其他標配的輔助系統,ID.7 Pro搭載了以下系統:

-轉彎時的對向車輛制動和閃避支援
-駕駛者注意力監測和駕駛者警示系統
-自適應巡航控制(ACC)
-Travel Assist、Lane Assist和Emergency Assist
-Park Assist的記憶功能
-具有行人和騎自行車監測的前方自動緊急制動Front Assist
-Park Assist Plus包括停車距離控制
-Side Assist、Rear Traffic Alert和退出警示系統
-包括後視攝像頭系統的Area View
-動態道路標誌顯示

在德國,每輛ID.7都搭載了Car2X技術,使車輛能夠與其他車輛和交通基礎設施進行通信,交換有關當地危險的信息。這項技術進一步提高了駕駛者對路況的感知。這意味著ID.7不僅在安全性能上表現卓越,還具有現代感和先進性。

Nissan Note 迎來小改款


Nissan 日產宣布對 “Note” 進行小改款,將於2024年1月下旬在日本推出。作為先進的小型車型,”Note” 在第二代 “e-POWER” 的平順且強勁的加速、舒適的駕馭感、卓越的靜音等方面受到高度評價,使其在2022年國內銷售中成為電動車銷售冠軍,贏得眾多客戶的好評。此次的小改款不僅全新設計了前端外觀,還提升了功能和使用便利性。

Autodesk VRED Professional 2022.1
Date: 2023/12/07 14:37:35
Simulation time: 251269
System time: 234840
外觀方面,新採用了具有時代感的數字化 V-motion 元素的前格柵。前後保險槓與車身採用相同的顏色,通過統一整體設計,使外觀更富時尚感和先進感。前格柵的設計中,對於有色車身選擇了同色的顏色格柵,而對於無色車身選擇了深金屬灰色的格柵,豐富呈現前臉造型。底部的後擋保險槓加入了不對稱的圖案,使其融入日本的風景之中。全新設計的16英寸輪罩,透過傳統的日本幾何圖案,打造出立體感和和風現代感。提供了包括能在陰影中呈現藍色,陽光下呈現微紅的 “Sumeru” 以及令人感覺清新的 “Turquoise” 在內的2種新色的獨特雙色塗裝,共計提供14種車身顏色。內飾方面,儀表板以水引為靈感進行設計,座椅材質添加了隨機條紋,使其與外觀和諧共鳴。


全車型標配 LED 頭燈,提升夜間行車的視覺效果。此外,助手席側的手套箱容量進行了擴大。通過上下分層的方式,清晰地分隔了存儲空間,可以整齊地收納使用說明書、面紙盒等容易變得臃腫的物品,提高了便利性。智能鑰匙配備了靠近車輛時自動解鎖的 “接近時解鎖功能” 以及離開車輛後自動鎖定的 “離開時自動鎖定功能”,進一步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